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摘要】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中西医结合产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对两组产妇的产后焦虑、抑郁、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对比。
结果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组产妇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且均低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护理技能合格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中西医结合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从而有效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182-0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相对传统产后单独护理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和护理,帮助产妇在新生儿床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活动,突出了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以期实现母婴健康的护理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能够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对产妇情绪的健康引导,对新生儿沐浴、触摸、常规检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指导服务。
母婴床旁护理时,产妇及家属可以全程监督,这样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能够有效提升,且能够通过护理人员指导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合格率,为母婴出院后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做准备。
本文就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详细探究母婴床旁护理在中西医结合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产妇及婴儿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6例,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结果母婴床旁护理的产妇及新生儿在婴儿生长发育、产妇情况等方面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床旁护理概述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
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母婴床旁。
由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
1.3 方法1.3.1 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孕妇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孕妇情况,防止母婴感染,注意保暖,进行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进行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重点的全方位护理,具体为:1.3.2.1 宣传教育告知孕妇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应,介绍院内环境布局,对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阐述,取得孕妇配合和信任。
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产妇产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多鼓励产妇与婴儿进行接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
1.3.2.2 床旁护理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抚触、换尿布,同时还对孕妇的家属进行指导。
期间对产妇讲解婴儿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尔后对婴儿做抚触按摩并对孕妇进行指导,一般先为产妇进行2遍示范,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则在一旁对产妇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
1.3.2.3 查房措施查房由护士长带领,要求夜班护士、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参加。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意义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意义评价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影响价值,简列数据验证护理效果并做详细阐述。
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10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2.3月-2023年4月间,经其同意后,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两组纯母乳喂养率、产妇满意度进行详细统计,即1-不满意率=总满意率,数据高组更具优势性,以护理总满意率为判断标准,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
结果观察组护理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且可行性显高,其纯母乳喂养率、产妇满意度等数据均明显提升,且满意率高达52/54(96.29%),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计算,与另一组各数据相比较,检验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
结论在产科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对纯母乳喂养率的改善、产妇满意度的提升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影响价值,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倡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温馨病房;应用意义温馨病房是为孕产妇独立设定的专属病房,其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具体化、细节化,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下可使孕产妇顺利度过因分娩引起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不适感,有利于母婴健康。
温馨病房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适于在此开展,其属临床医护工作中较为新型的干预模式,护理内容围绕产妇、家庭、新生儿三方逐一拓展,涵盖健康教育指导、胎心监护及母乳喂养与保健、新生儿接种及筛查等多方面保健指导内容,可让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母婴护理,双向掌握母婴护理技能[1-3]。
本文旨在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影响价值,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10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2.3月-2023年4月间,简列数据验证护理效果并做详细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符合此次研究采纳标准的10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2.3月-2023年4月间,经其同意后,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在(28.23±2.47)岁,孕周均在(38.34±0.55)周,剖宫产、阴道分娩比例68:40,住院时长均(5.16±2.52)天,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及精神异常者以排除在外,因两组产妇一般基本资料经检验差异(P>0.05),可做对比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临床与护理·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系统医学2019年7月第4卷第13期DOI:10.19368/ki.2096-1782.2019.13.18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分析宋婷山东梁山县人民医院产科,山东梁山272600[摘要]目的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和介绍。
方法选择该院产科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历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母婴床旁护理的方式护理观察组产妇,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对照组产妇中共计有44例母乳喂养成功,达到了80.0%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产妇中共计有51例母乳喂养成功,达到了92.7%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对照组产妇中有20例很满意,21例较为满意,7例一般,7例不满意,达到了74.5%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产妇中有35例很满意,17例较为满意,2例一般,1例不满意,达到了94.5%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产妇达到了(78.4±3.7)分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产妇达到了(91.2±3.8)分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
在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和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两组产妇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3,11.586,t =2.758,P <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使产妇尽快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母乳喂养率变得更高,提升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产科;产妇;母婴床旁护理;自我护理;母乳喂养;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19)07(a)-0182-03Applica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of Maternal and Child Bedside Nursing Mode in ObstetricsSONG Ti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Liang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Liangshan,Shandong Province,2726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maternal and child bedside nursing mode in obstetrics.Methods A total of 110wome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from January 2017to June 2018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ccording to their medical recor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On the basis of this,the maternal and child bedside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matern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nursing effectsof the two groups of maternal wome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A total of 44cases of breastfeeding in thecontrol group were successful,reaching a success rate of 80.0%of breastfeeding.A total of 51cases of breastf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ccessful,reaching a success rate of 92.7%.Among the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20were very satisfied,21were satisfied,7were general,7were unsatisfied,and 74.5%of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achieved.Of the observation group,35were very satisfied,17were satisfied,and 2were general,1case was unsatis⁃factory and reached 94.5%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care.The maternal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achieved a self-care ability score of (78.4±3.7)points,and the maternal wom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hieved a self-care ability score of(91.2±3.8)poin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breastfeeding success rate,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χ2=8.493,11.586,t =2.758,P <0.05),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bedside care mode in obstetric care has a good effect,which can enable the mother to improve her self-care ability as soon as possible,the breastfeeding rate becomes higher,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maternal and family members is improved.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Obstetrics;Maternity;Maternal and child bedside care;Self-care;Breastfeeding;Nursing satisfaction在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对产科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在母婴护理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方式。
该模式强调在母婴床旁进行护理,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中医护分离的局面。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家庭护理和医护结合的优势,促进了母婴双方的身心健康。
一、提高了母婴护理的效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母亲和护士可以在紧密联系的情况下协同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母亲在旁边观察护理过程,积累宝贵的育儿经验,并能及时反馈宝宝的表现,面对问题及时解决。
护士在上班时间内负责病情观察、排除并发症等专业工作,而妈妈则在常态下照顾宝宝。
两者互相补充,协作无间,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母婴护理效果。
二、富有温情、人性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倡导将医疗服务再回归到温情、人性化本质,建立更加快乐、舒适的医疗环境。
在这个模式下,母婴可以随时互动,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维系。
护士跟妈妈的相互加强也可创造更亲密、信赖的士气关系,这能使宝宝在病痛中获得舒适的安慰和爱,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心智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三、安全问题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的母婴护理使得母婴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检测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母亲在床边的时候,能够较好地感知宝宝的“肢体语言”,比如宝宝的呼吸、尿不湿的情况、皮肤颜色和体温等变化。
护士也可以就在身边直接评估治疗的效果,以及定期监视依从性。
这种密切配合,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性和质量。
四、促进母乳喂养和育儿知识的传递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也有助于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和新妈妈们分享关于母乳喂养和育儿方面的知识。
新手妈妈可以随时提问,得到专业护士的回答和指导,这也有助于培养新妈妈的自信心,使她们更有信心地照顾自己的宝宝。
妈妈们也可以交流育儿经验,互相学习,有益于母婴关系的各方面发展。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方式,为母婴护理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方式。
这种理念和方式既能够满足母婴的生理需求,也能够满足母婴的心理需求,增强母婴之间的纽带,并能够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在产科病房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带来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0年7月的初产妇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通过两组基本资料的分析了解护理效果。
结果: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达86.95%,高出同期对照组65.21%(P<0.05),且观察组的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产科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从全面的指导中提升产妇的新生儿知识掌握能力,也能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研究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对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下为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产科病房中也实施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就是对产妇、围产期内产妇、新生儿等同时实施护理以及保健工作,并带领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常见生理问题、处理措施、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技巧等有关产妇和新生儿知识进行学习。
由于这种护理模式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所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产妇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12±1.3)岁,入院周期35~38周,平均周期(37.44±2.6)。
观察组患者年龄21~31岁,平均龄在(26.5±3.6)岁,入院周期36~38周,平均周期(36.56±2.5)。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的母婴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工作内容是护理人员将新生儿送到护理处为其展开沐浴、抚触以及脐带消毒等工作,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在专门的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接种和对产妇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知识讲解。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资料与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产妇144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产妇均无不良疾病且周身无缺陷,新生儿均为单胎且健康。
观察组初产妇58例,经产妇14例,年龄21~36岁,平均(27.69±3.50)岁,孕周38~42周,平均(40.22±1.90)周;对照组初产妇64例,经产妇8例,年龄23~38岁,平均(28.32±1.8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6±2.69)周。
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差距、生育史、持续孕周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护理仍然按照传统模式展开,即护士每天需轮流将每位婴儿抱至洗澡间,进行脐部消毒护理、臀部消毒干燥护理、洗澡、抚触等操作,并在注射间进行统一预防接种。
由主管护士将产妇集中到健康教育室内,集体讲解母婴的健康保健护理知识,同时为产妇现场演示。
观察组:护理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具体可分几项流程:①确定人员,积极准备:院方应积极开展产科护士的专业培训,主要涉及日常母婴护理工作程序、母婴健康知识宣教等。
护士必须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
严格要求产科病室温度保持在(2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
加强通风,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日均通风2次,1次持续15min 或30min 时间为佳;婴儿洗澡间的温度保持在26℃为最佳。
护士要备全母婴护理车、新生儿洗浴用品、一次性用品等。
②开展母婴床旁的针对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要求护士不随便变换位置,在产妇床旁完成新生儿沐浴、抚触、更换尿布、腹脐护理、臀部护理、喂养指导、母婴健康保健教育、预防接种等操作,在每一项操作的过程中,护士都要给予详细、全面的讲解,让产妇及家属共同掌握相关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母婴健康保健教育应选择在每日早上在床旁开展,一次持续30min,主要指导产妇开展乳房护理、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产褥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处理、产妇产后的饮食搭配、运动、产后复查和避孕方式。
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指导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观察
2 . 1 两组初产妇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 ( 表1 )
表 1 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 能掌握情况( 分, x± )
2 . 2 两组初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 表2 )
表2 两 组 初 产 妇 护 理服 务 满 意 度 比较
护人员满 意度。包括对 医护人员护理 、 服务 、 态度、 医院环境 、 费用等方面满意情况 , 总2 0项 , 每项均分为满意 ( 5分 ) 、 基本
产妇 2 4 0例为研究对象 , 年龄 2 o一 4 o岁, 平均( 2 7 . 2 ± 2 . 2 ) 岁。产 妇孕 3 7— 4 3周 , 平 均孕周 3 9 . 5周 。均为顺 产。随机分 为试
参 考 文 献
进行 比较观察 , 结果显示 , 实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操作 及指 导
作者单位 : 5 2 8 4 0 3 广东省深圳 市人 民医院妇产科 殷秀珠 : 女, 大专 , 主管护师
本研究选 取 2 0 1 2年 5—1 1月在 我 院住 院分娩 的初 产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 第 l O卷第 1 5期 ( 上半 月 版
・
25 ・
1 2 0例进行母 婴床 旁护理 指 导 , 并 与进行 常规 护理 的 对照 组
1 . 3 观察指标
采用 自行设 计的调查 问卷对两组初 产妇 及
其 家属 于出院前进行产妇护理知识与技 能掌握情况及对医护 人 员满意度的调查 。( 1 ) 产妇护理 知识及技 能掌握。护理知 识包 括新生儿 观察与 护理 、 新 生儿预 防接种 、 母 乳喂养 、 产后
营养活动 、 产褥 期注 意事 项 5项 内容 2 0道 选择 题 , 总计 4 0 分, 统计正确率 , 以判断产妇对护理 知识掌握情 况。( 2 ) 对 医
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众所周知 ,产妇 刚刚分娩后 由于母爱 的天性会 迫切希望 想照顾新 生儿 ,但 是又 因为 身体极度虚 弱 ,体力 不济 ,很多 事情心有 余而力不 足 ,这就 使得产妇情 绪烦躁 不安 ,不利 于产妇 的恢 复及对新 生儿的照 顾 。随着 医学模 式的不断更新 ,产科 中 “ 以母婴为 中心” 的护理模式 也逐渐 形成 ] 。母 婴床边 护理模 式是指产 妇及新 生儿 的各 项护理 ( 包 括新 生儿 沐浴 ,新 生儿 抚摸 ,疫 苗 接种 ,为新 生儿 换 尿布 和臀 部护 理 、脐 部护理 ,听力筛查 ,母 婴健康教 育等 )都在 床边进行 ,同时 以 “ 家庭为 中心 ,让 产妇及其 家属参与其 中 ,更好地 理解新生 儿护理 操作 】 。为 了探讨 母婴床边 护理模 式在产 科的应 用及其效 果 ,实 施了 本次实验 ,现将 实验 结果报道如下 。 1资 料 与方 法
2 0 1 3年 7月第 1 1卷 第 2 0期
绪对疾病 的造成 的严 重影响 ,使 患儿有意识 地消 除不 良情绪 ,构建积 极 、健 康的心理 J 。②指导 患儿进 行 自我 管理 ,防止或者 减少其 接触 过敏原 ,加强 防寒保 暖工作 。叮嘱患儿少接 近植物 与动物 ,禁养 花草 与宠物 。室 内必须保 持干净 清洁 ,患儿床 单与被套等 需定期更换 。患 儿哮喘 发作前 ,常产 生流涕及 鼻塞等多种症 状 ,对此 ,护理人 员应告 知患儿及 其家属如何 识别哮 喘发作先兆 ,使 患儿能够 在哮喘发作 前及
药, 2 0 0 9 , 4 9 ( 2 8 ) : 1 1 6 — 1 l 7 .
良情绪 对 患儿 疾病 的影 响 ,告知 患儿及 其 家属 良好 生活 习惯 的重 要
性 。部 分 患儿 疾病 发作 主要 发生在 夜 间 ,因此 患儿 入睡 前常 存在 紧 张 、不安 、焦虑 、恐 惧等心理 ,害怕入 睡后疾 病发作 ,导致失 眠、多
母婴床旁护理管理在初产妇中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重要性
母婴床旁护理管理在初产妇中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重要性发布时间:2022-06-23T08:46:17.99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9期作者:宋建梅[导读] 分析初产妇护理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应用价值。
宋建梅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610000【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护理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初产妇(n=100),均为我院2020.1~2021.12月收治。
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50,母婴床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差异。
结果:两组产后抑郁发病率相比,实验组显著较低6.00%,且实验组初产妇护理后新生儿护理技巧掌握程度高(P<0.05)。
结论:予以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利于产妇心理状态的调节,帮助掌握更多的新生儿护理技巧,有利于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产后抑郁;应用价值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抬高,其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妊娠期女性。
妊娠和分娩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初产妇,若产妇未能及时接受角色转变,无法进行正确的心理调整,很容易引起产后抑郁症,影响母婴健康[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产妇在床旁完成一系列护理工作,其核心为“家庭”,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母婴护理效果,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分析初产妇护理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初产妇,选取的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实验组:产妇年龄阈值范围22~35岁,平均年龄为(26.31±1.29)岁;孕周37~39周,平均孕周(38.31±0.27)周;BMI指数(20.83±2.54)kg/m2。
母婴床旁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责任护 士将新生儿与产妇安排 同一 房间 , 不仅能够让产妇 让产妇初次体会为人父母的乐趣 , 增强 哺乳信 心 , 消除 内心抑郁 为此 ,
同时还 能够增强母婴关 系 ; 加上护理人员对 … ; 由护士在床旁 向产妇及其陪同家属详细讲解新生儿生理性黄 尽早适应母亲角色 ,
如游泳 、 洗 澡及抚触 等 , 可 增强产妇 疸症状及预后 ,消除产妇心中焦虑 ;床旁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方 新生儿 实施床旁护理操 作 , 消除心中疑虑[ 3 1 。从我 院实践结果来 式、 姿势及其技巧等 , 提高哺乳水平 ; 以“ 换位思考” 引导产妇 , 积 对新生儿生理状况的 了解 , 行床旁护理模式 的产妇 出院当天 S D S及 S A S评分明显低于 极安慰 、 鼓励 产妇 , 给予情感 支持 , 最大 限度 满足产妇 心理及生 看 , 理需求 , 消除内心不 良情绪 。 常规护理的产妇 , 表 明对剖宫产产妇 实施 床旁 护理模式 , 可有效 有利 于改善护患关 系 , 提高后期服 1 . 3评 估标准 采用 抑郁 自评量表 ( S D S )和焦虑 自评量表 缓解产妇的抑郁 及焦虑情 绪 ,
( S A S ) 分别对产妇住 院当天及 出院当天抑郁及焦虑程 度进行评 务质量 。
消 除心 中焦虑及抑郁 ; 同时模拟母亲角 新生儿与产妇安排 同一病房 , 布置住房环境 , 适 当控制室 内温度 以良好 的心态面对生产 ,
பைடு நூலகம்
让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这~ 角色中 , 避免 由于太过 突然而造成 及 湿度 , 增强产妇舒适感 ; 护士对新生儿沐浴 、 游泳及 抚触等操 色 ,
最后 , 产妇分娩后 , 往往 希望 时刻见到 自己的孩子 , 作均在产妇床旁进行, 并邀请产妇一同参加 , 利用母子间交流, 的恐惧心理 。
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中的效果评价
2.172
P
0.040
0.048
0.034
2.2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发生腹泻
1 例,并发症发生率 3.33%;对照组发生腹泻 3 例,胃潴留 1 例, 吸入性肺炎 2 例,并发症发生率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043,P=0.044)。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急,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关键词】 剖宫产 初产妇 母婴床旁护理 效果 DOI:10.19435/j.1672-1721.2019.36.095
初产妇对剖宫产认知不足,在面对术后恢复问题的同时, 也要承担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工作,因此必须要加强护理 工作,以提高其自我护理及母乳喂养能力。母婴床旁护理是目 前一种新型产科护理服务模式,以产妇为护理服务中心,注重 高质量护理,取得满意效果[1]。本研究探讨了母婴床旁护理在剖 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经验交流
表 1 2 组患者相关营养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对比(x±s,d)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恢复 正常时间
白蛋白恢复 正常时间
血清总蛋白恢复 正常时间
对照组 30 6.12±2.11
6.23±2.03
6.79±2.41
研究组 30 5.01±1.97
5.19±1.95
5.53±2.07
t
2.106
2.02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3 月于我院接 受剖宫产的初产妇 1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 对照组 80 例,年龄最小 20 岁,最大 40 岁,平均年龄(28.65± 2.41)岁;孕周 36 周 ~41 周,平均(39.02±1.13)周;初中及以 下学历 11 例,高中 32 例,大学及以上 37 例。观察组 80 例,年龄 最小 20 岁,最大 40 岁,平均年龄(28.70±2.46)岁;孕周 36 周 ~ 作者简介:黄桂莲,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年 12 月第 23 卷第 36 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
照组 ( 0 0 ) 纯母乳 喂养 率 实验 组 明 P< .5 ;
显 高于对照组( P<0 0 ) .5 。结 论 : 婴 床 母 旁 护理 模 式 坚持 了“以 患 者 为 中心 ” 优 的
化培训 。 各项技 能考核优 秀的 高年资护 士 担任 。母 婴的一切护理 、 康教 育均在母 健
婴床 旁进行 , 产妇及 家属共 同参与母婴护
理 , 过责任 护士 的演 示和指 导 , 妇及 通 产
严重 的妊 娠合并症 、 分娩 并发症及精神疾
病 。按数 字表法 随机 分为 试验 组和 对 照 组各 10例。两 组产 妇 的年 龄、 9 孕周 、 分 娩方 式、 院天数 、 化层 次 、 济 收入 、 住 文 经 家庭 结构 等 经分 析 , 异 均 无 统计 学 意 差
母婴床旁护 理来 源 于 以家庭 为 中心
视, 加强了护患间的沟通 , 密切了护患关系 , 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温馨病 房实施母 婴 床旁 护理 模 式能
护 理
论
著
C H I ES C o M M UN I Y D0 C T R¥ N E T O
母 婴 床 旁 护 理 模 式 在 产 科 温 馨 病 房 应 用 中 的 效 果 与 体 会
科护理新模 式 的核心 内容 。尤其 是人 住 学 的核心 。产 科护 理也 跟随 护理 模式 转 型 的潮流 , 在一 系列 改革 中前 进 , 围绕 着
提 高了产妇及 家属 对护理工作 的满意度 。 母婴床 旁护理 实现 了母婴 护理 过程 中的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观察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观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转换,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代护理学的核心[1]。
产科护理也跟随护理模式转型的潮流,在一系列改革中前进,围绕着以其独具特色的专科护理,最突出的是以母婴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不断出现。
产科护理除提供日常生活和产科特殊照顾外,工作重点应转向给产妇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传授与育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手把手的教导产妇接纳新生儿,和产妇一起担负起初之人母的角色。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母婴为本”服务理念。
现将我科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资料全部来自我院产科病房分娩,入选条件:身体健康,无慢性病的初产妇,无精神疾病、严重的躯体疾病,产前检查未发理异常,母婴床旁护理事先征得产妇同意。
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将在我科住院的800对母婴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分为观察组400对和对照组400对,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封闭式护理,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
两组产妇家庭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对新生儿沐浴、注射(含接种疫苗等)、足跟血采集、抚触、脐部护理、游泳、臀部护理换尿布等和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等均在病房产妇床旁进行,使产妇可亲历新生儿各项护理,对喂哺技巧是否正确,也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并正确指导。
即产科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给产妇听,同时指导家属参与操作。
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注意事项、乳房的保护方法、产后营养指导(鸡蛋是好食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产褥期会阴部的护理、区分新生儿常见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并作相应的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注意事项、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技巧、更换尿布技巧等。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及育婴技能的影响
西藏医药2021年第42卷第1期(总154期)●医学护理●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及育婴技能的影响许春玉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南灵宝 472500摘要 目的 探究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及育婴技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1月 ̄2018年11月于我院成功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两组均护理至初产妇出院。
比较两组护理结束时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与育婴技能掌握程度。
结果 护理结束时,观察组ESCA评分与育婴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自护能力,强化育婴技能。
关键词 初产妇 母婴床旁护理 自护能力 育婴技能 Effect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infant-nursing skill in primiparaChun-yu XU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Lingbao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Lingbao 472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infant-nursing skill in primipara. Methods 100 primiparas delivered successfully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8 were prospectively selected, divided them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50 cases) by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both groups were nursed until primipara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 score and the mastery of infant-nursing skil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nursing. Results At the end of nursing, the scores of ESCA and the mastery of infant-nursing ski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elf-care ability and enhance infant-nursing skill of primipara.Key words: primipara;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self-care ability; infant-nursing skill膀胱支配神经获得修复,同时增强尿道括约肌作用,阻止膀胱肌肉萎缩,使患者自主排尿,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应用和效果观察论文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和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目前我国医院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并将这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25例,对照组产妇25例。
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的产妇进行普通的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进行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在92%,对照组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在56%,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在96%,对照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在77%。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和护理的满意度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经过观察,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效果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2-01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产科。
产科护理与母婴的健康息息相关,初为人母对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并不十分了解,经常会发生新生儿护理不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诞生,就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围产期实施母婴同室保健,促进母亲与新生儿健康、保健教育的实施办法。
因此,产科护理人员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照顾,还要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指导和产妇一起担负起母亲的角色[1]。
为了对该种护理模式进行了解,将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并将这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年龄在19-30岁,孕周期在(18周±40周),选取标准:①产妇身心健康,不伴合并症的初产妇;②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征得产妇的同意;③产妇的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2]。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分娩 的 10对母婴作 为对 照组 ,0 1 4月 一2 1 年 6月分娩 8 21 年 01 的 2 0对母婴为观 察组 。2组 均 为初产 妇 , 0 无严 重 精神 障碍 和
躯体疾 病 , 均知情 同意 实施母 婴 同室 , 2组产 妇文 化程度 、 济 经 状况 、 婴儿性 别 、 分娩方式 、 院时间等方 面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住
法及技巧 , 示范并指导产妇新生儿沐浴及抚触 、 换尿片等 。讲解 有关 产褥期母婴注意事项 、 常见症状的处理 、 新生儿常见生理现 象及 其处理方法 , 产妇产 后营养 、 动 、 后复查及 避孕 。新生 活 产
对象, 新生儿沐浴 、 触 、 部处理 、 抚 脐 治疗 等实施母 婴分离 , 这种 分段 、 分离 的传统 服务 模式 导致 护 患沟通 隔阂 , 护理 连续 性 中
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 育, 妇及 家属 亲 自参 与 , 产 发挥其主观能动 性, 掌握 了 自我护理 和育儿技 能。通过 阶段地 、 有计划地实施健
份, 均当场收 回。新生儿护理技 能( 浴 、 沐 抚触 、 部护理 等 ) 臀 出
工作单位 :23 0 商南 陕西省商南县 医院 7 60 收稿 日期 :0 1 0— 9 2 1 —1 0
院前让产妇操作一 次 , 1名固定母 婴专科护 士根据操作 考核 由 评分表评价 , 将结果进行汇总 、 统计 。 1 23 统计学方法 ..
意义 。
2 结 果
士为孕产妇及家属提供维持健康 、 促进健康 、 预防疾 病等方面的 健康 教育 和咨 询服务 , 传授 有关母婴 保健 、 育婴知识 和技能 , 协
由责任护士将产妇集 中到大病房集体讲解 , 宣教 内容同观察组 。 1 22 评估 方法 采用产科 自行设计 的满意度 调查表 和健 康 .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
』
旦!
丛 盟 ! 些
! 鳇 : : : : : P !
・
17・ 5
母 婴床 旁 护 理 模 式 在 产 科 的实 施 效 果 观 察
张菲 菲 , 改英 , 崔 赵
[ 要] 目的 摘
扬 , 秀芳 贺
1 5 1 床旁沐浴 ..
人一车一盆 , 母婴 、 婴护一一对应 , 可有效预 防交叉感染 。操 作过程 中详细讲解沐浴的步骤和要点 , 产妇及家 属在床旁参
与沐浴操作全过程 。护士手把手教会产妇及 家属沐浴方 法 ,
先 清 洁 婴儿 眼 睛 、 部 , 后 洗 头 、 身 、 部 。 洗 头 时 要 注 面 然 全 臀 意用 大 毛 巾包 裹 婴 儿 身 体 , 止 受 凉 , 洗 婴 儿 臀 部 时 , 湿 防 清 用 巾揩 净 尿 液 及 粪 便 。洗 毕 用 洁 净 大 浴 巾包 裹 婴 儿 。
医药杂 志,0 9,( 2 :2 —2 . 20 5 1 ) 1617
(0 11 .8收 稿 2 1—21 2 1-22 0 20 - 9修 回 ) 贡树基)
( 文编 辑 本
理应激过程 。对孕妇及家庭 而言 , 母婴床旁 护理模式有利 于
循 证 护理 在 外 科 患 者 术 后 护 理 中 的运 用 分 析
员 完成 , 妇 及 家 属 不 参 与对 新 生 儿 的 护理 。 产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 满意度 为 9 . % (2 / 2 ) 对 照组 9 2 14 15 ,
为 8 .% ( 1/ 2 )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1.9, 80 10 15 , x 30 P < .1 ; 0 0 ) 两组产妇 相关技能掌 握情 况 , 见表 1 。观察 组沐 浴、 抚摸 、 脐部护理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及家属的影响,以指导产科护理工作。
方法:将120对产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对,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而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
出院前统计两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
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
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
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
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护理技能也优于对照组产妇(p<0.01),且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
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
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
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
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
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
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2]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3]杜鹏,孙爱芹,李彩云.母婴同室的护理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