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网络发展与定位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电网络发展与定位的思考
众所周知,双向网改造是广电业内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关键词,如果没有数字电视的话,恐怕要成为长期的热点,因为数据业务这块蛋糕的确是太大、太诱人了,用令人“垂涎三尺”来形容也不为过,广电人不甘示弱,想在数据业务上有所作为,也在情理之中。
但事实上,通过参与残酷的宽带接入市场竞争后,广电才发现,现实与当初良好的愿景之间有巨大的落差,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广电没有杀手锏业务,因而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广电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此,本人也在长期思考,可惜至今仍无满意的答案,但有一点是我坚持的:那就是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也就是所谓扬长避短才能事半功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这就引出了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即当前广电网络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和定位,本文谈一些粗浅认识,意在抛砖引玉,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为广电网络的发展献计献策。
由于涉及到中国电信,故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中国电信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再分析广电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一、中国电信的优势与劣势
在目前国内的几大通信运营商中,只有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拥有与千家万户相连的接入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电信提供的是全网点对点的双向通信,这是由电话的业务性质所决定的:而中国广电提供的是广播式通信,也同样是由电视业务的性质所决定的。
中国电信是国内通信运营商中的巨无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实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是广电望尘莫及的,别的不说,就其自上而下的条条管理就比广电的块块式管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合力)优越。
中国电信凭借自己的双绞线(窄带),既能接入传统的电话业务,又可实现ADSL数据接入,因而受到用户的欢迎。
事实证明,ADSL是中国电信“最后一公里”的全业务接入的最佳模式,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这种接入方式遍及全网,在策略上体现了简捷、经济和方便,是其不二的选择。
电信网天生就是一个窄带的双向网,因此在基于双向的数据业务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占有一定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跑马圈地,抢占宽带接入市场(如时下炙手可热的IPTV),中国电信还为新建小区或大楼提供双绞线和五类线同时入户的服务,如笔者居住的小区就是这样。
在前几年的宽带热中,电信也想凭借五类线垄断市场,开展了五类线直接入户的尝试(老小区),但此种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大,主要是重复引线入室,用户普遍不欢迎(家里都装修好了,不愿意再破坏),因此发展受阻,如同广电的CM一样进展缓慢。
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又回到了其双绞线模式的自然接入,才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的用户普及和发展,ADSL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模式。
电信为什么能成功,除了缺乏强大的竞争对手外,其中重要的因素是顺应了用户的需求,“用户就是上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电信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尊重用户的选择。
今年IPTV的火爆出现,使电信和广电之间的业务界限开始模糊,对两者来说,行业的链条都加长了,在这块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田地中,电信与广电运营商之间的利益之争成为必然。
利用数字电视在广电尚未普及的机会,电信在IPTV上不仅先声夺人,而且还有几分咄咄逼人的味道,那么在IPTV的开展上,也就是在电信与广电的博弈中,电信究竟能占到多大的先机和便宜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先简单介绍一下IPTV。
所谓IPTV,就是网络电视,其核心技术是流媒体,它不用将全部节目下载完后再播放,而是边缓存边播放,具有实时性。
它采用MPEG-4,约780kb/s低码率压缩,图像清晰度为768×576,和我们的标准清晰度电视差不多。
从广义上讲,只要是采用IP协议提供视频服务的都可称为网络电视;比较严格的定义是采用专有IP网络,通过电视终端/电脑终端/手机屏幕(无线)提供具有
QoS的视频内容服务,而传统意义上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电视只能算IPTV的初级形态。
电信经营IPTV首先要过两关,一是政策关,二是节目关。
我们知道,IPTV的牌照掌握在广电手上而不是电信手上,在国情和内容为王的今天,IPTV的服务商也同样没有超越广电的特权,而直接搞国外的那一套(在内容上吸引用户);更何况,中国现阶段做IPTV的几乎都是电信背景出身的人,他们的优势在于渠道而不在于内容。
除此以外,电信搞IPTV,还要过市场环境和技术关,我们知道,在我国,家庭电脑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家庭电视的普及率,而且,即使拥有电脑的用户,也并非人人都要用它来观看视频节目,这里面还有一个比例问题。
从技术上讲,IPTV现在是连标准都还没有的不成熟技术,现有手段不足以实现视音频的流畅播出(电信网本身是一个窄带网,出口带宽也有限);同时,IP网络是一个没有QoS保证的网络,有延时、丢包现象,最为严重的就是网络拥塞,这种不稳定的状况不太适合实时文件的接收观看,停帧、马赛克、抖动和视音频不同步等现象会在IP网络传送实时电视节目时出现,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必将造成和通过电视看节目相比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影响网上用户的情绪。
加之目前IPv4(地址32字节)网络的基础建设还不足以承载大规模的点播与组播的应用,也造成IPTV推广的困难。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技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是相当快的,IPv6(地址128字节)概念去年在股市上不是炒得热火朝天吗?但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电信要想凭借IPTV与广电叫板,染指广电独霸视频图像业务的市场,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何况广电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君不见广电的数字化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吗?个人有一种预感:不管将来电信在视频领域如何与广电较量,广电的霸主地位都是难以撼动的,信不信由你。
二、中国广电的长处与短处
众所周知,广电基于HFC网络架构的广播式通信的最大优势是大容量、宽带无阻塞,劣势在于经济实力不强、管理落后、市场竞争意识差,同时网络绝大多数为单向网,想上双向但自主创新的能力又较差,背后更缺乏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为其量身订做的接入方案,这不能不说是广电空有同轴宽带优势的悲哀(不能产生现实的生产力)。
当然,这一切都是广电电视业务的性质所决定的,如同电信天生就是一个窄带网一样,广电天生就是一个宽带网,因此,广电的一切文章都要围绕广播通信(不排除双向的选项)和宽带(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公里)这一主题来做。
试问除了广播式的通信外,现在还有什么其它更好的技术手段能解决电视传输这一问题吗?恐怕是没有!那么,另外一个问题突显出来,为了和电信争夺双向通信业务,就要将已建成的网络几乎推倒重来,实际上就是在搞重复建设,到底有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论证?必要性到底有多大?又有几个人能讲清楚怎样建立盈利模式以及投入与产出之比为多少?在与电信的竞争中,广电既没有技术上的优势(电信网生来就是双向网,那是人家的长处),同时也没有价格优势,起码在集团军作战这一层面上无优势可言,就算是小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拚到最后,由于出口带宽主要掌握在中国电信手中,是宽带接入市场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广电介入,价格战几乎不可避免,而打起了价格战后,不但两败俱伤,而且广电最终恐怕还是难逃为电信打工的命运(出口宽带费用较高)。
退一万步讲,即便今后市场开放了,广电斗不过电信,被电信兼并了,难道电信会用它的双绞线来传电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不会!那么宽带业务呢?肯定是整合现有的力量,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会劳民伤财地搞一个统一的接入模式。
看看现在电信的做法就可以推断将来了,电信明知传统的双绞线没有五类线好,在证明此路不通后并没有在全网内更换五类线。
反之,如果按广电目前大多数人的逻辑,电信为了和广电竞争,又能看电视、上宽带网,又能打电话,肯定要对网络进行彻底改进。
事实上,电信在这一点上是目前还是很务实的,不像我们大多数广电人,总是喜欢听风就是雨,危言耸听地认为不改双全网将来就无法生存了,在我看来,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看法,起码缺
乏客观公正的独立思考,若真按这种思路去办事,借用一句股市术语,其结果就是被“套牢”!广电人不仅要向国内电信人学习,还要向美国同行学习,据我所知,美国有些网络甚至连光纤都没有,还是最传统的电缆网,不是一样在运行吗?怎么人家也并没有急着搞什么升级换代?对于这一点,恐怕有些广电人更无法理解了。
三、中国广电网络发展与定位存在的误区
当前的广电行业,大凡有一定实力的运营商多多少少都在搞双向网改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仿佛有朝一日建成了双向网,利润就滚滚而来。
别的省份情况本人不太了解,就福建省的情况来看,福州、厦门和泉州都在搞,漳州也打算要搞。
首先声明一点,对双向网改造我不反对,只是反对那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推倒重来(像中国股市)式的双向网改造。
遗憾的是,这一观点与绝大多数广电人不一致,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广电热衷的双向网改造也是如此,对于那些实力强大的运营商而言,就算是将网络推倒重来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对于大多数广电运营商而言,恐怕就不行了,特别是面临着要上数字电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少数运营商的双向网改造成功应该属于个例,并不具备在全行业内大规模推广的实用价值。
得“最后一公里”者得天下,本来广电在“最后一公里”上的优势大于电信,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不可回避的是,时至今日,广电系统还未在“最后一公里”接入模式上达成共识,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没有搞清楚绝大多数用户到底接受什么样的接入模式,是五类线还是CM,要不要进行大规模的双向网改造,网络的发展与定位到底向何处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据本人观察,多数人赞成“双向网改造、广电增值业务向电信进军”的做法,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下面分析系统中的两个认识误区。
1.广电一定要实现网络双向化
持有以上观点的人在广电中占绝大多数,且很多人根本听不进半点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广电就是要加大双向网改造的投资力度,向电信运营商靠齐,尤其是IPTV的出现,更坚定了这一立场,仿佛只要电信一进入视频图像市场,广电就没有活路了,这些人悲观地认为,IPTV对广电造成了生存危机。
事情果真有那么严重吗?在下认为这些人有点儿反映过度了,他们是在自己吓自己。
不过话又说回来,广电确实需要居安思危,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借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全面推广和搞好数字电视,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从不否认在广电网络的发展上,双向化是一个选项,往大了说是一个方向或趋势吧!但应该是长远方向而不是现阶段的目标。
广电这么多年来没有双向网不是一样活得很好吗(即便是广电中双向网改造的成功案例,其增值业务的收入也远低于主营业务收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似乎一夜之间,没有双向网就不行了、就自卑了,以致到了非搞不可的地步了。
这种头脑发热思潮的泛滥注定会造成一些盲目决策的出现,其后果是导致缺乏对竞争市场的深入调查与分析。
此外,目前的广电都处在二次创业的时期,一方面要上数字电视,另一方面还想搞宽带。
力不从心是难免的,想两手都要硬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我们的工作重心又必须放在数字电视上,因为数字电视事关我们的生存之道,不可能不全力以赴,所以客观上造成了在有线宽带上的投入是有限的,但实际上,双向网改造需要的资金投入并不比数字电视少,到哪里去筹集这么一笔巨资?经过网络泡沫的磨练之后,现在大家在投资上都比较理性。
鉴于风险大,加之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也大,说句难听一点的话,想找一位投资合作伙伴都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知道空谈误国,难道务虚就不误国了吗?电信至今仍钟情于传统的双绞线,想方设法充分挖掘它的潜力,所以我们看到了基于传统双绞线的ADSL的速度也提升到了2Mb/s。
电信的做法难道不值得广电人反思自己在网络发展与定位上的贪大求全吗?从长远的观点看,只有光纤到户的全光网络才什么都能干,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电信网也好、广电网也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下以为目前三网融合的时机还远远没有成熟,至少10年之内看不出突破的迹象。
我一惯认为,只有在对原HFC网络不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增值业务,才最有利于发挥广电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以已之短攻他人之长恐怕是凶多吉少。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电的回传信道被安排在低频段(5-65MHz,国家标准中的分割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回传噪声的“漏斗”效应,回传信道干扰严重,广电业目前急需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即抛弃国标,将回传通道安排在高频段,从而彻底解决干扰问题,使CM的市场竞争能力得以极大的提高(具有推广价值的CM的设计思想应该是不需要进行所谓的双向网改造,这里指常用的2层屏蔽的同轴电缆无需更换成4屏蔽的电缆),从而成功地打造一个具有技术创新和独立知识产权的好产品。
事实上,多少年以来,广电业引以为自豪的“最后一公里”优势,经过种种的努力并没有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也不是当今的主流技术。
其中关键的因素是HFC双向网络改造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没有多少广电运营商能承受得起,其次是和基于五类线+网卡的以太网接入方式相比,没有成本优势。
所以,当华为的HFC宽带接入+机顶盒的方案出现时,就像其城域宽带骨干传输网的“一机双平面”(即ATM+IP交换)一样使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个人认为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2.增值业务就是电信业务,而且一定能赚钱
所谓增值业务,是指广电传统的电视以外的业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电信的宽带上网、IP电话、数据传输和线路出租等等:二是围绕着视频业务的视频点播、数据广播和个性化服务的付费电视等等。
可见,电信业务只是广电可以开展的增值业务中的一部分,但时下很多广电人一谈到增值业务,头脑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宽带上网,这也不奇怪,说明互联网早已深入人心。
众所周知,广电各方面的实力都不够强大,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宽带业务上基本没有独霸市场的可能性,因为除了中国电信外,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和其它一些网络公司都虎视耽耽地注视着这块肥肉,事实上都有介入,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笔者在泉州参观时发现,有的小区已经有两家经营互联网业务的公司介入了,明显的标志是各布各的线,如果再加上广电,好家伙,三家一起争这个有限的市场,不打得头破血流才怪呢!要想实现盈利,谈何容易。
我一向认为,广电的中心工作应该是围绕视频业务的优势来做文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股市一样,机会无限,但只能把握自己熟悉的一部分,想将所有机会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
眼下最根本的是搞好基于DVB-C的有线数字电视,尽管初期投入很大,但由于收视费的增长,经过4-5年,机顶盒成本可收回,广电的发展将迈入新的台阶(收视费大幅增长,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非常确切并且实实在在的效益)。
此举不但将自己发展壮大了,还能有效反击电信借IPTV向广电的渗透,真可谓一箭双雕。
从某种意义上讲,IPTV只不过是数字电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或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已,广电只要上了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其实根本用不着害怕什么电信的IPTV;相反,IPTV不是只有通过电信才可以发展的,广电同样也可以搞,而且还有视频信源的优势。
IPTV还能为广电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式,事实上,已经有广电运营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DVB-C 的前端将IPTV整合进去,并且机顶盒也同时支持DVB-C/IP(天柏等厂商已经推出了这样的产品),广电不仅要把IPTV看成是挑战,更要把它当作发展的契机与机遇。
四、结论
就电信业务与广电业务的属性来看,用户对电信网和广电网在内容上的要求是不一样
的,对电信网要求的重点是信息的传递和服务质量,要求随时随地都能接通网络中的任何用户,至于传输的内容,通常由用户自主决定。
而用户对广电网需求的侧重点是希望看到数量丰富、同时质量和价格都不错的电视节目以及其它视频信息(基于数据广播),需要的是信息本身。
从两者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广电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是广电网的基础与根本所在,而电信业务是广电网利用富余资源提供的增值业务,应属于广电业务的“末”,显然本末不可倒置,否则的话,大多数广电人恐怕只能喝西北风了。
不错,广电HFC网络确实可以做很多事,在发展上面临着很多选项和诱惑,但现实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可以做不等于值得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尤其是推倒重来式的双向网改造,必须慎之又慎,三思而行。
光凭一腔热情和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清楚如何筹集巨大的双向网改造资金、如何争取广大用户的理解和政府的支持。
面对网改建设周期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以及竞争市场的残酷性、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要做好前瞻的思想准备,在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情况下,先不要说郁闷不郁闷的问题,就是网改计划要不要执行下去都要事先考虑清楚。
事实上,广电在宽带业务上成功运作的案例并不多,后来者谁敢保证能盈利,为了这样一块鸡肋,或者为了见别人赚钱眼红就如此猴急地盲目跟风(如同加价也要追新的车迷和追涨被套的股民),以致劳民伤财,到底值不值得?!
从举世瞩目的国共两党领袖4月历史性的握手,笔者不禁联想到:国共尚能为共同的利益一再合作,为什么在宽带接入业务(含IPTV)上,广电就不能跟电信合作呢?客观分析,电信不但能跟广电合作,而且还有较大的空间。
当然,落花有意,流水也要有情才行,据我判断,电信应该不会拒绝广电伸出的手,因为电信也在做此项业务,这是中间性质的业务,事实上并不触及谁的根本利益,也不违反所谓的政策,一旦能合作,便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长处,使双方现有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化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在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宽带市场,实现双赢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