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的研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资料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于1919年传入东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品种抗性差等原因,锦州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局部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也造成玉米籽粒品质降低。
一、病原菌及生活史玉米丝黑穗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真菌。
该病菌以冬孢子形态越冬造成第二年的传播危害。
冬孢子主要在耕层土壤中越冬,有些冬孢子则会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及玉米秸秆中越冬。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冬孢子可存活2-3年。
夏季,春玉米雌穗吐丝,冬孢子开始陆续成熟,发病的雌雄穗黑粉包成熟破裂散出的黑粉,就是冬孢子。
冬孢子呈黄褐或暗紫颜色,为球形或近球形状,单个体积非常小,直径为10μm左右,冬孢子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在成熟以前经常汇聚成孢子球,被菌丝所组成的薄膜包裹,成熟后孢子球破裂冬孢子分散。
冬孢子萌发所需温度17-32.5℃,适宜温度25℃,氧气缺少时冬孢子不易萌发。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为28℃。
冬孢子萌发最适的酸碱度为弱酸性,中性及偏酸性的条件也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但碱性环境会抑制冬孢子的萌发。
丝黑穗病病原菌有明显的对侵染作物的选择性,侵染玉米的丝黑穗病病原菌不能侵染高粱,但侵染高粱的丝黑穗病病原菌能够侵染玉米,只是侵染力非常弱。
冬孢子在春季萌发后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
玉米播种后,种子在发芽期或出苗期病菌开始侵染,在玉米2-8叶期均可侵染植株。
侵染时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开始侵入玉米,快速扩展到茎部并且沿生长点侵染扩散。
玉米花芽分化时,病菌进入花器原始体侵染雌雄穗,破坏玉米植株的雄花、雌花。
有时菌丝扩展较速度低于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菌丝没能侵入植株生长点,会出现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没有发病的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玉米穗变黑、变腐,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治呢?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原因
1. 病原菌感染: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玉米赤霉菌和玉米赤霉
毒素菌,它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导致玉米
丝黑穗病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湿度、土壤条件等。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3.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
容易感染病原菌,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
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和繁殖,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3. 喷洒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喷洒一些有效的农药,如三唑酮、多菌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保持田间
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病原菌感染、环境因素和玉米品种
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洒农药和加强管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言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探讨,以帮助农民有效预防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
一、病害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高温潮湿的气候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在这样的气候下,真菌病原体更容易在玉米花部定殖和繁殖,导致丝黑化。
2.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黑穗镰刀菌(Gibberella zeae),它以侵染玉米丝部为主要特征。
丝黑穗镰刀菌通过玉米花柱部进入玉米胚胎,破坏具有养分的丝,导致玉米丝变黑。
3.玉米品种:一些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较低,容易感染。
4.土壤条件: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会为丝黑穗镰刀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病原菌的繁殖。
5.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丝黑穗镰刀菌的生长繁殖。
二、防治措施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病害防范•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适当空气流通和湿度控制,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2. 合理施肥管理•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
•避免氮素过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过量的氮素会导致玉米组织松软,易受病原菌侵染。
3.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巡查:定期巡查玉米田,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便于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对玉米田进行航测,及时获取病害的分布情况,提前预警。
4. 环境调控•架设防雨棚: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架设防雨棚可以减少病菌传播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种植间作物:采取合理的间作措施,如与大豆、甘蓝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通辽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建议
通辽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建议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穗部,会
导致玉米穗部变黑、变软、变腐,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通
辽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建议:1.发生原因:(1)气候因素:
高温多湿的气候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发生原因之一。
(2)土壤因素:
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过多,会导
致病害的发生。
(3)玉米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病害的抵抗力不同,
一些品种容易受到玉米丝黑穗病的侵害。
(4)管理不当:不合理的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容易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2.防治建议:(1)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抗病品种,提高玉米的
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免疫力,减少病害
的发生。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
减少病害的发生。
(4)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玉
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定期检查:定期检
查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总之,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需要综合施策,从土壤管理、品种选择、田间
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玉米的
产量和品质。
玉米丝黑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分析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玉米黑丝穗能够直接影响玉米雄、雌穗的生长发育,该病发病时期较长、致病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加以预防,通过农业防治或其他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该病发病率及危害,以确保农作物质量及产量。
一、玉米丝黑穗病概况及危害玉米黑丝穗病在辽宁山区发病率较高,在2004年至2006年间,其发生面积约4000hm2以上,平均发病株率为16%左右,最终导致玉米总产量减产24%,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苗期可表现为植株矮化等症状,而在玉米成株期时则以危害雄、雌穗为主。
危害雄穗时则表现为花序局部变形,严重时则由黑色菌粉取代雄花序,直至将花序全部吞噬降低玉米产量。
危害雌穗时则表现为刺状膨大囊状物,严重时的症状与雄穗相同。
该病发生会导致玉米产量、质量急速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因玉米黑穗病为土传病害致病因素较多,而气候、土壤等因素缺乏稳定性人为无法控,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防范,减少该病发生。
此病能够在次年侵染其他健康苗株,为此与其他病害相比危害更大。
二、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规律玉米黑穗病又称乌米,属于半知菌亚门,不仅能侵害玉米,还能侵害高粱、苏丹草等农作物,危害较大。
此病为土传病害,遗留在土壤的病株残体和携带病菌的幼种,能在次年侵蚀健康幼种,成为主要侵染源头。
玉米黑穗病原病菌会以冬孢子的形式越冬,并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若环境与温度适宜,还会存活七年以上。
玉米黑穗病会在玉米生长到七叶期时进行侵蚀,其侵染主要部位在玉米胚芽,而后逐渐蔓延到根部,玉米生长到三叶期时此病侵蚀最严重。
玉米黑穗病原菌还能侵染雌穗与雄穗,待作物生长到成熟期时,则在花器组织上形成黑粉菌孢子堆,待寄主破裂后释放冬孢子扩增侵染范围,增加危害程度。
此病发生与气候、栽培措施、品种抗病性等因素有关。
根据研究表明,在低于16℃或高于33℃时发病率较低,而在27℃至31℃时,此病发病率较高且存活时间较长。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白艳凤【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属绝产性病害,植株一旦得病,几乎颗粒无收。
70年代后期,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发生,逐渐成为限制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提高的制约因素,经我国几代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侵染条件、侵染规律,抗病遗传规律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侵染途径、侵染条件、生理小种等特性,并提出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弱的品种正确包衣种衣剂、药剂拌土、促进出苗、加强田间管理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Maize Head Smut is a worldwide disease, it can be happenedin any corn fields. The late 70’s, a large area of maize head smut disease happened, has become a constraint to maize yield and total yield improvement in China. In China,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worker effort, symptom, pathogen, infection of Maize Head Smut, resistance genetic regularity were studi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nset of symptoms, Maize Head Smut pathogen infected sources, ways, infectio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kind of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the crop rotation, selection of resistant variety, resistant varieties, seed coating agents the right soil mix, promote seedling, strengthening field management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85-187)【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特性;防治对策【作者】白艳凤【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31.4+2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全球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种病害,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它的发生原因以及可行的防治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玉米丝黑穗病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其发生机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这篇文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玉米丝黑穗病的特点,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遏制其发展。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1. 天气条件: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发生与大气温度和湿度相关。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从而促使病害的爆发。
2. 环境因素:农田土壤的酸碱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也会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酸性土壤、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特点1. 苗期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苗期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小的黑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且会因病原菌的侵染而导致叶片枯黄、干枯甚至死亡。
2. 成熟期症状:在玉米成熟期,受感染的玉米穗会出现黑色、干枯和扭曲的症状,丝也会变成黑色。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外观,还降低了玉米的品质。
三、有效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抗病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适度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增强玉米的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病害监测与防治:定期巡视玉米田,查找患病植株,及时追踪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受感染的植株,应立即将其移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环境调控:保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促进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5. 农药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遵循使用说明,并在使用后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农产品安全期控制。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候条件:东北地区的 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丝 黑穗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大了防治压力。
农民认知不足:部分农 民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认 知不足,防治意识不强 ,影响了整体防治效果 。
成功的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某农场通过采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药剂拌种等综合防治措施,成功降低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提高了 玉米产量。
全。
04 东北地区玉米丝 黑穗病防治的实 践与探索
防治现状与挑战
01
02
现状概述:近年来,东 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 生频率逐年升高,对玉 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 重影响。为应对这一问 题,东北地区已经开展 了一系列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实践。
主要挑战
030405Fra bibliotek病原菌变异:病原菌的 快速变异导致部分防治 手段效果降低,增加了 防治难度。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等 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为了有效防治该病害,需要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03 玉米丝黑穗病的 防治策略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在东北地区,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且对 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 进行种植。
未来防治的展望与建议
建议 加强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
倡导合理轮作,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轻发病压力。
未来防治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农业科研投入,研发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生物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认知和防治技能。
05 玉米丝黑穗病对 东北地区玉米产 业的影响
VS
品种轮换
避免长期单一种植同一品种,定期进行品 种轮换,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制种田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制种田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春播玉米区的重要病害。
近两年铁岭地区玉米制种田中发病较严重,尤以西丰县天德镇东生村制种田母本178丝黑穗病为重,造成种子减产,已成为玉米制种田必须防治的一大病害。
1.发病特点发病征状西丰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天德镇东生村制种田母本178丝黑穗病重发田平均发病率62.7%;平岗镇杨木村母本8902发病率11.7%。
从调查结果看,一般抽穗后才显出症状,即在雌穗和雄穗上表现,但部分品种苗期发病症状明显,表现为叶片黄条型、矮缩丛生型、顶叶扭曲型等特异征状。
大部分抽穗后表现典型症状,病株雌穗短小,基部膨大,不出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2.发病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以散落在土中、粪肥或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
病菌侵染土壤温度范围为21℃~28℃,以25℃最适宜,湿度在中等偏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以土壤含水量20%左右发病率较高。
每年种子田播期均在4月中下旬,此时温度较高,土壤墒情适宜,越冬孢子繁殖旺盛,造成玉米苗期丝黑穗病流行。
铁岭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玉米繁种区,连年繁种重茬年限长,丝黑穗病越冬孢子在土壤中基数较大,致使玉米制种田播种过早、过深的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
3.防治技术①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的地块繁制一些抗病品种,如农大108、鲁单50、鲁单981等。
铁单12、铁单10、掖单系列品种等抗病性较弱。
②改进栽培技术,实行轮作制度;深翻土地,选种晒种,或采用包衣种子,适期播种,适当浅播;发病种子田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及时将秸秆运出田地,减少初侵染源。
③药剂防治,用种子量的0.3%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及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个别年份的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可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
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苗期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
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
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
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农民称此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身子弯”,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成株期症状玉米成株期病穗上的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黑穗和变态畸形穗。
1、黑穗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为丝黑穗病。
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
2、变态畸形穗是由于雄穗花器变形而不形成雄蕊,其颖片因受病菌刺激而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能因病菌刺激而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长刺的基部略粗,顶端稍细,中央空松,长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丛生,整个果穗呈畸形。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属,病组织中散出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至暗紫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 μm,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在成熟前常集合成孢子球并由菌丝组成的薄膜所包围,成熟后分散。
冬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25—30℃,适温约为25℃,低于17℃或高32.5℃不能萌发;缺氧时不易萌发。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对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病原、症状、发生条件、传播途径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针对2种病害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以为玉米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黑穗病;丝黑穗病;发生特点;防治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
这2种病害是玉米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同时发生,但二者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
现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1.1病原2种病害的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玉米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黑粉菌,厚垣孢子球形或卵形,黄褐色,表面具明显细刺;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黍轴黑粉菌,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色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
1.2症状1.2.1危害部位。
玉米黑穗病危害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等幼嫩组织[1];丝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显症。
1.2.2发生时期。
玉米黑穗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1.2.3症状。
玉米黑穗病所侵害部位,能形成肿瘤,肿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成熟时变为灰白或灰黑色,破裂后散出黑粉[2];玉米丝黑穗病雄穗染病时,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雌穗染病时,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散乱的黑色丝状物,苞叶破裂,黑粉外露,散出黑粉。
1.3发病条件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品种抗性、种植制度、菌源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①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高温高湿或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的发生,抽穗前后最易感病。
②种植感病品种促进了玉米黑穗病的发生。
甜玉米较马齿型玉米易感病,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易感病,耐旱品种比不耐旱品种抗病力强。
③种植制度与玉米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
套种玉米播种期早,与小麦共生期长,幼苗生长弱,不抗病,若有昆虫危害,增加了玉米苗感病的机会;管理粗放、植株抗病力下降、密度过大、施肥单一等造成植株生长幼嫩,不抗病;连作重茬,导致病原菌积累,田间发病重。
浅谈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玉米发生丝黑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通常情况下,散落在耕地土壤中的冬孢子是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主要越冬寄宿场所,其生命力较为顽强,可以存活2年以上,并且在经过了牲畜消化道后,冬孢子上的病菌还可以在粪肥中成活。
土壤和粪肥是丝黑穗病的重要传播途径,病害的严重程度以存留在土壤或者粪肥中的越冬菌源数量、环境因素、播种时期、种子品种的抗病性以及玉米播种后的出苗快慢等有着直接影响。
近年来,多地区发生了玉米丝黑穗病病害的威胁,现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多年连茬,秸秆还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量增加通常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与耕地连茬种植玉米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呈现出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
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性地进行多年的玉米种植,从而造成了耕地土壤中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的大量累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可能会发生丝黑穗病的爆发。
再就是,通过肥料进行病菌的传播,在施肥期间应用了带菌粪肥、带菌的秸秆还田等,促使菌源量的大量累积,增加了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2、春季土壤干旱,播种过早,出苗期处长宜诱发该病侵染与发生玉米播种到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和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玉米种子在发芽期间,存在与土壤、种子或者种子中越冬的冬孢子受幼芽从分泌物的刺激而开始萌发,促使病菌在玉米的幼芽期就患病。
玉米胚芽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部位,其中,以幼芽和3叶期侵染率最高,侵染率在4叶期后,就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
玉米遭遇病菌侵染过程中,适宜温度在25℃左右,适宜土壤湿度为20%,与幼苗适温、湿度条件存在一致性。
因此,病害的主要流行年为春旱年份。
此外,在播种中,播种过深也是病菌诱发的主要因素,这与中胚轴在深层土中形成徒长,长使侵染时间过早,延长出苗时间,变可增加侵染。
3、生产中缺乏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现阶段,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部分地区将重点放在了抗大小斑病的选种方面,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因此造成了病菌感染品种在种子市场上的销售,预防措施又跟上,直接引发了逐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和面积提高和增大,阻碍了农业种植业发展。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使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能带有病菌。
连作地块
连作地块由于未进行轮作,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累 积。
种子带菌
种子消毒不严格
在播种前,种子消毒不严格,带有病菌。
病株的种子
使用带有病菌的玉米植株作为种子。
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干旱
在播种时和生长期间,气候干旱可能导致玉米植株抗病能力下降。
温度适宜
传播途径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带菌的土壤是其主要侵染源。此外,带菌的粪肥、种子 也能传播该病。
防治方法
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可采取以下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适期播 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
0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
土壤中菌源的残留
上一年的玉米残株
上一年的玉米残株未被清理干净,在土壤中作为 菌源残留。
05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注意 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时,应选择针对性强、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避免对玉米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严格遵守使用说明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使用方法和使 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注意个人安全防护
在操作农药时,应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避 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01
02
03
生物防治
基因工程
物理防治
利用微生物菌剂、昆虫天敌等生 物防治手段,降低玉米丝黑穗病 的发病率。
研究并应用抗病、耐病性强的玉 米品种,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的抗 病能力。
采用物理手段,如光谱、温度、 湿度等,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传 播和繁殖。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有效控制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有效控制技术摘要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和带菌田扩大;种植的品种感病;提前播种和出苗期低温;种衣剂使用混乱,防治效果差。
指出要有效持续控制玉米丝黑穗病,可采取如下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促早出苗、出壮苗;推广使用具有防病功效的种衣剂;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农业措施减少菌源。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控制措施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
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
玉米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甚至7~8年。
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新区,带菌种子是重要的第1次传播来源。
带菌的粪肥也是重要的侵染来源,冬孢子通过牲畜消化道后不能完全死亡。
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包一团黑粉。
雌蕊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调查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严重发生,田间平均发病株率达15%,减产达30%以上。
1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1.1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和带菌病田扩大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
东北是玉米丝黑穗病适发区,玉米作为主栽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无法轮作换茬导致土壤中病菌的自然积累和病田的扩大。
另一个原因是农民直接将病株上充满病菌的果穗随意留在田间,致使病菌大量散落在土壤中。
正是由于多年发病后的大量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为病害的大暴发创造了基础条件。
1.2感病品种的种植在田间菌源富集条件下,如果种植抗病品种病害一般不会大暴发,但由于多年种植病害发生较轻,丝黑穗病的危害性被忽视,引进种植了一些感病品种,为病害暴发埋下了隐患。
1.3提前播种和出苗期的低温玉米播种时间正常年份是4月20日左右,为防止春旱,常采用早播方式,播种后等待降雨。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对新品种展示进行宣传,使展示田的示范宣传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据统计,今年到展示田参观考察的各级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牧民代表达1500多人次。
6.品种综合评价由市种子管理站和展示承担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玉米植株性状、穗部性状、抗性、熟期、产量等方面进行测产、综合考评,从中筛选出今年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品种有西蒙6号、先玉698、包玉9号、先玉696、利农368等品种,并将在市农牧业局信息网上及时公布,供广大农牧民朋友选择参考。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加大展示示范工作经费支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基层意见中,部分旗区农牧民提出新品种展示点安排偏少的意见,还不能满足农牧民实地选择品种的需求,为了不断解决农牧民选品种难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政策上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扩大展示范围和展示点数量,从而使广大农牧民选到真正的良种。
2.注重展示示范工作实效应多渠道地宣传展示示范效果,注重展示示范效果实际应用,更好地为品种更新换代、农牧民选到良种而服务。
3.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由于展示示范点上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好保证展示示范效果,所以应加强展示示范点管理人员农业技能培训。
植保土肥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
此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北方春播玉米区发生较重,华东、华南和西南冷凉丘陵山地春播玉米也常常发生。
近些年随着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连作增多,加之品种抗性不高等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一、发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
发病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1.玉米苗期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典型的系统侵染病害,病原菌苗期侵入,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玉米黑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也叫黑粉病、瘤黑粉病和灰包病。
玉米丝黑粉病也叫“乌玉米”和“哑玉米”。
在我国,这两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也可并发,但两种疾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病情况各不相同。
本文对这两种疾病的病原、症状、发生条件、传播途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根据这两种疾病各自的特征,给出了各自的防控方法和策略,为玉米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玉米;黑穗病;丝黑穗病;防治对策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山东地区的种植面积非常大。
由于玉米生长环境比较特殊,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气候潮湿或者是施肥不当,都很容易造成玉米出现黑穗病和丝黑穗病。
这两种病害都属于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甚至是绝收。
所以有必要对这两种病害进行防治。
玉米黑穗病又叫棒腐病,是山东地区玉米产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该病害。
1.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特点首先,玉米黑穗病主要是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穗部,导致玉米出现黑穗、黑棒和黑粉等症状,并且会造成玉米的减产。
玉米黑穗病在发病初期会在苞叶内产生一些灰黑色的小颗粒,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这些小颗粒会逐渐变成褐色,最后变为黑粉。
病粒在玉米灌浆后会开裂,里面就是黑褐色的粉末。
因此该病害又被称为棒腐病。
其次,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害在发病初期会在玉米花内产生一些小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这些小黑点就会变成黑色。
随后小黑点开始慢慢变大,最后变成像一个黑芝麻一样的东西。
该病害一般发病较早且发病比较严重,当玉米棒出现病穗后,病穗就会慢慢枯死。
但是该病害一般不会造成玉米绝收。
此外,这两种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如果不及时防治这两种病害,那么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玉米黑穗的原因.doc
玉米黑穗的原因
在玉米后期的生长过程中,玉米棒上的丝不断发现黑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玉米帮黑穗主要是由病原孢子造成的需要紧急防治,那么玉米黑穗的防治方法有什么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黑穗的原因。
玉米黑穗的原因:
(1)品种老化:抗病性减弱,故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2)温度过低:是诱发丝黑穗病的重要因素,故早春播种时避开低温或提前覆盖地膜,提高地温,或在病害形成黑粉瘤未破裂时,及时摘除瘤体并适时深埋,减少病菌在田间扩散,降低病菌侵染机率。
(3)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由土壤传播:实行3-5年以上轮作,降低土壤中的含菌量,施用的土杂肥应充分发酵,降低病菌含量。
(4)恰当的使用种衣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直接、经济、有效的
措施之一,美国卫福1:200种衣剂是目前国内市场上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地下害虫、丝黑穗病和玉米丛生苗的最好农药,具有综合防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玉米黑穗的原因就介绍到这里,玉米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其抗病害能力。
总之,利用抗病品种,有选择性的使用种衣剂和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土壤湿度对发病率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与病害侵染发病有较明显的关系
7 表 !8& 从表 ! 中看出 $ 当温度为 &!% % 湿度为 !)*
时发病率为 4/4* $ 而湿度提高到 !+* 时 $ 发病率达 到了 "!/"*$ 当湿度提高到 &)* $ 发病率又明显下
图!
玉米播种期与丝黑穗发病率的关系
参考文献 $
!"# 吕国忠 " 陈
捷 " 白金铠 $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 $
%*# 吴新兰 " 庞志超 " 田立民 " 等 $ 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条件与栽培措
施的研究 %&# $ 植物保护学报 ""’2" "2+"- $,"/,1 $
!,3 布仁巴雅尔 " 徐淑琴 " 冯至兰 " 等 $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条件的研究 !&3 $ 植物病理学报 ""’2" """+,- $4./4" $ !43 晋齐鸣 " 王晓鸣 " 王作英 " 等 $ 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
收稿日期 ! (""*$!!$+" 基 金 项 目 !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发 生 规 律 及 种 子 处 理 技 术 (黑 龙 江 省 农 科院科技攻关项目 作 者 简 介 ! 李 宝 英 ,!%&*$. " 女 " 副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植 物 病 理 学 研 究 $ EFL !"*#!$-&&2!(#* B$U9<L !;<=>\9:L<a;9N::0W:U0W=
!+* 时 玉 米 丝 黑 穗 的 发 病 率 最 高 为 "!/"* ’!$% 低
温下发病率为 !)/,* 3 !6/$* ’ 温度在 &’% 时 $ 发病 率为 "/$* 3 ’/4*& 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在低温条件下$ 病菌的萌发率虽然较低 $ 但玉米种子萌动也慢 $ 幼苗 出土时间延长 $与病原菌接触时间加长 $ 增加了病菌 侵染几率 $使发病率增高 & &!% 是病原菌萌发和侵染 的适宜温度 $发病率在田间达最高值 &在较高的温度 条件下 $ 玉米种子出苗迅速 $ 病原菌与胚芽鞘接触时 间变短 $ 不利于病菌侵染 $ 从而使发病率明显下降 &
#"$
播种期对发病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 玉米播种期与丝黑穗病的发病
率有很大关系 &在本试验所设计的播期内 $ 玉米丝黑 穗的发病呈现出 & 个高峰值 #图 !8 & 第一个峰值也是 最高峰值为 ’ 月 !$ 日播种 $ 其发病率为 !4/&* $ 以 后随时间推移 $ 发病率有所下降 $ 但仍维持较高水 平 & + 月 4 日播期的发病率又攀升至 !+/$* 的高度 $ 达第二高峰值 $ 而后随播期推移发病率急剧下降 $+ 月 !+ 日播期的发病率下降到 $/)* & 综合不同播种 期病害消长及产量情况认为 ! 在哈尔滨地区 $ 过早 #’ 月 !$ 日 8 播种 $ 由于土温低 $ 玉米粉籽严重 $ 不能保 证出苗率 $ 同时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增高 $ 其产量并 未因提早播种而增产 ’ 过晚 #+ 月 !+ 日 8 播种 $ 在土壤 水分充足的条件下 $ 出苗迅速 $ 病害显著减轻 $ 但晚 播造成总有效积温不够 $ 玉米贪青晚熟 $产量明显下 降 $ 在生产上无实际意义 & ’ 月末至 + 月初播种 $ 发 病率虽较高 $ 但玉米产量水平也很高 & 因此 $ 在实际 生产中 $ 为降低玉米黑穗病的发病率 $ 提高玉米产 量 $ 应提倡适期播种 $ 选用耐低温发芽品种 $ 采取覆 膜 % 移栽玉米等促进出苗的措施 $ 对于中抗或感病 品种 $ 种子一定要进行药剂处理 &
&
#"!
结果与讨论
土壤温度对发病的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 $ 与其它土传
病害不同的是它的侵染期比较集中 $ 主要在玉米 " 叶期之前 & 因此 $试验设计的土壤温度控制设定在 ’ 叶期前 $’ 叶期以后感染的病株率忽略不计 & 从表 ! 试 验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 当 土 壤 温 度 为 &!% % 湿 度 为
玉米丝黑穗病是 2" 年代初我省玉米生产上的 主要病害 $ 由于当时推广的绝大多数杂交种如嫩丰 系列 & 龙单 !# 等品种不含抗玉米丝黑穗病基因 "感 病杂交种的大面积种植导致玉米丝黑穗病大流行 " 使玉米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 ’ 六五 (&’七五 (&’ 八五 ( 期间 " 玉米丝黑穗病作为玉米主要病害 " 被列为国家 重点攻关项目 $ 通过对基础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 的转育 " 培育出一批抗性较好的抗病品种 " 同时对防 治该病的单项防治技术进行组装配套 " 通过综合治 理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从平均 ("1 左右 " 压低 到 !1 3 (1"病害基本上得到控制 $-" 年代初期以来 "
表! 土壤温湿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影响
总株数 病株数 发病率
!+* "&)* $ 土壤绝对含水量 ($ 即 !$%!)* %!$%!+* " !$%&)* "&!%!)* "&!% !+* "&!% &)* "&’% !)* " &’%!+*"&’%&)* 共 , 个处理 & 品种为龙单 !,&
菌土及播前准备 - 先将土壤风干经高温灭菌处 理 $ 按所需量将水和土混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封闭 处理 $ 经 " . 完全吸湿后 $ 按所需量再加病菌 $ 制成 菌土 & 病菌含菌量为土壤重的 !*& 每处理 &) 盆 $每 盆 " 粒种子 $ 种子用 $)* 的酒精消毒 )/+ 012 $ 用 蒸 馏水冲洗 $晾干 & 播种后用塑料袋封口 $ 保证土壤湿 度 $ 按不同处理要求将盆钵摆放到不同温度梯度下 $ 待玉米 " 3 ’ 片叶龄时移植到田间 & 玉米抽雄后调 查总株数和病株数 $ 计算发病率 &
!&&
玉
米
科
学
!" 卷
!
!"!
材料与方法
土壤温度 ! 湿度与发病的关系 处理!设 " 个温度#!$%"&!%"&’%(#" 个湿度#!)*"
降 $ 说明干旱与高湿条件下均不利于病菌孢子萌发 & 因此 $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春季土壤湿 度# 墒情8 $ 土壤湿度为 !+* 时利于孢子萌发与侵染 &
!$ !$ !$ &! &! &! &’ &’ &’
处 理 温度 #%8 湿度 #*8
#株8 !!) !&6 9 !"6 !"’ 9 !&’ !") !&6
#株8 !& &! 9 !& ’& 9 6 6 ’
#*8 !)/, !6/$ 9 4/4 "!/" 9 ’/4 ’/6 "/$
!) !+ &) !) !+ &) !) !+ &)
!"#
播期与发病的关系 供试杂交种为龙单 !, & 播期分别为 ’ %’ 月 &, 日 %+ 月 4 日和 + 月 !+ 日 & 每一播
期播 " 行 $行长 + 0 $ 行距 $) 50 & 每埯种 " 粒 $ 不间 苗 $ 重复 " 次 & 玉米抽雄后调查总株数和病株数 $计 算发病率 &
67 89:$;<=>? @ABCD E<F$GH=? DIJ KH$L<9=> ,!"#$%&’( )**(%&’+%,- ./0/’1&" 2/-+/13 4#%(,-56%’-5 )7’8/$9 ,: )51%&;(+;1’( <7%/-7/03 4’1=%- !#""-& " MN<=9. 567"89)"O ENF PFL9Q<:=RN<S :T R:<L QFUSFP9QHPF? R:<L NHU<V<Q;? RFFV<=> Q<UF 9=V :WWHPPF=WF :T U9<XF NF9V RUHQ YFPF RQHV<FV0 ENF PFRHLQR RN:YFV QN9Q QNF V<RF9RF <=W<VF=WF :T U9<XF NF9V RUHQ Y9R +!0+1 YNF= R:<L QFUSFP9QHPF Y9R (*/0 7Q Y9R !"0%1 $ !&021 9=V +021 $ *0-1 YNF= R:<L QFUSFP9QHPF Y9R (!/ 9=V !2/ PFRSFWQ<ZFL;0 4:<L U:<R[ QHPF W:=QF=Q Y9R PFL9QFV Q: V<RF9RF <=TFWQ<:= :\Z<:HRL;0 !#1 R:<L NHU<V<Q; Y9R RH<Q9\LF T:P RS:PF >FPU<=9Q<:= 9=V <=[ TFWQ<:=? QNF V<RF9RF <=W<VF=WF Y9R +!0!10 ]NF= R:<L Y9QFP W:=QF=Q Y9R !"1 9=V ("1? QNF V<RF9RF <=W<VF=WF Y9R +021 9=V -0-1 PFRSFWQ<ZFL;0 ^P:H>NQ 9=V N<>N U:<RQHPF <R =:Q >::V T:P RS:PF >FPU<=9Q<:= 9=V <=TFWQ<:=0 AHU<V<Q; <R QNF U9<= PF9R:= T:P V<RF9RF <=W<VF=WF :T U9<XF NF9V RUHQ0 B9PL; R:Y<=> W9HRF RFZFPF V<RF9RF0 69QF R:Y<=> W9= PFVHWF V<RF9RF \HQ QNF ;<FLV <R L:YFP0 4H<Q9\LF RFFV<=> Q<UF <R 9VZ:W9QFV0 :2% ;&8$7O _9<XF NF9V RUHQ‘ EFUSFP9QHPF‘ AHU<V<Q;‘ 7=VHW<=> W:=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