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郎秀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农产品贸易》杂志2011年第二期刊登该文章作者:郎秀平

中国农业“走出去”,对弥补我国耕地、水资源不足,提高粮食供应水平,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对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扩大经贸合作,加深传统友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中国农业“走出去”还面临不少问题,急需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中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走出去”已经从最初单个企业的自发行为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具有了一定规模,形成了多种形式,包括资源开发型、市场开拓型、技术合作型、劳务输出型和对外投资型。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较弱,海外农业开发的成功率还较低。农业“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很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内政策支持问题

农业项目部“走出去”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不仅要承受更多的风险和压力,而且前期市场开发成本很高。但目前我国在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支持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快速发“走出去”的快速发展。一是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缺乏、规模小竞争力低是我国农业企业面临“走出去”企业面临的最普遍问题。有关专家统计,发达国家企业单项对外投资规模平均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我国平均只有220万美元,而我国农业投资项目平均只有几十万美元左右。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境外融资能力极弱,而国内贷款由于银行抵担保条件限制和一些历史性原因很难获得。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战“走出去”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往往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地步,其竞争力、信誉度,产品质量、品牌都难以取得大的提升。二是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险制度。农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企业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农业涉及项目有一套优惠的保险体系,政府承担一部分保费补贴。我国尽管已经有一些相关政策,但险种少、范围窄,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的功能还很弱。目前还没有针对非常风险的农业对外投资保险险种。三是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还没有与相当一部分国家签订避免双方重征税协定,在操作中仍存在对涉外企重征税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退税机制不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按照有关规定,目前农产品出口退税由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承担92.5%,地方政府承担7.5%。但由于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略小于地方财政支出分成部分,退税机制不仅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也消弱了地方政府扶持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另外,返销产品进口环节的税收优惠不够。四是政府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农业“走出去”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服务。但目前我国在管理机制、宏观指导、信息服务、法律制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急需进一步加强。如我国在农业“走出去”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多头管理、沟通不力的问题。管理权限分布在多个管理部门,审批程序繁多,耗时较多,给企业造成了很大不便,有时甚至延误商机。对“走出去”农业企业缺乏监督管理,对劳务输出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目前我国在对涉外企业的信息服务方面严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国际信息来源基本上是靠企业自身搜集。其他诸如市场信息、法律分析、资源状况、风土人情等根本没有系统权威的来源渠道。更缺乏完善的农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国外投资环境问题

投资环境是影响农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主要指当地的社会政局、法律法规和行政效率等软环境。目前很多国家劳务卡发放、投资比例和签证期限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例如一些国家严格规定外来人员签证时间,并且限制一定期限内签证人员的数量,给境外农业开发工作造成了很多不便。给企业境外经营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损失。一些发展中国家尽管资源丰富,但政局变化太大,产业政策连续性差。很多在前任领导任期签订的协议,到了新一届领导,产业政策有变或者取消导致企业前期投入无法收回,损失很大。还有一些国家税收政策非常苛刻。如俄罗斯税收政策规定不仅大型农业机械过境需缴纳高达15%的关税和18%的增值税,我国基地生产的产品返销国内还必须缴纳20%的关税,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另外,还存在行政效率低、制度环境差等各种问题。

(三)中国企业适应能力问题

受经济基础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难以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一些国家甚至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状态,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更无从谈起。可以说,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条件非常差。这就要求中国农业企业有较强的境外适应能力和合作项目的执行能力。而在这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走出去”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农业企业还在经历自我积累、发展、壮大的过程,当前对外农业合作项目执行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能力、信贷状况和财务实力与工业企业相比明显偏弱,开展对外农业合作,特别是实施大型项目的经验不足。由于实力有限,许多农业开发企业不能够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因地制宜地设计项目内容,按计划实施并管理项目,导致项目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企业相比工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缺乏一批了解不同国家农业资源状况、投资环境、拥有农业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制约了中方企业境外农业合作项目的执行能力。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农业“走出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想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必须解决好上述问题。

加快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对策

农业“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形式多样,参与主体较多,涉及领域和范围也非常广泛,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支持、管理和服务,保证农业沿着正确方向和轨道顺利的“走出去”

(一)加强指导和管理

重点加强一些几方面:一是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解决多头管理权限分散状况。二是指定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包括国别投资规划、产业投资规划以及重点产品投资规划,并落实具体措施。三是及安全技术输出管理制度。如修订《农作物种资源管理办法》和《现阶段不对国外交换、有条件对外交换、可以对外交换的作物和水产种质资源名录》,进一步明确技术输出的范围,鼓励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实用技术及物化技术出口。制定《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设立农业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财政专项资金,建立物化技术后续服务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的法律法规。抓紧完善鼓励各类主体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