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博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博士点
1986年被批准设立幼儿园教育专业硕士点,1994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专业的博士点、江苏省幼儿教育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我国幼儿教育界站在领先位置,在国际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影响。
现建有博士后流动站,设置了一套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主要研究方向有学前儿童基本理论、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幼儿审美-艺术教育研究、幼儿社会性与道德教育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屠美如教授是我国第一位幼儿教育博士生导师。
从“七五”计划开始,每个五年计划中,都承担多项教育部规划课题的研究,已出版30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六百多篇,8人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奖,6人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目前,学术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8人,3人在读博士学位。
在本学科的比例为73%以上。
现有儿童行为观察室、儿童教育多媒体实验室以及可共享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设施,包括数字化资源开发实验室、信息化教育研究所、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省级教育技术实验中心等,还有一个华夏教育图书馆,另有若干学科教材教法实验室及教具和设计法实验室。
这些硬件基础在本学科点的优势与特色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教育科学学院其他专业共享的图书资料大约有:9.11万册1.80万种,近年来每年大约可增加1000-1500种,中外文期刊共180种。
本院图书资料室还设有学前教育学科点专柜。
本学位点学术交流广泛,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台湾等地的艺术教育中心及有关的学术机构亦有学术往来,经常交流有关研究最新信息。
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和资源,深入展开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学位点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
经过十五211工程的建设,本学位点继续保持已有的学术优势,进一步拓展学术研究的领域,充分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就和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加强与国际著名学术机构间的学术合作。
同时,关注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新生领域,关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努力进行学术创新,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水平,发展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
凝聚和完善学科建设队伍,进一步造就一支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能进行学术沟通和融合的高素质的学术研究队伍,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研究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高层次人才。
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出版一套能反映21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新水平的理论丛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丛书,建立学前教育实践指导中心,出版一批学前教育实践性研究成果,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学科做出新的贡献,使本学位点真正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学术研究的中心.
许卓娅,女,汉族,1951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祖籍中国澳门。
1988年获南京师范学院硕士学位,1996-1997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堪萨斯大学进修一年。
1982年留校至今先后在音乐系和教育系任教,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学系)所长、系主任;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
社会兼职有: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音
乐教育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曾多次赴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西兰、日本、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参观访问和讲学。
在国内各地讲学,听众超过4万人次
许卓娅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儿童的音乐发展与音乐教育;儿童的身体发展、与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幼儿园集体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问题;现实社会中我国儿童与教师的人格健康问题与教育问题;儿童以及成人的类比思维、灵感思维、系统思维与复杂思维研究;幼儿园课程建设研究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999年以来撰写、主编专著、教材:《学前儿童体育》《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等共计12种;发表论文《再论音乐与音乐的人本价值》等共计200余篇,并主持《园本课程建设与反思型教师培养》、《学前儿童音乐发展与学习》等研究项目1多项;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
获得教育部优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育改革成果树勋奖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一等以及三等奖
通讯地址:210097,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办公室电话:,电子邮件地址:zhuoya
虞永平,男,汉族,1962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
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留校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课程,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与和谐发展教育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江苏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0-6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所出版的专著有:《学前课程价值论》是对学前课程的哲学层面的研究,也是我国第一本学前课程价值研究的专著,从理论的层面上深入分析了学前课程价值的内涵,学前课程价值的赋予、实现及评价,研究了不同价值在学前课程中的和合及影响研究学前课程价值的诸多因素;《幼儿园课程评价》也是我国第一本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专著,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从脑科学、哲学、社会学、建构主义理论、文化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深入分析了学前课程的特质,分析了学前课程的选择和控制的机制,为学前课程的研究展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此外有《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观》、《学前教育管理》等著作多种。
发表论文70多篇。
《学前教育学》和《学前课程价值论》分别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电话:
电子信箱:
刘晓东,男,汉族,1966年生于江苏丰县。
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学院双聘教授,全国青联委员。
1992年起师从著名教育学家鲁洁教授学习教育学原理,曾师从著名哲学家肖焜焘教授学习西
方哲学。
1995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
2001年受聘研究员,2002年受聘博士生导师,在“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儿童哲学与教育哲学”两个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哲学、教育哲学、学前教育、道德教育。
先后主持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十五”规划项目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出版专著《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以及《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主编的著作有《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有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发。
专著《儿童教育新论》获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儿童精神哲学》获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解放儿童》获江苏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的《学前教育学》获江苏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的作品《我真棒幼儿成长图画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一等奖。
先后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全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210097;
邮箱:
刘晶波,女,1969年10月生,黑龙江黑河人。
1991年获山东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南京师范教育科学研究所。
199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学位。
2000年7月-10月在日本神户大学与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2001年3月-2002年7月在美国Purdue 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科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4年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从事合作研究;2005年6月-2006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自费进修。
目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系教授,学前教育重点学科儿童社会性发展与道德教育方向负责人,兼任第六届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社会学研究。
近5年来主要承担的研究课题有:“社会学取向的儿童同伴互动行为研究”,“幼儿园混龄教育模式建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幼教学员对幼儿教育所持之信念及通俗想法之比较研究”,“近十年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分析与评价”。
近3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一部,主编全国高校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励一次。
开设的课程有“学前教育质化研究方法”、“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社会学研究”。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210097;
邮箱:
边霞,女,汉族,1966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诸暨。
教育学博士,教授,副院长。
兼任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陈鹤琴研究会副理事长、民盟江苏省委教育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栖霞区人大代表、栖霞区人大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8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8年起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近年来一直从事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儿童文化、儿童艺术、儿童教育特别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先后主持“儿童的艺术和艺术教育研究”、“生态式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研究”、“走向生态的儿童艺术教育”、“现代儿童生态式美育课程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目前正在对走向生态的儿童艺术教育、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教育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美术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多部。
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校“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
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办公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