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作为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学前教育学理论等。
在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中,儿童发展理论被广泛运用。
其中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爱泼斯坦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心理学理论则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心理、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理论则紧密结合实践,研究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学前教育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知识点。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教育改革等紧密相关。
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前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学前教育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前教育的课程包括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品德与生活教育等。
对于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来说,了解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四、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学前教育学中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学前教育中,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学前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学前教育的评价与反馈是学前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前教育的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幼儿的智育、体育、美育和品德与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同时,及时给予幼儿正面的反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认知。
六、学前教育的家园合作学前教育的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学中需要关注的知识点。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应当了解如何与家长有效地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七、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引言: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涉及到幼儿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点,包括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技巧、幼儿教育评估、儿童健康管理与安全教育以及幼儿园管理等。
大点1:幼儿发展心理学1.1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2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3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和模型1.4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理论1.5幼儿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大点2:幼儿教育技巧2.1幼儿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计划2.2幼儿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3幼儿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2.4幼儿教学评价与反馈2.5幼儿学习困难的识别和帮助大点3:幼儿教育评估3.1幼儿评估的概念和目的3.2幼儿评估的种类和方法3.3幼儿评估的工具和标准3.4幼儿评估的结果分析与应用3.5幼儿评估的反思和改进大点4:儿童健康管理与安全教育4.1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容4.2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干预4.3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培养4.4儿童安全教育的目标和方法4.5儿童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大点5:幼儿园管理5.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定和落实5.2幼儿园课程的规划和实施5.3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5.4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建立和推进5.5幼儿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方法总结: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的阐述从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技巧、幼儿教育评估、儿童健康管理与安全教育以及幼儿园管理等五个大点展开。
在每个大点下,分别阐述了主要的知识点,涵盖了幼儿教育的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应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提升幼儿的教育质量和幸福感。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者来说,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必备条件。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学前教育学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儿童在0-6岁这一重要阶段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前教育学,以下是一些必备的知识点。
一、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的核心是根据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
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认知、语言、身体、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这些关键阶段对于设计教育方案至关重要。
1.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解决简单问题,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2. 语言发展:儿童在学前阶段发展语言的能力非常关键。
他们能够掌握词汇,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
3. 身体发展:学前阶段是孩子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通过运动和玩耍来提高协调性、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4.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相互交流和合作。
他们培养了友谊和共享的意识。
5. 情感发展:学前阶段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并学会兼顾他人的情感。
二、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需要符合一些基本原则。
1. 平衡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平衡地涵盖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2. 适应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根据个别儿童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3. 互动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鼓励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连接。
4. 渐进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有计划地逐步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5. 综合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将不同领域的学习融入其中,让儿童在多个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教育环境的创设学前教育需要提供一个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环境要素。
1. 安全舒适:教育环境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干净的空间,让他们放心地探索和学习。
2. 视觉刺激:环境中需要提供各种有趣的视觉刺激,如鲜艳的色彩、图画和绘本,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一、填空1。
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2。
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 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
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
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 12。
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二、选择1。
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4。
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5。
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三、辨析1。
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1.学前教育学2。
教育五、简答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填空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1.儿童早期发展:学前教育学关注儿童0-6岁的早期发展。
这一时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前教育学研究儿童的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2.儿童学习理论:学前教育学研究不同的儿童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学的基础,并帮助他们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3.儿童教育和保育:学前教育学强调儿童教育和保育的综合性。
教育包括促进儿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保育则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学前教育学探讨如何将教育和保育有机结合,提供适应儿童需要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
4.幼儿园教学策略:学前教育学研究幼儿园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
这包括采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具和教材,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等。
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5.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合作:学前教育学强调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合作。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6.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也关注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结合。
特殊教育学研究如何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学前教育学研究如何在普通教育环境中为特殊教育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教学和关怀。
7.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学提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学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者。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学科,涉及到儿童早期发展、学习理论、教育和保育、幼儿园教学策略、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合作、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帮助教师理解儿童的需求和学习方式,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支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一、幼儿发展理论1.蒙台梭利理论:强调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提倡先天下人,后天下学科。
2.皮亚杰理论:强调儿童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阶段性发展的概念。
3.维果茨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教育方法1.游戏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体验和认识世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教学探究: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和意义的环境中学习。
4.直接指导:成人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教育环境1.物质环境:包括教育场所、教育设施、玩具和教育材料。
2.人际环境: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
3.教育氛围:营造积极、和谐、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氛围。
4.艺术环境:声音、色彩、形状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师角色与教育行为1.良师模范:教师是幼儿的良师益友,应该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榜样。
2.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组织好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3.评价者和改进者: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方法和环境。
五、家庭与学前教育1.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庭应提供安全、温馨和稳定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刺激和学习机会。
3.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六、评价与反思1.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和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判断。
2.评价应立足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3.反思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发现不足,改进方法和环境。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1.幼儿发展理论:学前教育学的基础是对幼儿发展的理解。
主要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伯努斯的社会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幼儿的各个发展领域:幼儿教育关注幼儿全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身体运动发展。
了解这些发展领域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指导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幼儿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同时,学前教育还应遵循一些原则,如以儿童为中心、全面发展、个别差异和循序渐进等。
4.幼儿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幼儿教育环境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理环境要求安全、舒适、有吸引力,社会环境要求有良好亲师关系、合作学习氛围等。
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包括自主活动、游戏活动、故事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5.幼儿教育的评估与评价:学前教育需要进行评估与评价,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教育效果,从而调整教育策略。
评估包括定性与定量评估,如观察、访谈、问卷等;评价则是对幼儿发展情况的综合判断和评定。
6.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包括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能够进行教育规划与设计、具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与家长合作等。
7.家庭与学前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环境,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
学前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机构也需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8.国际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各国家的学前教育实践存在差异。
国际比较研究可帮助我们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经验和不足,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孩子的身心发展,提升其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下面是学前教育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1. 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学前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学科,学前教育的发展较晚。
学前教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逐渐兴起,并在20世纪中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和发展。
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人类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发育期,对外界刺激和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强。
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对儿童进行综合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3. 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身心发展。
主要包括:- 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 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儿童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能力:通过绘画、音乐、手工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 培养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通过各种运动和游戏活动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和运动技能。
4. 儿童发展的重要理论学前教育需要依据儿童发展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著名的儿童发展理论包括:- 理论启蒙派:强调儿童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社会关系派:关注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如怀斯的社会情感发展理论。
- 心理动力派:强调儿童的个性和动机对其发展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社会文化派: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重要影响,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5.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在学前教育中,应采用适合儿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 经验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增强儿童的学习效果。
-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核心,帮助儿童形成问题解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知识点:一、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一)身体发展学前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机能不断变化。
他们的大肌肉群发展较快,如跑、跳、攀爬等动作逐渐熟练,但小肌肉群的精细动作,如书写、绘画等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
(二)认知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发展出有意注意。
记忆力以形象记忆为主,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开始出现简单的逻辑思维。
(三)语言发展从简单的单词和短语,逐渐发展到能够用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语言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够听懂简单的故事和指令。
(四)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开始有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学会分享、合作和轮流。
他们开始理解并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对自己和他人有了初步的认知。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一)总目标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其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任务1、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品质。
5、增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三、学前教育的原则(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容侵犯。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其能力范围。
(三)目标性原则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四)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学前教育学 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一、体育、智、德、美四育的含义及实施途径。
90-121体育:指学前教育机构体育,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的,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学前儿童的体质,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实施途径:1.学前儿童保育保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学前儿童进行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学前儿童身体锻炼智育: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智育的内涵,我们还需要认识以下几个概念:智力知识技能实施途径:1.利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借助多样化的游戏活动.组织多样形式的教学活动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主要指道德品质教育。
实施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游戏是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方式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家社园合作共同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美育:指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审美活动来培养学前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实施途径:1.为学前儿童创设美的生活环境大自然是学前儿童美育的丰富源泉艺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美育的主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学前儿童美育的广阔天地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要求。
196-209原则:1.多元化原则(1)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2)教师与社区共同参与整体性原则(1)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2)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环境创设与需求相匹配安全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1.尊重幼儿在师幼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学会赏识幼儿,表扬幼儿,对幼儿的错误能够理解与宽容教师对幼儿的错误能够理解与宽容学会必要的交流技巧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及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包括各个活动组织实施的具体教学环节)、活动延伸等设计。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学前教育的国际发展和趋势
第二章: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
-幼儿的道德发展和性别认同发展
第三章:幼儿的游戏教育
-游戏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的评价和指导
-游戏与学前教育课程的融合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幼儿园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章: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第六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学前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性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各章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学前教育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育实践中。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
P161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P162 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P162 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P163 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
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P164 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P168 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P168 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P169 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 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P161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P162 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P162 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P163 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
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P164 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P168 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P168 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P169 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 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P175(注:此知识点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3、环境体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一.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学前教育学。
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指的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重组而构建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为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
学前教育含义: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儿童: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与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是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
学前教育者: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人,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要素。
学前教育措施:是学前教育活动支持、联结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者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一切中介,是构成的学前教育活动的支持性要素。
家庭学前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以外的社会场所、由专职人员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奠基性特质。
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对儿童具有启蒙作用的特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能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特性。
普惠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学面向所有儿童,确保所有学前儿童都能从中获益,而不能仅仅满足少数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需要。
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应注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将对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项工作相结合,保教并重。
以游戏为主要途经的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以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为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儿童发展的含义:是指儿童在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进行两边与质变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专门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记忆和了解。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必记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1.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学前教育是指为0-6岁儿童提供的全面教育,旨在促进幼儿体智、语言、社会情感和审美等各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幼儿的兴趣、开发潜能、培养基本生活能力以及促进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2. 学前教育的教育原则- 平等原则:学前教育应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等因素。
- 综合发展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兼顾幼儿的各个发展领域,包括智力、体能、语言、社交、美感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活动和游戏原则:学前教育应以活动和游戏为基础,通过幼儿感兴趣、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 个别化原则:学前教育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幼儿充分发展潜能。
3.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与文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发展。
- 数学与逻辑思维: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数数、分类、排序等。
- 科学与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好奇心。
- 艺术与美育: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体验。
- 社会与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和自我表达。
4. 学前教育的评估方式学前教育的评估一般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行为举止等来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
- 记录评估:通过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成就和进步等来评估幼儿的学习发展。
- 测试评估:通过一些测试工具和方法,如量表、问卷等来评估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3、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xx的幼儿教育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xx——xxxxxx(三)新xx学前教育的发展1、历史的转折2、曲折起伏的前进3、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xxxx(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并于1996年6月正式施行。
学前教育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学前教育教育学知识点汇总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儿童在幼儿园之前(通常指2-6岁)的教育。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学前教育是其教育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学提供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教育学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
一、孩子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助推区域发展”和“近发展区域发展”概念,指出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能力和潜能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挑战。
3.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社会需求和目标驱动儿童的行为,倡导积极纪律和友善教育,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4. 爱因斯坦社会情感理论:强调儿童情感发展对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的情感状态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 激励与奖励: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并通过奖励肯定他们的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3. 多元智能教育:根据儿童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多种方式和材料开展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4. 合作学习:倡导儿童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评价与反馈1.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和指导。
2. 反馈与引导: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并指导他们发展潜力和解决问题。
四、课程设计与实施1. 情景式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情景和场景,帮助儿童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2. 针对教学: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梳理主要内容框架教育概述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第一节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1、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3)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活动三要素)教育的起源(补)学说观点代表人物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孟禄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二、教育目的与作用(一)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等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广义: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信仰、皈依上帝,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导论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母亲读物》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3)蒙台梭利教育法(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5)陈鹤琴 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教实验中心。
*6、掌握四位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A、福禄贝尔: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2、学前教育要全面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B、蒙台梭利: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一个有准备的教育环境(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
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
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他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C、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D、陈鹤琴(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儿童是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6)了解学前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体研究法第二章学前儿童观1、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2、儿童的权利: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每个儿童拥有的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等,应得到我们的承认、尊重和保护。
3、理解儿童观发展的历史演变(种类)(1)、儿童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2)、儿童是“有罪的”(Sinful)(3)、儿童是“种子”(4)、儿童是“空白板”(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6)、儿童就是“儿童”(7)、杜威的儿童观:儿童是中心(8)、爱伦凯:“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9)、二十世纪至今,人们在为儿童的世纪做出努力。
4、明确儿童的权力观和发展观5、理解掌握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为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以下几点:(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2)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3)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4)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呈现出阶段性)(5)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性别差异、个别差异、文化差异(6)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操作活动与交往活动)(7)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第三章学前教育观1、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学前教育观: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手段、方法等观点的总和,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
3、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促进儿童当时当下的发展(2)为入小学作好准备(3)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4、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903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5、明确我国幼儿园的性质: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考纲)幼儿园是对3-6周岁(或7周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6、理解托儿所与幼儿园的教育与保育目标:(1)托儿所保教目标: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2)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主要表现在: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7、理解托儿所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异同:(1)托儿所在对儿童施以合理教养的同时,更注重儿童的保育工作而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保育的同时,却更侧重于儿童的教育(2)托儿所:健康,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全面发展要求水平较高8、解释我国与其它国家学前教育目标的异同:相同:都重视全面和谐发展差异:(1)我国较关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外国较关注培养兴趣和求知欲(2)我国较注重形成儿童良好习惯外国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我国较重视儿童的性格外国较重视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9、理解并明确现代科学教育观的内涵: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1)热爱儿童:热爱并公开对待每一个儿童;关心儿童,爱护儿童;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2)尊重儿童:(在树立学前教育观的时候,如何尊重儿童?)要信任儿童;要尊重儿童的隐私;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要杜绝体罚儿童(3)全面教育儿童: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4)寓教于活动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活动、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5)教育要儿童化:1)、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一些浅显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儿童2)、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要尽量注意直观、生动,以激发儿童的兴趣(6)多种教育形式结合:集体、小组、个人多种教育组织形式(7)因儿童而施教(8)争取家庭配合10、理解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相互关系: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1)、体智德美四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相互取代2)、四育各发面的发展与其他发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第四章学前教育的课程1、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潜在的学前教育课程:即隐蔽、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环境中,即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材料、玩具等物质环境。
也包括活动室的布置、各种活动区的设立、班级的规章制度等文化环境,此外,还包括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等人际环境。
3、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4、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和内涵:(1)内涵就是定义(2)种类:潜在的和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5、熟悉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其观点:(1)成熟社会化的理论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等理论,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等人奠定,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
让儿童这个“花蕾”在温暖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长、开花、结果。
(2)教育训练理论也称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该理论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3)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是皮亚杰和布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