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车原理.

合集下载

直立车控制我之初见

直立车控制我之初见

直立车控制,我之初见海南大学越努力越幸运前言首先我想说仅凭华南赛区一等奖的成绩是完全不应该大言不惭的写这些东西,但是又想和大家分享我做直立车一年的经验,其一算是自己对直立车看法的一些总结,再者也是希望能给以后入门车友们一些建议,让他们尽量少走弯路,所以还是决定写点东西。

然而,从执笔到停笔,不经意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庆幸的是整篇文章并不是我一人的片面之言,而是综合了颇多获得国特、国一和其他有想法有见解的车友的对直立车的认识与看法,忽略我,此文可谓集大家之成,由此我认为这篇文章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

所以希望有心之人能认真阅读。

自认为这是应该算是一篇直立车的入门教程,但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所以肯定有不当之处,因此还请大家海涵,也期待你们能指正并不吝赐教。

同时衷心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后,十分感谢一路走来车友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以及他们与我真诚地交流,谢谢!换一种思维理解直立车在阅读我后面逐个讲解直立、速度、转向及机械这一大堆废话之前,我想首先用最通俗的言语和你们讨论直立车到底是如何实现直立、跑动以及转向的。

上图是以我的理解画的简化后的直立小车受力分析图,主要由电池、底盘、车轮以及电机组成。

假如我们已经组装了一辆具有机械零位的小车,平衡位置上图所示,也就是这个位置是它能够站起来的状态,如果受外力前倾或者后仰,小车就会倒下。

前倾和后仰都是绕车轴旋转,为什么会旋转?其实就是小车合力矩越过了过车轴并垂直地面的支点线。

简单的理解可以认为前部分弯矩大于后部分弯矩就往前趴;后部分弯矩大于前部分弯矩就向后仰。

我们仔细分析这张图来理解小车是如何稳定的立起来的,这里我就不采用经典的单摆模型去解释了,而是根据上图由系统受力平衡去分析。

我们知道弯矩是力矩的一种,即是力和力臂的乘积,小车有机械零位也就是存在除车轮以外无其他部位接触地面时的平衡位置。

立起来的小车在外界干扰下偏离此位置时,前后力矩由于力臂长度的改变从而不再相等即打破平衡状态,因此若不引入电机的干扰小车就会倒下。

自平衡小车原理

自平衡小车原理

自平衡小车原理
自平衡小车是一种能够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保持直立并进行移动的智能机器人。

它通常由一个底盘和一个竖立的结构组成,结构中包含了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

自平衡小车的原理主要基于控制系统和物理平衡。

在运行过程中,小车通过不断地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并通过传感器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会实时地分析这些信息,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计算出小车所需要的平衡力。

然后,控制器会将这个平衡力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执行器作用在小车的底盘上,从而使小车能够保持直立。

在物理平衡方面,自平衡小车的结构设计十分关键。

通常,小车的结构会采用倒立摆的原理,即小车底盘下方安装一个重力中心较低的质量块,上方则安装一个倒立的结构。

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倾斜,但通过控制系统的调节,小车可以通过调整底盘上的力,使自己重新回到垂直直立的状态。

另外,小车还需要依靠惯性来保持平衡。

当小车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倾斜时,内部的陀螺仪会感知到这一倾斜,并通过控制系统来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力来抵消倾斜,从而保持平衡。

总的来说,自平衡小车的原理是基于控制系统和物理平衡相结合的。

通过不断地获取环境信息、计算出平衡力并通过执行器施加,小车能够实现保持直立并进行移动的功能。

这种原理的应用广泛,例如人们常见的平衡车、智能摄像机等。

直臂车工作原理

直臂车工作原理

直臂车工作原理
直臂车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其特殊的结构和设计的液压系统。

直臂车通常由一个伸缩臂和一个伸缩平台组成,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来实现臂的升降。

在升降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空中进行作业,如起重、搬运、堆垛、运输等。

这种设计使得直臂车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够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实现高效、稳定的工作。

同时,直臂车还具有结构紧凑、灵活多变、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流中心、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矿山、建筑工地等场所,也可用于农业领域的种植、收割、运输等作业。

请注意,直臂车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偏重机身一侧,容易造成重心不稳定,对地面影响较大,无法适用于不规则地面等。

因此,在使用直臂车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问题。

4.平衡小车直立控制原理

4.平衡小车直立控制原理
尼力,单摆最终会停止在垂直平衡位置。空气的阻尼力与单摆运动速度成正比,方
2
向相反。
图4 单摆及其运动曲线 类比到我们的平衡小车, 为了让小车能静止在平衡位置附近, 我们不仅需要 在电机上施加和倾角成正比的回复力,还需要增加和角速度成正比的阻尼力, 阻 尼力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样,小车的平衡控制算法可以进行改写
图3 小车在平衡位置震荡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是因为小车绕轴转动时具有的惯性, 也就是小车具有一 定的转动惯量,如果转动惯量为零,那似乎就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了。我们先看 一下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I mi ri 2
i
(1-2)
其中 m 是其质量, r是质点和转轴的垂直距离。 我们既无法让小车的质量为 零, 也无法让等效的质点与电机转轴的距离为零。 所以, 转动惯量是客观存在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单摆模型,如图4所示。在重力作用下,单摆受到和角度 成正比,运动方向相反的回复力。而且在空气中运动的单摆,由于受到空气的阻
I mi ri 2
i
(1-4) (1-5)
M Fi Li
i
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重心位置增高,因为需要的回复力减小,所以比 例控制系数下降;转动惯量变大,所以微分控制系数增大。 在小车重心位置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增大,因为需要的回复力增大,比例控 制系数增大;转动惯量变大,所以微分控制系数增大。
1
述就是:小车往前倾时车轮要往前运动,小车往后倾时车轮要往后运动,让小车 保持平衡。理想状态下,只要我们可以控制电机的加速度和小车的倾角成正比, 就可以让小车保持平衡。
a b1
(1-1)
实际上,小车到达平衡的位置之后,因为 为零,所以a输出为零,但是此 时小车并没有和我们设想的那样保持静止,而是因为刚体绕轴转动时具有的惯 性,小车会往另外一个方向倒去,如此反复,我们便看到小车在平衡位置出现震 荡而无法静止。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

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

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

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1.车模运动任务分解:车模平衡、车模速度、车模方向。

其中,车模的平衡是通过电机的正反向运动实现的;车模的速度是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实质是通过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波来实现的);车模的方向控制则是通过电机的转动差速来实现的。

其中,车模的直立控制是关键,车模的速度控制在小车上表现为调节自身车模倾角达到以给定速度运行的目的。

归根结底,车模的三种控制最终都要回归到通过调节PWM波分别控制两个电机的转速来实现。

2.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安装问题:两传感器最好安装在车模中心或偏下位置,稍微偏上或偏一侧也可以,偏一侧的话会使方向陀螺仪在左右转向时输出有差异,造成不对称的输出,对于车模的方向调节会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陀螺仪输出的模拟电压值很小,一般需要放大10倍左右,而加速度计的输出相对陀螺仪而言较大,并且也符合AD转换的模拟电压的范围,无需再放大。

由于购买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模块都是厂家集成处理好的,外接的放大电路已经连接好了,故只需买现成的模块使用就行了,无需再自个搭建陀螺仪的外接放大电路了。

3.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功能:陀螺仪是用来测量车模的角加速度的,其输出是与车模前倾或后仰的角速度成正比的模拟电压值。

加速度计是用来测量车模倾角的,其输出是与车模倾斜角度成正比的模拟电压值。

注意,两个传感器的输出的模拟电压值都是正值,如果使用12位的AD转换精度,那么它们输出的电压值都在0~4095之间,且都是整数。

4.车模的三种控制之间的关系:由于车模的直立控制是关键,因此,在控制其他两个量时,应尽量减少对车模直立控制的干扰。

三种控制最终都是通过控制车模的两个电机来实现,故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分析一种控制时,可以先假设另外两种控制都以达到平衡。

从控制的角度看,车模作为一个控制对象,其控制输入量是两个电机的转动速度。

5.传感器极性问题:传感器安装在车模的前面或后面(在同一面正着按或反着按)时车模前倾或后仰对应的模拟电压值可能会相反,这就是传感器的极性问题。

直立车原理

直立车原理

直立车原理
直立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不同于传统的自行车
或者电动车,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使得车辆可以在不需要外部支撑的情况下保持直立状态。

那么,直立车的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直立车采用了动力学控制系统,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电机来实现车辆的
平衡。

这意味着当骑手骑行时,车辆可以感知到身体的倾斜方向,并迅速做出反应,调整车辆的重心,以保持直立状态。

这一点和传统的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需要骑手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持平衡,而直立车则可以更加智能地完成这一过程。

其次,直立车还采用了先进的悬挂系统和轮胎设计。

这些设计可以有效地减震
和吸收地面的颠簸,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路况,保持平稳的行驶状态,给骑手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

除此之外,直立车还利用了高科技材料和轻量化设计,使得整车重量得到了有
效的控制。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能效和续航里程,还可以减轻骑手的骑行负担,提高了骑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总的来说,直立车的原理是基于动力学控制系统、先进的悬挂系统和轮胎设计,以及高科技材料和轻量化设计。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直立车可以在不需要外部支撑的情况下保持直立状态,为骑手带来更加智能、稳定和舒适的骑行体验。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直立车的原理还会不断得到优化和
升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相信不久的将来,直立车将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成为城市交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13.5.10_4直立车速度控制原理

2013.5.10_4直立车速度控制原理

上一节中讲到速度控制,说到速度控制是往那边运动就减去此时的速度是错的。

那正确的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正确的方法是向那边运动电机的转速就加上此时车的速度,使得车子的速度更大。

例如此时想要保持车子静止速度为零,而由于误差车子会向某个方向运动有一个速度V1,那么此时想让他保持静止的话,就让此时电机的转速(pwm)+V1,使得车的做加速运动的到一个更大的速度V2。

说到这是不是就有点迷糊了,本来车子已经运动了,想让它静止不是减去现在的速度而是要加上现在的速度,让车跑的更快,那车子怎么可以静止呢?其实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人都遇到了,懂的人都说电机极的性反了,我当时也试过让电机的速度加上此时的速度,可能是当时参数不对车子猛地一下就倒了,所以我也就忽略了电机极性反了的具体含义,也让我更加确定速度控制的极性和运动方向的极性是相反的,所以在这条错误的路上纠结了好久。

可为什么不是减而是加呢?这就要再次提出“保持速度一定”这句话了,以让车子保持静止速度为零为例。

首先先回顾一下我的错误,还记得我先前所说的错误在哪吗?错就错在我是直接控制电机的速度来控制车子速度的,主意,是直接!这就是最大的错误。

在上一节我讲到车子有跑一段,然后倒下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倒呢?其实很简单,电机的转速为零了车子自燃就倒下了。

车子运动对速度进行积分导致这个积分的数值已经达到正好可以抵消直立控制所产生的的加速的了,也就是说这时的直立控制已经不起作用了,我成功的把电机的速度控制为零了,车子当然就倒下了。

又迷惑了吧,这一部分不明白也没事,我只是详细的解释了一下错误的缘由和产生的效果便于大家更彻底的理解速度控制而已。

言归正传,现在来说速度控制真正的原理。

其实对车子速度的控制在这不是通过直接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的,而是通过控制车子的倾斜角度间接控制电机的。

我在直立控制中讲过,车子向哪边倒车子就要向哪边加速还记得吗?同样,如果车子突然哪边加速由于惯性,车子是不是就会向反方向倾斜呢?这是当然的。

直立车原理

直立车原理

一,直立车原理部分1.1直立行走任务分解第九届飞思卡尔智能车摄像头比赛要求车模在直立的状态下以两个轮子着地沿着赛道进行比赛,相比四轮着地状态,车模控制任务更为复杂。

为了能够方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进行讨论。

车模运动控制任务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基本控制任务,如图 2- 1所示:( 1)控制车模平衡:通过控制两个电机正反向运动保持车模直立平衡状态;( 2)控制车模速度:通过调节车模的倾角来实现车模速度控制,实际上最后还是演变成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车轮速度的控制。

( 3)控制车模方向:通过控制两个电机之间的转动差速实现车模转向控制。

车模直立和方向控制任务都是直接通过控制车模两个后轮驱动电机完成的。

假设车模电机可以虚拟地拆解成两个不同功能的驱动电机,它们同轴相连,分别控制车模的直立平衡、左右方向。

在实际控制中,是将控制车模直立和方向的控制信号叠加在一起加载电机上,只要电机处于线性状态就可以同时完成上面两个任务。

车模的速度是通过调节车模倾角来完成的。

车模不同的倾角会引起车模的加减速,从而达到对于速度的控制。

三个分解后的任务各自独立进行控制。

由于最终都是对同一个控制对象(车模的电机)进行控制,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耦合。

为了方便分析,在分析其中之一时假设其它控制对象都已经达到稳定。

比如在速度控制时,需要车模已经能够保持直立控制;在方向控制的时候,需要车模能够保持平衡和速度恒定;同样,在车模平衡控制时,也需要速度和方向控制也已经达到平稳。

这三个任务中保持车模平衡是关键。

由于车模同时受到三种控制的影响,从车模平衡控制的角度来看,其它两个控制就成为它的干扰。

因此对车模速度、方向的控制应该尽量保持平滑,以减少对于平衡控制的干扰。

三者之间的配合如图 2- 3所示。

下面分别讨论车模任务分解的三个控制的实现方式。

1.2车模平衡控制控制车模平衡的直观经验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

一般的人通过简单练习就可以让一个直木棒在手指尖上保持直立。

车模直立方案

车模直立方案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平衡车直立总结电航学社[2014]PS:本资料仅限大连海事大学电航学社内部交流使用目录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硬件安装与机械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到车模后(E车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陀螺仪与加速度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池固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摄像头杆子固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速度计与陀螺仪信号采集(模块说明&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陀螺仪模块简介(最开始用的ENC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陀螺仪模块简介(最终使用的L3G4200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加速度模块简介(MMA73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MMA7361程序详解&加速度计得到角度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L3G4200D程序详解&陀螺仪积分得到角度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互补滤波-一种很好的控制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种获取角度的方式及他们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互补滤波思路图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电机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PID与车模直立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调整角度0位置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直立原理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直立程序(就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调整角度零位值与为什么不用自动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速度控制!让车子自己走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龙丘编码器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测速程序讲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车模方向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前言本次大赛基本是从0开始做直立,其间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问题,只是写出来能与大家分享,基本就是我的方法的叙述,不能算多么权威的方案,大家以后参考着做,是肯定能把车子立起来走起来的,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能让车子走的更稳定,一定要时刻更新!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实现车模直立的步骤,一般初学者肯定是可以跟着做出来的。

两轮自平衡直立车

两轮自平衡直立车
两轮自平衡直立车
目录
一、设计背景
二、整体设计
平衡原理 硬件设计
三、设计创新
四、应用前景
一、设计背景

两轮自平衡电动车具有行走灵活、便利、节能等特点得 到了很大的发展。

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应的产品;国内虽有 一些试探性的研究,但是没有可靠的商业产品。

平衡车能改变人们出行方式,占用空间少;可有效减轻 国内交通拥挤的情况。
车模运行引起的加速度计波动
平衡控制原理
陀螺仪:
陀螺仪可以测量物体的角速度,不会 受到车体运动的影响,因此该信号中噪声 很小。
由于从陀螺仪角速度获得角度信息, 需要经过积分运算,所以轻微的温度漂移 和误差积分后就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角速度积分漂移现象
平衡控制原理
为了结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优缺点,我
们采用了互补滤波作为拟合算法。 互补滤波是利用陀螺仪进行积分得到角度,
四、应用前景
1、国内尚无成熟产品,竞争相对较弱。
2、占用空间少,可减轻国内堵车的情况。
3、双轮电动,绿色出行无污染。
调试工具

使用.Net编写上位机,方便调节。 编写菜单,支持现场功能设置、调节
上位机
菜单
谢谢观看!
渲染图
姿态模块原理图(MMA7361、LG4D20)
主板
硬件设计
主板包括了最小系统、电源、和其他外围模块的接口。
采用L6932作为3.3V电源,稳定可靠。
硬件设计
驱动设计
采用IR7843自搭双H桥驱动,最大电流160A,控制频率10kHz。
三、设计创新
1、左右两轮电动车,独特的平衡设计方案。 2、全部电路、模块均为自己设计,独一无二。 3、加入控制算法(PID、互补等),控制更稳定。

直臂式高空作业车工作原理

直臂式高空作业车工作原理

直臂式高空作业车工作原理直臂式高空作业车,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它的工作原理简单得很,就像你平时用梯子上天花板一样。

不过,这个车可不是普通的梯子,它有着自己的“小秘密”。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机械手臂,像超级英雄一样伸展到高空,帮助我们完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

无论是清理高楼的窗户,还是修理高空的灯光,这小家伙都能轻松搞定,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啊。

说到直臂式高空作业车的构造,别小看它,看上去可能就像一辆普通的叉车,但里面可有乾坤。

这种车的“头”就是一根长长的臂,仿佛在向天祈祷。

这个臂的设计可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能够伸展到让人咋舌的高度。

使用的时候,操作员坐在驾驶室里,操控着这个臂,就像玩游戏一样。

左一下,右一下,哎呀,真是妙不可言,简直就是“指点江山”啊!说到操作,跟开车差不多,得小心翼翼,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船”了。

再来说说它的工作原理。

这个高空作业车的动力来源于强大的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就像是一种神奇的魔法,通过油液的压力,推动这个臂在空中舞动。

只需轻轻一按按钮,油液就开始流动,臂就能迅速升降。

有没有觉得像在看魔术表演?这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几乎就是“飞天遁地”了。

要知道,液压系统可是高空作业车的心脏,没了它,这车也就变成了个“摆设”,没啥用。

直臂式高空作业车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高空作业可不是开玩笑的,搞不好就有“掉链子”的风险。

车身上配备了多种安全装置,比如稳定支腿,像蜘蛛一样稳稳地撑住车身,确保在高处作业时不摇晃。

驾驶员在操作之前,还得检查一遍这些装置,确保万无一失,真是细致入微呢!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措施,那就真是“如履薄冰”了,大家可不想在高空中来一场“惊险大片”。

再说了,操作这个高空作业车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上去开。

驾驶员得经过专业培训,才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起初可能有点磕磕碰碰,但只要练习得当,最后就能像风一样自在。

想象一下,驾驶员在高空中,手握操纵杆,俯瞰大地,那种感觉简直不能更酷了,恍若自己是“天上飞”的神仙。

小车的直立行走平衡控制

小车的直立行走平衡控制

小车的直立行走平衡控制作者:王梦曦来源:《硅谷》2013年第12期摘要两轮直立行走小车是利用倒立摆的原理,将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结合为一体来实现。

本文主要介绍以加速度计、陀螺仪控制平衡,转速反馈结合直立控制行走的方案实现其直立行走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车更加精确的控制提出了更多的设想。

基于该小车功能的实现,加以实现其他要求,丰富其功能性,可以满足日后对直立两轮车的要求以及工业上对此类机器人的需求。

关键词智能车;直立平衡;控制;加速度计;陀螺仪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155-01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直立行走也成为机器人及智能车所趋向的行走方式,并逐渐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所谓的直立行走,是指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下,根据自身传感器返回值来反馈控制输出,最终达到动态直立的状态。

本文是以两轮小车作为载体进行深度研究。

1 直立的行走原理直立状态的两轮小车可以类比于倒立摆模型,控制者常要求小车在启动后可以尽快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并且使之没有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偏移。

当小车到达期望的位置后,系统能克服随机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

直立小车系统的输入为小车当前的角度及旋转角速率,计算机在固定的采样周期中采集传感器的信号,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后,通过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再经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小车的实时控制。

直流电机带动小车在前后的轨道上运动,并以小车的某一点为轴心,使小车能在垂直的平面内绕以衰减振荡的方式绕轴心摆动直到达到平衡位置。

当没有外力作用时,小车处于垂直的稳定的平衡位置(竖直向下)。

当遇到外界干扰时,小车对于企图改变其状态的外力会产生一个反抗力,即使外力过大改变其状态,小车也能在摆脱外力干扰后迅速回到平衡状态。

2 控制模型对于直立行走的小车,采用三部分进行控制,分别是直立控制,速度控制,方向控制。

三个控制部分各司其职,彼此间又相互关联,使三个分别的模块联系起来,共同完成小车直立行走功能的实现。

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范例(2篇)

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范例(2篇)

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范例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直立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个人出行工具,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作为飞思卡尔公司的员工,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的研发和试用,并且在实际使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本文将针对我个人的使用经验,对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进行总结。

一、产品介绍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是一种个人出行工具,采用电动动力系统,配备直立式车架和平衡系统。

该车拥有轻巧便携的特点,使用者可以通过折叠和展开车架来方便地携带。

另外,该车配备了智能平衡系统,可以感知使用者的重心变化,实现自动平衡。

除此之外,该车还采用了悬浮式轮胎和磁悬浮技术,提供了平稳、舒适的骑行体验。

二、使用体验1. 稳定性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的平衡系统非常稳定,能够准确感知使用者的动作,并根据重心的变化自动调整车身的平衡。

在骑行过程中,我几乎感受不到晃动和颠簸,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

此外,悬浮式轮胎和磁悬浮技术的运用使得车辆在不平坦路面上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2. 操控性飞思卡尔直立车的操控性非常灵活,可以通过微调身体重心来控制车辆的前进、停止和转弯。

在我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掌握操控的技巧后,可以非常准确地控制车辆的移动和方向变化。

同时,悬浮式轮胎的设计也为车辆的操控提供了更好的反应速度和转弯性能。

3. 便携性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在便携性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

车架采用了可折叠设计,可以方便地收起来放入背包或行李箱中。

我曾经携带该车外出旅行,在旅途中非常方便地进行出行。

此外,车辆的轻巧和可折叠的设计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场景和用途选择。

4. 安全性飞思卡尔直立车在安全性方面也有很好的保证。

首先,平衡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了车辆在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次,车辆配备了电子刹车系统和灵敏的感应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操作,提供安全的停车和刹车效果。

最后,车辆还配备了前后防护装置和智能警示系统,提高了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安全性。

动态平衡为什么自行车能保持直立

动态平衡为什么自行车能保持直立

动态平衡为什么自行车能保持直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交通工具,它能够保持直立行驶,这是因为自行车具备了动态平衡的特性。

那么,动态平衡是什么呢?为什么自行车能够保持直立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动态平衡的概念动态平衡是指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平衡状态的特性。

对于自行车来说,动态平衡就是指在骑行时,自行车能够保持直立行驶,稳定地保持平衡状态。

二、自行车保持直立的原理1.陀螺效应自行车保持直立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陀螺效应。

陀螺效应是指物体快速旋转时产生的一种稳定性。

在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车轮的旋转速度非常快,形成了陀螺效应。

这种稳定性使得自行车保持了直立的状态。

2.前轮转动带来的稳定性另一个自行车保持直立的原理是前轮的转动带来的稳定性。

通过前轮的转动,自行车能够根据前轮的转向情况,调整车身的倾斜角度,从而保持平衡状态。

前轮的转动相当于对车身进行了调整,使得自行车能够稳定地前进。

3.重心的调节自行车的稳定性还与骑行者调节重心的能力密切相关。

骑行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如向左或向右倾斜身体来调节重心,从而保持平衡状态。

这种调节重心的能力使得自行车能够在运动中保持稳定。

三、动态平衡的应用动态平衡不仅仅是自行车能够保持直立行驶的原理,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机械制造中,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考虑动态平衡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要确保高楼大厦的稳定性,也需要考虑动态平衡。

因此,了解和应用动态平衡的原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要。

结语:通过对动态平衡与自行车保持直立的原理进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陀螺效应、前轮转动带来的稳定性以及骑行者的重心调节能力是自行车保持直立的主要原理。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使得自行车能够在运动中保持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直立行驶的效果。

同时,动态平衡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自行车,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领域。

通过深入了解动态平衡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直立小车设计报告

直立小车设计报告

高级组直立车论文报告队长:李逸锋队员:李家兴陈庆峰原理介绍电磁组比赛要求车模在直立的状态下以两个轮子着地沿着赛道进行比赛,相比四轮着地状态,车模控制任务更为复杂。

车模运动控制任务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基本任务:(1)控制车模直立:通过控制电机正反向运动保持车模直立状态;(2)控制车模速度:通过控制两个电机转速速度实现车模行进控制;车模倾角测量控制车模直立的算法是通过测量车模的倾角和倾角通过测量车模的倾角和倾角加速度控制车模车轮的加速度来消除车模的倾角,因此车模倾角以及倾角加速度的测量成为控制车模直立的关键。

测量车模倾角和倾角加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实现。

(1)加速度传感器:在硅片上加工形成了一个机械悬臂。

它与相邻的电极形成了两个电容。

由于加速度使得机械悬臂与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两个电容的参数。

通过集成的开关电容放大电路量测电容参数的变化,形成了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电压输出。

(2)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它利用了旋转坐标系中的物体会受到克里利奥力的原理,在器件中利用压电陶瓷做成振动单元。

当旋转器件时会改变振动频率从而反映出物体旋转的角速度。

在车模上安装陀螺仪,可以测量车模倾斜的角速度,将角速度信号进行积分便可以得到车模的倾角。

注意:由于陀螺仪输出的是车模的角速度,不会受到车体振动影响。

因此该信号中噪声很小。

车模的角度又是通过对角速度积分而得,这可进一步平滑信号,从而使得角度信号更加稳定。

因此车模控制所需要的角度和角速度可以使用陀螺仪所得到的信号。

由于从陀螺仪的角速度获得角度信息,需要经过积分运算。

如果角速度信号存在微小的偏差,经过积分运算之后,变化形成积累误差。

利用加速度计所获得的角度信息g θ与陀螺仪积分后的角度θ进行比较,将比较的误差信号经过比例g T 放大之后与陀螺仪输出的角速度信号叠加之后再进行积分。

对于加速度计给定的角度g θ,经过比例、积分环节之后产生的角度θ必然最终等于g θ。

电动车怎么竖着停车的原理

电动车怎么竖着停车的原理

电动车怎么竖着停车的原理
您好,电动车怎么竖着停车的原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平衡控制
电动车竖直停放需要动态平衡控制系统来维持平衡。

系统通过陀螺仪、角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车体倾斜状态,然后由控制器计算控制量,驱动执行机构相应运动,将车体的重心调整到支持多边形内,实现自立。

二、执行机构
维持平衡的执行机构通常有两个方案:一个是通过转动车轮来调整重心;另一个是在车体底部增加一个可伸缩的支架来扩大支撑多边形。

两种方式都需要电机带动执行机构快速响应。

三、控制算法
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算法,针对电动车的物理模型,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算法,设计出闭环控制系统,精确计算控制参数,做出平衡控制决策。

四、能量补偿
长时间维持竖直停放时,由于电机运动会消耗电池电量,需要监测电量并及时充电,保证电量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因电量不足导致车体倾斜。

五、机械增稳设计
除控制系统外,也可以通过改进车身设计来增强停放稳定性,如调低车身重心、扩大轮距、设置额外侧支架等,增大平衡容错空间。

六、辅助装置
初期还可设置辅助装置如机械臂固定车身,等车内系统稳定后再松开辅助装置,以确保车辆竖直停放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电动车竖直停放的实现,需要动力系统、传感器、控制算法和机械设计的配合,通过电子控制和执行机构使车体保持在稳定的平衡状态。

这需要复杂的系统设计与计算。

小车实现直立的原理

小车实现直立的原理

小车实现直立的原理1、恢复力:F = mg角度- mk1角度- mk2角速度2、控制车轮加速度的控制算法:a = k1角度+ k2角速度(注1:k1 > g ,k2 > 0,阻尼力和角速度成正比。

k1决定车模能否稳定到垂直位置,k2—>阻尼系数,使之尽快回到垂直位置。

)3、车模稳定,两个必要条件:i、精确测量车模倾角和角速度。

ii、得到适当的比例系数,控制车轮的加速度。

(注2:角度角速度—>车模倾角测量,k1k2—>软件调试篇,车轮加速度控制—>车模速度控制。

)小车实现直立操作(注3:测量车模倾角和角速度//?倾角加速度?//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实现)第一步:角度和角速度精确测量1、加速度传感器—>i、测量地球引力或地球引力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加速度。

ii、只需要一个方向上的加速度。

iii、平滑滤波也会使得信号无法实时反映车模倾角的变化,从而减缓对于车模车轮控制,使得车模无法保持平衡,需要另一种传感器。

(引:加速度使得机械悬臂与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两个电容的参数—>犀利的理论!!!)2、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i、陀螺仪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旋转角速度。

(克里利奥力的原理—>强大的原理!!!)(陀螺仪输出的是车模的角速度,不会受到车体振动影响—>it`s impossible)ii、角速度存在积分误差。

3、两传感器值融合—>i、利用加速度计所获得的角度信息和陀螺仪积分后的角度进行比较,将比较的误差信号经过比例gT放大之后与陀螺仪输出的角速度信号叠加之后再进行积分。

(gT要求较小,减小加速度传感器的噪声影响。

)ii、避免积分角度跟随测量角度过长—>a、调节陀螺仪运放(硬件的不是很懂。

)aa、程序运行时保持车体直立。

(引:通过测量车模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来矫正陀螺仪的积分漂移—>????以后试试)第二步:调试1、检测各个子模块功能的正确,整合完成一个控制环。

立式车床原理

立式车床原理

立式车床原理
立式车床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切削机床,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夹持工件并旋转,同时刀具在工件上进行切削,从而加工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立式车床主要由床身、主轴、进给机构和刀具等部分组成。

床身是车床的主要支撑结构,具有高刚性和稳定性,以承受切削力和工件重量。

主轴是用于夹持和旋转工件的主要装置,主轴通过头盘和滚轮组成的夹具将工件固定在主轴上,并通过电机带动主轴旋转。

进给机构是用于实现切削工具在工件上进行直线或曲线运动的装置,通常由进给滑板、进给螺杆和进给电机等组成。

刀具是用于切削的工具,可以通过刀架进行加工深度和角度的调节。

在立式车床加工过程中,首先将工件夹持在主轴上,并通过调整进给机构使切削工具与工件接触。

然后,启动主轴和进给机构,使主轴旋转和切削工具在工件上移动,切削工具将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切削掉,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切削过程中,切削工具的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可以根据加工要求进行调整,以获得精确的加工效果。

同时,润滑冷却液可经过刀具或切削区域来提供冷却和润滑,降低工件和刀具的热量和摩擦,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

立式车床适用于加工中小型工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等优点。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对于加工各种金属材料的零件和构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双主轴倒立车工作原理

双主轴倒立车工作原理

双主轴倒立车工作原理
双主轴倒立车是一种控制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倒立摆原理和动态稳定性原理。

在双主轴倒立车中,车身被设计为一个可以倒立的平台,而每个轮子上都有一个独立的电机。

这些电机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调整轮子的转速和方向。

当车子倾斜时,传感器会检测到倾斜角度,并将这个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个倾斜角度以及其他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计算出平衡车需要采取的动作。

然后,电子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个计算结果,调整每个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来使车子保持平衡。

具体来说,当车子向前倾斜时,电子控制系统会加快前轮电机的转速,使车子向前运动,从而恢复平衡。

同样地,当车子向后倾斜时,电子控制系统会加快后轮电机的转速,使车子向后运动,以保持平衡。

通过动态稳定性原理,双主轴倒立车可以在不断调整电机转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

这是因为当车子倾斜时,电子控制系统会通过增加相应方向上的电机转速来产生一个力矩,这个力矩会使车子倾斜的角度减小,从而实现动态稳定。

总的来说,双主轴倒立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控制轮子的转速和方向,以实现平衡。


种平衡是通过不断调整电机转速来实现的,并且基于动态稳定性原理,使车子能够保持平衡并进行自主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立车原理部分1.1直立行走任务分解第九届飞思卡尔智能车摄像头比赛要求车模在直立的状态下以两个轮子着地沿着赛道进行比赛,相比四轮着地状态,车模控制任务更为复杂。

为了能够方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进行讨论。

车模运动控制任务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基本控制任务,如图 2- 1所示:( 1)控制车模平衡:通过控制两个电机正反向运动保持车模直立平衡状态;( 2)控制车模速度:通过调节车模的倾角来实现车模速度控制,实际上最后还是演变成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车轮速度的控制。

( 3)控制车模方向:通过控制两个电机之间的转动差速实现车模转向控制。

车模直立和方向控制任务都是直接通过控制车模两个后轮驱动电机完成的。

假设车模电机可以虚拟地拆解成两个不同功能的驱动电机,它们同轴相连,分别控制车模的直立平衡、左右方向。

在实际控制中,是将控制车模直立和方向的控制信号叠加在一起加载电机上,只要电机处于线性状态就可以同时完成上面两个任务。

车模的速度是通过调节车模倾角来完成的。

车模不同的倾角会引起车模的加减速,从而达到对于速度的控制。

三个分解后的任务各自独立进行控制。

由于最终都是对同一个控制对象(车模的电机)进行控制,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耦合。

为了方便分析,在分析其中之一时假设其它控制对象都已经达到稳定。

比如在速度控制时,需要车模已经能够保持直立控制;在方向控制的时候,需要车模能够保持平衡和速度恒定;同样,在车模平衡控制时,也需要速度和方向控制也已经达到平稳。

这三个任务中保持车模平衡是关键。

由于车模同时受到三种控制的影响,从车模平衡控制的角度来看,其它两个控制就成为它的干扰。

因此对车模速度、方向的控制应该尽量保持平滑,以减少对于平衡控制的干扰。

三者之间的配合如图 2- 3所示。

下面分别讨论车模任务分解的三个控制的实现方式。

1.2车模平衡控制控制车模平衡的直观经验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

一般的人通过简单练习就可以让一个直木棒在手指尖上保持直立。

这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托着木棒的手掌可以移动;另一个是眼睛可以观察到木棒的倾斜角度和倾斜趋势(角速度)。

通过手掌移动抵消木棒的倾斜角度和趋势,从而保持木棒的直立。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实际上就是控制中的负反馈机制,参见图 2- 4。

车模平衡控制也是通过负反馈来实现的,与上面保持木棒直立比较则相对简单。

因为车模有两个轮子着地,车体只会在轮子滚动的方向上发生倾斜。

控制轮子转动,抵消在一个维度上倾斜的趋势便可以保持车体平衡了。

如图 2- 5所示。

那么车轮如何运行,才能够最终保持车体平衡稳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车模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设计反馈控制来保证车模的平衡。

为了使得同学们能够比较清楚理解其中的物理过程。

下面通过对比单摆模型来说明保持车模平衡的控制规律。

重力场中使用细线悬挂着重物经过简化便形成理想化的单摆模型。

直立着的车模可以看成放置在可以左右移动平台上的倒立着的单摆。

如图 2- 6所示。

对普通的单摆受力分析如图 2- 7所示。

当物体离开垂直的平衡位置之后,便会受到重力与悬线的作用合力,驱动重物回复平衡位置。

这个力称之为回复力,其大小为F mg mgsin在偏移角度很小的情况下,回复力与偏移的角度之间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

在此回复力作用下,单摆便进行周期运动。

在空气中运动的单摆,由于受到空气的阻尼力,单摆最终会停止在垂直平衡位置。

空气的阻尼力与单摆运动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反。

阻尼力越大,单摆越会尽快在垂直位置稳定下来。

图 2- 8显示出不同阻尼系数下,单摆的运动曲线。

总结单摆能够稳定在垂直位置的条件有两个:( 1)受到与位移(角度)相反的恢复力;( 2)受到与运动速度(角速度)相反的阻尼力。

如果没有阻尼力,单摆会在垂直位置左右摆动。

阻尼力会使得单摆最终停止在垂直位置。

阻尼力过小(欠阻尼)会使得单摆在平衡位置附件来回震荡。

阻尼力过大(过阻尼)会使得单摆到达平衡位置时间加长。

因而存在一个临界阻尼系数,使得单摆稳定在平衡位置的时间最短。

为什么倒立摆在垂直位置时,在受到外部扰动的情况下,无法保持稳定呢?分析倒立摆的受力,如图 2- 9所示。

倒立摆之所以不能象单摆一样可以稳定在垂直位置,就是因为在它偏离平衡位置的时候,所受到的回复力与位移方向相同,而不是相反!因此,倒立摆便会加速偏离垂直位置,直到倒下。

如何通过控制使得倒立摆能够像单摆一样,稳定在垂直位置呢?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改变重力的方向;另一个是增加额外的受力,使得恢复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才行。

显然能够做到的只有第二种方法。

控制倒立摆底部车轮,使得它作加速运动。

这样站在小车上(非惯性系,以车轮作为坐标原点)分析倒立摆受力,它就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该力与车轮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大小成正比。

这样倒立摆所受到的回复力为:1sin cos F mg ma mg mk (2-1)式中,由于θ很小,所以进行了线性化。

假设负反馈控制是车轮加速度 a 与偏角θ成正比,比例为1k。

如果比例1k>g,(g 是重力加速度)那么回复力的方向便于位移方向相反了。

此外,为了使得倒立摆能够尽快地在垂直位置稳定下来,还需要增加阻尼力。

虽然存在着空气和摩擦力等阻尼力,相对阻尼力比较小。

因此需要另外增加控制阻尼力。

增加的阻尼力与偏角的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反。

因此式( 2-1)可变为'F mg mk mk (2-2)12按照上面的控制方法,可把倒立摆模型变为单摆模型,能够稳定在垂直位置。

因此,可得控制车轮加速度的控制算法'a k k (2-3)12式中,θ为车模倾角;θ' 为角速度;k1、k2 均为比例系数;两项相加后作为车轮加速度的控制量。

只要保证在k>g、k2>0条件下,可以使得车模像1单摆一样维持在直立状态。

其中有两个控制参数k1、k2,k1决定了车模是否能够稳定到垂直平衡位置,它必须大于重力加速度;k2决定了车模回到垂直位置的阻尼系数,选取合适的阻尼系数可以保证车模尽快稳定在垂直位置。

这两个系数的作用如图 2- 10所示。

控制车模直立稳定的条件如下:( 1)能够精确测量车模倾角θ的大小和角速度θ' 的大小;( 2)可以控制车轮的加速度。

第一个条件,即如何测量车模倾角和倾角速度θ, 'θ,参见下一小节“车模角度测量”。

如何确定控制参数1k、2k参见“调试篇”中的参数调节。

下面先讨论第二个条件的实现,即车轮的加速度控制。

车模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是通过控制车轮速度实现的,车轮通过车模两个后轮电机经由减速齿轮箱驱动,因此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可以实现对车轮的运动控制。

电机的运动控制有三个作用:( 1)通过电机加速度控制实现车模平衡稳定。

( 2)通过电机速度控制,实现车模恒速运行和静止。

( 3)通过电机差速控制,可以实现车模方向控制。

电机运动控制是通过改变施加在其上的驱动电压大小实现的。

对于电机的电磁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车模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和简化,可以将电机转速与施加在其上的电压之间的关系简化成如下的一阶惯性环节模型。

施加在电机上一个阶跃电压Eu (t ),电机的速度变化曲线为1(t)1(t)tT m Ek e u (2-4)式中, E 为电压; u(t)为单位阶跃函数;1T 为惯性环节时间常数;m k 为电机转速常数。

对应不同的电压,电机的速度变化曲线如图 2-13 所示。

由图 2-13 可以看出,电机运动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速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恒速阶段。

其中,在加速阶段,电机带动车模后轮进行加速运动,加速度近似和施加在电机上的电压成正比,加速阶段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时间常数T1 。

该常数由电机转动惯量、减速齿轮箱减速比、车模的转动惯量决定,一般在十几到几百个毫秒。

在恒速阶段,电机带动车模后轮进行恒速运行,运行速度与施加在电机上的电压成正比。

调整车模角度的控制周期很短,时间一般是几个毫秒,远小于时间常数T 1。

此时电机基本上运行在加速阶段。

由( 2-3)计算所得到的加速度控制量 a 再乘以一个比例系数,即为施加在电机上的控制电压,这样便可以控制车模保持直立状态。

电机的加速度实际上是由通过电机的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力矩决定。

考虑到电机电流的控制需要更高的速度,所以在此就简化电机的控制方案。

1.3车模角度和角速度测量通过测量车模的倾角和倾角速度控制车模车轮的加速度来消除车模的倾角。

因此,车模倾角以及倾角速度的测量成为控制车模直立的关键。

测量车模倾角和倾角速度可以通过安装在车模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实现。

( 1)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由地球引力作用或者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加速度。

竞赛规则规定如果车模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必须使用飞思卡尔公司产生的加速度传感器。

该系列的传感器采用了半导体表面微机械加工和集成电路技术,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

它的基本原理如图 2- 14所示。

通过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片上加工形成了一个机械悬臂。

它与相邻的电极形成了两个电容。

由于加速度使得机械悬臂与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两个电容的参数。

通过集成的开关电容放大电路量测电容参数的变化,形成了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电压输出。

MMA7260 是一款三轴低g半导体加速度计,可以同时输出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模拟信号,如图 2- 15所示。

通过设置可以使得 MMA7260 各轴信号最大输出灵敏度为 800mV/g,这个信号无需要在进行放大,直接可以送到单片机进行 AD 转换。

实际上,飞思卡尔公司还有更多系列的低 g 值的加速度传感器,特别是具有数字接口的传感器可以方便单片机接口设计。

只需要测量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就可以计算出车模倾角,比如使用 Z 轴方向上的加速度信号。

车模直立时,固定加速度器在 Z 轴水平方向,此时输出信号为零偏电压信号。

当车模发生倾斜时,重力加速度 g 便会在 Z 轴方向形成加速度分量,从而引起该轴输出电压变化。

变化的规律为u kg kgsin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θ为车模倾角;k 为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系数系数。

当倾角θ比较小的时候,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近似与倾角成正比。

似乎只需要加速度就可以获得车模的倾角,再对此信号进行微分便可以获得倾角速度。

但在实际车模运行过程中,由于车模本身的摆动所产生的加速度会产生很大的干扰信号,它叠加在上述测量信号上使得输出信号无法准确反映车模的倾角,如图 2- 16所示。

下图是实际测量安装在车模上 MMA7260 的 Z 轴信号。

车模倾角在两个角度位置过渡,看到除了角度变化信号之外,还存在由于运动引起的电压波动,这个电压波动随着车模运动速度增加会变得很大。

下面简单分析运动所产生的干扰信号。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车模上,距离车轴高度为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