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思政为主抓手
课程思政视野下“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改革路径
课程思政视野下“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改革路径摘要:弘扬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教师精神,即坚持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全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新时代下为进一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教育观,需要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文章重点探究二者融合发展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改革;优化措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过程。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宝民特别提出“把职业院校的孩子培养好”,首先是品德,其次是技术技能。
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技并修”。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发挥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通过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为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开展明确了发展路径,因此,教师需要优化原有教学形式,教育教学过程恰当融入思政元素,为学生提供新型教学活动。
1 课程思政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体系的理念创新1.1 坚信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必然优化育人体系新时代下为进一步帮助大学生群体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
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育人主阵地的重要作用,结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优化原有教学内容、拓宽新型教学渠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1]。
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渠道相对单一,学生难以从实际角度出发理解思想政治元素的内在特质。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兴起有效解决这一现实困境,同时也为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全育人”视野下英语课程的双重功能及其实施路径探析-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
“三全育人”视野下英语课程的双重功能及其实施路径探析-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摘要:“三全育人”教育格局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英语课程的双重功能”这一中心环节,落实“立德树人”。
英语课程的功能不应局限于交际功能,而应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铸魂育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艺术人才,为在国际社会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和理念、更好地服务中国国际化发展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阐述如何以“三全育人”为指导方针,通过实现英语课程的双重功能,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中,培养艺术专业学生思政铸魂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英语课程;双重功能;实施路径一、“三全育人”视野下英语课程的双重功能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连艺术学院英语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重要论述贯穿课程始终,聚焦课程思政五大核心元素——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诚信守法、社会责任及国际视野,通过实现英语课程的双重功能,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形成协同效应。
所谓“三全育人”,出发点在于“人”,核心在于“全”,即教育应该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育人作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全员育人,意味着动员高校所有教师的力量,包括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等,都要参与到育人的过程中来;全程育人,是指高校要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教学计划,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形成长效机制;全方位育人,是指聚焦多维度,形成育人体系,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各类教育载体,形成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教育合力。
课程思政目标实施方案模板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实施方案1. 组织领导(1)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建设目标(1)课程思政建设覆盖面达到100%,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2)教师思政素养显著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具体措施(1)加强课程思政队伍建设①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
②选拔优秀思政课教师,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2)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①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③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强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①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纳入教师考核。
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营造良好课程思政氛围①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师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
②举办课程思政主题活动,增强师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
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示,推广优秀课程思政教学经验。
4. 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第1-3个月):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实施阶段(第4-12个月):开展课程思政培训、教学改革、评价体系建设等工作。
(3)总结阶段(第13-15个月):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形成经验做法,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
三、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 加大经费投入,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
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科 技 教 育11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09-5042-1350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①张会肖(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1)摘 要:文化自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使命,不仅关系到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程思政建设与文化自信培养相辅相成、同频共振,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当努力研究契合时代需求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径,培养学生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 重要抓手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c)-0118-03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n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ConfidenceZHANG Huixiao(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050011 China)Abstract : Cultural 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goal and miss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nheritance, 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of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f idence complement resonate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study the path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era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high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ain fulcrum①作者简介:张会肖(197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教师发展。
浅谈《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浅谈《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根本力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充分实现大学生专业价值,促进文化繁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由此,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为抓手,综合国内外现状,探索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种有效路径,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相关环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融合统一。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未能与国家政策方针导向及时有机结合,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二是创新创业指导专业师资短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法单一,指导帮扶不到位。
因此,深化“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借助学科一流教师,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学科背景探索“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有效避免单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创新创业教育的空洞性、虚泛性及过于理论性,进而发挥两者间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形成协同效应[1]。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的“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立足“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包括“大思政”体系中的思政课程、学科思政、实践思政、组织思政、网络思政等多个维度。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师队伍构建与提升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师队伍构建与提升【摘要】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构建和提升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以及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接着介绍了具体的实践策略,以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
结论部分指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师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强调提升教师队伍需要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政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教师队伍的构建与提升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构建、提升、核心价值观、思政能力、实践能力、师德师风建设。
1. 引言1.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对于构建和提升教师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人才,而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通过课程思政,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更加关注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队伍构建和提升的重要抓手。
只有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使命。
1.2 教师队伍构建的意义教师队伍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培养人才和传承文明的使命。
化工大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之初探
2022年1月第4期Jan. 2022No.4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化工大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之初探程金萍,王胜平,黄成德,范江洋,张 宝(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摘 要] 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拓宽课程内容和国际视野等化工大类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列举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能力、学科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切入点,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构成,为构建有高度、有深度、有创新性的化工大类的金课教育体系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化学工程[基金项目] 2020年度天津大学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理论电化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20200242)[作者简介] 程金萍(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学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教务部部长,主要从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王胜平(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黄成德(1968—),女,四川中江人,博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4-0005-04 [收稿日期] 2021-06-01在高等教育阶段,最值得重视并与青年学子成才及深造息息相关的关键阶段是本科教育阶段。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因此,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围绕“以本为本”来进行。
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着力推进“四个回归”,以“奋进之笔”为总抓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1]。
而如何将教学改革贯穿本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是实现“以本为本”的关键措施之一。
《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课程介绍《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食品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化学、微生物学和化工原理为基础,研究食品加工的原料、食品加工工艺及工艺技术参数、产品质量控制,理解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食品工艺学》对树立专业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同时,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通过发展“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是食品类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为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解决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课程要体现其育人功能,必须明确课程所应承担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内容,同时要结合课程内容,以课程思政为根本导向,认真研讨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
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因此在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严谨及团结友爱等职业素养。
因此,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科学思辨,形成批判性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深刻意识食品专业对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树立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素养。
2.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立足于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内容和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度提炼挖掘食品工艺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一些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以课程章节为单位,从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弘扬节俭以及持续发展等多角度出发,搜集案例,建立思政案例资源库,让学生认识到合格的食品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责任以及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承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使食品工艺学课程成为思政教育有效推进的载体。
课程思政工作总结
课程思政工作总结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围绕课程思政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以下是对这些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在新时代,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旨在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让教师能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1、教师培训与提升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我们组织了多次专题培训。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分享交流各自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尝试和心得;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些培训和活动,教师们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
2、课程设计与改革组织教师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革,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强调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影响;在文科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思政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讨论等,以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
3、教材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组织编写了一批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
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一、引言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制定一种合理和有效的思路和方案。
二、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1. 思想指导: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其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
2. 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和能力培养,使课程思政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3. 教育原则: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1. 定位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要与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特色紧密结合,既要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又要服务于本科教育的目标。
2. 建设原则:课程思政的建设应遵循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践和实际应用,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3. 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 学生能力培养:课程思政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案1. 课程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能力培养课程。
2. 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实践教育教师和辅导员等,以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
3.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的应用。
4. 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1. 课程思政教育评估体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完整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完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2007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该文件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教学要求、测试要求和教学管理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目标,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所有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所有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
大学英语六级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2021年样卷)如下:一、指导思想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以教育、科学、文化常识和语言的基本知识为内容,以英语的实际应用为目的,以等第分数为成绩,以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和语用能力为测试点,全面检查考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1.听力理解能力达到按照新的大学英语大纲和题型设计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合理要求,阅读理解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要求,综合扩写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综合扩写能力测试的要求,翻译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能力测试的要求。
2.词汇标准为6000个单词。
3.词组为1500个。
4.听力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英语单词。
5.词汇覆盖率为64%。
6.阅读材料难度适中。
7.阅读材料的长度为400至550词。
8.阅读材料的难度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相当。
9.翻译为中等难度。
10.翻译为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部分测试的难度。
2023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23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意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是指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课程改革工作。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开展,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原则1.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任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
2.知行合一。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发挥学科特色,增强学科内涵,使学生既能掌握学科知识,又能增强思想政治素养。
3.突出实效。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注重实效,突出对学生品德、思想和政治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4.综合育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实施路径1.优化课程设置。
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化课程设置,补充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涵,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2.注重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课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培养的有力工具。
3.促进师生互动。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促进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强化课程评估。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强化评估机制,对课程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教学方案,保持课程的活力和有效性。
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作用1.提高教育质量。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推进素质教育。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3.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谈大学“大思政”教育的抓手
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定位 是清 晰的,从 战略定位 来看, 是 事关 国家 前 途 与命 运 的 、紧 迫 的 战略 工 程 、基 础 工 程 、希 望工程 ;从 高校 定位 来看 ,坚 持 “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 , 把 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 从学科 定位来看 ,都在 建立马克 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或思想政 治教育二级学科 。 在,流动 现 易变 、 机遇 与风 险并存 是当代社会 的显著特 点,社会不确定 性 、 稳定性因素量大质异 , 息流变的碎片性具有非逻辑 、 不 信 非理性特征 , 流动加上各种机遇与风 险不期而至和 自然 灾害 频 发 , 易 使 一 些 学 生 形 成 当 下 即 是 、 即满 足 为 主 的思 维 , 容 当 还有些人表现为 “ 个体把身体交给市场 , 把灵 魂交给上 帝” 。 大学要 充分认识 到思想政 治理论课 的特殊地位 和重要 作 用 , 加 强 和 改 进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建 设 列 入 大 学 党 政 领 导 将 班 子 任 期 目标 ,作 为 “ 把 手 工程 ”来抓 ,建 立 健 全 “ 委 一 党 统 一 领 导 、党 政齐 抓共 管 、职 能 部 门 紧密 配 合 、思 政 部 具 体 实 施 ”的 管 理 机 制 ,实 行 “ 思政 ”工 作 格 局 ,才 能 真 正 把 大 工 作 落 到 实 处 , 为大 学 生 成长 成才 提供 强 大 的 指 引 力 量 。 提 高 认 识 , 高度 重视 大学生的成长关乎祖 国的未来 , 大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 摆在首要位 置,贯穿于教育 教学的全过程 ,把思想政治理论 课作 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主渠道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 先 ,把 立 德树 人 作 为 大 学 的 根本 任 务 , 工 作 中始 终 从 思 政 在 课 建 设 关系 到大 学办 学方 向 、 养 什 么 样 的 接 班 人 的 高 度 来 培 认 识 , 力来 支持 思政 课 的 教学 改革 与建 设 。思 政 课 要 以理 全 想 信 念 教 育 为 核 心 ,以 爱 国主 义 教育 为重 点 ,以公 民道 德 教 育 为基础 ,以全面提 高大 学生思想政 治素质为 目标 ,全面落
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成果报告
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成果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前言二、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以课程为抓手进行思政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中,我们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教材内容、课堂讨论、思政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并从中体悟为人处世之道。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做事风格。
2.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进行德育教育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义工、爱心助学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他们关爱他人、热爱家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德风范。
1. 学生思想觉悟提升通过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的教育实践,学生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
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责任使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生道德素养提高通过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人格魅力,培养了爱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典范。
3.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通过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内涵及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内涵及实践探索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其内涵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政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课程思政也是一项全方位的实践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将从内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我校的实践经验,分享思政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1.1 思政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思政目标。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课程思政的目标应当贯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这一思政目标一方面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也能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1.2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课程思政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高校课程还应当涵盖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课程思政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讲解、互动、案例分析、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课程思政更加贴近学生,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1.4 评价体系全面完善课程思政的内涵还包括全面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思政中,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应当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和社会实践等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情况。
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2.1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首先要求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思政课程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所有学习环节,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从而使得思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孤立地设置在课表中。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专业导向,思政渗透”的教学方式,将思政课程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所有环节中。
“大思政”理念下跨学科思政育人实践研究——以“小学毕业梦想砖创作”项目式学习活动为例
“大思政”理念下跨学科思政育人实践研究——以“小学毕业梦想砖创作”项目式学习活动为例大思政课体系,是指课程体系中各主体通过特定的活动或联系机制,把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联结起来所形成的合力体系。
[1]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应当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融合为育人工作重点,培养有理想、有行动、有素养的学生。
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关键阶段,如何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呢?在“大思政”理念下,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实践活动融合更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协调推进。
一、基于本土特色,精心设计项目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
石湾第一小学位于石湾陶瓷文化街区的中心位置,深受石湾陶文化的影响,很多优秀的本土陶艺大师都毕业于此,已经成名成家的陶艺大师就有近百位之多。
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非常有利于学校开展陶艺教学和陶艺特色实践活动。
“毕业梦想砖创作”项目式学习是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针对学生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而开展的思政课程之一。
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未来目标,学习项目从“自我认知、外部探索、梦想规划”三个目标维度设计课程,紧紧围绕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设计“创设梦想大讲堂”“开展追梦大行动”“体验陶塑创作”“展示梦想陶板”几大环节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探究项目学习。
二、基于学生实际,问题驱动项目项目式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寻找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的最佳契合点,而驱动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推动学生问题解决。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把“毕业梦想砖创作”项目式学习总问题设置为:如何把抽象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学校的“陶艺”办学特色联结起来,借助可视化的思维模式进行正确合理的融合创造,以产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培育效果?同时融合多学科以问题驱动任务,如道德与法治提出:如何改变以往刻板严肃的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开展富有童真童趣的思政课程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认识自我?如何进行小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启蒙?美术绘画提出:如何通过艺术的表达,以一个画面表达自己的梦想?语文学科提出:如何谋局布篇,用文学的表达形式描述自己的理想?并运用口语交际和朗诵等形式把自己的理想表达出来?陶塑工艺提出:用什么陶塑技艺及艺术形式制作梦想陶板?科学提出:如何调控烧制陶板的窑温及釉色裂变原理是什么?综合实践提出:如何开展调查访问?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有效实施项目有效的项目式学习以“可视化”“体验式”学习理论为依据,实现国家《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动物营养与饲料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标题:饲料原料合理使用——蛋白质饲料一、案例概述: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主要面对的是饲料加工生产、饲料品质管理等岗位服务的。
畜牧业的源头是饲料,“抗生素残留”“多宝鱼事件”“瘦肉精事件”都是由于饲料不安全而引发的。
随着饲料“禁抗”时代的到来,传统饲料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需求,新时代更加重视理念的引领,要求饲料企业人员具有三农情怀、绿色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与使命感的培养,以生产高品质安全饲料为己任。
二、主要做法本任务内容采用《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团队课程思政课程设计,融合课题组专家成员的思政要素提炼。
主要设计以下四部分内容:(一)迅速激活在课程的一开始,围绕国内蛋白质资源缺乏,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式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展开讨论。
以解决蛋白质资源缺乏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在进行讨论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开发使用非常规蛋白质饲料及品种改良等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合作创新的意识。
以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联系我国著名的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院士,一生潜心饲料资源的开发,“蜡炬成灰,犹可护花”,“废物利用”是他的座右铭,鼓励学生们以张子仪等专家为榜样,做身心健康,三观端正,有所作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多元学习该部分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的讲授内容: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识别利用在该部分内容中,将重点讲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典型饲料、饲用价值,为后续的“有效测评”铺垫知识点。
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意识到由于国内蛋白源饲料严重缺乏,导致我国饲料行业过度依赖于大豆进口,引发了中美大豆贸易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饲料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以“大豆贸易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我国是一个蛋白质资源缺乏的国家,我们需要艰苦奋斗,履行节约,利用蛋白质平衡理论,创新饲料加工的新技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同时需要开发新资源。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研究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研究朱鹏武(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摘要:在坚持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基础上,把思想政治工作自然融入各科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高校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挖掘蕴含于专业课程中的显性及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思政教育功能。
无论哪门课程,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何科学有效地发掘这些资源是推行课程思政的一个关键问题。
文章将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并探索如何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协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高校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中华民族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巧妙地实时地自然地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科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是新时代的要求。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挖掘蕴含于各个专业课程中的显性及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研究背景要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含义,就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课程思政这种课程模式,它不但不影响各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反而有助于各科学习,通过将各科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元素融汇于各科的教学当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实现育人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突破了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育人的困境,努力营造出一种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教学当中系统性连续性地渗透思政内容,拓宽思政教育传播渠道,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中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二、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对策和建议(一)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定位“课程思政”,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作者:次柏龄来源:《山西教育·管理》2024年第05期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高校需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教育机制,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理论教育、心理干预与疏导服务,以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划分模糊,心理疏导陷入专业主义误区,仅关注个别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心理健康问题如同成长中的小磕绊,是每名大学生在探索自我、融入社会时都可能遭遇的。
正因如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具有普遍性与包容性,致力于帮助所有学生预防并应对潜在心理危机。
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如下。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教育领域中各自有其独特地位与作用,但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前者如同指引航船的灯塔,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后者则如同船上的舵手,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与心态,协助学生驾驭复杂的内心世界,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更为坚定成熟,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使这种结合更为紧密有效,高校可以进行一系列教育创新,如通过学分互动转化,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同织锦般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中。
可以想象,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单一讲述理论,而是结合与犯罪、安全等法律相关的心理健康案例,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心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更能有效预防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违法行为。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高校需要紧密结合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