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
题目: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学院: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
年级: 二00八级
学号:222008326032048
姓名:刘建国
2011年6月2日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试点县(市):山东省章丘市
技术指导单位:章丘市农业局
实施时间:2009年9月-2010年7月
为积极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农技推广的新形式,2009年我市承担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小麦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将这项工程做的更好,改进提高2009年的工作,现制定2009—2010年度农业科技入户(小麦)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背景及意义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济南东45公里处,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1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9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万,在2004年全国评比中,列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第47位,粮食生产先进县第74位,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章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114.3万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南部山区,北部为黄河滩区,中北平原地区50万亩丰产方,是我市优质小麦主产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设施完备,交通方便,农民群众有较高的科学种田水平。

但是,由于目前农技推广体系尤其是乡镇农技站职能弱化,各乡镇虽然都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职能混杂,专业性不强,专业科技人员比例少,不能很好地发挥业务职能,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作物新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措施无法得到快速推广应用。

实施该工程,目的就是尽快改变这一现状,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对农民进行主体培训,提高示范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加大主导品种、重点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同时探索农技推广新形式,建立农技推广服务长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整合资源与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三、实施范围及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实际,确定明水、绣惠、相公、宁家埠、白云湖、刁镇、枣园、(党家、龙山)<现已合并为一个办事处>、水寨等小麦生产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农产品商品率高,示范效果好的10个乡镇(街道)作为示范乡镇,每个示范乡镇(街道)确定10个示范村,每村确定10个示范户。

在绣惠镇建立中心示范区,确定太平、闫家、渔张、船南、船北5个示范村,每村20个示范户加强带动效果。

示范户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种植规模,热爱科学种田,尤其是麦生产管理有一定水平,每户培训1个技术明白人,做到包教包会,上报的示范户经市农业局批准,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并报省农业厅备案。

市农业局建立专门档案,填写《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登记表》,对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示范户技术服务档案。

按照1户带动20户,累计辐射带动农户20000户, 示范户当年小麦产量和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带动户当年小麦产量和收入比上年提高5%以上,实现增产增收。

章丘市2010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范围一览表
四、实施内容
(一)对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员,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调整,技术指导单位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种子站、土肥站植保站、植检站、环保站)和阳光培训中心(检测中心、药检所、为民服务中心)等业务单位承担。

技术指导员由农业局30名科技人员及乡镇20名农技人员组成,每人负责20个左右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建立服务档案。

(二)确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1.主导品种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推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0余万亩,根据示范推广实际,确定我市小麦主导品种为:济南17,济麦19,济麦20,济麦21和烟农19。

小麦生产实行订单化生产,体现优质优价,实现增产增收。

2.主推技术
(1)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经济效益高和生态效态应好的栽培技术。

它是在地力、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选用分蘖力较强的品种,适当降低基本苗(每亩8万~12万),依靠分蘖成穗为主,并运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较好地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使个体营养良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足、穗大、粒多、粒重、高产。

在中等肥力水浇麦田,或高肥力略晚播麦田,播种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较差的,以及品种分蘖力较弱等田块,或者作为生产上逐步向精播过渡的一个步骤,采用半精播栽培技术是高产的一条可靠途径。

主要内容: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土壤肥力基础,从协调群体发展和个体发育的矛盾出发,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每亩13万~18万),依靠主茎和部分分蘖成穗,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重,获得高产。

(2)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

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

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

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

上述施肥时间和底追比例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

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的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转,有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产
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能够提高籽粒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提高籽粒中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改善小麦的品质。

氮肥后移技术有利于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氮肥后移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环境的效应是:一是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

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比传统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或以上。

二是氮肥后移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

氮肥后移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还能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三是氮肥后移减少了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减少了氮素对环境的污染。

(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针对近年来小麦生产中氮肥用量过多,钾肥用量不足,造成肥料利用率偏低,产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现状,今年结合科技入户工程,重点实施配方施肥,对十个示范乡镇,有代表性的麦田,每地块取混合土样一个(15个点),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负责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制定了配方施肥方案,并无偿为示范户提供小麦专用配方肥50吨,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

在此基础上,今年秋种继续改进配方,扩大推广面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

(4)推广配套生产技术。

全面推广种子包衣、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节肥节水等先进实用新技术,在绣惠镇建立中心示范区,面积万亩以上;建立品种对比展示区,引进山农664、洲元187等10余个新品种在中心示范区进行示范种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确保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100%。

同时结合今年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推行以粮换种,统一供种,中心示范区所需良种由农业局无偿提供。

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的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达到100%,实现品种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示范区根据省里确定的优质专用小麦主推技术,制定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3.辅助培训内容
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提高农民道德水平、法律意识、政策水平的公民道德、法律知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教育;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与田间示范
1.省、县专家编发《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资料》,层层进行技术培

由省级专家和县级专家共同编写《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资料》,发放到每户中。

省级专家在小麦播种前和早春到示范县,与县级专家一起,调研小麦生产情况,由省级专家向县级专家和技术指导员讲授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县级专家在小麦播种、冬前、返青、开花四个小麦生长关键时期,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县级技术培训,讲授基础知识和栽培技术。

县级专家与技术指导员相结合,在小麦播种前,早春和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以乡镇为单位,设立10个教学班,进行技术培训。

2.乡镇技术指导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实现科技入户
乡镇技术指导员在进行栽培技术学习的基础上,逐户调查每户的小麦品种、苗情,根据苗情进行田间现场技术指导。

3.建立县级、乡镇级核心示范区和村级示范区
由省级专家负责在我市建立1处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面积连片50亩,由山东农业大学提供山农664高产良种500公斤。

由县级专家负责在每个乡镇建立1处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每一处的面积要求连片100亩以上。

(四)分发《科技示范户手册》
将农业部编印的《科技示范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经市人民政府盖章、编号和技术指导员填写有关内容后免费发给示范户,农民通过《手册》了解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和信息,记录技术指导和生产情况,反映农民科技需求和意见。

《手册》与数据库管理衔接配套,作为绩效评价和示范户领取政府相关补贴的重要依据。

(五)实行合同管理
农业局牵头负责培训项目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严格的评价考核制度。

由专家组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考核,主要采取访谈示范农户、示范户填写“评价表”等方式进行;由专家组和全体村民对示范户进行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技术指导单位每季度末向市农业局报告技术指导工作情况;市农业局按季度向省农业厅报告项目进展情况;专家组每季度末向市农业局报告工作情况。

市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单位和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指导服务合同,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

(六)实行信息化技术指导与管理
使用统一的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对科技入户工程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对工程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保密需要外,均向社会公开。

(七)总结验收。

年度任务完成后,按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组织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报省农业厅。

五、进度安排
2009年9月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上年度实施情况及对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的考核结果,进行人员调整,比例10%左右。

对达不到示范作用的示范户进行淘汰,重新推选确定。

2009年9下旬至10月上旬安排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三秋工作,进行技术培训,推广精量播种、种子包衣、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为中心区示范户无偿提供小麦良种和小麦配方肥,实现物化服务。

2009年10月初在中心示范区安排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品种为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种子管理站、洲元种业等单位提供的十余个高产新品种。

2010年1月至6月搞好麦田管理指导,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秸秆还田等技术。

总结科技入户工作,探讨农技推广长效机制,为下一步推广工作打好基础。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农业局局长、科技局分管局长、财政局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示范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各项资金的落实,项目实施进度的检查、验收等工作。

2、强化督查和监管。

一是由示范户根据《手册》对项目实施者的指导、培训等工作内容适时进行记录和评价;二是农业局通过网上查询、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的方式对技术服务质量进行督查;三是财政部门监督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便于社会监督和农民反映问题。

对绩效显著的示范户给予表彰,对示范作用差、周边农户不满意的示范户,经调查核实后取消资格;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单位和20名技术指导员,给予奖励,对绩效不明显的实行末位淘汰。

3、加强动员和宣传。

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动员农技推广、教学、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程试点行动,落实科技示范户的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作用。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试点行动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和实施效果,大力营造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
社会氛围,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新贡献。

七、绩效分析
2009年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示范户小麦与普通农户小麦相比增产效果明显,经实地测产,示范户小麦平均亩产458.1公斤,比周边农户亩增43.8公斤,增产10.6%;比今年全市平均亩增85.5公斤,增产22.9%;比去年全市平均亩增104.9公斤,增产29.7%。

为实现高产高效,我们与济南民天面粉集团签订了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价20%回收示范户全部小麦。

据计算,示范户每亩小麦增产43.8公斤,每公斤按1.56元计,可增加产值68.3元,加价部分可增加产值107.8元,两项共可增加产值176元,加之肥料投入减少30元,每亩共可增收节支206元,示范户5801亩小麦共可增收节支119.5万元,户均1182元。

2010年我们计划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通过为农户提供种子补贴,使每亩土地减少投入10元,每户减少支出60元;通过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每亩减少化肥投入30元,户均减少投入180元,;通过用药指导和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每亩减少农药投入25元,户均减少投入150元,。

以上各项,每亩减少投入75元,户均减少投入450元,共可减少投入45万元。

通过综合技术措施运用,预计每亩可增产小麦30公斤,增加产值48元,户均增收288元,共可增收28.8万元;以上各项,每亩可增收节支123元,户均增收738元,共可增加收入73.8万元。

另外,该项目可带动2万户,带动生产面积10万亩,户均减支、增收按示范户的50%计算,每亩可减少投入37.5元,增收24元,户均减支增收357.5元,共可减支增收715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