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等高线地形图.ppt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B
B
C
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6题。4.图中A的海拔大致为( )A.300米 B.360米 C.400米 D.450米 5.相对而言,图中四个点,上山最容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在A、B、C、D四个部位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7)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地形部位及特点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点
A
.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在图中用“ ”符号表示
1 000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
估算陡崖的高度
项目
计算公式
实例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
B
C
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6题。4.图中A的海拔大致为( )A.300米 B.360米 C.400米 D.450米 5.相对而言,图中四个点,上山最容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在A、B、C、D四个部位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7)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地形部位及特点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点
A
.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在图中用“ ”符号表示
1 000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
估算陡崖的高度
项目
计算公式
实例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港湾 地区,保证陆域平坦、港阔水深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 航空港 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注意盛行风向且保
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返回导航
3.宏观地形地势的判读 (1)平原:海拔在___2_0_0__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___丘__陵___: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 疏,坡度较和缓。 (3)___山__地___: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 集。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 分__密__集____,而内部明显___稀__疏___。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②等高 判断
线密集的河谷,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③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④ 水文
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 特征
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③选面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
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
农业生 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
产布局 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
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
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3)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 ①选点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人教版)(89张PPT)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2)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 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 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流速降低,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2.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1)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 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 域面积。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部位 C D
E
地形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现特点 山脊 等高线向_海__拔__低___的方向弯曲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_重__合___, 陡崖
一般图中用“ ”符号表示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两个山 鞍部 顶之间),山谷的最高处,山脊 的最低处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3.等深线 (1)概念:把海洋中__深__度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应用: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__坡__度____的大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2018·淄博实验中学一诊)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 图中等深距为 10 m。读图,完成 1~3 题。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该湖泊位于(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2.图上比例尺 X 代表的数值为( )
A.1
B.8
C.100
D.1 000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等高(深)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2)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 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 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流速降低,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2.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1)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 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 域面积。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部位 C D
E
地形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现特点 山脊 等高线向_海__拔__低___的方向弯曲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_重__合___, 陡崖
一般图中用“ ”符号表示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两个山 鞍部 顶之间),山谷的最高处,山脊 的最低处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3.等深线 (1)概念:把海洋中__深__度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应用: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__坡__度____的大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2018·淄博实验中学一诊)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 图中等深距为 10 m。读图,完成 1~3 题。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该湖泊位于(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2.图上比例尺 X 代表的数值为( )
A.1
B.8
C.100
D.1 000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等高(深)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2讲 等高线地

等高(深)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甲地的海拔为 __1__5_0_0___ m,乙地的海拔为 _5_0_0__ m。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甲地 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__1_0_0_0___ m。
2.等高线地形图
(5)盆地:倒置地形,中间较低,一般等高线较稀疏;四周较 高,等高线较密集。 (6)大陆架:海水深度小于 200 m,且等深线稀疏(坡度较小)。 (7)大陆坡:海水深度大于 200 m,且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 3.判断地势高低 (1)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高,反之越低。 (2)根据示坡线判断地势高低,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 向。
考向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 1.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 大) 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 小)及等高距 d。如图所示,图中最大 等高线 H 大=500 m,最小等高线 H 小=100 m,等高距 d= 100m。据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1)图中最大海拔(H ) 最大 H 大≤H 最大<H 大+d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 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 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 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A>C>D>B。
[自我检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2)A 点海拔是________m,B 点海拔是________m。 (3)a 点海拔是________m,b 点海拔是________m,c 点海拔 在________m,图中最大高差为________m 之间。 (4) 从 地 势 起 伏 看 , 从 A 到 B 经 过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019高考地理一轮课件:1.2 等高线地形图

第一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第2讲
要点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7-
(3)选面。
面的类型
农业生 产布局
区位要求 图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 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 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 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 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 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 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 坦开阔处
第2题,考查水利工程的作用。该地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形以低山丘
陵为主,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本区域地形崎岖,不适宜航运。水库建 设会加大地区的地质灾害。 1.A 2.B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一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第2讲
要点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0-
[常考图形之1] 等值线图 常见等值线主要有等高(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 等。
第一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第2讲
要点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
(3)估算陡崖的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max≤H顶<Hmax+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min-d<H底≤Hmin。 注:n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Hmax为重合等高线 中数值最高的值,Hmin为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低的值。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9-
2.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第一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第2讲
要点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理基础必备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实用课件

水区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3.判断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判断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
流向 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判断 流域 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 的流域面积
4.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 判断气 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 候特征 素 气温 差异 判断气 候差异 降水 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常考图表专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应用
由图表忆基础
读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 山顶(峰) ,等高线 闭合 ,且中间高四周 低 。 B 山谷 ,等高线弯曲,且等高线向 高处 凸。 C 山脊 ,等高线弯曲,且等高线向 低处 凸。 D 陡崖 ,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
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
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宏观地
形判读
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 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凸低为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重叠为崖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由问题引知识
3.判断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判断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
流向 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判断 流域 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 的流域面积
4.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 判断气 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 候特征 素 气温 差异 判断气 候差异 降水 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常考图表专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应用
由图表忆基础
读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 山顶(峰) ,等高线 闭合 ,且中间高四周 低 。 B 山谷 ,等高线弯曲,且等高线向 高处 凸。 C 山脊 ,等高线弯曲,且等高线向 低处 凸。 D 陡崖 ,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
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
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宏观地
形判读
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 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凸低为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重叠为崖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由问题引知识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图、地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导航 考点一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地形类型及自然 环境特征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 计算 考点三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选 点”“选线”“选面” 考点四 地形剖面图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类型及自然环境特征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某地高出①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 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 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
值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表:
大于大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 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高度(海拔)高于200米,而
从示坡线海拔变化可判断火山口
思维拓展 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标准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 和缓。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 处呈“V”字形。 (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地区密集,而顶
误;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B、D 项错误;岛屿南部等高线密集,北部较稀疏,可判断北部坡度比南部小,C 项正确。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1)如两点都在等高线上,直接读出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 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如两点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采用交
E 缓坡
F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导航 考点一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地形类型及自然 环境特征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 计算 考点三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选 点”“选线”“选面” 考点四 地形剖面图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类型及自然环境特征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某地高出①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 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 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
值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表:
大于大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 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高度(海拔)高于200米,而
从示坡线海拔变化可判断火山口
思维拓展 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标准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 和缓。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 处呈“V”字形。 (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地区密集,而顶
误;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B、D 项错误;岛屿南部等高线密集,北部较稀疏,可判断北部坡度比南部小,C 项正确。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1)如两点都在等高线上,直接读出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 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如两点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采用交
E 缓坡
F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等高线地形图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 (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 和西部。 (2)图中a处附近等高线向右凸出,其地形部位名称是__山__脊____,为__东__西____走向。
解析(1)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南部和西部等高线数值大,在200米以上1000 米以下,等高线和缓,说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东部数值小,在200米以下,说明 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2)读图可知,图中a处附近等高线向右凸出,即由高处向 低处凸出,为山脊部位。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图中山脊的走向 呈东西走向。
110 100 D
AB山坡与CD山坡哪个陡?
CD山坡陡
三、用等高线地形 图表示不同山体部 位
常见地形及等高线判读(小地形)
山峰
500 550 600 650 700
• 等高线闭合,较密集,外低内高,符号“ ”
山脊
501 502 503504 505
山脊线 山脊线
• 等高线凸向海拔较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 图中虚线为山脊线,也称分水线
山脊线
山谷
500
560 520540
580
山谷线
•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 图中虚线为集水线,河流沿此处向外流出
山谷线
山谷和山脊的区分
C 山 脊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河流一般发育在哪里?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 弯曲方向相反
图中所绘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e f )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海拔为300-400米,位于山麓谷地,有河流流过,位于白水河北岸,谷口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