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推行质量管理模式的建议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模式的建议书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现状和面临挑战

1.国内银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事实上是在享受类似国家主权的信用,其信用程度相当高,只要不在现金流通上出现问题、发生支付困难,就能维持正常运转。这一问题的极端就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金融业务,银行实行粗放经营,忽视金融服务质量,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盲目扩大营业网点。迄今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业务中仍占绝对优势。1995年,76%的存款由四大银行收纳,82%的贷款由其支出。至199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量已达到12.7万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0.6万亿元,银行系统分支网点总数达到11万个。四大商业银行的职工总数是美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三倍以上,但管理的总资产却大大低于美国商业银行总和,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和质量更是相去甚远。尽管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20年中,有令人信服和满意的增长,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性原因,与西方大银行相比,尚有较大距离,若以国际通用且最能反映银行业综合实力的资产回报率来分析,1998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不足0.2%,低于当时问题丛生的韩国银行0.85%的水平,而西方全球性大银行的这一比率为2.2%左右,高出中国银行业综合实力的10倍。因此,加入WTO,中国银行业的

发展不容乐观。

2、“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将紧随大批外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而来,这将对我国企业形成较大冲击,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银行的客户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外资银行的介人对国内银行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以处理巨额不良贷款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以产权明晰为基础的发展机制等方面都将形成一种挑战,国内银行如果不加快发展进程,将面临人才流失和风险累积的巨大压力,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1) 银行业务面临冲击。

根据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所做的承诺,在中国加入后两年内,外资银行将可与国内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将可经营零售银行业务,并在一定时候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这样,外资银行将从沿海到内陆,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广设分支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抢滩登陆,从而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阵地。这种冲击集中体现在:对低成本、少风险、

高效益的中间业务的抢夺;对大型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高新科技企业等优秀客户群的抢夺;人民币业务领域的竞争。

2)优秀人才面临流失的危险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突破地域和数量的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外资企业拥有资本和管理优势,劣势是缺乏国情与文化的了解,外资企业过往成功的经验是高级人才“本土化”。相信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同样将吸纳大量的本土银行高级管理人才,所以,将对国内管理和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他们可以用各种优厚的物质条件以及先进的人才管理方式来挖掘"金融精英",而国有商业银行受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条件限,对一些资深职员和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培育、激励机制,有可能形成优秀人才大量外流。

3) 贷款业务争夺趋于激烈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一个基本业务。通过贷款,银行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关系,客户有了多余资金就会存入银行,从而保证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通过贷款,又可带动银行其它业务发展,所以贷款是银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外资银行为发展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充实力,必然要以信贷为手段去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而且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向国内一些优质企业发放贷款,风险相对小些。这些优质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态度好的外资银行,久而久之,国有商业银行会丢失一批优质客户。目前,外资银行贷款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的制造业,随着外资银行贷款业务的拓宽,外资银行除继续保持对上述行业或相应优质企业的贷款外,还将与中资银行争夺客户。

3、银行业的对策和发展趋势

80年代末以来,鉴于频繁发生的国际金融动荡和危机,以及不断出现的银行恶性事件,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研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80年代末,深圳特区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借鉴实施某些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后,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先后导入实施这些制度。90年代以来,建设银行实行了“审贷分离”的信贷管理制度;招商银行实行了贷款责任人制度以及授信限额管理制度;工商银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经营管理十大禁”等等措施。国家也在借鉴国外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实践的基础上,于1997年5月制定发布了《加强金

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些都是从不同层面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的实践和探索。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不够全面、细化,不少制度规定还比较粗略、模糊。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落实的刚性较差,上传下达的折扣较大。

▪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职能时,存在职责不够明确的现象,或者“齐抓共管”或者“互相推诿”,未形成科学的协调与制约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是很适应风险控制的需要。

▪新兴业务(表外业务特别是风险较大的衍生金融业务)的开拓与相应的控制制度存在“时差性”脱节。

▪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仍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而建立了较为健全的银行服务网络,相对于外资银行还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能够保持多久,则取决于商业银行如何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而且,这种优势是有其局限性的,因为银行主要的业务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外资银行可以比较方便地建立起自己的营业网点,同时依靠自身优势抢占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

间业务市场。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与主要竞争对手外资银行的主要差距就在于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年来各商业银行在电子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柜台业务、资金清算等基本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并不断地应用高科技创新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表外业务领域的服务产品,但与先进的外资银行相比,我们的差距仍很巨大。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个人金融业务早已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新技术为基础的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各大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加强内部规范管理,建立一套规范、透明和有效的过程控制机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通过贯彻质量管理一次“头脑风暴”,提升每一

位员工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一、商业银行导入ISO国际标准管理的好处

相对于内资银行,外资银行竞争的优势就在于其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服务手段。因此,中国金融业导入“ISO”变得尤为迫切、必要!这将是加快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使得内资银行可以更有力地参与竞争;并且这也是加强金融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