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用户需要其为他们提供什么用的经济信息呢?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指的是会计信息应达到的质量标准,直接体现了信息用户的质量要求,表明了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人员遵照执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我国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涉及八个信息质量标准,它们是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下面我来重点讨论相关性和可靠性。

二、两者内涵阐述

1)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相关性原则所说的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提供以后,对经济决策并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所以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除了看是否真实客观,还要看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满足有关方面的信息需要。

根据相关性原则,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而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加以提供。

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相关性被视为会计信息的一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一般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

反馈价值与及时性。(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使用者预测未来事项的结果,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使用者可根据预测的可能结果,作出最佳选择。由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因而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2)反馈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使其使用者证实或更正过去的预测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通过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证实过去的预期是否有误,从而避免再作同样的决策时再犯错误。可见,信息的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因而也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3)及时性:任何信息要想影响决策,就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虽然及时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具有相关性,但信息若不能及时提供必定会失去效用。

2)可靠性

亦称客观性,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

根据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是由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1)真实反映:“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2)实质重于形式:“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

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3)中立性:“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4)审慎:“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5)完整性:“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相互排斥,是对立的

对于经济活动的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报告还是不报告,如果报告,应采用何种方式、以何种金额报告;强调相关性或强调可靠性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由于此类信息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和易受公司管理当局操纵的性质使得其可靠性较差,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非常相关的,因此既不能不报告盈利预测信息,也不能将其列入会计报表或报表附注等可靠性较高的信息类别,最终权衡的结果是将其作为其他类别的财务报告报送。由于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因此可意识到:提高相关性,有可能损失可靠性,提高可靠性,有可能损失相关性。

2.二者相互依存,是互为前提的

会计信息没有可靠性,相关性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反之,会计信息没有相关性,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3.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属性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像可靠性与相关性这种存在内在冲突的质量属性之间更是如此:会计信息可靠性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针对过去的质量要求,而相关性是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计量属性、针对未来的质量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两者予以相同程度的重视,提高

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改进或改革,都极有可能给信息有用性带来严重的后果。就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而言,应着重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从长远看,将现代"相关性"和"可靠性"置于统一的框架中加以研究和分析必将促进二者的融合。

四、从国际会计发展看相关性与可靠性

在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严重丧失,以至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于1939年公布了第一份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权威文献——(会计研究公报》。从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随着会计准则的推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断增强,信息使用者逐渐恢复了对会计信息的信赖,从而也促使了资本市场的有序化。因此可以说,会计准则首先是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产物。会计发展史上的这一页,向我们揭示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意义。但能否由此得出可靠性比相关性更重要的结论呢?笔者认为不能。首先,大危机时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丧失,并不是由于追求相关性造成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应归咎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次,危机后,一系列旨在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法规、准则及相应措施的出台,也不是以降低相关性为代价的,并不存在一个权衡、取舍问题。相反,如果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无关或关系不大,它可靠与否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也就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也就不会迅速出台。人们力图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在于它与人们的经济决策息息相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美国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七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更关注未来信息。他们既需要财务信息,又需要非财务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