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沿黄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规模种植及机械化水平,达到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本增效、节省水资源,特制定沿黄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用以指导、规范该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文)要求,项目编号:20193110136,制定《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
本标准制定基本原则为:符合国家的政策,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保持标准的先进性;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等。
本标准制订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
三、编制过程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
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的采集论证,并与农机、农业领域有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该规范的初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我省沿黄地区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目前该技术已比较成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水稻产区的必推技术,目前可以进入大面积应用推广阶段。
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省沿黄地区各个地市在推广使用该项技术时,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要点进行作业,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技术操作模式和标准,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增加了各地使用难度,阻碍了水稻机械化的高效发展。
为此,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有关技术人员在连续开展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项目多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会同有关农机、农艺方面的技术专家,征求农机生产厂家意见,经过连续几年的试验、完善,形成了《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四、主要内容
(一)主要制订内容条款说明及依据
本标准制订重点包括育秧准备、育苗播种、育苗期管理、机械化插秧技术、播种机及插秧机保养等。
本规范适用于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生产。
技术依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制订。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水稻机
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河南省农机局印发的《河南省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等文件,同时结合我地区连续多年《河南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总结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与引用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20864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NY/T 1000机动插秧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标准,制订了适合沿黄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推进提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
(二)预期经济效果
项目预期和效果:该技术以机械化流水线播种设备和水稻高速插秧机为基础,达到了苗齐、苗匀、苗壮的要求,栽入大田后返苗快,生长健壮,并创新集成了适合我省沿黄地区生态特点的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与常规育秧及其栽培技术相比,节本情况:亩节种27%~63%,节水30%~50%,秧池大田比为1∶80-100;高速插秧机每台每小时可插秧8~10亩,插秧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可以减少用药次数2~3次,达到节约环保的效果。
手工插秧每亩成本约350元,高速插秧机每台每天可插秧50~60亩,每亩成本约160元,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亩节约成本200元左右。
增效情况:与常规手插稻相比,平均亩增产4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120元以上。
我省沿黄地区年种植水稻以100万亩计算(沿黄地区年种植水
稻100万亩左右),如果全部采用该技术,技术应用累计增产稻谷4万吨,新增收益12000万元,节支总额20000万元,年总经济效益累计32000万元。
五、采标情况
无。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无。
七、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不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现象,不存在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标准雷同现象。
参考与引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20864 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NY/T 1000机动插秧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八、标准实施的建议
建议以地方标准的形式发布实施。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2019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