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糖代谢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柠檬酸合酶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它被视为酶“诱导 契合”学说又一代表性的例子:在无底物结合时,酶两个 亚基的构象呈开放型;当结合底物以后,则被诱导为紧 密型。在反应中,OAA(草酰乙酸)首先与酶活性中心 结合,这种结合迅速诱导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从 而创造出乙酰-CoA的结合位点。随后,乙酰-CoA结合到 酶活性中心,并与OAA形成柠檬酰-CoA。这时,酶的构 象再次发生变化,远离活性中心的一个关键的Asp残基被 拉入到柠檬酰-CoA上的硫酯键,很快硫酯键被切开,终 产物辅酶A和柠檬酸被依次释放。
的烯二醇中间体。通过此反应,酮基从1号位变到 2号,这既为下一步磷酸化反应创造了条件,也有 利于后面由醛缩酶催化的C3和C4之间的断裂。 2-脱氧6-磷酸葡糖也能够与此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但由于不能形成烯二醇中间物,所以无法完成反 应,反而因为占据活性中心而抑制酶的活性。 已发现磷酸己糖异构酶是一种兼职蛋白,除了参 与糖酵解,它还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
PEP的合成
反应10:第二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PEP转化成丙酮酸,同时产生 ATP
是第三步不可逆反应 由丙酮酸激酶催化 产生两个ATP,可被视为糖酵解途径最后的能
量回报。 ΔG为大的负值——受到调控!
非酶促反应
第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NADH和丙酮酸的去向
取决于细胞有氧还是无氧??
在有氧状态下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糖通过GLUT (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胞内;二带上负 电荷葡萄糖很难再从细胞中“逃逸”出去;三是葡萄糖
由此变得不稳定,有利于它在细胞内的进一步代谢。
葡萄糖的磷酸化
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的比较
亲和力低
葡萄糖在细胞内磷酸化以后不能再离开细胞
反应2: 磷酸葡糖的异构化
6-磷酸葡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 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这是一步异构化反应,反应的机制牵涉到不稳定
因此能量的损失微乎其微 反应机制涉及一个磷酸化的组氨酸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反应6:琥珀酸的脱氢
产生FADH2
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 此酶实际上是呼吸链复合体II的主要成分 琥珀酸的类似物丙二酸是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化,在反应中,底物与活性中心的赖氨酸残基 形成共价的Schiff碱中间物;第二类主要来源 于其他生物,其活性中心含有Zn2+,为金属催 化。
第一类醛缩酶
醛缩酶的催化机制
第二类醛缩酶
反应5:磷酸丙糖的异构化
磷酸二羟丙酮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异构酶(TIM) 反应机制涉及烯二醇中间体
TIM具有独特的防止副反应 发生的机制:在反应中形成 的磷酸烯二醇中间物若离开 酶分子,在溶液中很容易释 放出磷酸根生成丙二醛,而 异构化生成3-磷酸甘油醛的 并不多。但在细胞内形成丙 二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 是因为当烯二醇中间物形成 以后,酶分子上一段由10个 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像一个 盖子堵住了活性中心,致使 烯二醇中间物无法离开酶分 子,只能异构化成3-磷酸甘 油醛。当3-磷酸甘油醛形成 以后,上述环消失,产物得 以释放。 长期的进化使其成 为最完美的酶!
1. NADH 的 命 运 : NADH 在 呼 吸 链 被 彻 底 氧 化 成 H2O并产生更多的ATP
2. 丙酮酸的命运:丙酮酸经过线粒体内膜上丙酮酸 运输体与质子一起进入线粒体基质,被基质内的 丙酮酸脱氢酶系氧化成乙酰-CoA
缺氧状态或无氧下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1. 乳酸发酵 2. 酒精发酵
被降解成CO2 产生一些ATP、产生更多的NADH NADH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更多
的ATP
完整的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的原料——乙酰CoA的形成
脂肪酸的β氧化 氨基酸的氧化分解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由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
反应1:柠檬酸的合成
这是一步不可逆反应
由柠檬酸合酶催化
糖酵解 半乳糖通过Leloir途径进入
甘油和其他单糖进入糖酵解的途径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产生ATP 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 糖酵解与肿瘤:缺氧与缺氧诱导的转录
因子 参与糖酵解途径的一些酶的兼职功能
糖酵解某些中间物的代谢流向
糖酵解的调节
糖酵解活性与细胞的能量状态有关
当 ATP水平较高,糖酵解活性降低
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休要惊慌!
你所要记忆的是总反应、三步限速 步骤、三种特异性抑制剂、两步底 物磷酸化反应和主要的调控机制。
你不需要记住任何代谢物的结构式
反应1:葡萄糖的磷酸化
第一步不可逆反应
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 引发反应——ATP被消耗,以便后面得到更多的ATP ATP的消耗使葡萄糖的磷酸化能自发地进行 葡萄糖的磷酸化至少有三个意义:一有利于胞外的葡萄
第8章 糖代谢途径
糖酵解提纲
一、糖酵解概述 二、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三、 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四、其他物质进入糖酵解 五、糖酵解的生理功能 六、糖酵解的调节
糖酵解概述
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 位于细胞质基质 共有十步反应组成——在所有的细胞都
相同,但速率不一定相同。 两个阶段:
i) 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或引发阶段: 葡萄糖 →F-1,6-2P(1,6-2磷酸果糖) →2G-3-P(3-磷酸甘油醛)
柠檬酸合酶在催化过程中先后发生的两次构象变化既防 止了乙酰-CoA的提前释放,也大大降低了乙酰-CoA在活 性中心被Asp残基水解成乙酸的可能性。
柠檬酸的合成
首先与酶活性中心结合,这种结合迅速诱导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创造 出乙酰-CoA的结合位点。随后,乙酰-CoA结合到酶活性中心,并与OAA形成柠檬酰 -CoA。这时,酶的构象再次发生变化,远离活性中心的一个关键的Asp残基被拉入 到柠檬酰-CoA上的硫酯键,很快硫酯键被切开,终产物辅酶A和柠檬酸被依次释放。
1. 己糖激酶受到过量6-磷酸葡糖的抑制 2. PFK-1受到ATP和柠檬酸抑制 3. 丙酮酸激酶受到ATP抑制 果糖-2,6-二磷酸
当ATP不足时,糖酵解被激活
1. ATP解除ATP对 PFK-1的抑制 2. F-2,6-BP解除ATP对PFK-1的抑制 3. F-1,6-BP激活丙酮酸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果糖-1,6-二磷酸
柠檬酸合酶的两种构象
在无底物结合时,酶两个亚基的构象呈开放型;当结合底物以 后,则被诱导为紧密型。
氟代乙酸在细胞内的代谢转变及其对TCA循环的影响
反应2:柠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异构化
柠檬酸异构化成异柠檬酸
由顺乌头酸酶催化 柠檬酸不是氧化的好底物,但异柠檬酸却不
同,经过异构化,三级羟基变成了易氧化的 二级羟基 在形成的异柠檬酸分子中,羟基只会与来源 于草酰乙酸的β-碳原子而绝对不会与来源 于乙酰-CoA的β-碳原子相连! 这可以通过 “三点附着”模型来解释。 顺乌头酸酶使用铁硫蛋白为辅助因子
柠檬酸的异构化
铁硫蛋白在顺乌头酸酶反应中的作用
反应3:异柠檬酸的脱氢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产生α-酮戊二酸
由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催化 先是脱氢,然后是β-脱羧 有两种形式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分别使用辅
酶I和辅酶II作为氢的受体
异柠檬酸的脱氢
反应4: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
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
磷酸二羟丙酮
氢和电子交给FAD只产生1.5个ATP
线粒体内膜上的3-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损失1ATP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需硫胺素焦磷酸作为辅酶
丙酮酸的代谢去向
(2)碳单位的转移与氧化
(4) 氧化型硫辛酰胺的再生
硫胺素焦磷酸 (1) 丙酮酸脱羧
(3) 碳单位的再次转移
丙酮酸转变成乙酰-CoA 的四步反应
II 三羧酸循环、磷酸己糖旁路
三羧酸循环提纲
一、三羧酸循环概述 二、三羧酸循环的全部反应 三、三羧酸循环的生理功能 四、乙醛酸循环 五、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六、TCA循环的起源和进化
TCA 循环概述
也称为柠檬酸循环循环 发生在有氧生物体内(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
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是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最后共同的代谢途径 糖 酵 解 产 生 的 丙 酮 酸 ( 实 际 上 是 乙 酰 -CoA )
由α-酮戊二酸的脱氢酶系催化 在结构上或者机制上,酶几乎等同于丙酮
酸脱氢酶系 5 种 辅 酶 ——TPP/Mg2+ 、 CoA 、 硫 辛 酸 、
NAD+、FAD 也是亚砷酸作用的对象
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
反应5: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TCA循环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由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 ATP或GTP被合成 它的催化过程牵涉到一系列高能分子的形成,
TIM防止副反应发生的机制
糖酵解第二个阶段的反应
产生4 ATP
导致糖酵解净产生2ATP 涉及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1. 1,3 BPG (1,3-二磷酸甘油酸) 2. PEP
反应6: 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
3-磷酸甘油醛被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这是整个糖酵解途径唯一的一步氧化还原反应 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 产生1,3-BPG和NADH 为巯基酶,使用共价催化,碘代乙酸和有机汞能够抑
反应7: 第一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从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ATP
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反应8: 磷酸甘油酸的变位
磷酸基团从 C-3转移到C-2
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 不同来源的变位酶具有不同的催化机制,一类
需要2,3-BPG作为辅助因子,并需要活性中心 的一个His残基;另一类则不需要2,3-BPG,其 变位实际上是3-磷酸甘油酸分子内的磷酸基团 的转移。
丙酮酸转变成乙酰-CoA 的第二步反应中
砒霜的毒性机理
糖酵解的能量学
调控的有力证据! 标准的 G 值分散分布 细胞内多数G 接近0,10步反应中有3步
具有较大的自由能降低 G 为较大负值的反应是调控位点!
糖酵解的其他底物
甘油、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 甘油转变成DHAP(3-磷酸甘油) 果糖和甘露糖通过比较常规的途径进入
酮基从1号位变到2号
磷酸葡糖的异构化
反应3: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是糖酵解最重要的限速步骤! 是第二步不可逆反应 由磷酸果糖激酶-1(PFK-1)催化 糖酵解的第二次引发反应 有大的自由能降低,受到高度的调控
反应4: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C6 被切成 2 C3
由醛缩酶催化 有两类醛缩酶,第一类来源于动物,为共价催
制此酶活性。 砷酸在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与Pi极为相似,因此可以
代替无机磷酸参加反应,形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 但这样的产物很容易自发地水解成为3-磷酸甘油酸并 产生热,无法进入下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及其作用机理
碘代乙酸和甲基汞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机理
单选题 5分
需氧细胞中糖酵解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A 从葡萄糖获得脂肪 B 许可碳水化合物进入三羧酸循环 C 从葡萄糖逐步讲解获得能量 D 把葡萄糖分子分成两个片段
提交
思考题
1、什么是糖酵解途径?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2、糖酵解最主要的调节位点是哪步反应?催化 该反应的酶是什么?有哪些效应物对该酶有调节 作用? 3、糖酵解途径的产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的 代谢去路是怎样的? 4、如果Mg2+缺乏对糖酵解途径会有什么影响?
ii) 第二个阶段——获利阶段:产生2丙酮 酸+2ATP
丙酮酸的三种命运
糖酵解的两阶段反应
能量投资阶段
葡萄糖 (6C)
2ATP 2ADP + P
2 ATP - 消化 0 ATP - 产生 0 NADH - 产生
C-C-C-C-C-C
3-磷酸甘油醛 (2 - 3C) (G3P 或GAP)
C-C-C C-C-C
能量收获阶段
3-磷酸甘油醛 (2 - 3C) (G3P 或 GAP)
4ADP + P 4ATP
0 ATP - 消耗 4 ATP - 产生 2 NADH - 产生
GAP GAP
C-C-C C-C-C
丙酮酸 (2 - 3C) (PYR)
C-C-C C-C-C (PYR) (PYR)
一步氧化二部产能反应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的反应及其作用机理
反应9:PEP的形成 2-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PEP
由烯醇化酶催化 烯醇化酶的作用在于促进2-磷酸甘油酸上某些
原子的重排从而形成具有高能键的高能分子。 氟 化 物 能 够 与 Mg2 + 和 磷 酸 基 团 形 成 络 合 物 ,
而干扰2-磷酸甘油酸与烯醇化的结合从而抑制 该酶的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