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PPT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PPT课件

6、流体性质、地层温度和压力
三、××井组地质特征
1、构造位置 简述××井组构造位置(图),以及与断层、砂岩尖灭线的关系等。
2、基本数据 简述井组各井钻井目的、完钻与投产历程、主要产层、射孔与试油情况等。
3、油水关系 简述井组平面上油水分布位置(图),各井与断层、尖灭线、有效厚度零线等的关系,各井储层参数与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2012.2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天
第一周
第二周
开发地质分析训练
第三周
开发动态分析
第四周
完善报告 钻井工程专项设计
第五周
注:开发地质分析、开发动态分析部分合为一个完整报告(提纲见后) 钻井工程专项设计为一个完整报告
开发地质分析 教师:张银德、陈 青 开发动态分析 教师:陈 青、郑 军、张银德 钻井工程专项设计教师:卢 渊、张 浩
二、E31油藏地质特征
1、地层特征 简述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简述油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
2、构造特征 简述构造形态、断层分布特征、断块与分区(表)。
3、储层特征 简述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渗流特征、非均质特征,详细分析各单层砂岩厚度和渗透率分布特征 (图)。
4、油藏特征 简述油层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简述油藏类型。
力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油井产能和水井注水能力的变化规律,阐述井组水驱油规 律和效率。
3、××井组含水上升规律 进行单井和井组的“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分析,参考井组含水上升规律,计算井组水驱油地质
储量、可采储量和含水率为98%对应的波及效率,并进行评价。 4、××井组产量递减规律 进行单井和井组近期的Arps递减曲线分析,判断递减类型,计算年递减率,结合井组纵横向水驱油现
中国石化石油通用设计 ppt

修改输入相关标题文字
这里输入标题…
● 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 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 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 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
■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述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 输入里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述
■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述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 输入里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述
■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述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 输入里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述
consultants, more than 15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To customers as the benchmark, with wisdom grafting
business and the arts.
汇报人:--
Part One
相关段落主题文字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visual studio is one of the
修改输入相关标题文字
这里输入标题…
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 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 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 字解释……
这里输入标题…
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 入您的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 相关文字解释这里输入您的相关文 字解释……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PPT课件

第23页/共78页
2.开发资料井的部署原则 • 开发资料井的部署主要针对那些组成比较单一、分布比较稳定的主力油层组;
• 开发资料井的部署应考虑到油田构造的不同部位,使其所取得的资料能反映出不同 部位的变化趋势; • 开发资料井应首先在生产试验区邻近地区集中钻探,然后再根据逐步开发的需要, 向外扩大钻探。
在正式开发方案的实施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 提高渗透率较低、分布不够稳定油层的开发效果问题。
一个合理的开发程序,只是指导了油田上各开发层系初 期的合理开发部署,指导了油田合理的投入开发,为开发油 田打下了基础。但在油田投入开发以后,地下油水就处于不 断的运动状态之中,地下油水分布时刻发生变化,各种不同 类型油层地质特征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工作, 以不断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第10页/共78页
四、隔层及夹层 隔层及夹层对油气田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层系划分,分采分注。对
隔层及夹层的研究主要论述其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及性质。
五、油藏 对油藏要进行压力系统、流体性质、油水界面、油藏类型的研究,尤其对油藏
类型的研究更为重要。 六、储量
在建地质模型时,必须对储量加以说明,确定计算储量的方法和储量参数,还 要计算溶解气储量和可采储量。
第7页/共78页
二、构造
构造:组成地壳的各类岩石,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及其地质成因上的联系。构造地 质的任务,就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在空间上分布的形态、成因和规律。
岩石具有塑性,受力后可以弯曲褶皱形成褶皱构造;受力发生断裂之后可以产 生断裂构造;由于岩石物性的变化还可以产生岩性构造。研究构造不但要对其分类, 还要指出各构造的特征。
【新编】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2016年4月14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作品简介本设计方案是在调研与学习相关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油气油气集输工程》、《Safety Regulations for FPSU》等以及石油工程领域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照《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中的相关要求,针对目标区块设计工程方案进行的综合性优化与设计。
本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
根据大赛给出的基础数据以及查阅相关规范,设计了多套方案,后通过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比选,最终选择了一种海底井网部署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在方案设计中,用 AutoCAD软件对井网进行综合部署;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3软件对海底汇管位置进行最优计算以及产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物性参数进行了计算;用PIPEASE软件和Excel软件对整套海底油气田设计方案中管道系统进行了管网仿真,包括管道在不同管径、壁厚、海管埋地深度、保温层的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进行了综合模拟,最后优选出一套最佳方案。
此外,综合考虑基础设计数据,选取FPSO作为海洋油气田的主要集输处理中心,并对FPSO进行了初步设计,对处理站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分别进行了分离器、压缩机组、脱酸装置、脱水装置的设计计算,选出适合方案设计的设备。
本设计还对整个油气田的自控系统、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给排水及消防、供热和暖通、生产维修工程、安全、节能节水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油气田开发设计方案。
目录作品简介 (I)第一章总论 (1)1.1 设计原则 (1)1.2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1.3 油气田概况 (4)1.3.1 井位布置 (4)1.3.2 自然环境 (5)第二章集输管线管网设计布局 (7)2.1 混输管线设计 (7)2.1.1 管径的初步选择 (9)2.1.2 管道壁厚的选择 (14)2.1.3 管材的选择 (16)2.2 混输管线的模拟校核 (17)2.2.1 模拟参数确定 (17)2.2.2 混输管线的数值模拟 (21)2.2.3 混输管线数值模拟结果 (30)2.3 油气多相混输泵的选择 (31)2.3.1 各种海底油气多相混输泵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31)2.3.2 混输泵的选择 (35)2.4 防腐与阴极保护 (38)2.4.1 防腐与腐蚀监控 (38)2.4.2 阴极保护 (40)2.5 线路保温层的选择 (40)2.5.1 保温材料的选用原则 (40)2.5.2 保温材料的选用 (41)第三章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 (42)3.1 FPSO总体设计 (43)3.1.1 总体设计概念 (43)3.1.2 设计规范和标准 (43)3.1.3 主船体尺度的确定 (44)3.2 FPSO结构设计 (45)3.2.1 结构设计内容 (45)3.2.2 结构特点 (45)3.2.3 船体结构设计载荷 (45)3.2.4 船体强度分析 (45)3.3 FPSO系泊系统设计 (46)3.3.1 单点系泊功能 (46)3.3.2 单点系泊系统 (46)3.3.3 设计规范与法规 (47)3.4 FPSO立管系统设计 (47)3.5 FPSO货油外输系统设计 (48)3.5.1 靠泊方式 (48)3.5.2 运输油轮 (49)3.5.3 FPSO艇部原油外输作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49)3.5.4外输泵选型 (51)3.6 FPSO数字化设计 (51)3.7 主要处理流程及设备选取 (52)3.7.1 处理流程 (52)3.7.2 主要设备选取 (52)第四章港口接收站设计 (70)4.1 码头选址 (70)4.2 LNG接收终端的选择 (70)4.3 原油接收终端的选择 (71)4.4 接收站的计量与再处理 (72)第五章给水工程、污水处理 (73)5.1 给水工程 (73)5.1.1 用户及用水量计算 (73)5.1.2 海水提升泵 (75)5.2 污水处理 (75)5.2.1 海上含油污水的排放标准 (76)5.2.2 设计条件 (76)5.2.3 水处理流程 (77)5.2.4 生活污水处理 (77)第六章自动控制 (78)6.1 设计范围 (78)6.2 设计原则 (78)6.3 SCADA (79)6.4 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79)6.4.1 油田管理模式 (79)6.4.2 系统配置 (80)6.4.3 仪表选型 (81)第七章消防安全 (82)7.1 危险区域划分 (82)7.1.1 危险区域划分的目的 (82)7.1.2 危险区域划分的原则 (83)7.1.3 危险区域划分的规范 (84)7.2 防火区域划分 (84)7.2.1 防火区域划分的目的 (84)7.2.2 防火区域划分的原则 (84)7.2.3 火灾的分类 (85)7.2.4 防火区域划分的规范 (86)7.3 消防水系统 (86)7.3.1 消防水系统的介绍 (86)7.3.2 消防水系统的设计 (87)第八章电力系统 (89)8.1 电力系统简介 (89)8.2 电力系统的构成 (90)8.3 电力系统的设计范围 (92)8.4 电力系统设计应遵循的规范与标准 (92)第九章通信系统 (93)9.1 通信系统简介 (93)9.2 通信系统分类 (94)9.3 通信系统内容 (94)9.3.1 卫星地球站(TES) (94)9.3.2 中短波单边带无线电台(SSB) (95)9.3.3 微波扩频通信(SSR) (95)9.3.4 海底电缆通信 (95)9.3.5 电话系统(PABX) (96)9.3.6 声力电话系统(SPT) (96)9.3.7 广播娱乐报警系统(PA) (97)9.3.8 应急无线电设备 (97)9.3.9 气象系统 (97)9.3.10 局域网 (97)第十章海洋环境保护 (98)10.1 环境保护采用的标准 (98)10.1.1 海上工程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 (98)10.1.2 海上工程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99)10.2 环境保护控制的目标 (99)10.3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99)10.3.1 水污染源及污染物 (99)10.3.2 固体及废物污染源及污染物 (99)10.3.3 噪声、振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99)10.4 控制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初步方案 (99)10.4.1 水污染控制方案 (99)10.4.2 固废污染控制方案 (100)10.4.3 噪音污染控制方案 (100)第十一章职业卫生 (100)11.1 编制依据 (100)11.1.1 相关法律法规 (100)11.1.2 相关标准和规范 (101)11.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规则 (101)11.2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101)11.2.1 职业病危害因素 (101)11.2.2 主要防护措施及防护设备 (102)附录一费马点程序 (104)附录二距离计算程序 (105)附录三物性计算程序 (107)第一章总论1.1 设计原则1、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遵循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藏工程设计必备

第2章油田地质1.1概况1.1.1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A 区块位于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M 县,工区地表为草原戈壁,地面较平坦,植被稀少,地面海拔 70m~270m;区块内地下水埋藏较深,浅层无地下水分布。
工区温差悬殊,夏季干热,最高气温可达 40℃以上;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小于 200mm,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工区 15 公里外有发电厂,25 公里范围内有一个中型凝析气藏投入开发。
1.2区域地质1.2.1区域构造位置A区块俯瞰呈三角形,两边为断层边界,一边存在边水,储层向东南方向下倾,倾角5.8°,层内存在夹层。
区块顶部构造图如图1-1所示,剖面图如图1-2所示。
图2.1 A断块顶面构造图图2.2 A断块油藏剖面图1.3 基础资料简况1.3.1 钻井资料(1)本区已有三口探井,无评价井。
(2)本区三口探井进尺分别如下:D1井累计进尺1440米,D2井累计进尺1415米,D3井累计进尺1330米,三口井累计进尺4285米,取芯情况不明。
1.3.2 测井资料该区块目前给出了三口探井的资料,其中只有D1井有测井资料。
(1)本次对区内D1井进行了CAL(井径)测井、DEN密度测井、DT(声波时差)测井、GR(伽马)测井、Rd(深侧向)、Rs(浅侧向)共6项测井数据(2)环境校正和标准化本次数据已进行前期处理,不再进行赘述。
(3)探井基础数据及部分测井解释结果如下表1-1所示。
表2.1 探井基础数据井名井别X 坐标Y坐标地面海拔m 补心高m补心海拔m完钻深度mD1 直井21431188.68 4571957.30 264.5 4.5 269 1440 D2 直井21431787.42 4571574.73 191.4 4.6 196 1415D3 直井21431206.29 4570742.88 78.1 2.7 80.8 1330表2.2 A断块部分测井解释结果(1)小层名称井底横坐标井底纵坐标顶面深度m底面深度m D1井P1 21431188.684571957.3013871410.5P2 21431188.684571957.301413.91423.9D2井P1-1 21431787.424571574.731360.61371.6P1-2 21431787.424571574.731373.81384.6P2 21431787.424571574.731386.91396.9D3井P1 21431206.294570742.881288.81308.9P2 21431206.294570742.881312.31322.4表2.3 A断块部分测井解释结果(2)小层名称有效厚度m平均孔隙度%平均渗透率×10-3μm3平均含油饱和度%D1井P1 21.5 22.7 1570.3 73.2 P2 8.6 21.2 720.2 58.0 D2井P1-1 9.4 22.4 1340.6 71.5 P1-2 9.7 22.3 1270.8 68.7P2 8.1 20.8 580.7 58.4 D3井P1 20.1 21.6 880.9 63.1 P2 4.7 20.1 400.8 53.2 平均21.6 966.3 63.7 (4)测井系列统计表如下:表2.4测井系列统计表岩性测井系列孔隙度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系列CAL GR DEN DT Rd Rs表2.5 测井系列解释表(1)GR顶面深度m底面深度m有效厚度mP113871410.521.548.23-71.52 P21413.91423.98.656.74-86.07表2.6 测井系列解释表(2)CAL DT DEN Rs Rd9.28-10.82 84.58-110.03 2.42-2.67 6.38-20.23 6.94-24.758.96-9.41 95.97-111.15 2.27-2.48 6.72-25.96 8.43-30.68 1.3.3 分析化验资料本次分析取样共进行了岩心常规分析,储层敏感性分析,储层流体分析三个大项,分析项目表如下:表2.7 分析及取样项目表分析项目地区井号检测项目送检数目岩心常规分析A断块D3井岩性描述25孔隙度/%水平渗透率/10-3μm2垂直渗透率/10-3μm2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碳酸盐含量/%岩石密度/g/cm34储层敏感性分析A断块D3井覆压下岩石孔渗检测储层盐敏性评价储层水速敏评价水敏感性评价酸、碱敏感性评价未知储层流体分析A断块未知油藏原油及天然气性质分析地层水分析该区块尚未正式投入开发,仅对D1井P1层以及D2井P2层进行了试油,试油期间通过自喷及直接泵抽采油。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近期,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公布了多项优秀作品,这些创新性
的作品为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关于这些优秀作
品的详细介绍:
1. 无人机扫描仪技术
该作品研发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扫描仪技术,可用于快速获取海
洋平台的3D结构信息。
通过将扫描仪安装到无人机上,可以将整个平
台加工、维护数据进行实时转化,同时,可实验,并设计多种机器学
习算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方向。
2. 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监测系统
该作品设计了一套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监测系统,其主要包括多
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旨在实现对管道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数
据分析。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管道漏油、堵塞和损伤等问题,同时也可
以实时分析管道的温度、密度变化,提高燃料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3. 煤层气开采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作品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等方法,设计出一套全新
的煤层气开采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开采作业进行实时监测
和数据分析,提供详细的工艺流程和作业安排,为开采过程提供最佳
方案。
最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这些优秀作品体现了现代技术对
于油气工业的革新和提高,同时也为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向。
这些创新性的成果不仅将为中国油气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世界各国推进清洁能源革命提供经验参考。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钻完井工程设计PPT资料34页

G类
地面
常规
G类
300m
常规
G类
323m
常规
G类
314m
油套
2.1 钻机选择依据
DX井井深设计1839.49米,考虑到预应力固井和上提解卡的需要,选择 30钻机。
2.2 ZJ30主要设备简介
ZJ30部分设备表
名称 钻机 井架 天车 游车 大钩 水龙头 转盘 井架底座 柴油机 发电机
…
型号 ZJ30 TJ170131 TC-250 YC-250 DG-250 SL-225 ZP-520A
岩石力学参数分析图
层的力学不稳定性,地层整体强度 降低。
3.3 D1井实例分析
泥质含量、实测井径扩大率曲线 三压力剖面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
采用Hoek-Brown准则计算泥煤互层段 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
坍塌压力 当量密度最高
井深 H(m)
1094
1097
泥煤互层段坍塌压力变化示意图
井身结构设计图
4.2 井身剖面设计(直—增—稳)
井身剖面参数
测深 (m) 0.0 1209.0 1539.5 1839.5
井斜角 (deg) 0.0 0.0 88.0 88.0
方位角 (deg) 55.00 55.00 55.00 55.00
垂深 (m) 0.0 1209.0 1424.0 1434.5
23.56
28.94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井深1094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井深1097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石油工程的设计大赛讲座22页PPT

六、稠油热采工艺概述
6、火驱工艺
完井:
• 生产井热采完井(固井质量 至关重要);
• 注气井、生产井一般都要防 砂;
机械开启 阀式泵
举升:
• 火驱生产井油气比高、井筒
举升效率;
气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机械开启式阀式抽油泵和气 锚举升工艺,降低气体对泵 效的影响。
16
六、稠油热采工艺概述
6、火驱工艺
• 生产井防腐;
时间(h)
17
注气速度(m3/h)
提纲
一、稠油油藏及主要开发技术概述 二、稠油油藏水驱开发 三、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 四、稠油油藏火驱开发 五、稠油油藏非凝结气吞吐开发 六、稠油热采工艺概述 七、关于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18
七、关于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1、从系统优化控制角度看油藏开发方案
• 目标函数——单井产量、采油速度、最终采收率 • 决策变量——开发方式、开发程序、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等 • 约束条件——井筒约束、储层约束、地面约束 • 状态方程(也可以看做约束条件)
8
六、稠油热采工艺概述
5、防砂工艺
高压滑动井口
注汽压力平衡器
绕丝筛管
防砂补偿器
冲管吊卡
1 接箍 2 外保护管 3 外滤网 4 金属毡 5 内滤网
挤压充填防砂工具
不锈钢金属毡滤砂管示意图
9
六、稠油热采工艺概述
5、防砂工艺
循环充填防砂技术
机械防砂工艺特点对比表
防砂工 艺类型
技术适应性
防砂管 间隙
优点
石油工程的设计大赛讲座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ppt课件

ppt课件
14
基于3ds Max的煤层气藏三维可视化技术
ppt课件
15
第2章 井眼轨迹可视化模拟
依靠第1章设计得到的地质模型,通过井位以及井眼轨迹,在3ds Max中就 能完美呈现井眼的走向。
井眼轨迹 展示方法
通过对地层的切割, 得到井眼轨迹。
通过对地层的透视处理, 看到井眼轨迹。
ppt课件
16
ppt课件
5
前言
3ds Max是 Discreet 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广泛应 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 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
ppt课件
6
前言
3ds MAX的制作流程十分简洁高效,可以很快的上手,而且它对硬件系统的要 求相对来说也很低,一般普通的配置就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同时MAX在国内还拥 有最多的使用者,便于交流。
ppt课件
19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当要表现3口不同方向不同井型的井相交时,地层切割显得尤为乏力,这时可 以采用透视的方法将其表现出来。以水平井、直井、水平分支井3口井相交为例, 首先需要在3ds Max中建立三口井的模型。
ppt课件
20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调出三维地质图,以3#煤层为目标层,保留地面,去除其余地层,调出材质 编辑器面板,付与3#煤层一个材质,透明度调为40%,效果如图。
ppt课件
27
第3章 煤层走势可视化模拟
可以将大赛提供的6口参数井+生产试验井井位映射到模型中,付与模型一 个材质并将其导出放入Photo shop中进行后期处理。
ppt课件
28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

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标题: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回顾前言: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石油工程设计师的盛会。
在这个充满创意和竞争的舞台上,参赛作品展现了设计者们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本文将回顾其中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带领读者感受设计者们的奋斗和激情。
一、作品A:石油勘探与开发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这个作品以提高石油勘探与开发效率为出发点,通过集成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设计了一套高效的一体化系统。
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勘探数据,并实时分析和处理,为石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设计者们还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通过优化方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作品B:海上油田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该作品关注海上油田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全面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海上油田的各项指标,如气象、水质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工作人员采取措施。
该系统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作品C:石油储存与运输智能化管理系统该作品针对石油储存与运输环节的管理问题,设计了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
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对石油储存设施和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该系统能够提前预警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智能调度,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结语: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展现了石油工程设计师们的创新和智慧。
这些作品不仅解决了石油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还提升了石油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我们看到了中国石油工程设计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方向。
期待未来的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能够继续推动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石油开采采油工程方案设计PPT课件

2021/4/26
36
第36页/共65页
4)注水井增注与调剖
(1)针对油藏地质特点、配注要求和吸水能力,分析注水井采取措施的必要性,选择增注措施,并预测保 证配注要求的可能性。
(2)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动态预测结果,分析采取调剖工作的必要性,在技术论证的基础上,提出采 取相应的调剖措施建议。
2021/4/26
第14页/共65页
地质构造与地应力分布特征; 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水关系; 储层岩心分析(储层的孔、渗、饱和岩石矿物组成)。
2021/4/26
15
第15页/共65页
(2)油藏工程基础 采油工程方案是在地质研究和油藏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采油工程方案是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实施的核 心,是实现方案目标的重要工程技术保证。
2021/4/26
12
第12页/共65页
采油工程方案基本构成
油田开发总体布置 方案编制原则与要求
依据油藏地质条件 和油藏工程方案指标
开发全过程 系统地油层保护措施
完井工程 与投产
注水 工艺
采油方 式选择
油层 改造
配套 工艺
动态 监测
2021/4/26
13
第13页/共65页
二、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
2021/4/26
20
第20页/共65页
3.完井工程要求及投产措施
完井工程是包括从钻开油层开始直到投产前的一系列单项工程的系统工程,也是钻井工程与采油工程的交汇点。 它直接影响油井的产能和油田开发效益。完整的完井工程设计包括:
2021/4/26
21
第21页/共65页
进行油藏地质研究,根据油田开发及采油工艺要求选择完井方式,提出钻开油层方式及要求。
第六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方案设计类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一等奖作品

方案设计类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
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 16 日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作品简介
本作品根据已有的设计基础资料,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比选了两种不同模式的 开发方案,最后确定了水下生产系统+FPSO 的全海独立式开发模式。在此模式的 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下生产系统、FPSO 平台和陆地终端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的 设计内容如下: (1)完成了水下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的设计,并结合 VB 和 C 语言开发了基于 遗传算法的可视化海底管网优化布局软件,对海底管网进行了布局。结合 PipeSim 和 OLGA 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管道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立管段段塞流、 水合物形成、结蜡以及清管等工况,同时对关键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 (2)结合本区块海域和油田特点,分析了不同船型 FPSO 的适应性,确定了 采用圆形 FPSO+多点系泊系统的平台方案以减少建设投资,根据油田产量确定了 FPSO 的吨位、舱容、卸油周期等关键参数,对平台甲板和舱室进行了优化布置。 同时利用 HYSYS 软件对油气处理工艺模块进行了设计,绘制了包括油气处理、污 水处理、燃料气系统、开闭排系统、火炬系统、化学药剂注入系统在内的工艺流程 图, 并对其中一些关键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 最后对 FPSO 的包括系泊系统在内的 配套辅助生产系统进行了工艺设计。 (3)根据穿梭油轮的装载量和卸油周期,计算了陆地终端的库容,在此基础 上对油罐、油库总图布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对配套辅助生产系统进 行了设计。 (4)针对 FPSO 和陆地终端分别进行了 HSE 风险评估,分析了在生产运营期 间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和环境影响, 结合相关行业标准, 制定了对应的预防和处理 措施,以此作为本油田 HSE 管理的基本原则。 (5)利用静态和动态评价两种方法对本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分析得知采用 该开发方案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团队专业知识水平尚浅, 工程设计经验不足, 因此作品难免存在纰漏之处, 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

目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第三大煤层气储藏国。受多热 多期构造改造的影响。我国的煤储层大多表现为“低孔”、“低渗”和 种“三低”的储层条件使得垂直井压裂排采技术在我国无法获得预期成 因在于储层的“三低”一方面限制了压降传递速度和距离,另一方面制 善”的良性循环。因而煤层气井表现为“低产”。而且“不稳定”,这 直井开采技术永远无法摆脱“点”的局限性,通常以有限的井筒影响范 和完井方案以及储层改造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2章 设计概况
•2.1 基本数据
•井名:Z4井底排水分支井组,其中Z4-
H为直井,Z4-S为水平多分支井;
•井型:直井、水平井;
•Z4 S
•井别:直井为生产井,水平井为工程
井;
•地理位置:沁端区块,位于沁水盆地南
部,隶属于山西省沁水县;
•构造位置:如图;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1章 绪论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 1.2.1 直井 • 现今国内外煤层气开采多用直井、水平分支井和水平连通井等技术。直井钻 用也最普遍。但是,该技术仍没有完全克服储集层低渗、低压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煤层气累计钻井2446口,其中,水平井(主要为多分支水平井)29口,直井2417
•煤层气V型井组井身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1章 绪论
•1.2.5 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 •澳大利亚已成功应用高压水射流在煤层中钻水平孔长度达到428m,破岩钻进速 30m/min。2008年,国内天津波特耐尔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利用该技术在东北地区 的煤层径向水力喷射钻井施工,每个分支均可达150~2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6
前言
3ds MAX的制作流程十分简洁高效,可以很快的上手,而且它对硬件系统的要 求相对来说也很低,一般普通的配置就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同时MAX在国内还拥 有最多的使用者,便于交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7
基于3ds Max的煤层气藏三维可视化技术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8
基于3DS Max的煤层气藏三维可视化技术
团队名称:燕大创新3队 团队成员:全青海 指导老师:李子丰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
基于3ds Max的煤层气藏三维可视化技术
目录
1 前言 2 地形可视化模拟 3 井眼轨迹可视化模拟 4 煤层走势可视化模拟 5 总结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
基于3ds Max的煤层气藏三维可视化技术
井眼轨迹 展示方法
通过对地层的切割, 得到井眼轨迹。
通过对地层的透视处理, 看到井眼轨迹。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6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以Z1井为例,在模型中找到Z1井大概位置,将模型在Z1处切开。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7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应用Photoshop做后期的处理。因为地层三维效果已经很明显的表现,井眼轨 迹就可以很简单的在平面中制作了。Z1井的最终效果如下图。
10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地形图建好之后,分别付与地表、地层相应的材质,就可将其渲染出来。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1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地层建模相对地面来说要简单的多,在Max工作界面建一个和地面模型等 大的立方体,付与相应的岩层材质。以此类推,便可得到整个地层的模型。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2
通过3ds max构建出的三维地质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沁端区块的整体构造, 为该区域井位的选择、井网的布置、地面管线的铺设以及泵站位置的确定等工 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帮助。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4
基于3ds Max的煤层气藏三维可视化技术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5
第2章 井眼轨迹可视化模拟
依靠第1章设计得到的地质模型,通过井位以及井眼轨迹,在3ds Max中就 能完美呈现井眼的走向。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调出三维地质图,以3#煤层为目标层,保留地面,去除其余地层,调出材质 编辑器面板,付与3#煤层一个材质,透明度调为40%,效果如图。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1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将井眼轨迹模型插入到修改后的三维地质图中,调节相应位置,得到下图的效果。
建模软件选择3ds Max 2010,双击打开,在右侧命令面板中选择“长方体”, 建一个Box,长度分段50,宽度分段30,并将其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在控制面板 中“选择”栏里选择“多边形”命令,选择适当区域上下拖拽就可达到地形起伏 的效果,拖拽时根据高程差输入相应的高度值以提高地形准确度。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4
基于3ds Max的煤层气藏三维可视化技术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5
第3章 煤层走势可视化模拟
本章主要以3#煤层为例进行建模讲解。依据大赛提供的“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和“3#煤层底板标高等值线图”可以知道煤层的走势由西向东呈波浪形,局部有略微 增高处,并且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正断层。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3
前言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及地面诸多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 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它能够利用大量数据,检查资料的连 续性,辨认资料真伪,发现和提出有用异常,为分析、理解及重复数据提供了有 用工具,对多学科的交流协作起到桥梁作用。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2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最后,将图导入Photoshop中做后期处理,最终的效果如下图。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3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本人在运用3ds Max制作井眼轨迹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地层切割和透视两种表现方 法,能够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各种井型多口井眼的井眼轨迹,立体性强,色彩绚丽, 让人赏心悦目。通过对不同井型井眼轨迹在三维空间的展示,有助于井眼轨迹的设计, 增强理解,让人一目了然,弥补了大段文字赘述的不足。
4
前言
地质方面,常用的三维可视化软件主要有 Petrel、RMS、Ansys、Matlab等, 这些软件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业要求较高,不易上手。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5
前言
3ds Max是 Discreet 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广泛应 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 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设计的主要依据 为沁端区块地形图, 根据地面标高等值线 初步了解地面起伏状 况。可以从图中看到 地面最低处为750m, 最高处为1100m,东 北部地形较高,中部、 西部及东南部多为高 程100m左右的丘陵, 图中还贯穿有河流、 公路。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9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将MAX建好的模型渲染导出为JPEG图片。模型的调色用到的软件是Adobe 公司生产的一款强大的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用Photoshop cs 5 打开Max渲染 好的图片,调节参数,使图像达到理想的效果,得到最终的三维地质图。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3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3#煤层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26
第3章 煤层走势可视化模拟
知道煤层的走势后,就可以在3ds Max里建造所需要的模型。1.在前视图中勾勒 出煤层的走势;2.选择“矩形”命令,调节厚度;3.将其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同地 面模型一样,依据煤层走势、局部构造对其进行调整;4.选择“切片”工具,沿着断 层走向将煤层模型切割,移动切块便可模拟出断层效果。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8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依照此法可以制作出其它位置不同井型的井眼轨迹图。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创新组
19
第1章 地形可视化模拟
当要表现3口不同方向不同井型的井相交时,地层切割显得尤为乏力,这时可 以采用透视的方法将其表现出来。以水平井、直井、水平分支井3口井相交为例, 首先需要在3ds Max中建立三口井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