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
第Ⅰ卷
24.“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

”这说明军机处( )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25.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

这表明( )
A.明朝白银货币化始自于民间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D.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26.对下面的历史漫画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注:图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
A.西方科学技术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
B.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
C.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
D.清政府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27.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体用之争”( )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28.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

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29.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

这表明毛泽东( )
A.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B.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C.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D.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
30.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与以选举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

在雅典人的思想中,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析里,选举所代表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贵族或精英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

”这一平等原则在雅典政治生活中主要体现为( )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实行抽签和轮流执政
C.定期召开公民大会D.全面推行陶片放逐法
31.下图为《布鲁特斯胸像》。

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

该作品( )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32.188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州际贸易法》规定任何客货运输商如果通过特别资费、折扣和返款等手段对同样的运输服务多收或少收运费,即视为不公正的价格歧视,应予以禁止;对违背本法者处以不超过5 000美元的罚款。

这表明美国()
A.国会的立法权扩大B.联邦政府禁止自由竞争
C.如|际贸易冲突危及国家安全D.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3.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后,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材料意在强调()A.文化回归是东西方文化间交流与沟通的产物
B.文化离异从根本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近代化
C.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
D.文化离异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
34.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

作者意在说明( )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35.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

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这表明( ) 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
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
以下试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可以选做其中一题做答。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了彼此互利的贸易。

因此赢得了所到国家的欢迎,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从此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从大陆迁移到南洋一带。

这样大规模的远航,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经济贸易是很有限的,不仅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而且耗费不赀,明宪宗时,兵部郎中刘大夏曾批评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

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1519年是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的一年,也是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的一年。

从1500年至1520年这20年,已是探险者时期。

那时,许多航海者打着各种旗帜探查整个南北美洲的东西两侧,以寻找通路。

在随后的30年中,数千名西班牙冒险家赢得了第一个庞大的欧洲海外帝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并比较其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不同。

(13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辽)圣宗,帝壮,益习国事,锐意于治,先是,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至是一等科之。

统和十二年,诏契丹人犯十恶,亦断以《律》。

旧法,死囚尸市三日,至是一宿即听收瘗。

二十四年,诏主非犯谋反大逆及流死罪者,其奴婢无得告首;若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其主无得擅杀。

二十九年,以旧法,宰相、节度使世选之家子孙犯罪,徒杖如齐民,惟免黥面,诏自今但犯罪当黥,即准法同科。

开泰八年,以窃盗赃满十贯,为首者处死,其法太重,故增至二十五贯,其首处死,从者决流。

尝敕诸处刑狱有冤,不能申雪者,听诣御史台陈诉,委官覆问。

往时大理寺狱讼,凡开图片奏者,以翰林学士、给事中、政事舍人详决;至是始置少卿及正主之。

——据《辽史》
(1)根据材料,概括辽圣宗法制改革的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圣宗法制改革的影响。

(7分)
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
为度”。

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
《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关于“经济上的非军国主义化”的规定严厉要求:“日本军事力量的现有经济基础,必须加以摧毁,并且不容许其恢复。

”美国最初打算大量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并在分配时向中国倾斜。

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实施1947年4月开始的拆迁赔偿方案。

两年来实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16736台(件)。

中国的对日索赔也半途而废。

——摘编自徐康明《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拆迁赔偿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

(8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

他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

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

——据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等整理材料二
希罗多德说:“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

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

”公元前五世纪时,他写成著名的《历史》(亦称《希波战争史》).在他看来,希波战争实际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波斯的独裁政治之间的战争。

雅典之所以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

他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这场战争和它的影响。

他坚决反对任何天神干涉人类事务的想法。

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

——据(美)贝内特·希尔等《西方社会史》等整理(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在史学观方面的共同点。

(5分)
(2)《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分析历史学不能等同于文学艺术的原因。

(10分)
湖北省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
答案
24.A
25.D
26.B
27.B
28.D
29.C
30.B
31.B
32.D
33.C
34.A
35.A
40.(1)积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消极: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积极作用;耗费了大量的财力。

(8分)
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明朝的“海禁”政策;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

(2分)原因: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及贵族对黄金的需求;传播天主教的需要;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答出三点即可,6分)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西方开辟新航路则是为了掠夺黄金和传播基督教;方式不同,郑和下西洋是和平方式,新航路开辟是武力与掠夺方式;结果不同,郑和下西洋耗费大量财力终于不继,新航路开辟使大量黄金流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5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4.(1)调平法律,修改同罪异论、贵贱异法;减轻旧法过重部分;改革奴隶境遇;选派官员,审决滞狱。

(8分)
(2)通过法制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加速了契丹社会封建化;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使辽朝出现了政治清明、法制宽平、社会稳定的局面。

(7分)
45.(1)目的:打击日本的反美势力,迫使日本统治集团投靠和追随美国。

(3分)意义:基本上符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摧毁了战前日本军事封建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从而为战后日本发展扫清了道路,同时也在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民主力量的发展。

(4分)
(2)重要性:惩罚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防止日本东山再起;恢复各国遭战争破坏的经济的重要措施。

(4分)原因:“冷战”开始,美苏对抗加剧,中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政府的统治濒临崩溃,美国调整其远东战略,把日本作为抗衡社会主义的主要基地。

(4分)
46.(1)反对暴政和独裁,坚持人本主义,具有求真和批判精神。

(5分)
(2)司马迁据史料复原历史场景,鲁迅有此评价。

但它与文学艺术的想象思维不同,历史想象必须以事实
为依据,以恢复历史的真相为目的。

不可在叙事中运用夸张、虚构等文学手段。

(10分)
(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史记、历史学的特征以及历史学与文学艺术的不同回答即可,即司马迁据史料复原历史场景,鲁迅有此评价。

但它与文学艺术的想象思维不同,历史想象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恢复历史的真相为目的。

不可在叙事中运用夸张、虚构等文学手段。

湖北省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
解析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军机处的理解。

根据材料中“不许太监在侧”“不准王公大臣擅入”“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等信息可知,军机处强调保密性,这排除了干扰,有利于政令执行,A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出B、C两项的内容;材料说的是军机处的保密性,未涉及其权力是否巨大,故D项也是错误的。

2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材料以及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银钱兼使只许用钱”。

明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

白银以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自然特性,在天顺年间以后逐渐成为主导流通货币,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材料“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表明,在白银货币化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朝政府不得不承认客观事实,故选D项。

这项政令是由政府颁布的,“始自于民间”错误,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的问题,故排除B项;银贵钱贱的现象是由于近代鸦片走私导致的,故排除C项。

2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漫画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漫画中,一个病得很重的人(穿着清朝官服)代表清政府,他用写有“西方科学技术”的注射器为自己治病,寓意为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

根据史实可知,只依靠西方科技无法挽救民族危亡,A项错误;B项符合洋务运动的特点,故符合题意;从落在地上和拿在手上的注射器可知,清政府并未认识到此方法不能救中国,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也可排除。

27.[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依据题干可知,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而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二者的争论有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故B项正确。

“体用之争”没有割裂传统的中国文化,故A项错误;严复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是维护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D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晚清时期还未达到。

28.[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国家用于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比例不断提高,这反映了当时我国在工业发展方面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的状况,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

29.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材料以及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体会材料的基本信息,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允许存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这一认识符合过渡时期的基本思想,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可以看出毛泽东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这种认识是符合国情的,但谈不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故C项正确、A项错误;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故排除B项;同理,D项也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故排除。

30.解题围绕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答案应与现代民主的选举制相对应,同时体现平等原则,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A项和D项都不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内容,是民主监督机制,C项仅仅是召开会议,现代民主政治也同样有这种形式,故不是区别。

31.[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

该雕塑作品通过古罗马人物来体现“人”的气概,属于文艺复兴时期
的作品,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A项是古希腊时期,C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D项是宗教改革的影响。

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联邦制,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A材料中体现的是国会行使立法权,没有体现立法权扩大,故A项错误;B材料中是对客货运输费用的规定,不能体现禁止自由竞争,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冲突,故C项错误;D材料中对不正当的货运价格进行禁止,体现国家对于贸易运输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故D项正确。

33.[解析]本题考点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A、文化回归是对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今所用,再根据材料信息“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可知回归的基础是固有文化的自信,故A 项错误;B、吸收西方文化,离异固有文化能促进东方社会近代化,但“从根本上”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C、本国的固有文化是本民族历史发展形成的,不会被完全抛弃,故回归是必然的,离异是暂时的,故C项正确;D、文化离异是吸收学习外来文化,对固有文化有冲击有补充,故文化离异不能表述为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材料以及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从材料的角度理解来看,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突出体现了世界文化冲突和争取新的地区影响力的关系,故材料反映了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故A项正确;材料从一般性的世界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并不涉及美国的影响力,故排除B项;材料侧重文化冲突,而不是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世界文化冲突和争取新的地区影响力的关系,而不是强调文化碰撞引发地区冲突,故排除D项。

35.[解析]本题考查欧共体的发展。

依据材料可知,英国组织的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且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就促使英国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英国的影响力,逐渐向欧共体靠拢,故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对英国的牵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英国的均势政策失去存在的依据,但不能说明英国放弃了均势政策,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

40.[解析]本题考查中外航海活动的比较,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然后从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等角度分析原因。

第(2)问,材料二描述的是开辟新航路并进行殖民活动,从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原因,然后从目的、方式、结果等角度进行比较。

44.[解析] 本题考查少数民族政权的法制改革。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依据材料中“其法轻重不均,至是一等科之”“旧法,死囚尸市三日,至是一宿即听收瘗”“若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其主无得擅杀”和“尝敕诸处刑狱有冤,不能申雪者,听诣御史台陈诉,委官覆问”等来归纳。

第(2)问,主要从对辽朝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来归纳。

45.[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日本处理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第(2)问,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冷战”的环境加以分析。

46.[解析](1)本小问的共同点,依据材料一“他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
面貌”,依据材料二“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

他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这场战争和它的影响。

他坚决反对任何天神干涉人类事务的想法。

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可以得出反对暴政和独裁,坚持人本主义,具有求真和批判精神。

(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史记、历史学的特征以及历史学与文学艺术的不同回答即可,即司马迁据史料复原历史场景,鲁迅有此评价。

但它与文学艺术的想象思维不同,历史想象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恢复历史的真相为目的。

不可在叙事中运用夸张、虚构等文学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