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节点构造

合集下载

钢结构组焊构件焊接节点

钢结构组焊构件焊接节点

钢结构组焊构件焊接节点5.4 组焊构件焊接节点5.4.1 塞焊和槽焊焊缝的尺寸、间距、焊缝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塞焊和槽焊的有效面积应为贴合面上圆孔或长槽孔的标称面积;2 塞焊焊缝的最小中心间隔应为孔径的4倍,槽焊焊缝的纵向最小间距应为槽孔长度的2倍,垂直于槽孔长度方向的两排槽孔的最小间距应为槽孔宽度的4倍;3 塞焊孔的最小直径不得小于开孔板厚度加8mm,最大直径应为最小直径值加3mm和开孔件厚度的2.25倍两值中较大者。

槽孔长度不应超过开孔件厚度的10倍,最小及最大槽宽规定应与塞焊孔的最小及最大孔径规定相同;4 塞焊和槽焊的焊缝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母材厚度不大于16mm时,应与母材厚度相同;2)当母材厚度大于16mm时,不应小于母材厚度的一半和16mm两值中较大者。

5 塞焊焊缝和槽焊焊缝的尺寸应根据贴合面上承受的剪力计算确定。

5.4.2 角焊缝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角焊缝的最小计算长度应为其焊脚尺寸(h f)的8倍,且不应小于40mm;焊缝计算长度应为扣除引弧、收弧长度后的焊缝长度;2 角焊缝的有效面积应为焊缝计算长度与计算厚度(h e)的乘积。

对任何方向的荷载,角焊缝上的应力应视为作用在这一有效面积上;3 断续角焊缝焊段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最小计算长度;4 角焊缝最小焊脚尺寸宜按表5.4.2取值;5 被焊构件中较薄板厚度不小于25mm时,宜采用开局部坡口的角焊缝;6 采用角焊缝焊接接头,不宜将厚板焊接到较薄板上。

5.4.3 搭接接头角焊缝的尺寸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传递轴向力的部件,其搭接接头最小搭接长度应为较薄件厚度的5倍,且不应小于25mm(图5.4.3-1),并应施焊纵向或横向双角焊缝;2 只采用纵向角焊缝连接型钢杆件端部时,型钢杆件的宽度W不应大于200mm(图5.4.3-2),当宽度W大于200mm时,应加横向角焊或中间塞焊;型钢杆件每一侧纵向角焊缝的长度L不应小于W;3 型钢杆件搭接接头采用围焊时,在转角处应连续施焊。

5焊接连接构造设计规范

5焊接连接构造设计规范

5 焊接连接构造设计5.1一般规定5.1.1 钢结构焊接连接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减少焊缝数量和尺寸;2 焊缝的布置对称于构件截面的中性轴;3 节点区的空间应便于焊接操作和焊后检测;4 宜采用刚度较小的节点形式,宜避免焊缝密度和双向、三向相交;5 焊缝位置应避开高应力区;6 应根据不同焊接工艺方法选用坡口形式和尺寸。

5.1.2 设计施工图、制作详图中标识的焊缝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缝符号表示法》GB/T324和《建筑结构制作标准》GB/T50105的有关规定。

5.1.3 钢结构设计施工图中应明确规定下列焊接技术要求:1 构件采用钢材的牌号和焊接材料的型号、性能要求及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2 钢结构构件相交节点的焊接部位、有效焊缝长度、焊脚尺寸、部分焊透焊缝的焊透深度;3 焊缝质量等级,有无损检测要求时应标明无损检测的方法和检测比例;4 工厂制作单元及构件拼装节点的允许范围,并根据工程需要提出结构设计应力图。

5.1.4 钢结构制作详图中应标明下列焊接技术要求:1 对设计施工图中所有焊接技术要求进行详细标注,明确钢结构构件相交节点的焊接部位、焊接方法、有效焊缝长度、焊缝坡口形式、焊脚尺寸、部分焊接焊缝的焊透深度、焊后热处理要求;2 明确标注焊缝坡口详细尺寸,如有钢衬垫标注钢衬垫尺寸;3 对于重型、大型钢结构,明确工厂制作单元地拼装焊接的位置,标注工厂制作或工地安装焊缝;4 根据运输条件、安装能力、焊接可操作性和设计允许范围确定构件分段位置和拼接节点,按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焊缝设计并提交原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安全审核。

5.1.5 焊缝质量等级应根据钢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资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列原则选用:1 在承受动荷载且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连接的焊缝应焊透,其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不应低于二级;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不应低于二级;3)铁路、公路桥的横梁接头板与弦杆角焊缝应为一级,桥面板与弦杆角焊缝、桥面板与U形助角焊缝(桥面板侧)不应低于二级;4)重级工作制(A6~A8)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A4、A5)吊车梁的腹板与上翼缘板之间以及吊车桁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的T形接头焊缝应焊透,焊缝形式宜为对接与角接的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钢结构焊接节点详图

钢结构焊接节点详图
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
—————
背面空间不能进入的
FV—5 坡口方向按图中
熔透角焊缝
注释
(t=10x40 )
—————
背面空间不能进入的 对接焊缝
FV—6 坡口方向按图中
注释
6mm ≤t ≤ 14mm
应用于 FCAW 不能
MY—1
使用的对接接头的焊 坡口方向按图中
接,反面气刨。
注释
6mm ≤t ≤ 14mm
钢结构
旧底图登记号 底图登记号
标记 数量 编制 校对 审核 标检 审定
修改单号 打字
签字
日期
日期
焊接接头节点详图
焊接接头节点详图
起重机钢结构焊接接头节点详图按照下表进行。
焊接方法
接头草图
尺寸
第2页
应用范围
焊缝节点符号
埋弧自动焊
t≤ 14mm. 车间拼板,双面焊接
AI--1
埋弧自动焊
埋弧自动焊
埋弧自动焊
焊接,反面气刨。
注释
t>14mm t1-t≥4mm L = 4(t1-t)
应用于 FCAW 不能 MX—3
使用的对接接头的 坡口方向按图中
焊接,反面气刨。
注释
t≤ 16mm.
的全焊熔接透,角反焊面缝气接刨头。坡口M方注V向释—按1图中
t>16mm D=2t/3 的全焊熔接透,角反焊面缝气接刨头。坡口M方注K向释—按1图中
—————
背面空间不能进入的 对接焊缝
MV—3 坡口方向按图
中注释
—————
球扁钢的合拢时对接 坡口形式,包括内坡口 和外坡口,根据球扁钢 的尺寸和位置决定室 内破口和外坡口。
FV--7

对接焊缝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对接焊缝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Q390 钢 Q420 钢
≤16 >16~40 >40~60 >60~100
≤16 >16~35 >35~50 >50~100
≤16 >16~35 >35~50 >50~100
≤16 >16~35
>35~50
>50~100
抗压
f
w c
215 205 200 190 310 295 265 250 350 335 315 295 380 360
角焊缝构造尺寸要求
部位 项目
构造要求
备注
上限
焊脚尺寸 hf
下限
焊缝长度 lw
上限 下限
h f 1.2t1 (钢管构件除外);
t
对板件:
6mm时,h f
t
t 6mm时,h f t (1 ~ 2)mm
圆孔或槽孔内的角焊缝, h f 尚不宜大于圆孔直径
和槽孔短径的 1/3
hf 1.5 t2 ;当 t2 4 时, h f t
3.5.7 典型节点(2)--梁的拼接--弯矩、剪力、轴力作用
弯矩 M
平板梁
工字形梁
剪力 V
3 钢结构的连接设计
弯矩 M 剪力 V 轴力 N
应力分布
应力分布
max
M
Wx
ftw ( fcw )
max
VSw I wtw
f
w v
zs
应力分 布
2 1
3
2 1
1.1 ftw
典型节点(3)--牛腿焊接--弯矩、剪力作用 弯矩 M 剪力 V
破坏模式
3 钢结构的连接设计
3.7.3 端缝与侧缝的比较

承受动荷载与抗震的焊接构造设计

承受动荷载与抗震的焊接构造设计

承受动荷载与抗震的焊接构造设计1.1 承受动荷载且需经疲劳验算时,严禁使用塞焊、槽焊、电渣焊和气电立焊接头。

1.2承受动荷载时,塞焊、槽焊、角焊、对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受动荷载不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采用塞焊、槽焊时,孔或槽的边缘到构件边缘在垂直于应力方向上的间距不应小于此构件厚度的5倍,且不应小于孔或槽宽度的2倍;构件端部搭接接头的纵向角焊缝长度不应小于两侧焊缝间的垂直间距a,且在无塞焊、槽焊等其它措施时,间距a不应大于较薄件厚度t的16倍,见图1.2;图1.2承受动荷载不需进行疲劳验算时构件端部纵向角焊缝长度及间距要求a—不应大于16t(中间有塞焊焊缝或槽焊焊缝时除外)2严禁采用焊脚尺寸小于5mm的角焊缝;3严禁采用断续坡口焊缝和断续角焊缝;4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和T形接头的全焊透坡口焊缝应采用角焊缝加强,加强焊脚尺寸应不小于接头较薄件厚度的1/2,但最大值不得超过10mm;5承受动荷载需经疲劳验算的接头,当拉应力与焊缝轴线垂直时,严禁采用部分焊透对接焊缝、背面不清根的无衬垫焊缝;6除横焊位置以外,不宜采用L形和J形坡口;7不同板厚的对接接头承受动荷载时,应按本标准第5.3.4条的规定做成平缓过渡。

1.3承受动荷载构件的组焊节点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对称横截面的部件组合节点,应以构件轴线对称布置焊缝,当应力分布不对称时应作相应调整;2用多个部件组叠成构件时,应沿构件纵向采用连续焊缝连接;3承受动荷载荷需经疲劳验算的桁架,其弦杆和腹杆与节点板的搭接焊缝应采用围焊,杆件焊缝间距不应小于50mm。

节点板连接形式应符合图5.7.3-1的要求;图1.3-1 桁架弦杆、腹杆与节点板连接形式L >b ;c ≥2h f4 实腹吊车梁横向加劲板与翼缘板之间的焊缝应避免与吊车梁纵向主焊缝交叉。

其焊接节点构造宜采用图1.3-2的形式。

(a) 支座加劲肋 (b) 中间加劲肋图1.3-2 实腹吊车梁横向加劲肋板连接构造31sb b ≈且≤40mm ;22s b b ≈且≤60mm1.4 抗震结构框架柱与梁的刚性连接节点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的翼缘板与柱之间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的加强焊脚尺寸应不小于翼缘板厚的1/4,且最大值不得超过10mm ;2 梁的下翼缘板与柱之间宜采用L 或J 形坡口无衬垫单面全焊透焊缝,并应在反面清根后封底焊成平缓过渡形状;采用L 形坡口加衬垫单面全焊透焊缝时,焊接完成后应去除全部长度的衬垫及引弧板、引出板,打磨清除未熔合或夹渣等缺陷后,再封底焊成平缓过渡形状。

最新钢结构焊接规范讲解

最新钢结构焊接规范讲解

最新钢结构焊接规范讲解最新《钢结构焊接规范》讲解⼀、前⾔钢结构焊接规范出台得背景1、中国经济发展得要求(钢结构建设得历史回顾、钢产量得发展势头、城市化进程得要求)与之建设配套得技术要求(从业队伍较年轻、技术⼒量缺乏、⼈员流动性较⼤、建筑发展得时效性强——板、管、铸、锻)3、长远得战略考量(节能、环保、抗灾害、资源)从钢结构使⽤范围得扩展考虑(将原标准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改编与提升为国家标准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随着名称得改变也带来了内容、要求得相应变化⼆、新⽼标准在结构上得差异1、⽬录JGJ81标准 GB50661标准总则总则基本规定术语与符号材料基本规定焊接节点构造材料焊接⼯艺评定焊接连接构造设计焊接⼯艺焊接⼯艺评定焊接质量检查焊接⼯艺焊接补强与加固焊接检验焊⼯考试焊接补强与加固附录A(钢板厚度⽅向性能级别附录A(钢结构焊接接头及其硫含量、断⾯收缩率值) 坡⼝形式、尺⼨与标记⽅法)附录B(建筑钢结构焊接⼯艺评定附录B(钢结构焊接⼯艺评定报告格式) 报告格式)附录C(箱形柱(梁)内隔板电渣附录C(箱形柱(梁)内隔板电焊焊缝焊透宽度得测量) 焊焊缝焊透宽度得测量)附录D(圆管T、K、Y节点焊缝得本规程⽤词说明超声波探伤) 引⽤标准名录附录E(⼯程建设焊⼯考试结果登记附:条⽂说明表、合格证格式)本规程⽤词说明三、新标准得具体章节说明与其她标准得相关性1、总则1.01、强调新标准在相应科研、实践基础上形成得(1985年发展中⼼开始⾄今)1.03、强调安全(以⼈为本、吸收上海胶州路⼤楼、北京央视⼤楼失⽕教训)1.04、强调标准得互补与强制性标准得执⾏2、术语与符号该章节得术语与符号相⽐⽼标准都就是新增加得,术语共8个、符号29个,这⾥强调都就是与焊接技术相关得。

2、1、7检测——强调采⽤⼀定得试验与测试处理所进⾏得技术操作2、1、8检查——强调对材料、⼈员、⼯艺、过程或结果得核查,并确定其符合性(CNAS也有对应得机构)2、2符号强调在使⽤该标准中得⼀些相关符号时,为了避免⼒学性能符号得引⽤混乱,建议在检测报告中,⼒学性能名称后,⽤括弧标出符号。

钢结构焊接规范.

钢结构焊接规范.
表5.1.6-2 常用钢材分类
类别号
钢 材 强 度 级 别

Q215、Q235

Q295、Q345

Q390、Q420

Q460
注:国内新材料和国外钢材按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归入相应级别
JGJ81相应规定
四、条文理解、常见问题释疑
第5章 焊接节点构造
根据钢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应按下列原则选用不同的焊缝质量等级: 1 在承受动荷载且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连接的焊缝应焊透,其质量等级为: 1 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量等级为 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 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1 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 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3)铁路、公路桥的横梁接头板与弦杆角焊缝应为一级,桥面板与弦杆角焊缝、桥面板与U形肋角焊缝(桥面板侧)应为二级;
四、条文理解、常见问题释疑
第5章 焊接节点构造
表5.4.2 角焊缝最小焊脚尺寸
母材厚度t(mm)1
角焊缝最小焊脚尺寸2
t≤6
33
6<t≤12
5
12<t≤20
6
t>20
8
注:1. 采用不预热的非低氢焊接方法进行焊接时,t等于焊接接头中较厚件厚度,应使用单道焊; 采用预热的非低氢焊接方法或低氢焊接方法进行焊接时,t等于焊接接头中较薄件厚度; 2. 焊缝尺寸无需超过焊接接头中较薄件厚度的情况除外; 3. 承受动荷载的角焊缝最小焊脚尺寸为5mm。

钢结构焊接连接节点通用图

钢结构焊接连接节点通用图

HUALU 1X02-2010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G O N G S I B I A O Z H U N S H E J I H U A L U 1X 02-2010目录目录………………………………………………………100 (共01张)钢结构节点详图说明…………………………… 101~106 (共06张)变截面H型钢柱工厂拼接……………………… 201、202 (共2张)H型钢柱工地拼接………………………………… 203、204 (共05张)梁与柱强轴刚接节点…………………………… 301~309 (共12张)梁与柱强轴铰接………………………………… 401、402 (共11张)梁与柱弱轴刚接节点…………………………………… 601 (共01张)梁与柱弱轴铰接………………………………… 701、702 (共11张)H型钢梁工厂拼接………………………………………801 (共01张)H型钢梁工地拼接………………………………………802 (共01张)H型钢柱节点域补强…………………………………901~906 (共06张)柱间支撑……………………………………………1001~1009 (共11张)H型钢柱间支撑工地拼接…………………………………1010 (共01张)梁与梁铰接连接……………………………………1101~1112 (共86张)水平支撑的连接节点………………………………1201~1206 (共06张)钢结构焊接连接节点通用图批准部门: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管理术部标准编号:HUALU 1X02-2010主编单位: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土建室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0日实行日期:2010年12月20日主编单位负责人: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审定人:设计负责人:目录100说明:1.本套钢结构节点详图适用于非抗震及抗震等级低于或等于二级的一般工业与民用钢结构节点连接。

2.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热扎H型钢和剖分T型钢》GB/T 11263-2005《焊接H型钢》YB 3301-20053.材料:3.1钢材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及Q345等级B、C、D、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焊接钢平台及常用钢结构安装节点标准图

焊接钢平台及常用钢结构安装节点标准图

13
24、建筑楼梯钢平台详图2
24
Connection joint details between steel beam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rtucture
Steel platform details 2 for architectural stair
说明
1、设计依据
图集号:
Collective drawings №:
NGDJ5
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JIANGSU BUILDING MATERIAL RESERCH & DESIGN INSTITUTE
二OO七年
目录 CATALOGUE
1、说明
1
14、钢吊杆节点详图
14
Legend of weld and dimension symbols
6、各级焊缝的质量检验项目、数量及检验方法
6
and I steel column
Quality inspecting items, quantities and inspecting
19、钢梁与圆柱、双拼槽钢柱平接连接节点图
19
method for weld
Butt connection joint details between steel beam
说明
编号
No.
页/Pa ge
NGDJ5 1
SPECIFICATION
Specification
编号
No.
页/P age
NGDJ5 1
常用焊缝符号及尺寸符号
编号
No.
页/Pag e
NGDJ5 2
常用焊缝连接方式及标注方法1

焊接件构造要求

焊接件构造要求
第八章 构造要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 8.1.1 条 钢结构的构造应便于制作、安装、维护并使结构受力简单明确,减
少应力集中。以受风载为主的空腹结构,应力求减少受风面积。
第 8.1.2 条 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不宜采用:厚度小于5mm 的钢
板;厚度小于3mm 的钢管;截面小于∟45× 4或∟56× 36× 4的角钢(对焊
缘角钢面积不宜少于整个翼缘面积的 30%,当采用最大型号的角钢仍不能符合此要求
时,可加设腋板(图 8.4.11)。此时角钢与腋板面积之和不应少于翼缘总面积的 30%。
腋板
图8.4.11 铆接(或摩擦型高 强度螺栓连接)梁的翼缘截面
图8.4.12 加劲肋的切角
当翼 缘板不沿梁通过设置时,理论截断点处外伸长度内的铆钉(或摩擦型高强螺栓)数目, 应按该板 1/2 净截面面积的承载力进行计算。
第 8.3.7 条 当型钢构件的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拼接件宜采用钢板。
第 8.3.8 条 沉头和半沉头铆钉不得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
名称
中 心 间 距
中心至 构件边 缘距离
任意 方向
螺栓或铆钉的最大、最小容许距离
表 8.3.4
位置和方向
最大容许距离
最小容许
(取两者的较小值) 距离
外排
8d0 或 12t
第8.2.2条 在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避免焊缝立体交叉和在一处集中大量焊 缝,同时焊缝的布置应尽可能对称于构件重心。
注:钢板的拼接:当采用对接焊缝时,纵横两方向的对接焊缝,可采用十字形交叉或 T 形交叉;当为 T 形交 叉时,交叉点的间距不得小于 200mm。
第8.2.3条 对接焊缝的坡口形式,应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现行标准《手工电 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和《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1条 在缀材面剪力较大或宽度较大的格构式柱,宜采用 缀条柱。 缀板柱中,同一截面处缀板(或型钢横杆)的线刚度之和不得大 于柱较大分肢线刚度的 6 倍。 第 8.4.2 条 当实腹式柱的腹板计算高度 h0 与厚度 tw 之比大于 80 时,应采用横 向加劲肋加强,其间距不得大于 3h0。 横向加劲肋的尺寸和构造应按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采用。 第 8.4.3 条 格构式柱或大型实腹式柱,在受有较大水平力处和运送单元的端部 都应设置横隔,横隔的间距不得大于柱截面较大宽度的 9 倍或 8m。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9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材料;4焊接节点构造;5焊接工艺评定;6焊接工艺;7焊接质量检查;8焊接补强与加固;9焊工考试。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第一章总则,扩充了适用范围,明确了建筑钢结构板厚下限、类型和适用的焊接方法。

第二章基本规定,是新增加的内容。

明确规定了建筑钢结构焊接施工难易程度区分原则、制作与安装单位资质要求、有关人员资格职责和质量保证体系等。

第三章材料,取消了常用钢材及焊条、焊丝、焊剂选配表和钢材碳当量限制,增加了钢材和焊材复验要求、焊材及气体应符合的国家标准、钢板厚度方向性能要求等。

第四章焊接节点构造,增加了不同焊接方法焊接坡口的形状和尺寸、管结构各种接头形式与坡口要求、防止板材产生层状撕裂的节点形式、构件制作与工地安装焊接节点形式、承受动载与抗震焊接节点形式以及组焊构件焊接节点的一般规定,并对焊缝的计算厚度作了修订。

第五章焊接工艺评定,对焊接工艺评定规则、试件试样的制备、试验与检验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扩充,增加了焊接工艺评定的一般规定和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

第六章焊接工艺,取消了各种焊接方法工艺参数参照表,增加了焊接工艺的一般规定、各种焊接方法选配焊接材料示例、焊接预热、后热及焊后消除应力要求、防止层状撕裂和控制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

第七章焊接质量检查,对焊缝外观质量合格标准、不同形式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无损检测要求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焊接检验批的划分规定、圆管T、K、Y节点的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缺陷分级标准以及箱形构件隔板电渣焊焊缝焊透宽度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第八章焊接补强与加固,对钢结构的焊接与补强加固方法作了修订和补充,增加了钢结构受气相腐蚀作用时其钢材强度计算方法、负荷状态下焊缝补强与加固的规定、承受动荷载构件名义应力与钢材强度设计值之比β的规定、考虑焊接瞬时热造成构件局部力学性能降低及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规定和焊缝强度折减系数等内容。

钢结构的“隐形”实操要点

钢结构的“隐形”实操要点

钢结构的“隐形”实操要点钢结构的隐蔽工程包括预埋螺栓、焊接节点和结构防腐工程等。

今天我们总结了相关实操要点,一起来看吧。

预埋螺栓独立支架系统的安装钢结构混凝土基础的设计尺寸较大,最大宽度为3.8m,上部常设计为四棱台形状,支模高度远低于地脚螺栓的预埋高度,再者钢模或木模都具有一定的柔性,达不到预埋螺栓的精度要求,因此,工程采用一套独立的支架系统。

支架的安装要点如下。

(1)沿纵轴在基础轴线两侧0.75m左右(应保证在地梁外侧)拉线,沿拉线在基础承台垫层两侧和基础承台之间设置立杆,间距2.0~2.5m。

(2)立杆应打入地基土30~50cm(根据土质软硬程度而定),高度高出纵向水平杆约20mm。

纵向水平杆必须保证水平设置,高度应保证预埋螺栓顶符合设计高度并留有上下调整移动的空间。

(3)一般的基础承台施工宽度均大于2.0m,可将基础两侧立杆和上部水平杆用斜拉杆连接,形成门字形架;斜拉杆与水平杆的节点间距1.5m左右,保证水平杆不产生挠度变形。

(4)在斜拉杆与水平杆节点处向两侧架设斜支撑(支撑打入地基土深度约30cm),然后在支撑附近安装横向拉杆,并在基础上部由水平杆和横向拉杆组成井字架,形成一空间几何不变体,确保架体的刚度和稳定。

定型模具的就位调整(1)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在支架系统的井字架上测设纵横向轴线点,拉线形成十字轴线,然后把定型模具轿杆架于井字架水平杆上,使模具钢板上的十字刻线与井字架轴线拉线对正,用脚手扣件将轿杆与水平杆连接(暂不用扣紧,以备调整)。

(2)定型模具就位后,拧松轿杆上扣件,用小线坠从井字架的轴线拉线往模具钢板上投点,轻轻敲击轿杆,让定型模具前后左右微小移动,利用井字架上的轴线拉线对其进行精确调整,使投点与模具刻痕重合,然后拧紧扣件。

预埋螺栓的安装调整(1)把预埋螺栓从模具钢板钻孔下穿入,按设计要求预留外露螺纹长度,并用两个螺母将其固定;用水准仪检测螺栓顶部标高,通过上下螺母微调至符合标高要求,拧紧螺母(暂不要拧死)。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标准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标准

备 试验与检验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扩充 增加了焊接工艺评定的
一般规定和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
第六章焊接工艺 取消了各种焊接方法工艺参数参照表 增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加了焊接工艺的一般规定 各种焊接方法选配焊接材料示例 焊
接预热 后热及焊后消除应力要求 防止层状撕裂和控制焊接变 形的工艺措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建标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年月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的公告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材料
建筑钢结构用钢材及焊接填充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 的要求 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
告 其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规定 当采用其它钢材和焊接材料替代设计选用的材料时 必
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钢材的成分 性能复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质量验
现批准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为行业标准 编号为

年 月 日起实施 其中 第
条 款 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月 日

钢柱腹板在节点域的补强措施节点构造CAD详图

钢柱腹板在节点域的补强措施节点构造CAD详图
并与邻近的柱腹板将柱腹板在节点域局部加厚为焊接工字形柱腹板在节点域的补强措施1(进行工厂拼接wt,1tw)150b梁高h1501柱腹板局部加厚范围1当节点域厚度不足部分小于腹板厚度时,用单面补型钢柱腹板在节点域的补强措施强.若超过腹板厚度时则用双面补强.补强时,将补腹板用角焊用填充对接焊,与(2)(一)bh150150梁高22hf在腹板上焊接贴板范围用塞焊连接,孔径21hf间距mint16d235fy对接焊,在板域范围内用塞焊连接补强板限制在节点域范围内,补强板型钢柱腹板在节点域的补强措施与柱翼缘和水平加劲肋均采用填充()二()用塞焊连接,孔径2补强板间距235fyt21d2贴板范围在腹板上焊接min16311twwt1tw或2615015022单面补强板6hfhfhf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节点构造
一般规定
一、钢结构焊接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
2、焊缝的布置对称于构件截面的中和轴
3、便于焊接操作避免仰焊位置施焊
4、采用刚性较小的节点形式避免焊缝密集和双向三向相交
5、焊缝位置避开高应力区
6、根据不同焊接工艺方法合理选用坡口形状和尺寸
二、接头形式: T、K、Y、X
三、施工图中采用的焊缝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缝符号表示方法》GB324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的规定》GBJ105;并应标明工厂车间施焊和工地安装施焊的焊缝及所有焊缝的部位类型长度焊接坡口
形式和尺寸焊脚尺寸部分焊透接头的焊透深度
4. 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1)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的产生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在施焊过程中,焊件由于受到不均匀的电弧高温作用所产生的变形和应力,称为热变形和热应力。

而冷却后,焊件中所存在的反向应力和变形,称为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2)减少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的措施
1)设计方面
①选用适宜的焊脚尺寸和焊缝长度,最好采用细长而不用粗短焊缝。

②焊缝应尽可能布置在结构的对称位置上,以减少焊接残余变形。

③对接焊缝的拼接处,应做成平缓过渡,以减少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④不宜采用带锐角的板料作为肋板。

⑤焊缝不宜过于集中。

⑥当拉力垂直于受力板面时,要考虑板材有分层破坏的可能。

⑦尽量避免三向焊缝相交。

应采用使次要焊缝中断而主要焊缝连续通过的构造。

对于直接承受动荷载的吊车梁受拉翼缘处,尚应将加劲肋切短50~100mm,以提高抗疲劳强度。

⑧要注意施焊方便,尽量避免采用仰焊及立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