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内容详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该课标内容涉及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
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与组成它的岩石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气候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水与大气相互联系,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热配置;各种水文过程成为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是联系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键环节;生物改变大气圈、水圈组成,参与风化作用、土壤形成作用、地貌的改造、岩石和非金属矿产的建造等。
人类作为生物的特殊部分,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中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在典型案例中的表现
课标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由于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程度以及产生的功能是有区别的,所以要利用多样化案例,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循环促使各种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各单独组成要素或各单独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不能把个别成分特征的组合代替整体特征,或者把个别成分各自作用的叠加作为整体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对人类进行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该课标下的纲要信号图如图1(以“湘教版”为例)。
二、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能运用图表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尝试分析和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具体案例中地理环境各要素间联系的剖析,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通过野外考察,学会用实践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探究,树立辩证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增强可持续发展观。
三、重难疑点
1.教学重点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三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它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主要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由于地理环境是一有机整体,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它环境要素,以至于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教学难点剖析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整体性是指由事物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些地理要素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构成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个功能不同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这些功能并非地理要素自身所拥有,而是通过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每一要素通过与其它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它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它要素的演化。
四、教学建议
1.方法参考
本课标涉及的知识点可运用多媒体演示法、图表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
(1)多媒体演示法。
选用该方法可以较生动形象地展示部分抽象的知识点,使学生较容易掌握复杂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世界或中国风光视频,引出由各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让学生全面感知知识点。
(2)图表分析法。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示意图表现,如图2,让学生分析学校所在地区各要素的表现及其相互联系,也可以通过设问让学生认识某一要素破坏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以及整体环境的影响,从而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义。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过程性分析和综合分析。
如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能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所学知识。
选用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作为典型案例,展示其相关的文字材料和照片,通过学生讨论与分析,明确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形成原因,进而理解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不仅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对黄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小组合作学习法。
案例教学和野外考察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进行探究与讨论,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以此描述和解释身边的自然地理环境。
2.图表使用
本课标涉及的主要图表为原理类和案例类。
如图3为地区主要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示,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存在的原因。
图4为案例类的示意图,是具体的环境问题引发地理要素的变化,从而导致环境的变化。
该图可以利用多媒体逐步展示,先由学生思考、讨论,再展示出参考答案。
3.活动指导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很明确要利用具体案例学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
根据案例来源分析,一类是教师直接提供为学生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的案例,另一类由学生按一定要求自行收集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案例。
对于由教师直接提供的案例,学生在课堂上可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如提供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让学生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情况,对此加以描述和解释。
还有提供区域演化示意图或者是文字材料等,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以及阅读分析活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师也可提供较丰富系统的案例资料,如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分析工程的有利方面,从防洪、防凌、蓄水、供水、发电、航运
等方面入手;另一组分析弊端,从生态和环境保护、移民工程代价、地质地震防护、大坝的真正功能能否实现等方面入手。
学生分析的多数信息都可以反映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说明自然环境是一整体,人类兴建大型建设工程应谨慎并进行综合决策。
学生收集案例实际上就是活动,可以是学习该内容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时开展,也可以是在学习该内容之后作为巩固与深化知识的活动,教师要注意给予恰当指导,对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以便学生顺利实施。
如结合某地区成功的综合治理方案,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当地某一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兴趣小组整理、分析调查的资料,得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然后把调查成果与全班同学共享。
这有助于学生学会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分析、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提出要求开展学生活动,如指导学生结合示意图,绘制相应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简图。
绘制的图像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间进行交流,完善简图。
通过活动明确不仅是物质在循环,而且也有能量的流动,通过这三大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以此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五、思考与练习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2题。
1.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流域内一系列变化体现: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
2.引起材料中所述变化的根本性地理环境要素是: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解析】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改变了尼罗河原本每年定期的泛滥现象,产生了下游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河口海水倒灌等问题。
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
【答案】 1.d 2.c
图5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①大气环流②海陆位置③地壳运动④地形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要素的联系性④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大气环流(常年盛行风向)、海陆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而地势却在逐渐升高,说明地壳在运动。
从演变过程看,该区域的地形发生了变化,其它要素也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如植被(森林减少,草地、荒漠出现)、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形成雨影区)等,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也充分说明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答案】3.d 4.b
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图6,完成下列问题。
5.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6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水土流失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⑥气候恶化
⑦水旱灾害减少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6.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______ __特征。
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的_______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对全球气候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
【解析】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图示线索,分析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滥伐森林导致植被提供的动物栖息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下降,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滥伐森林→森林树种减少→鸟类、兽类减少,滥伐森林→土地沙化→沙尘暴→气候恶化,滥伐森林→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加,这三种后果都是生态恶化的表现;进而引导人类必须植树造林,发挥森林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
第6题,此关系图显然表示的是森林这一要素变化后导致的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