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线应用技巧之20日均线

移动平均线应用技巧之20日均线
移动平均线应用技巧之20日均线

移动平均线应用技巧之20日均线

20日均线是股票往前20天的平均收盘价格,反映这支股票20天的平均成本。20日均线是短期均线系统中参数最大的一种移动平均线,与10日均线相比,其注重趋势性变化的程度要大得多。

一、20日均线技术含义

1、20日均线由于选取的周期参数相对要大一些,故其尽管属于短期均线的范畴,但已经开始接近中期均线了,所以在实战中,使用20日均线研判市场走势时,应考虑中短期走势,不能只考虑短期变化,否则将会出现操作上的失误。

2、20日均线的趋势研判仍为上升代表中短期趋势向上,下行则表示趋势向下,所以在使用20日均线来分析走势时,还可以用其来判断市场的支撑或压力的位置,但同时一定要关注20日均线作为支撑或压力的有效性,否则将导致错误性止损。

3、20日均线在行情箱形运行过程中将会相对平稳,即若行情的波动幅度不大,20日均线则可能出现接近平行的运行状态。

4、上升浪中如果股指或者股价跌到20日线附近得到支持、能够企稳,则属于选股买进的时机。牛市中回调到20日线附近企稳、再次启动,是又一次介入的时机,关键是能否企稳。上升浪中如果股指或者股价跌到20日线附近得不到支持、无法企稳,则可能属于有效跌破20日线,可能发生波段性的转势。这种情况下,如果有重大利空配合的话,更要注意“转势”的问题。具体操作上,可以在反抽20日线、无量通过、可能失败的时候,逢高出局。

二、20日均线作用

1、20均线在低位拐弯向上,经常意味着股票价钱走势是中线上升高趋势。20日均线在高位拐弯向下,时常意味是中期调整趋向。

2、20日均线作用:

①肯定中期动向。20日均线低位拐弯,中期趋势向上。

②肯定买入点。股价低位放量上升冲破20日均线,缩量回抽20日均线是买入点。

③肯定卖点。大多数情形下(除急庄爆涨外)在股价远离20日均线20%-30%之间获利了结是个不错的卖点。

④肯定止损点。大幅上升后20日均线拐弯向下时,应短期止损离场出局。

3、20日均线是判断行情的“强弱线”,是个股操作“攻防线”——强市中是进攻线,弱市中是防守线,震荡市是调仓线。

①强市中是进攻线:当股价回踩20日均线买入或加仓。

②弱市中是防守线:当股价跌破20日均线卖出或减仓。

③震荡市中是调仓线:目前大盘下有支撑,上有阻力,方向不明时,最好作为调仓的依据。

三、20日均线与K线关系

1、20日均线向上,K线在20日均线上方运行,无论K线多么难看,都是安全的。

2、20日均线向下,K线在20日均线下方运行,无论K线多么好看,都是危险的。

3、20日均线像磁石一样对K线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多头市场中,K线就是依附在20日均线上,向上攀爬。偶尔跳空上冲,终究还要回来。所以20日均线附近是很好的加仓点。高手通常都是埋伏这里,只有新手才会追在远离20日均线的高点上。

空头市场中,K线就是在20日均线的压制下,向下运行。远离20日均线下跌太多时,就会发生反弹,此时,20日线附近是最好的减仓点。新手往往是在远离20日线的位置恐慌性杀跌出逃,高手则会等待反弹至20日均线附近从容撤离。

四、20日均线操作法

1、在实时股票技术分析操作中,进行买卖主要参考是根据股价同均线的相互关系而定的,而均线一般意义上是表示一个时间周期内投资者买进股票的平均成本。当20均线从高位回落至一个相对低位后,在形态上表现为均线自高位下滑从“陡”状到低位逐渐走平,所孕育的市场含义为相对与20日内的投资者成本已经从亏损有向获利转变的可能,这时的股价跌势已有所减缓或者说得到抑制,当股价在真正意义上止跌并开始上涨,一举突破20日均线的压制并伴随有成交量的同步放大时,表示股价的趋势已经彻底得到了扭转,由跌势转为升势。此时的操作要点是20日均线附近就是买入点或者股价突破20日均线时果断介入。(注意前提必须是要有成交的配合,否则20日均线也将失去意义)在买入操作结束后持股待涨,股价不断上升20日均线也随之上移,当股价上涨至某一压力区时出现滞涨情形,20日均线随之跟上后开始走平,股价的变化形态也出现在20日均线上横向震荡的局面,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股价随之下穿20日均线,此时被认为是最佳的卖出时机(注意这时的成交量是放大放小均无意义)。

20日均线在任何时间和位置都能准确的给出操作信号。它的操作要点在于只要股价上穿20日均线并且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被认为买入信号,股价下破20日均线被认为卖出信号。

2、20日均线在低位走平时关注,20日均线开始向上拐头、股价站上20日均线之上时

买入,回调确认时加仓,均线向上移动一路持有,当20日均线在高位走平时要警惕,一旦收盘时股价跌破20日均线立即清仓,日后如果20日均线继续上移,股价再次站上20日均线时再买入,如此反复操作,直到股价不再创新高并跌破前低,而且20日均线调头向下时结束该股操作,在20日均线向下移动和横盘整理中,保持空仓观望,耐心等待新一轮上升趋势形成后再择机介入。考虑到每天股价在盘中波动,主力运作的意图只有到收盘时才明朗,因此坚持到每天最后一刻﹙2点45分以后买卖。

如果20日均线的方向向上,且其它均线的方向也呈多头排列,那可以确定大盘处于升势之中,此时可以采用牛市的操盘手法。以上证指数为例,当大盘在20日均线的上方的时候,大盘偏离20日均线100点,风险为100%;在20日均线处的风险为0,据此可以在大盘偏离20日均线80个点以后逢高抛出股票,因为此时大盘的短期风险已超过80%,大盘回调到20日均线附近或跌破20日均线的时候应该逢低吸纳股票(注意:跌破20日均线买入股票前提是20日均线的方向必须向上),这样一来,便可随时保持较为合理的仓位,并真正实现在大盘见顶的时候空仓或轻仓,大盘调整结束的时候满仓或重仓。

如果20日均线的方向向下,且其它均线的方向也呈空头排列,可以确定大盘处于跌势之中,只能采用熊市操作手法,风险系数的确定与牛市相反就行了,即大盘在20日均线的下方,偏离20日均线100点处的风险为0;反弹到20日均线附近(有时会略有超过)的风险系数为100%. 考虑到熊市的系统风险较大,当大盘的风险系数为20%以下的时候也不应该满仓,半仓就可以了。而风险系数超过80%后,应该坚决空仓。

3、具体操作方法:

股价由下上穿20日均线或者股价下跌至20日均线止跌弹起时买入,站上120日均线加仓,120日均线向上就做较长时间持股。120日均线之上,股价在5日均线、10日均线上下的波动,只要不是在疯狂拉升的背景之下不要管它,只有跌破20日均线后才卖出。卖出后关注,若股价继续下跌,在20日均线无支撑不买,在30日均线无支撑不买,在60日均线无支撑不买,在120日均线无支撑不买。总之,股价在获得某条均线支撑,再次上20日均线时买入,上120日均线时加仓。跌破120日均线之后,股价再上20日均线可买入,尤其是120日均线还在继续向上的情况之下。若120日均线之下,20日均线之上买入了股票,而120日均线开始拐头向下了,那么就在股价反弹至120日均线时卖出。

应关注的三个问题:⑴、拿不住股票的问题是炒股不赚钱的根本问题。频繁换股、频繁买卖,就是在牛市,就是曾买到过“大牛股”也可能不赚钱,还甚至亏钱。股价在120日均线之上,120日均线的方向也是向上时就要坚定持股。而不要在意股价在5日均线、10日均

线上的波动。⑵、冲动买卖股票的问题。股价“一涨就追”,“觉得跌得差不多了就买”或者股价“一涨就卖”,“觉得涨得差不多了就卖”,这样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主要是没有好好把握住买卖点的问题。买早了往往被套,卖早了则该赚的没有赚到。坚持股价由下上穿20日均线是好的买点,股价由上跌到20日均线被弹起是较好买点。股价不上20日均线就一定不买!反之,股价不跌破20日均线不卖,除非股价是在疯狂上升阶段,才考虑股价跌破10日均线甚至5日均线卖。⑶、解决持股时间的问题。在个股的牛熊两个阶段都持有,不知道何时离开拥有的个股,如果不能做波段操作的话,这样炒股就难免坐电梯,到头来不但分钱未赚还亏钱,甚至成了股东之后还不知股票都到哪里去了。这就失去了炒股的本意。

总之,实战时如能以上面的原则确定风险系数,并结合其它因素如成交量、消息面、热点、K线组合等进行综合分析,成功率会更高。

按20日均线操作是安全可靠的,它既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又能百分百的抓住主升段,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在牛市中可以用更长周期的均线操作,控制冲动,减少操作,节省交易费用,让利润奔跑,均可获得不菲的收益。

按20日均线操作不需研究政策面、基本面、消息面和复杂的技术面,不需左雇右盼地考虑很多复杂的因素,仅根据每天收盘前是否站上或跌破20日均线和20日均线向上还是向下来决定买卖,方法简单,操作明确,安全可靠,获利稳定,虽然不能保证获利最多,但挤身盈利行列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选股,其实不太重要,因为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20日均线向上,说明有资金关照,有资金关照的股票就是好股票,选择5日换手率和5日涨跌幅排名靠前、符合当前热点板块中的热点个股操作。

五、20日与120日均线金叉

20日均线从下向上穿过120日均线组成金叉,成交量有所放大,上升趋势得到确认,这是买入股票的信号。穿过时或穿过后若配合成交量显著放大,则这个买入信号的可靠性是极高。

20日均线金叉120日均线形态:

⑴、回头望月

其技巧走势形态特点为:股价突破120日均线压力,在120日线上盘整;当20日均线从下向上穿越120日均线形成金叉买入点时,股票价格走势缩量回落也宣告结束,开始形成上涨的转点;随后股票成交量放大,股票价格走势开始形成大幅的上涨行情。

回头望月须观察一两个交易日成交量是否放大,若金叉后有量,则回头望月形态成立。

⑵、快马加鞭

股价曾经穿过120日均线压制,处于盘整的走势,此刻20日均线正在穿过120日均线。股价升破120日均线的压力后,时常并不回跌调整,多是高位横向整顿,期待着20日均线穿过120均线,而在20日均线穿过120均线的叉点日,出现放量拉升的形势。

⑶、顺水推舟

当20日均线穿过120均线,组成金叉时,其股价形态,并不象快马加鞭那样迫不急待地上升,也不象回头望月走势那样有显著的回抽确认走势,而是顺其自然地让20日均线与120均线形成金叉穿过,在穿过后成交量时常出现温暖放大,股票价钱走势也不象前两种形态那样展现迅速上涨。

顺水推舟的走势形态,给出的买入信号可操作的时间长,股价价位较低,买入的股价安全性较好。但这样的买点需要有一定的耐性,顺水推舟的技术形态在随后的走势中变数较多,有些会出现失败的走势,应引起注意。关键是注意金叉后有没有成交量的配合。

三种穿过形态都必要成交量确认。当20日均线金叉120日均线发出买入信号并买入,则只需观察几天成交量的变化,若成交量放大,组成金叉后放量,表明操作成功可能性大;若成交量不显著放大,则表明买入的股票并不是目前市场的热点,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若发现大多股票都出现20日均线穿过120日均线的早期走势时,通常意味着不久将有一波大中期行情。

20日均线与120均线组成死叉,预示着大暴跌即将来临。

六、20日与250日均线金叉

20日均线冲破250日均线时的黄金穿插点是最佳的买入点。在形态特点上,20日均线与250日均线形成的金叉穿过的技巧走势中,与20日均线金叉穿过120日均线组成的技巧走势十分的相仿,也有“回头望月”和“因势利导”,而展现“快马加鞭”的技巧走势不太常见。20、120、250这三条均线通过金叉后,形成多头排行的特异形态,就叫三线开花。.三线开花分并线三线开花、顺向三线开花和逆向三线开花。

并线三线开花形态一旦形成,一般都有较大的获利空间,是大黑马的摇篮,是指在三线开花的初始点,120日均线与250日均线是处于平行走势,若20日均线从下向上穿过这两条均线,形成均线金叉,配合大幅放量就预示并线三线开花走势成立,并预示均线系统即将“开大花”,其含义是股价即将大幅上升。

顺向三线开花形态一旦成立也有较大的获利空间(120日和250日金叉先),是指在三线开花的初始点,120日均线与250日均线是顺向交错的形态,即120日均线从下向上穿过250

日均线,组成两条常年均线的黄金交错,此刻20日均线从下向上穿过这两条均线的走势形态(穿插点即买入信号)。组成顺向三线开花走势,并且在穿过的过程中成交量放大,就预示顺向三线开花走势成立。

逆向三线开花形态,预示股票即将走牛(120日和250日死叉先)。逆向三线开花是指在三线开花的初始点,120日均线与250日均线死亡交叉,即120日均线下穿250日均线,而20日均线由下向上穿过120日和250日均线的走势形态。组成逆向三线开花形态,预示股票即将走牛,但在20日均线穿过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时,应有成交量放大支持才能成立。

但不是所有的金叉点都是买入点,有时反而是卖点。一是大盘突然大幅拉升,形成快速拉升行情,此时20日均线上穿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形成金叉时,股价也进入相对最高位;二是走势不是“回头望月”、“顺水推舟”和“快马加鞭”的一种,而是一种特异形态;三是20日均线不是自然成成金叉,而是被强行“提带”与大均线

形成金叉,强扭的瓜不甜,这种金叉是卖点。

文华财经程序化系统的赢家法则

程序化交易的6个系统模型 俗话说的好: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作为一名程序化交易爱好者,仅仅依靠已经掌握了模型编写平台的基本语法和函数,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编写出一个真正具有实战价值的自动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设计思想实质上是集成了交易理念、交易思路、交易方法,甚至包括交易经验在内的一种积累与沉淀,绝非一日之功。为缩短程序化交易爱好者的学习探索之路,解决普通投资者缺乏系统设计思路等问题,本文拟从系统入市、离市等两个方面,尝试讨论交易系统模型的常规设计思路。 【入市设计】 系统模型入市的设计思路,事实上应与投资者的交易风格喜好、交易时间框架密切相关,可以分别是趋势跟踪、震荡交易、套利交易等,近年来甚至也出现了基于基本面分析数据的量化模型,以及带有人工智能性质的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市场能力的高级交易系统模型。不过,最简单、最实用、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交易系统入市设计思路仍然是趋势跟踪,而趋势跟踪的实质就是追涨杀跌或者美其名曰:顺势而为。突破,是趋势跟踪系统设计中最为简洁实用的设计思路,具体应用设计思路可能包括: ⒈通道突破。最著名的此类程式设计代表作为:海龟交易法则与四周规则。其入市信号触发设计为:价格突破最近N根K线的高低点。长期来看,这种设计思路虽然简单,但永远也不会失效或显得过时。事实上,越简单的反而越有效! ⒉均线突破。该设计思路的代表作品有:克罗均线,它由4、9、18等三条均线组成;鳄鱼组线,它由5、8、13等三条移中平均线组成;自适应均线,它由考夫曼博士提出,以市场效率生成弹性浮动参数,以均线拐头为信号触发,而非普通的均线金叉、死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其系统交易专著《精明交易者》。 ⒊指标突破。常见的技术分析指标,如MACD、KDJ、RSI、BOLL、SAR、WR、ADX等,均可独立构成一个简单的趋势跟踪系统,当然,是使用系统默认参数,还是使用优化参数,是使用其常规用法,还是使用创新用法,可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笔者可能更倾向于具有一定技术分析功力的投资者,以自创技术分析指标为最佳,这样可以确保你所使用的交易系统模型的专属性。 ⒋形态突破。形态突破,包括K线形态组合突破、经典技术分析形态突破等,K线形态组合的突破,以酒田战法为最经典,著名的红三兵、黑三兵、希望之星等经典K线形态均源于此,共分为酒田战法70型。至于经典的双顶、双底、趋势线突破、横盘突破、头肩顶底、三角形态、楔形、旗形、钻石型、圆弧顶底等技术形态,因普通的模型编写语言较难精确描述而存在一定的设计使用障碍,需要使用转向函数及图形模糊识别技术来克服。 ⒌波动性突破。波动性可以定义为:最高价与最低价、当根K线的最高价与昨收盘、当根K线的最低价与昨收盘,这三组价格差额的最大者即该品种的波动性值,波动性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品种间的波动性水平,也可以用于纵向判断价格波动的异常,并作为入市信号的触发器。我们可以直接从文华财经内置指标公式中得到如下源码:

实验九 移动平均线分析

实验九移动平均线分析 一、实验概述 本实验主要通过证券分析软件,加深学生对移动平均线理论的认识,把握不同周期多条移动平均线技术分析方法。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移动平均线的特点,葛兰威尔均线法则,各种均线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目的 1.理解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掌握移动平均线的特点。 2.熟悉葛兰威尔均线法则,会利用葛兰威尔均线法则进行买卖操作。 3.会利用移动平均线不同周期组合的排列形态进行分析。 4.体会移动平均线多具有的特性,以及在证券交易中的作用。 三、实验步骤 1.查看指数或者个股的日K线图,调整日K线图中均线系统的周期参数,设置为5日、10日、30日、60日、120日、250日。 2.选择目标个股,针对10日均线,观察和体会移动平均线的三大功能。 3.选择目标个股,针对20日均线,运用葛兰威尔均线法则进行买卖操作分析。 4.观察指数和个股移动平均线的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形态及股指运行趋势。 5.观察指数和个股移动平均线的金叉和死叉形态。 6.把选择的目标分析图形保存下来。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在实验报告撰写时,按照实验报告模板格式,完成各项内容的填写。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实验结论等。实验报告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特征灵活调整。 2.要求实验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结论严谨、数据可靠、具有可验证性。 3.选择指数和目标股票,切换到历史日K线图,对移动平均线指标的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形态,移动平均线指标的金叉和死叉形态进行分析。把分析图形粘贴到实验报告文档中并进行分析。 4.选择目标个股的历史日K线图,针对选定的单根均线,运用葛兰威尔均线法则进行买卖操作分析。

天天向上战法之30分钟均线运用技巧

天天向上战法之30分钟均线运用技巧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一一>进攻的人,肯定具有一定的实力,在自己实力较弱时可以避其锋芒,应该找他防守比较薄弱的地方突破。反之,防守的人,相对来说实力应该不够强大,只要坚持打击,让他没有还手攻击的机会。只要持续坚持,即可战无不胜----天天向上天天有幸14年踏入股市,再短短三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牛市到熊市的转变,随后又经历熊市到震荡市的转变.如今新的行情展开.能否由震荡市转变为新的牛市行情呢?我们拭目以待!今天我不在这跟大家讨论未来是什么走势!谁都知道,在这个残酷的市场里,顺势而为,熊市观望震荡波段牛市持有.可是无论什么行情里,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体系,即便是牛市也未必有人能真正赚钱离场.以下分享本人三年来所观察的一种操作体系的规律,暂且命名位(天天均线战法) 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学到过很多种MADC .. 金叉死叉买卖,包括各种K线级别.可总是无法灵活运用这一操作通过三年本人的观察得知,运用三十分钟的两根均线,结合MACD 金叉死叉可轻松把握股票的上涨和回落.天天均线战法,即指数平均数指标或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是一种趋向类指标,但是这会使信号在时间上滞后。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可以使用天天均线战法,该指标弥补了移动平均线的缺点,而且具备

了MACD指标和KD指标的“金叉”和“死叉”等功能。所以该指标的成功率和准确性较高,是投资者采用中短线决策的好帮手。一、天天均线战法参数的设置(切记是30分钟K 线级别)多空转换:天天均线参数8、30;(三十分钟K线图)多空转换判别多空区域的转换,可使交叉信号提前反映,有利于短线操作,金叉即可买入,但8号线只是参考的依据,30号线才是股价的趋势。在没有有效跌破之前,只要8号线继续金叉30号线就可一直持有,每次突破8号线就会出现上升行情,甚到新高点。三、天天均线战法买入技巧1、均线形成金叉,价格反转上涨,成交量放大,买进。2、均线转折走平或向上,价格上穿到均线之上,收阳线买进。 3、均线方向向上,价格跌破均线,超跌反转上涨,涨4%以上买进。 4、均线方向向上,价格调整确认其支撑,出现反转上涨K线买进。 5、均线方向向下,价格远离均线,价格超跌反转上涨,成交量放大,出现反转上涨大阳线,买进。 四、天天均线战法卖出技巧1、均线形成死叉,价格反转下跌卖出。2、均线转折走平或向下,价格下穿到均线之下,收阴线卖出。3、均线方向向下,价格突破均线,滞涨反转下跌,高点降低卖出。4、均线方向向下,价格反弹确认其压力,出现反转下跌K线卖出。5、均线方向向上,价格快速上涨远离均线,价格滞涨反转下跌卖出。图形特征:(一)、天天向上均线指标由8线和30线组成,8线为短期指标,30

自适应均线原理修订稿

自适应均线原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自适应均线原理 自适应均线(一) QQ群: 我们跟踪股票的走势,必然离不开均线作为参考。均线系统是我们观察股票走势的基础。 短期均线不能很好地屏蔽市场的噪声,往往产生虚假的进场信号;长期均线在判断趋势上一般比较准确,但是长期均线有着严重滞后的问题。一个股票的10日内的突发性的上涨,如果用200日均线去观察,几乎看不出变化。 均线系统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每一个股市的参与者感到左右为难。寻找最佳的移动平均值就成了大家乐此不疲的一种日常活动。由于每次市场的波动,趋势的速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每一波的波动中,采用多少周期的移动平均值才能最好地反映趋势的方向呢 有一个流行的解决方法,就是针对某一只股票测试其历史数据的最佳移动平均值。并且根据最近的、最符合其趋势的移动平均值去进行操作。但是历史数据只代表已经走过的趋势,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进行交易。 通过分析我们使用的移动平均线,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当价格沿一个方向快速移动时,短期的移动平均线是最好的。 当价格在横盘的过程中,长期移动平均线是最好的。 我们理想中的移动平均线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价格无目标地移动时,它的反映会比较慢,像长期移动平均线;当价格有了快速变化的时候,它又能很快地跟上价格的走势,像短期移动平均线。 这样的移动平均线存在吗? 当然存在! 很多国外的股票技术分析书籍中都提到过这样的均线,把这种自适应的均线系统作为计算机自动交易系统中趋势判断最主要的手段。最近在**的“黄金股道”的软件中,也见到过类似的均线,但是做了公式的加密。 其实这样的自适应均线每一个股票的软件都可以做到,并且非常简单。 自适应均线(二) QQ群: 要构建自适应的均线,我们就必须先确定股票价格的趋势和速度。当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的时候,自适应均线就应该采用短周期均线的平滑系数;而当市场处于横盘波动过程中的时候,自适应均线就应该采用长周期的平滑系数。 如果采用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的平滑系数,最短周期采用2日EMA,长周期采用30日EMA。那么自适应均线应该在2日-30日EMA之间平滑过渡。 还有一个问题:如何测量价格变动的速率。

移动平均法简单应用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一种简单平滑预测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平均值,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因此,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随机波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时,使用移动平均法可以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显示出事件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即趋势线),然后依趋势线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1.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理论①简单移动平均法 设有一时间序列,则按数据点的顺序逐点推移求出N个数的平均数,即可得到一次移动平均数: 式中为第t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为第t周期的观测值;N为移动平均的项数,即求每一移动平均数使用的观察值的个数。 这个公式表明当t向前移动一个时期,就增加一个新近数据,去掉一个远期数据,得到一个新的平均数。由于它不断地“吐故纳新”,逐期向前移动,所以称为移动平均法。 由于移动平均可以平滑数据,消除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使得长期趋势显示出来,因而可以用于预测。其预测公式为: 即以第t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作为第t+1周期的预测值。 ②趋势移动平均法当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动时,使用一次移动平均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直接用第t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就可预测第t+1周期之值。但当时间序列出现线性变动趋势时,用一次移动平均数来预测就会出现滞后偏差。因此,需要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是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做二次移动平均,利用移动平均滞后偏差的规律找出曲线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然后才建立直线趋势的预测模型。故称为趋势移动平均法。 设一次移动平均数为,则二次移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再设时间序列从某时期开始具有直线趋势,且认为未来时期亦按此直线趋势变化,则可设此直线趋势预测模型为: 式中t为当前时期数;T为由当前0时期数t到预测期的时期数,即t以后模型外推 的时间;为第t+T期的预测值;为截距;为斜率。,又称为平滑系数。

MA移动平均线

MA移动平均线 MA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MA)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MA(Moving average),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MA)计算方法就是求连续若干天的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天 数就是MA的参数。在技术分析领域中,移动平均线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工具。移动平均线利用统计学上的“移动平均”原理,将每天的市场价格进行移 动平均计算,求出一个趋势值,用来作为价格走势的研判工具。 计算公式: MA = (C1+C2+C3+C4+C5+....+Cn)/n C 为收盘价,n 为移动平均周期数例如,现货黄金的 5 日移动平均价格计算方法为: MA 5 = (前四天收盘价+前三天收盘价+前天收盘价+昨天收盘价+今天收盘价)/5 移动平均线依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即短期移动平均线,中期移动平 均线,长期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一般以5日或10日为计算期间,中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30日、60日为计算期间;长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100天和200天为计算期间。 1.移动平均线的应用 葛兰碧八大法则: 1)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转为盘式上升,而价格从平均线下方突破平均线,为买进信号。

2)价格虽然跌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线上,此时平均线仍然持续上升,仍为买进信号。 3)价格趋势走在平均线上,价格下跌并未跌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上升,也是买进信号。 4)价格突然暴跌,跌破平均线,且远离平均线,则有可能反弹上升,也为买进时机。 5)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转为盘局或下跌,而价格向下跌破平均线,为卖出信号。 6)价格虽然向上突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跌至平均线下,此时平均线仍然持续下降,仍为卖出信号。 7)价格趋势走在平均线下,价格上升并未突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下跌,也是卖出信号。 8)价格突然暴涨,突破平均线,且远离平均线,则有可能反弹回跌,也为卖出时机。 对葛兰碧法则的记忆,只要掌握了支撑和压力的思想就不难记住。 在国内股市中,常利用的移动平均线组合为5日、10日、65日、250日三条线。其中250日长期移动平均线作为牛市与熊市的分界线。5日上穿或下破10日线,就是股市中常说的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 2.移动平均线的特点。 MA的最基本的思想是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另外还稍微有一点平均成本价格的涵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追踪趋势。注意价格的趋势,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如果从股价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MA的曲线将保持与趋势线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间股价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起伏。原始数据的股价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 (2)滞后性。在股价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由于MA的追踪趋势的特性,MA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调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这是MA的一个极大的弱点。等MA发出反转信号时,股价调头的深度已经很大了。 (3)稳定性。由于MA的计算方法就可知道,要比较大地改变MA的数值,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比较困难,必须是当天的股价有很大的变动。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这种稳定性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应用时应多加注意,掌握好分寸。 (4)助涨助跌性。当股价突破了MA时,无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股价有继续向突破方面再走一程的愿望,这就是MA的助涨助跌性。 (5)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由于MA的上述四个特性。使得它在股价走势中起支撑线和压力线的作用。 使用MA通常是对不同的参数同时使用,而不是仅用一个。按各人的不同,参数的选择上有些差别,但都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MA。长、中、

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路初探

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路初 探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路初探 俗话说的好: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作为一名程序化交易爱好者,仅仅依靠已经掌握了模型编写平台的基本语法和函数,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编写出一个真正具有实战价值的自动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设计思想实质上是集成了交易理念、交易思路、交易方法甚至包括交易经验在内的一种积累与沉淀,绝非一日之功。为缩短程序化交易爱好者的学习探索之路,解决普通投资者缺乏系统设计思路等问题,本文拟从系统入市、离市等两个方面,尝试讨论交易系统模型的常规设计思路。 【入市设计】 系统模型入市的设计思路,事实上应与投资者的交易风格喜好、交易时间框架密切相关,可以分别是趋势跟踪、震荡交易、套利交易等,近年来甚至也出现了基于基本面分析数据的量化模型,以及带有人工智能性质的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市场能力的高级交易系统模型。不过,依照笔者的见解,最简单、最实用、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交易系统入市设计思路仍然是趋势跟踪,而趋势跟踪的实质就是追涨杀跌或者美其名曰:顺势而为。突破,是趋势跟踪系统设计中最为简洁实用的设计思路,具体应用设计思路可能包括: ⒈通道突破。最着名的此类程式设计代表作为:海龟交易法则与四周规则。其入市信号触发设计为:价格突破最近N根K线的高低点。长期来看,这种设计思路虽然简单,但永远也不会失效或显得过时。事实上,越简单的反而越有效! ⒉均线突破。该设计思路的代表作品有:克罗均线,它由4、9、18等三条均线组成;鳄鱼组线,它由5、8、13等三条移中平均线组成;自适应均线,它由考夫曼博士提

AMA考夫曼的自适应均线系统

我們跟蹤股票的走勢,必然離不開均線作為參考。均線系統是我們觀察股票走勢的基礎。 短期均線不能很好地遮罩市場的雜訊,往往產生虛假的進場信號;長期均線在判斷趨勢上一般比較準確,但是長期均線有著嚴重滯後的問題。一個股票的10日內的突發性的上漲,如果用200日均線去觀察,幾乎看不出變化。 均線系統存在的問題,讓我們每一個股市的參與者感到左右為難。尋找最佳的移動平均值就成了大家樂此不疲的一種日常活動。由於每次市場的波動,趨勢的速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每一波的波動中,採用多少週期的移動平均值才能最好地反映趨勢的方向呢? 有一個流行的解決方法,就是針對某一隻股票測試其歷史資料的最佳移動平均值。並且根據最近的、最符合其趨勢的移動平均值去進行操作。但是歷史資料只代表已經走過的趨勢,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進行交易。 通過分析我們使用的移動平均線,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當價格沿一個方向快速移動時,短期的移動平均線是最好的。 2。當價格在橫盤的過程中,長期移動平均線是最好的。 我們理想中的移動平均線是什麼樣子的呢? 1。當價格無目標地移動時,它的反映會比較慢,像長期移動平均線;2。當價格有了快速變化的時候,它又能很快地跟上價格的走勢,像短期移動平均線。 這樣的移動平均線存在嗎? 當然存在! 很多國外的股票技術分析書籍中都提到過這樣的均線,把這種自適應的均線系統作為電腦自動交易系統中趨勢判斷最主要的手段。最近在和訊的“黃金股道”的軟體中,也見到過類似的均線,但是做了公式的加密。 其實這樣的自適應均線每一個股票的軟體都可以做到,並且非常簡單。

========================================================== 技術分析僅僅是一種工具,錯把工具當真理,這顯現出的是一種哲學上的無知和靈性上的幼稚。 {考夫曼自適應均線} input: n(9,1,60), p(2,1,60), Q(30,1,60); Direction:=CLOSE - REF( CLOSE , N ) ; XX:=ABS( CLOSE - REF( CLOSE , 1 ) ) ; Volatility:=SUM( XX , N ) ; ER:=ABS( Direction / Volatility ) ; FastC:= 2 / ( p + 1 ) ; SlowC:= 2 / ( q + 1 ) ; SSC:=ER * ( FastC - SlowC ) + SlowC ; Constant :SSC * SSC , Linethick0 ; YY:=REF( Close , 1 ) + Constant * ( CLOSE - REF( Close , 1 ) ) ; AA:=IF( SUM( 1 , 0 )= N + 1 , YY , 0 ) ; BB:=BarsLast( AA>0 ) ; DD:=REF( C , BB ) ; CC:CLOSE , Linethick0 ; for m=N + 2 to DATACOUNT DO DD[m]:=DD[m - 1] + Constant[m] * ( CC[m] - DD[m - 1] ); AMA:DD; T1:=DD>REF(DD,1);

《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汇价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汇价趋势。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平”概念。移动平均线通常使用进有3日、6日、10日、12日、24日、30日、72日、200日、288日、13周、26周、52周等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在取得某一段期间的平均成本,而以此平均成本的移动曲线配合每日收盘价的线路变化分析某一期间多空的优劣形势,以研判汇价的可能变化。一般来说,现行价格在平均价之上,意味着市场买力(需求)较大,行情看好;反之,行情价在平均价之下,则意味着供过于求,卖压显然较重,行情看淡。 以十日移动平均线为例。将第1日至第10日的10个收盘价,累计加起来后的总和除以10,得到第一个10日平均价,再将第2日至第11日收盘价和除以10,则为第二个10日平均价,这些平均价的连线,即成为10日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的期间长短关系其敏感度,期间愈短敏感度愈高,一般汇价分析者,通常以6、1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短期走势,以10日、2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短期走势;以30日、72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期走势;以13周、26周移动平均线,研判长期趋势。西方投资机构非常看重200天长期移动平均线,以此作为长期投资的依据,行情价格若在长期移动平均线下,属空头市场;反之,则为多头市场。 1.计算方法: (1)日平均价=当日成交金额÷当日成交汇数(亦有直接采用当日收盘价代替日平均价者)。 (2)6日平均价=(当日平均价+前五日平均价×5)÷6。 (3)10日平均价=(当日平均价+前九日平均价×9)÷10。 (4)30日、72日、13周、26周等平均价计算方法类推。 其计算公式为MA=(P1+… +Pn)÷ nP为每天价 格,n为日数。 除了以上这种简单移动平均线外,还有加权移动平均和平滑指数(EAM),其制作方式较为复杂,效果也并不比简单移动平均数好,因此,这里不作进一步探讨。 2.研判 (1)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走平而汇价自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突破是买进讯号。当汇价在移动平均之下时,表示买方需求太 低,以致于汇价大大低于移动平均线,这种短期的下降给

考夫曼自适应均线(DOC)

{考夫曼自适应均线} input: n(9,1,60), p(2,1,60), Q(30,1,60); Direction:=CLOSE - REF( CLOSE , N ) ; XX:=ABS( CLOSE - REF( CLOSE , 1 ) ) ; V olatility:=SUM( XX , N ) ; ER:=ABS( Direction / V olatility ) ; FastC:= 2 / ( p + 1 ) ; SlowC:= 2 / ( q + 1 ) ; SSC:=ER * ( FastC - SlowC ) + SlowC ; Constant :SSC * SSC , Linethick0 ; YY:=REF( Close , 1 ) + Constant * ( CLOSE - REF( Close , 1 ) ) ; AA:=IF( SUM( 1 , 0 )= N + 1 , YY , 0 ) ; BB:=BarsLast( AA>0 ) ; DD:=REF( C , BB ) ; CC:CLOSE , Linethick0 ; for m=N + 2 to DA TACOUNT DO DD[m]:=DD[m - 1] + Constant[m] * ( CC[m] - DD[m - 1] ); AMA:DD; T1:=DD>REF(DD,1); T3:=NOT(T1) AND abs(DD-ref(DD,1))/DD*10000

移动平均线MA计算与应用

移动平均线MA计算与应用 均线指标实际上是移动平均线指标的简称。由于该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 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 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 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 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均线向上是均线多头均线向上产生的交叉是金叉,反之是死叉。 以每天的前九天和当天共十天的收盘价取算术平均值,再以若干天的这种 算术平均值而连结的曲线就是十日均线。同样,有十分钟均线、十小时均线、 还有以周、月、年等不同的时间单位作成的各种均线。通常1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统称为10均线。20均线就是20个时间单位的均线,.,其它都是同样的意思。以上是常见的做法。还有人取每天的平均价,还有的取均权平均值等等, 做法不一。K线图中常标以MA5、MA10、MA20、MA30.。 以前,都是自己计算而绘制的,现在,所有的技术分析软件中都可以在某 一时间周期的K线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均线。由于均线对股价趋势有一定的比照 作用,所以,它对于技术分析相当重要。一般以日线MA5、MA10分析短期走势,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势,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长期走势。而以5--30分钟K线做短线操作,以周、月、年K线中的均线走向分析长期走向。 由于从均线可以动态分析股价的走势,所以,常有人以均线来设置止损点 及止赚点(高抛点),其实就是起到一种通过技术分析而确定的活动标尺的作用。都只有相对的参考价值。 建议你找一些基础书看一看就知道了。股市没有成熟的理论,要靠自己在 实际操作的经验教训中积累。 2.均线计算 举个例子:三十日均线就是大盘三十天的收盘价再除以30形成30日均点,然后依次连接就形成30均线,其它以次类推.

自适应均线的源代码以及改良

自适应均线的源代码以及改良 根据考夫曼的自适应均线原理,利用文华财经编了一下,还是不错的,现把源代码公布出来给大家参考。 交易指标即自适应均线的源代码,我根据指标改良了一下交易系统,考夫曼原来是采用均线值的变化率发出买卖信号,我觉得不是很好,就用最高最低价构建了一个智能均线带,采用最低最高价突破来发出信号,大家一起探讨阿。 交易指标: DIRECTION:=CLOSE-REF(CLOSE,N); VOLATILITY:=SUM(ABS((CLOSE-REF(CLOSE,1))),N); ER:=ABS(DIRECTION/VOLATILITY); FASTSC:=2/(2 + 1); SLOWSC:=2/(30 + 1); SSC:=ER*(FASTSC-SLOWSC)+SLOWSC; CONSTANT:=SSC*SSC; AMAHIGH:REF(EMA(HIGH,N),1)+CONSTANT*(HIGH- REF(EMA(HIGH,N),1)); AMALOW:REF(EMA(LOW,N),1)+CONSTANT*(LOW- REF(EMA(LOW,N),1)); 交易模型: DIRECTION:=CLOSE-REF(CLOSE,N); VOLATILITY:=SUM(ABS((CLOSE-REF(CLOSE,1))),N); ER:=ABS(DIRECTION/VOLATILITY); FASTSC:=2/(2 + 1); SLOWSC:=2/(30 + 1); SSC:=ER*(FASTSC-SLOWSC)+SLOWSC;

CONSTANT:=SSC*SSC; AMAHIGH:=REF(EMA(HIGH,N),1)+CONSTANT*(HIGH- REF(EMA(HIGH,N),1)); AMACLOSE:=REF(EMA(CLOSE,N),1)+CONSTANT*(CLOSE- REF(EMA(CLOSE,N),1)); AMALOW:=REF(EMA(LOW,N),1)+CONSTANT*(LOW- REF(EMA(LOW,N),1)); LOW>AMAHIGH,BK; CLOSEAMACLOSE,BP; AMACLOSE:=REF(EMA(CLOSE,N),1)+CONSTANT*(CLOSE- REF(EMA(CLOSE,N),1)); 这还不是原书中定义的自适应均线。按原书中定义,应该是: AMA:=CONST*CLOSE+(1-CONST)*REF(AMA,1); 显然原书中的定义排除了人为的N,因此更加自然。可惜对AMA的定义需要向前引用 ref(AMA,1),在文化中无法得到支持,这是文化平台需要改进的一个重大缺陷。目前还想不出如何在文化中完整实现原书中的定义。 尝试用 AMA:=DMA(CLOSE, CONST); 得到的结果竟成了一直线 适应均线系统(四) 一、考夫曼的做法: 自适应均线系统的交易法则,根据考夫曼《精明交易者》一书中的介绍,其基本交易法 则为: 1.当自适应移动平均值向上拐头时,买入; 2.当自适应移动平均值向下拐头时,卖出。

均线系统应用

均线系统应用 移动平均线定义: 简称MA,原本的意思是移动平均,由于我们将其制作成线形,所以一般称之为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它是将某一段时间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比如日线MA5指5天内的收盘价除以5 。 均线算法:N日移动平均线=N日收市价之和/N 基本特点: 1)追踪趋势。注意价格的趋势,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 2)稳定性。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 3)滞后性。 4)助涨助跌性。 5)依靠性。 6)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 葛兰维尔法则 1.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短期移动平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4.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移动平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移动平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5.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连续数日大涨,离移动平均线愈来愈远,说明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厚,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移动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7.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移动平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股价反弹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徘徊,而移动平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均线的一般含义: 3日均线,寻找超级短线介入点。 5日均线,一周交易天数,短线。 10日均线,短线止损位。 20日均线,一月交易天数,波段止蚀位。 30日均线,行情由盛而衰,由弱转强的转折点。

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路初探

精心整理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路初探 俗话说的好: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作为一名程序化交易爱好者,仅仅依靠已经掌握了模型编写平台的基本语法和函数,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编写出一个真正具有实战价值的自动交易系统模型,设计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设计思想实质上是集成了交易理念、交易思路、交易方法甚至包括交易经验在内的一种积累与沉淀,绝非一日之功。为缩短程序化交易爱好者的学习探索之路,解决普通投资者缺乏 ⒉均线突破。该设计思路的代表作品有:克罗均线,它由4、9、18等三条均线组成;鳄鱼组线,它由5、8、13等三条移中平均线组成;自适应均线,它由考夫曼博士提出,以市场效率生成弹性浮动参数,以均线拐头为信号触发,而非普通的均线金*、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其系统交易专着《精明交易者》。

⒊指标突破。常见的技术分析指标,如MACD、KDJ、RSI、BOLL、SAR、WR、ADX等,均可独立构成一个简单的趋势跟踪系统,当然,是使用系统默认参数,还是使用优化参数;是使用其常规用法,还是使用创新用法,可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笔者可能更倾向于具有一定技术分析功力的投资者,以自创技术分析指标为最佳,这样可以确保你所使用的交易系统模型的专属性。 ⒋形态突破。形态突破,包括K线形态组合突破、经典技术分析形态突破等,K线形态组合的突破, 70型。 价格突破,从速度、幅度的两维视角预约了趋势行情,堪称突破系统设计的典范。基本设计思路为价格在N时间范围内、上涨或下跌了N个点位。进一步拓展思路后,我们还可以引入周间日、日间时的概念,细化不同时间段的突破标准,以便更好地适应品种个性,此外,我们还可以时间、价格过滤器的方法来实现对趋势行情的确认,以减少价格盘整阶段的假突破现象。

自适应均线

{公称名称: AMA考夫曼自适用型均线} input:N(10,1,60),P1(2,1,60),Q1(30,1,60); DIRECTION:=(CLOSE - REF(CLOSE,N)); XX:=ABS((CLOSE - REF(CLOSE,1))); VOLATILITY:=SUM(XX,N); ER:=ABS((DIRECTION / VOLATILITY)); FASTC:=(2 / (P1 + 1)); SLOWC:=(2 / (30 + 1)); SSC:=((ER * (FASTC - SLOWC)) + SLOWC); CONSTANT:=(SSC * SSC); CC:=CLOSE; YY:=(REF(CLOSE,1) + (CONSTANT * (CLOSE - REF(CLOSE,1)))); IF DA TACOUNT > N THEN DD[N]:=CC[(N + 1)]; FOR I=N + 1 to DA TACOUNT DO DD[I]:=(DD[(I - 1)] + (CONSTANT[I] * (CC[I] - DD[(I - 1)]))); AMA:DD,LINETHICK2,colorFFFF; DIR:=ABS(CLOSE-REF(CLOSE,10)); VIR:=SUM(ABS(CLOSE-REF(CLOSE,1)),10); ER:=DIR/VIR; CS:=ER*(2/3-2/14)+2/14; CQ:=CS*CS; AMA1:EMA(DMA(CLOSE,CQ),2),COLORGREEN; FIL:=STD(AMA-REF(AMA,1),20); DRAWICON(FILTER(AMA-LLV(AMA,3)>FIL*0.1,10),AMA,1); 自适应均线初步学习 常见的计算均线的指标是ma(simple moving average) 和ema(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公式如下: SMA = SUM(CLOSE, N)/N EMA = (CLOSE(i)*P)+(EMA(i-1)*(1-P)) or (M*CLOSE(i)+(N-M)*EMA(i-1))/N MA有滞后的特点,因此在ema中对最近的价格给予较大的权重提高对趋势的跟踪效果。具体的ma指标有各种版本,ma ,ema,sm,wma等,不过原理都类似。

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及均线运用感悟

葛兰维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及均线运用感悟 在移动平均线理论中,美国投资专家格兰维尔(GRANVILE J)创造的八项法则(见图)可谓是其中的精华。自从该法则问世以来,各国移动平均线使用者无不视其为赢家法宝。下面就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格兰维尔所提出的移动平均线买进和卖出的八大法则。 首先,我们来看格兰维尔提出的四大买进法则: ①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转为上升,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下方突破平均线时,为买进信号。 ②股价虽跌破上升的平均线,但不久又调头向上,并运行于平均线的上方,此时可加码买进。 ③股价下跌未破平均线,并重现升势,此时平均线继续在上升,仍为买进信号。 ④股价跌破平均线,并远离平均线时,很有可能产生一轮强劲的反弹,这也是买进信号。但要记住,弹升后仍将继续下挫,因而不可恋战。这是因为大势已经转弱,久战势必套牢。 接着我们再来看格兰维尔提出的四大卖出法则: ⑤平均线走势从上升逐渐走平转为下跌,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线时,是卖出信号。 ⑥股价虽反弹突破平均线,但不久又跌到平均线之下,而此时平均线仍在下跌时,这也是卖出信号。 ⑦股价跌落于平均线之下,然后向平均线弹升,但未突破平均线即受阻回落,仍是卖出信号。 ⑧股价急速上涨远离上升的平均线时,投资风险激增,随时会出现回跌,这又是一个卖出信号。 格兰维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中的前四条是用来研判买进时机,后四条是研判卖出时机。总而言之,运用移动平均线对股价走势进行研判时,大致应遵循如下规则: 当平均线上升时为买入机会,下降时为卖出机会;当平均线由跌转升,股价从平均线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线时,为最佳买入时机;当平均线由升转跌,股价从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平均线时,为重要卖出时机。 移动平均线也称为弯曲移动的趋势线。 葛兰维尔是美国的投资专家,他通过不断观察,在投资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了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市场交易的八大买卖法则,这八大法则堪称是移动平均线理论中的精华,是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市场交易的典范。 一、移动平均线四大买进法则: 1、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转为上升,而股价从平均线下方突破平均线时,为买进信号。------ 简译为:突破买进点。 2、股价下跌未破平均线,并重现升势,而且平均线仍为上升趋势,为买进信号。----简译为:回抽买点。 3、股价虽跌破上升的平均线,但不久又掉头向上,并运行于平均线的上方,此时可加码买进。------简译为:空头陷阱买点或假破位买点。 4、股价跌破平均线,并远离平均线时,很有可能产生一轮强劲反弹,这也是买进信号。------ 简译为:急跌反弹买点。 二、移动平均线四大卖出法则:

K线图各类指标使用及说明(移动平均线及MACD)

各类指标及使用说明 ——移动平均线及平滑异同平均指标MACD 一.指标种类及其中英文名称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加权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Weighted 中心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Centered 平滑异同平均指标(MACD,也叫平滑异同平均线)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双重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Dual 平滑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Smooth 移动平均震荡指标(OSMA)Moving Average Oscillator 保加利通道(布林带)Bollinger Band 相对强弱指标(RSI)Relative Strength Index 威廉指标(W%R)Williams Percent 随机指标(KDJ指标) 二.指标介绍及使用说明 1.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1.1定义 移动平均线是将某一段时间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是由著名

的美国投资专家Joseph E.Granville(葛兰碧,又译为格兰威尔)于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均线理论是当今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帮助交易者确认现有趋势、判断将出现的趋势、发现过度延生即将反转的趋势。 移动平均线常用线有5天、10天、30天、60天、120天和240天的指标。其中,5天和10天的短期移动平均线。是短线操作的参照指标,称做日均线指标;30天和60天的是中期均线指标,称做季均线指标;120天、240天的是长期均线指标,称做年均线指标。 当价格上涨,高于其移动平均线,则产生购买信号。当证券价格下跌,低于其移动平均线,则产生出售信号。之所以产生此信号,是因为人们认为,移动平均线"线"是支撑或阻挡价格的有力标准。价格应自移动平均线反弹。若未反弹而突破,那么它应继续在该方向上发展,直至其找到能够保持的新水平面。 1.2基本特点 ①追踪趋势:注意价格的趋势,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 ②稳定性: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通常愈长期的移动平均线,愈能表现安定的特性,即移动平均线不轻易往上往下,必须股价涨势真正明朗了,移动平均线才会往上延伸,而且经常股价开始回落之初,移动平均线却是向上的,等到股价下滑显著时,才见移动平均线走下坡,这是移动平均线最大的特色。愈短期的移动平均

自适应均线JMA

?1999J URIK R ESEARCH ; https://www.360docs.net/doc/b23619249.html, Why Use JMA ? TO VIEW THE GRAPHICS CORRECTLY SET ZOOM SCALE TO134%

Why Lose Money using slow, lagging indicators? To filter out noise in market data, technicians use moving averages. JMA excels in all four benchmarks of a truly great, low lag filter. BENCHMARK#1:ACCURACY Moving Average (MA) filters have an adjustable parameter that controls its speed. Speed governs two opposing properties of a filter: smoothness (lack of random zigzagging) and accuracy (closeness to the original data). That is, the smoother a filter becomes, the less it accurately resembles the original time series. This makes sense, since we do not want to accurately track zigzagging noise within our data. The financial investor tries to apply just enough smoothness to filter out noise without removing important structure in price activity. For example, in the chart below, the popular Doubl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DEMA) is just as smooth as JMA yet DEMA fails to track large scale structure ( the big cycles). On the other hand, JMA follows the cyclic action very well. DEMA LOSES LARGE SCALE STRUCTURE JMA PRESERVES LARGE SCALE STRUCTURE BENCHMARK#2:TIMELINESS Most MA filters have another problem: they lag behind the original time series. This is a critical issue because excessive delay and late trades may reduce profits significantly. Ideally, you would like a filtered signal to be both smooth and lag free. For many types of moving average filters, including the three classics (simple, weighted, and exponential), greater smoothness produces greater lag. For example, in the chart to the right, price action is the dotted line. Th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 lags well behind JMA (thick solid line). As you can see, with EMA's excessive lag, you would have had to wait a long time before it returned to the price action. In contrast, JMA never left it! BOTH CURVES ARE EQUALLY SMOOTH EMA’s LAG IS LARGE JMA’s LAG IS SMA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