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干涉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叫XXX,来自XXX,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光的干涉》,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干涉》是人教社物理选修2-3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包含的知识点有杨氏实验及光的干涉现象的发现、产生光的干涉的条件、薄膜干涉及在技术上的应用。因此,本节从历史上最早在实验室中做出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实验为切入点,论述了光具有波动性,即光是一种波。本节不仅是这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要求正确理解光的干涉,对学生认识光的本性有重要作用,同时促进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学科方法,如观察实验、控制实验、假设方法,从现象归纳规律等,可以实验教材渗透的方法教育意图。学生大多在生活中没有光的干涉现象的体验,但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已有水波、声波等机械波干涉的经验与理论,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构建新知识框架的能力,可以从已感知的机械波干涉现象与规律延伸至待认定的光是波的推想。

(三)、教学内容

基于上述对教材意图的分析,本节教学着重向学生介绍作为光的波动说的重要实验支持,即光的干涉现象。教学安排以回顾机械波的干涉导入,以课堂演示实验为依托,让学生想、说、看、听,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认识干涉条纹特征,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达和概括能力。2、尝试运用波动理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3、通过机械波的干涉向光的干涉迁移,经历知识同化、抽象建模的物理思维过程。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欣赏光现象的奇妙和谐,了解光干涉现象的发现对推动光学发展的意义,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重难点分析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光的干涉条件,难点为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怎么会出现时间上是稳定的,空间上存在着加强区和减弱区并且相互间隔,如何理解“加强”和“减弱”。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分析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对于简谐运动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收集一些简谐运动实例,

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简谐运动,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使用投影仪,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描述方式,把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创设情景。

由机械波的干涉现象引入,首先演示“水波干涉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现象”、“是否任何两列波在传播空间相遇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并阅读教材,描述稳定干涉现象的特征,指出干涉现象是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叠加的一种情景,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要想得到稳定干涉现象需是相干波源。

2、 探索思考,引入新课。

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是掌握双缝干涉的关键。因此,我首先会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光是否具有波动性,如何有则会有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那么在屏幕上会得到什么现象呢?”演示两个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泡(或蜡烛)作为两个光源,移动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由此说明光的复杂性,从而引出杨氏实验,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困难时,学习杨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

老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双缝干涉图样,让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回答图样的特点:明暗相间;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两缝1S 、2S 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

接下来,运用波动理论进行分析,借助多媒体,用做好的幻灯片进行演示,演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在直线上叠加的情景。波仍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位移随时间而改变;两列波同相振幅变大,说明此点振动加强,两列波反相振幅减小,说明此点振动减弱。强调波形图是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位移的包络线,演示波在传播时,波峰波谷的移动情况。

幻灯片数量准备得多,演示一列波传播时,每隔

2T 传播距离为2λ波峰。两列波1S 、2S 独立传播每隔2T ,传播距离为2

λ波峰,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注意中垂线上的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结果峰谷依次通过此点——说明此点振动在峰,平衡位置,谷,平衡位置,峰之间往复振动是加强点,再让学生看两列波的相遇峰、谷依次通过该直线上的所有点,由此说明直线上的点均是加强点。类似的方法,再分析中垂线两侧位置上的点,即两列波峰谷的相遇点。

3、 知识应用。

已经完成了知识的讲解和幻灯片的演示,因此让学生再回顾所学知识要点,然后留出几分钟时间,完成课堂习题。

①、两点相同的灯泡发出的光束相遇________发生干涉现象?(填“能”或“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