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_融合新闻的转型与实践_郜书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对“融合媒介”的定义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因此,无论从战略、技术还是文化角度,融合媒介时代的到来为视觉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有研究指出,视觉传播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信息传递方法。在职业新闻记者出现以前,人们就学会了用火、岩画、象形文字等可视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当今媒介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视觉传播已经成为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它以文字、色彩、形象、空间等作为视觉基础元素来进行表现,力图将一切已经完成、存在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语言文字代码和印刷媒介重新熔炼整合,从而实现人类文化艺术全面视觉化的宏伟目标。①视觉化表达既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类永恒的艺术追求。对于视觉表达的画面,不管是动感的视频还是静止的照片,都可以说比描述传递得更多一些,更复杂一些,有时更自我一些。因而,只要有条件,人们总是希望借助画面、欣赏画面。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更是如此,它把人们心中潜伏着的视觉化表达欲望激发出来。②
一、视觉传播是对传统传播程式的突破与提升
视觉新闻传播是以高科技摄制技术为基础,以类似于电视的视频新闻为表现形态,以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
视觉传播:融合新闻的转型与实践
郜书锴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7-1330/G4(2008)08-030-3
[内容提要] 融合媒介的诞生为视觉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其发展前景成为目前传媒业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如何提升传统传播模式和打造传播个性与价值,融媒时代的视觉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媒介本身也逐渐视觉化的时代,视觉传播必将引领新闻转型和传媒变革迈入新阶段。
[关键词] 视觉传播 融合新闻 视觉记者 视频 个性
的新型传播方式。虽然传统的电视媒体也是以视觉传播为主要方式,但融媒时代的电视传播也在不断追求数字化传播创意与实践,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传播方式把电视传播不断推向新阶段。而在传统的报纸媒体上,文字和摄影新闻一直是报纸版面的主角。但在以传媒科技为平台的网络传播新时代,以视频新闻为主要新闻形态的视觉新闻,取代或延伸传统的新闻形态而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角,这一转型既是媒介技术推动的必然结果,也是读者新闻消费选择的必然要求,必将为传统报业的生死突围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传统报业时代,报纸版面的视觉设计主要由编辑承担,而视觉新闻的主要采集者就非摄影记者莫属,不管是黑白摄影图片还是彩色摄影图片,主要是由分工明确的摄影记者提供,几乎每一家报社都为此成立专业的新闻摄影部,这是传统报业的历史产物。当然,文字记者虽然不直接负有视觉新闻的采访任务,但他们也间接承担着文字的视觉呈现的重任,比如文字本身的修辞表达和形象化表达,也是吸引报纸读者的间接的视觉手段,姑且称之为前视觉新闻形态。与此对应,以视频为主要视觉呈现方式的新闻就可以成为新视觉新闻形态。从信息接受理论来看,读者读报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同时也是为了体验阅读享受。因此,报纸设计本身和它所提供的新闻作品,都需要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审美价值,即
需要给人以艺术化的“悦读”享受。因此,报纸不但积极采用直接诉诸于视觉表达的新闻摄影照片、图表和图片,而且还间接诉诸于文字的视觉化表达,用视觉化的白描增强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引导读者进入情景化、具象化的“视觉画面”之中,促成报纸读者的“使用与满足”,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适应报纸视觉潮流的激流勇进,国内报业已经具备超前意识,步步紧跟媒介技术发展的新时代,纷纷成立或酝酿成立“视觉中心”,努力打造一批报纸需要的视觉记者。2003年,上海《东方早报》创刊,它明确提出将新闻视觉化作为其新闻运作的理念。2005年7月,浙江《嘉兴日报》及其子报《南湖晚报》成立视觉中心。同一年,《南方日报》成立视觉新闻中心,将版式设计人员、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进行整合。虽然,这些报纸的“视觉中心”具备了超前的意识,但就实践而言,它们还只是在摄影和图片的视觉范围内运作,还没有在网络技术主导的视频领域里取得突破,视觉记者也没有真正被纳入专业化议程。但这一情况在2007年有了突破,《南方都市报》摄影部设置视频记者岗位,诞生了国内第一批视觉记者。《新京报》和《京华时报》也在积极探索,推进视频记者岗位的专业化进程。但与国外相比,国内报业的做法还缺乏适当的制度建设和技术投入,报纸网站的视频新闻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多数报业网站表面上红红火火,但真正能够脱离报纸母体而独立生存的网站还缺乏足够的能力。国外报纸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迅速培养一批网站专业视觉记者应当成为重中之重。随着技术发展,网络媒体的融合功能仍在不断增强,接受与发布新闻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新闻信息传播将普遍采用多媒体方式,最终在新的终端介质上实现听、读、看、写、说、录等等手段的自由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体现出更加自由、更加人性化和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③
二、视觉传播打造网络报业的传播个性与价值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报业新闻网站开始采用视频新闻却只有6-7年时间,视频新闻的播出成为网站主流还不到2年的时间,个性化的视觉新闻依然寥寥无几,甚至还只是报业网站的装饰品,根本无法成为拉动报业成长的新亮点。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总编助理切特·路德斯认为,大多报业网站还处在摸索阶段,其视频新闻也许只是新闻点缀,这样的作为显然无法引领报业创新的未来。
新闻学者查理·斯雷顿的观察表明,报业网站对视频新闻如此趋之若鹜,但绝大多数只是几分钟的短片,真正具备完整故事情节的长片却少之又少,不过这一情况在大型报业就大不相同,少数知名报业集团的网站视频新闻几乎还可以与电视比肩。《那不勒斯每日新闻报》还专门成立了多媒体视觉中心,中心主任乔纳森·尤悌斯要求报社加紧制定采访规程,规定摄影记者要采集新闻照片等视觉新闻,而且要求所有文字记者采集视频新闻、广播新闻和摄影新闻。《华盛顿邮报》计划每周指定五名记者专门采集视频新闻,近期的计划是培养100名专职记者采集视频新闻。路德斯说,报社毕竟不同于电视台,要求记者采集视频新闻的主要目的是作为采访的现场补充,同时为文字新闻提供参照。一时间,报纸视频新闻迅速升温,视觉记者培训就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报业的不景气迫使大批报社不断裁员,但摄像记者的需求却日趋旺盛。适应形势需要,美国国家报业摄影者协会在2007年成立多媒体训练中心,训练收费高达650-680美元,报名者蜂拥而至。训练中心主任塞思·吉特纳表示,2008年,训练中心的规模将增加一倍,以满足报社对摄像记者的需求。
很多摄影记者渴望掌握新技术,摄像可以拓展他们的工作思路,为他们的新闻工作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过去的10多年,面对报业的经营危机,许多报社开始压缩新闻版面,少用、不用或缩小新闻照片,这一做法不但挫伤了摄影记者的积极性,甚至威胁到摄影记者的饭碗。但视频新闻为摄影记者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报社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也许在不久之后,“视觉记者”还将成为新闻行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费德利在《迈阿密先驱报》做摄影记者23年,他坚信必须“与时俱进”。两年前他主动报名参加摄像训练,现在他已成为报社的首席视觉记者。《底特律自由报》制作的视频剧“兄弟乐队”获得2007年宽带新闻“艾美奖”。报社的数字媒体总编南希·安德鲁斯视频新闻是网络报业打造个性和实现传播价值的一件尚方宝剑。
然而,所有这一切在过去的几年还是痴人说梦。首先是报社不舍得投入40000美元购买一台价格昂贵的摄像机,因为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其次是网络视频只能通过类似“小盒子”的视频框播放,视觉效果根本无法与电视相媲美。三是网络速度太慢,“争分夺秒”的网民难以容忍。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不但摄像设备价格大大降低,网络宽带已经广泛普及,而且很多网民对 “断断续续”的网络视频还情有独钟,他们更爱“原汁原味”的视觉享受。显而易见,视频新闻瞄准的就是那些年轻人,他们是高收入群体和知识精英,更喜欢通过视频观看新闻、体育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