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向善、至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真、向善、至美

高考急功近利式的?u价体制,让学生学会了套话、假话、大话、空话等写作模式。这种以写作模式推动的应试举措,最终只会颠覆高考作文的评价体制,从而让原本神圣庄严的高考丧失原汁原味的本真、本善和本美的追求。高考作文评价体制建设理应从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中回归学生的本真、本善、本美。

一、缘起:高考作文的评分

经常在高三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是否还清晰地记得我们的高考作文教学可谓是在风雨飘摇中一路走过。我们在滔滔不绝的作文解析和总结中,倡导了无数提高学生作文的套路与技法,但学生往往在采用八股式的机械性模仿和无病呻吟的礼赞培训中消解了他们对作文的热爱。他们总在试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阅读了大量的素材,积累了众多的名言警句,一旦“下水”写作,不是假、大、空,就是歌功颂德。试问:错的都是学生吗?笔者在长期的高三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以下作文评价的场面。

且看以下几组镜头:

镜头一:阅卷中,我们评卷常常会看到情绪消沉、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文章,许多老师用政教化的观点去压制他

们的文章,给的分数往往不高。这些学生也许是才情满怀的学子。

镜头二:学生铺垫较多,点题不够明确,惯用“层层剥笋”的技法,不排除有个别以“审题不当”误杀的情形。

镜头三:审美标准的差异性,偏好“议论文”的老师,往往会给惯于写“抒情散文”的考生“降低档次”;同理,偏好写人记事的“记叙性散文”的老师,也会有个别给惯于“论理说理”性的议论文“降低台阶”。

镜头四:面对有争议的文章,不排除有个别打“保险分”的“和事佬”。

镜头五:时间紧、任务重,打分也会出现个别“顾头不顾尾”的“仓促应对”情况。

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很早就看到过一条教育简讯,其篇名为《上海将首先实现阅卷教师持证上岗》。文中在结尾提到:有关专家呼吁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教师持证上岗将首先在上海实现。据培训中心组负责人介绍,此项培训将每年举行,今后,参与培训的人员将扩大到所有高中语文教师。

二、课程标准与实际操作的反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的考试与评价的表述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

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由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标准的初衷是让我们每一个高中生在写作中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在写作中:求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求自我――“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一句话,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然而现状是:我们的学生丢失了自我。不敢讲实话、真话,只是一味地迎合阅卷教师的喜好。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在高考作文中赢得高分,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即投其所好是一种至上的生存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我们的学生不得不为了追求功利而牺牲了自我的价值取向,他们没有了敢说真话的勇气与魄力,在高考作文的生死线上面,他们唯有“投其所好”,方能“百战百胜”。

一则《国家总督学顾问抨击作文教学》的文章提到:“为什么作文中说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文章中提及某高校一名外教让学生完成一篇写母亲的英语作文,结果学生交的作文让他非常吃惊。“所有学生都非常轻松地完成了作业。”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家陶西平说,“因为他们从小学起就开始写这个内容,写起来毫不费劲。”但外籍教师的阅卷结果出乎意料,他质疑学生:“你们的母亲难道都是一样的吗?难道她们从来没有不负责过?母亲从来就没有自私过吗?”“我记得韩寒说过一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生‘母亲都是善良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写了一个虚拟的母亲。”

其实,千篇一律的“虚拟”何止是写“母亲”呢?不仅学生写的内容有模式化倾向与套话表现,而且阅卷教师在现有评价体制上也呈现出此类倾向。

事实上,我们的阅卷教师,为了自己阅卷的方便,经常会采用模式化的评价方式,如有文采与否,审题明确与否,结构明确与否,内容积极健康与否等,来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其实这些都有意无意地同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究竟是我们的评判教师错了,还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专家错了,笔者认为,他们都没错,错就错在,我们的考试与评价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

我们总是在埋怨学生写不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高考的满分作文已经越来越少),可是我们的高考作文评价体制给予了我们高考的学生多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呢?

三、求真、向善、至美作文评价与考试机制

(一)求真:呼吁学生在文中回归自我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作文的考试评价应该呼吁学生在文中回归自我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拥有这种主体意识,我们的考试评价应该倡导以下三个方面的理念:

1.尊重和领悟学生的另类话语权

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思维情感。但是在作文的实际评价中,教师的个人思维定势往往表现在把自己所推崇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对他们个体的“另类”想法多持排除异端的“大棒政策”,缺乏包容精神。“伪善”的文风是我们作文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学生为人的“不厚道”,用“造假”来赢得功利性的“高分”,这正是学生做人的失败。“伪善”之风如果不去进行大力度地“砍杀”,从侧面上来说,正反映了我们教育的失败,同时又迎合和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所以,我们的阅卷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