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留空】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留空】一、地球和地图地球是个啥形状呢咱得知道,地球其实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你想啊,以前的人以为地球是平的,后来随着航海技术发展啥的,才慢慢发现地球是个球呢。
地球的大小也有数据,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再说说经纬线和经纬度。
经线就像西瓜上的竖条纹,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呢就像西瓜上的横条纹,和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经度就是用来表示经线的度数,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纬度呢就是用来表示纬线的度数,赤道是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90°。
地球的自转可有意思了。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就像个陀螺一样。
这一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你想啊,你这边转到对着太阳了,那就是白天,转到背对着太阳了,那就是黑夜了。
而且自转还让地球上不同地方有了时差。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公转就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比如咱们北半球夏季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这时候就热得很。
冬季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就冷得很。
地图三要素是啥呢,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比如说1:10000,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
方向的话,一般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
图例就是地图上那些符号代表啥,像山峰就用个三角形表示。
不同类型地图用途可不一样。
旅行地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你要去旅游,拿个旅游地图,上面标着景点啊,酒店啊,道路啥的。
交通图就侧重于交通线路,地形图呢就着重显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咱先来说说这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这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可是最大的洲,那面积老大了,它东边靠着太平洋,西边和欧洲连在一起。
欧洲呢,形状有点像个大半岛,和亚洲之间有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啥的为界。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3)站得高看得远(4)夜晚看北极星,越往北,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越高,越往南则越低; (5)地球的卫星照片以及在航天飞船上观察地球。
考点2 地球仪1. 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3. 经纬线特点4. 经纬度特点考点3 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2.地球的公转地球五带划分图昼最长,夜最短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图上距离一般是cm,实地距离一般是米或千米,千米换算厘米在后面加5个零,厘米换成千米后面删掉5个零)3. 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内容略4. 方向的判断:5.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考点5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是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标注的数据都是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考点6 选择适用的地图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去某个景点旅游,需要导游图;想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世界政区图;想去山区旅游,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的起点,对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对气候、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掌握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对气候、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其分类。
2.地形对气候、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生活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地形和地势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地形模型,如山脉、平原等,以便直观展示地形特点。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地形和地势的阅读材料,以便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地形和地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及其特点。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 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 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 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 属于北温带, 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 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三位,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 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 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 包括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 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 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 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 汉族人口最多,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 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 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号称世界屋脊。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2.4 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导入视频】:课前播放自作视频打铃,上课师:从刚才的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生:灾害、自然灾害。
师:看到了哪些灾害?生:各抒己见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请大家迅速的翻到课本56页,我们先来确认一下本节课的框题。
师生共同确认框题。
【学习目标】:师:让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请一位同学大声的为大家读一下。
生:大声朗读师:好,声音非常洪亮,希望这节课同学们的回答问题都很精彩。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学课本56-62页,根据学案,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来,稍后展示。
(5分钟)【交流展示】:师: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自学之后的成果吧生:自然灾害的含义师:从自安然灾害的含义中,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要成为自然灾害需要怎样的条件呢?”生:自然环境的异变、有危害师:同学们的提炼能力太强了。
我们判断一个场景算不算自然灾害第一看的是是否为自然环境的异变,第二是有没有造成危害。
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一些生活场景,希望请同学们帮忙辨别一下。
生:一一辨别,并且陈述理由师:同学们的活学活用的能力太强了,老师不得不为大家树个大母指。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出现过的生活场景,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生: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师:这里老是想咨询一下大家:当我们读图时正确步骤是什么呢?生:第一步,读图名。
第二步,读图例。
第三步,读图像。
师:现在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尝试读图分析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确认一下,屏幕上展示的两幅图分别是什么?生:一幅气象灾害分布图;一幅地质灾害分布图师:非常好,看得很准确。
第二步读图例,请同学们根据图例,指出图中所展示的各是什么?生:(学生上台指图)师:从大家的指图来看,大家对图例已经非常熟悉了。
那我们就进行第三步读图吧。
请大家仔细看图不同的自然灾害在分布上相同吗?生:不同师:为什么不同的自然灾害会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呢?(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师:这里,老师先举两个例子就当是抛砖引玉了。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学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学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岛屿和半岛。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基本为零。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地图的识别和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地图的运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岛屿和半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岛屿和半岛。
2.教学难点:对地图的识别和理解,以及地理位置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2.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使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直观的认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制作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准备一些有关我国疆域的趣味性知识,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岛屿和半岛的地图,让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领土的完整性,增强国家意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岛屿和半岛。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东部临海、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交通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海域广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3.我国陆地面积、位次960万平方千米,第三位。
在中国轮廓图上填出我国领土的四端点和濒临的海洋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5°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或黑龙江省黑瞎子岛上)(东经135°附近),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
自北向南四个边缘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多少20000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多少18000多千米。
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
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和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的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5.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在图中找出来)。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落实到图中)6.我国领土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会用比例尺和纬度计算)东西距离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7.我国东西晨昏差异大的原因?东西跨经度广,由于地球自转,东西时差大。
南北季节差异大的原因?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8.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哪三级:省级、县级、乡级。
环翠区属于哪一级:县级。
9.在图中填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7~10页)10.简称有两个的省级行政区及简称有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四川(川或蜀)、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说课稿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重要一环。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意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地理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信息、进行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
2.难点:中国地图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中国的疆域和地理位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疆域和地理位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信息,回答与疆域和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
4.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地理知识。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归纳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归纳
1. 地理的基本概念与对象: 地理是研究地球各种自然、人文现
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研究的对象包括土地、气候、地形地貌、水源、农田、城市等。
2. 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是一个呈近似球体的行星,它有自转
和公转的运动。
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和陆地构成。
地球的自转是地
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
3. 大洲与国家: 世界上有七个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大洲上都有不同的国家。
4.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地球表面被划分成了纬度和经度的网格
系统,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
纬度用来测量北半球和南半球,
而经度用来测量东半球和西半球。
5.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地球上有各种自然环境,包括气候、
植被、动物等。
而人文环境则包括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建筑、城市、
交通等。
6. 地球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7. 地球的资源与利用: 地球拥有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我们应当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部分重点内容的归纳。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地球和利用地球的资源。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辽阔的疆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辽阔的疆域》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以及理解我国的海陆分布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了解我国的海陆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我国的海陆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的记忆,海陆分布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海陆分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详细介绍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海陆分布情况。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海陆分布特点。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阔的疆域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对我国辽阔疆域的整体认识,为后续学习各地理单元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同时,他们对我国疆域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我国的基本地理信息,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能够读图识记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
2.难点: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我国疆域的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从而掌握我国的基本地理信息。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全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辽阔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初步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发地图,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形地貌的分布。
4.巩固(10分钟)针对地形地貌的特点,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我国疆域知识,拓宽视野。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多样性和地势的起伏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形和地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分析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地形和地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水资源分布、交通线路规划等,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形和地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地理-2.4-自然灾害-重点习题练习复习ppt课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 种类,分布广,灾害损失严重,回答6 、7题。
6.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 D.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
【解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 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级行政区域; 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 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 一,在我国,干旱不仅发生在降水稀少的西北地 区,而且在 东部季风区也常出现旱灾。所以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也会重叠; 华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 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以西南山区最为严重。
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材料,完成4 、5题。
4.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 B )
①地质稳定
②森林覆盖率高 ③地形坡度大
④降水量多且集中
⑤喀斯特地形广布
A .①④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地质稳定、森林覆盖率高都有助于
防范西南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
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 自己及其周围人的伤害,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B) ①在家里可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②在剧院一楼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的空地 ③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④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提示我们平时要掌握一定的避灾方法。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 象。而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 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教学设计4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疆域》是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疆域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疆域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峡等地理要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2.难点:我国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峡等地理要素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我国地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和地理位置。
2.实例分析:以我国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峡等为例,分析其分布和特点。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地图、岛屿、半岛、海峡等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备。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的疆域范围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特点。
同时,讲解我国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峡等地理要素的分布和特点。
3.2 土地资源—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共27张PPT)
3C 3B 8D
4C
答案显示
5D
4A 9B
5C 10 C
1.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D ) A.耕地 B.可利用草地 C.工矿、交通和城乡建设用地 D.永久积雪和冰川
2.某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则该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3.我国人地矛盾中最突出的是( C )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小 B.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
LJ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点要点·拨疑难 核心笔记
1.作用: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 和生活、生产的空间。
2.分类 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 建筑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5.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 D ) A.占多少,垦多少 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点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保护耕地尤 为重要,所以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 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培优精练
1.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属于建设用地的是( D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交通用地 【点拨】交通用地属于建设用地。耕地、林 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
4.图3-2-1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判断下列土地 利用类型分布正确的是( C ) A.Ⅰ为旱地 B.Ⅱ为草地 C.Ⅲ为林地 D.Ⅳ为水田
【点拨】图中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 Ⅱ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旱地;Ⅲ位于我国的 湿润山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为林地;Ⅳ 位于半干旱区的高原,为草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 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第二节 气候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第四节 自然灾害
03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 然资源
第一节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 征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学习与探究 中国的耕地红线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四章 中国的经 济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02.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03.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04.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章 从世界看 中国
第一节 疆域 第二节 人口 第三节 民族
02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工业 学习与探究 中国的高速铁路
感谢聆听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邻国。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疆域这一概念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疆域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邻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邻国。
2.难点:疆域的概念,以及我国疆域的相关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我国疆域地图,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素材:收集有关我国疆域的相关资料,以备学生探究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我国疆域地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邻国。
同时,配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地图和素材,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邻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