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m连续梁计算书

158m连续梁计算书
158m连续梁计算书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

QJX计算成果(施工图设计)

一、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JG/T D60-01—2004)。

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概述

1、项目概况

箱梁采用C60砼,单箱单室箱形断面,根部梁高H根=10.5m,跨中及边跨端部梁高H中=4.0m,H根/L=1/16,H中/L=1/42。箱梁梁高变化采用2次抛物线,变化范围为悬浇段末端至根部外侧处,梁高变化方程为:H=0.001003048x2+4.0(m)。箱梁底板厚度变化采用2次抛物线,由箱梁根部120cm渐变到跨中35cm;底板厚度方程:H=0.000138113x2+0.35(m);箱梁横坡由腹板高度调整,顶板横向设置2%的横坡,底板保持水平。

跨中断面

中支点断面

3、钢束描述

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包括纵向预应力、横向预应力和竖向预应力。

纵桥向顶板预应力钢束采用15-22和15-25Φs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腹板采用15-19Φs15.2钢绞线,中跨底板采用15-22Φs15.2钢绞线,边跨底板采用15-19、15-22Φs15.2钢绞线,边跨顶板采用15-25、15-22Φs15.2钢绞线。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部分钢束张拉控制应力为1360MPa)。除边跨顶板接长束为单端张拉外均采用两端张拉。

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5-3Φs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均采用交错单端张拉。预应力管道采用配套塑料扁形波纹管,采用真空压浆工艺

灌浆。

竖向预应力钢束布置于腹板,每块腹板设置2根,采用15-3Φs15.2钢绞线单端张拉,张拉工艺采用二次张拉,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预应力管道均采用塑料波纹管,内径为50mm,采用真空灌浆技术。

三、计算要点

(一)、计算模拟

1、计算模型

主桥结构为(109+168+109)m(设计线处跨径)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由于主桥首跨部分位于R=1800的曲线段内,尾跨位于R=1000的曲线段内,故对左右幅分别计算,左幅桥中心线处跨径为(109.236+167.963+107.905)m,右幅桥中心线处跨径为(108.737+168.038+110.095)m。纵向静力计算按平面杆系理论,采用桥梁计算程序QJX 4.0,结合施工方案进行结构离散。全桥共划分为131个节点和130个单元。结构离散图见图1.1。

图1.1 结构计算简图

2、施工阶段划分

根据施工总体安排,共划分为59个施工阶段。箱梁张拉预应力时混凝土龄期为7天。具体施工段划分为:

阶段1:完成桩、承台及墩身施工,立模现浇0#、1#梁段, 同时形成临时约束,并张拉

0#、1#梁段预应力钢束。拼装挂篮;安排边墩施工,安放边墩支座;

阶段2~49:现浇2#梁段;张拉2#梁段钢束,前移挂篮;循环2#梁段步骤依次浇筑3~25#梁段,对称张拉3~25#梁段钢束;

阶段50:在悬臂端施加压重;

阶段51:浇注边跨合拢处梁段(同时等重卸载悬臂端压重);

阶段52:张拉边跨顶、底板钢束,取消边跨支架,释放中墩转角约束;

阶段53:浇注中跨合拢处梁段(同时等重卸载悬臂端压重);

阶段54:张拉中跨底板束、合拢束,拆除中跨合拢吊架,释放一个中墩水平约束,形成连续体系;

阶段55:浇筑防撞栏砼,完成人行道、桥面铺装等附属工程;

阶段56~59:完成10年收缩徐变。

(二)、主要材料及技术参数

1、混凝土力学指标

箱梁混凝土标号:C60。计算容重:26kN/m3。

2、钢绞线力学指标

3、钢筋力学指标

4、预应力计算参数

预应力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具体参数见下表,μ值本计算考虑平弯摩阻及以往工程工地试验经验取0.25。

(三)、设计荷载取值

计算采用的设计参数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的有关规定取

值,其中:

1、汽车荷载:

公路-I级,4车道横向折减数:0.67,偏载系数1.15。本桥主跨大于150m,计入纵向折减系数0.97,计算对是否考虑纵向折减均进行计算。

2、人群荷载:2.5x1.15=2.875KN/m2,偏载系数1.15,计算文件填写数据为。2.5x1.15 x1.15=3.306KN/m2

3、温度荷载:

整体温差:升温20℃,降温-20℃。

梯度温度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规定的混凝土箱梁设计温度梯度计算:正温差T1=14℃,T2=5.5℃;负温差T1=-7℃,T2=-2.75℃

4、收缩、徐变:

按公路桥规JTG D62-2004附录F算法取用,箱梁加载龄期7天。

5、基础不均匀沉降:

主墩按沉降20mm考虑,边墩按沉降20mm考虑,并人工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

6、二期恒载:

包括防撞栏和人行道栏杆、预留外挂绿化、人行道板、D800水管(满载)、9cm沥青铺装,总计90.7 KN/m。由于电力电力管架仅单幅有,且水管可能不从桥上过,故去掉电力管架及水管后,二期恒载总计79.82 KN/m。本计算书以二期恒载90.7 KN/m的计算为主,二期恒载为79.82 KN/m部分计算仅做部分摘录。

(四)、荷载组合

1、作用标准值组合

即进行构件的持久状况应力计算时作用(或荷载)取其标准值,汽车荷载应考虑冲击系

数,进行短暂状况应力计算时施工荷载除有特别规定外均采用标准值,不考虑组合系数。

2、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即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相组合,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式4.1.7-1。

3、作用基本组合

即永久作用的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组合,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及各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式4.1.6-1。

四、左幅桥主要计算成果摘要(109.236+167.963+107.905m跨)

(一)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作用基本组合)

主梁的承载力和内力包络如下图所示:

图1.2 1/2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包络图(单位:T·m)

图1.3 1/2半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包络图(单位:T)

上图显示,主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组合设计值均小于对应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剪力组合设计值最大为75300KN,小于该处截面抗力99200KN,其余各处剪力设计值均小于截面抗力,满足规范要求。

(二)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成桥状态下结构正应力情况

图1.4 成桥状态主梁上缘正应力图(单位:kg/cm2)

图1.5 成桥状态主梁下缘正应力图(单位:kg/cm2)

根据上图显示,主梁在成桥(收缩、徐变完成)时有一定的压应力储备。上缘跨中最小压应力为3.78MPa;上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中支点附近,大小为12.21MPa。下缘跨中应力为7.47MPa;下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中支点附近,大小为11.23MPa;成桥状态下结构正应力均能满足要求。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抗裂验算(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1)、正截面抗裂

图1.6 主梁正截面抗裂验算短期效应组合正应力图(单位:kg/cm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1条,

正截面抗裂应对构件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进行验算,对于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应满足:08.0≤-pc st σσ。

主梁上缘最小压应力为0.352MPa ,出现在中墩墩顶,下缘最小压应力为1.606MPa ,出现在中跨跨中下缘,主梁上、下缘除边支点附近外均未出现拉应力,故正常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满足规范要求。

(2)、斜截面抗裂(计入竖向预应力作用)

图1.7 主梁斜截面抗裂验算 短期效应组合主拉应力图(单位:kg/cm 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1-8条,斜截面抗裂应对构件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进行验算,对于全预应力混凝土现场浇筑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应满足:MPa f tk tp 14.14.0=≤σ。

主梁在短期组合作用下,考虑竖向预应力的作用,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跨中腹板厚度变化处,为-0.525Mpa ,故斜截面抗裂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1、持久状况(使用阶段 作用标准值组合)

(1)、正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

图1.8 持久状况 主梁正应力计算结果 (单位:kg/cm 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5条,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混凝土的最大正应力应符合以下规定:

MPa f ck pt kc 25.195.0=≤+σσ

使用阶段构件正截面最大压应力为17.49MPa ,小于规范限值19.25MPa ,使用阶段主梁正截面混凝土的压应力满足要求。

当二期恒载为79.82 KN/m 时,持久状况正截面最大压应力为17.699MPa ,出现在支点上缘附近,仍满足规范要求。

(2)、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应力: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5条,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MPa MPa f pk p pe 1209186065.065.0=?=≤+σσ

由计算可知,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拉应力最大约为1188.7MPa 。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应力能够满足上述规范要求。

(3)、斜截面混凝土的主压应力(已计入竖向预应力作用):

图1.9 持久状况 主梁主压应力计算结果 (单位:kg/cm 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6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作用标准值和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主压应力σcp 应符合以下规定:

MPa f ck cp 1.234.326.06.0=?=≤σ

标准组合作用下,构件截面最大主压应力为12.68MPa ,满足规范限值23.1MPa ,使用阶段主梁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能够满足要求。

2、短暂状况(施工阶段 自重、施工荷载等标准值组合)

(1)、施工阶段预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

图1.10 短暂状况(施工阶段) 主梁压应力图(单位:kg/cm2)

σ=15.53MPa,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预压区最大压应力t cc

(JTG D62—2004)第7.2.8条,压应力限值为0.7'ck f=0.7?0.8?38.5=21.56MPa,满足。

(2)、施工阶段预拉区混凝土拉应力:

图1.11 短暂状况(施工阶段) 主梁拉应力图(单位:kg/cm2)

最大拉应力为0.55MPa,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2.8条,拉应力满足规范限值0.7f’tk =1.995 MPa的要求,故预拉区只需配置配筋率不小于0.2%的纵向钢筋即可。

(四)、短暂状况、持久状况主梁位移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消除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梁式桥主梁的最大挠度处不应超过计算跨径的

l/600。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应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对应C60混凝土,挠度长期η=1.4。

增长系数

θ

1、短暂状况最大双悬臂状态(施工阶段st=50悬浇最后梁段)

图1.12 短暂状况(st=49) 主梁累积位移图(单位:mm radx10-3) 最大竖向位移为-74.19mm。

2、短暂状况中跨合拢(施工阶段st=54)

图1.14 短暂状况(st=54) 主梁累积位移图(单位:mm radx10-3) 中跨合拢后,边跨合拢段附近最大竖向位移为64.486mm,中跨合拢段附近向下最大竖向位移为-70.60mm。

3、成桥阶段收缩徐变完成(施工阶段st=59,计3650天)

图1.15 收缩徐变完成(st=59) 主梁累积位移图(单位:mm radx10-3) 中跨合拢后,向下最大竖向位移出现在跨中附近,为-130.66mm,向上最大竖向位移为边跨合拢段处的74.793mm。收缩徐变完成后,最大水平位移为139.59mm。

4、活载位移

在活载(汽车+人群)作用下,竖向位移如下表(未考虑挠度长期增长系数):

η=1.4后,竖向位移如下表:

当考虑挠度长期增长系数

θ

由上表可知,主梁挠度满足规范要求。

(五) 支承反力

1、QJX计算结果

2、MIDAS计算结果

五、右幅桥主要计算成果摘要(108.737+168.038+110.095m跨)

(一)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作用基本组合)

主梁的承载力和内力包络如下图所示:

图1.2 1/2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包络图(单位:T·m)

图1.3 1/2半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包络图(单位:T)

上图显示,主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组合设计值均小于对应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剪力组合设计值最大为75840KN,小于该处截面抗力99550KN,其余各处剪力设计值均小于截面抗力,满足规范要求。

(二)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成桥状态下结构应力情况

1.4 成桥状态主梁上缘正应力图(单位:kg/cm2)

1.5 成桥状态主梁下缘正应力图(单位:kg/cm2)

根据上图显示,主梁在成桥(收缩、徐变完成)时有一定的压应力储备。上缘跨中最小压应力为3.74MPa;上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中支点附近,大小为12.21MPa。下缘跨

中应力为7.52MPa ;下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中支点附近,大小为11.29MPa ;成桥状态下结构应力均能满足要求。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抗裂验算(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1)、正截面抗裂

图1.6 主梁正截面抗裂验算 短期效应组合正应力图(单位:kg/cm 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1条,正截面抗裂应对构件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进行验算,对于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应满足:08.0≤-pc st σσ。

主梁上缘最小压应力为0.337MPa ,出现在中墩墩顶,下缘最小压应力为1.06MPa ,出现在尾跨边跨合拢段处,上、下缘除边支点附近外均未出现拉应力,故正常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满足规范要求。

(2)、斜截面抗裂(计入竖向预应力作用)

图1.7 主梁斜截面抗裂验算 短期效应组合主拉应力图(单位:kg/cm 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1-8条,斜截面抗裂应对构件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进行验算,对于全预应力混凝土现场浇筑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应满足:MPa f tk tp 14.14.0=≤σ。

主梁在短期组合作用下,考虑竖向预应力的作用,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跨中腹板厚度变化处,为-0.525Mpa ,故斜截面抗裂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1、持久状况(使用阶段 作用标准值组合)

(1)、正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

图1.8 持久状况 主梁正应力计算结果 (单位:kg/cm 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5条,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混凝土的最大正应力应符合以下规定:

MPa f ck pt kc 25.195.0=≤+σσ

使用阶段构件正截面最大压应力为17.46MPa ,小于规范限值19.25MPa ,使用阶段主梁正截面混凝土的压应力满足要求。

当二期恒载为79.82 KN/m 时,持久状况正截面最大压应力为17.68MPa ,出现在支点上缘附近,满足规范要求。

(2)、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应力: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5条,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MPa MPa f pk p pe 1209186065.065.0=?=≤+σσ

由计算可知,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拉应力最大约为1169.1MPa 。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应力能够满足上述规范要求。

(3)、斜截面混凝土的主压应力(已计入竖向预应力作用):

图1.9 持久状况 主梁主压应力计算结果 (单位:kg/cm 2)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7.1.6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作用标准值和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主压应力σcp 应符合以下规定:

MPa f ck cp 1.234.326.06.0=?=≤σ

标准组合作用下,构件截面最大主压应力为12.69MPa ,满足规范限值23.1MPa ,使用阶段主梁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能够满足要求。

2、短暂状况(施工阶段 自重、施工荷载等标准值组合)

(1)、施工阶段预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

30+45+30m预应力连续梁计算书

30+45+30米连续梁计算书 一、预应力钢筋砼上部结构纵向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本计算书是针对标段中的30+45+3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桥宽为9.5m,采用单箱单室,单侧翼板长2.5米;梁高为1.6~2.3米,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型变化。 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腹板的厚度随着剪力的增大而从跨中向支点逐渐加大,箱梁边腹板厚度为50~70cm。箱梁顶板厚22cm。为了满足支座布置及承受支点反力的需要,底板的厚度随着负弯矩的增大而逐渐从跨中向支点逐渐加大,厚度为22~35cm。其中跨跨中断面形式见图1.1,支承横梁边的截面形式见图1.2。结构支承形式见图1.3。主梁设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j15.24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X105 MPa,公称面积为140mm2。预应力钢束采用真空吸浆工艺,管道采用与其配套的镀锌金属波纹管。纵向钢束采用大吨位锚。钢束为19?s15.24的钢绞线,均为两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1339MPa。 图1.1 中跨跨中截面形式

图1.2 横梁边截面形式 图1.3 结构支承示意图 (二)设计荷载 结构重要性系数:1.0 设计荷载:桥宽9.5米,车道数为2,城-A汽车荷载。 人群荷载:没有人行道,所以未考虑人群荷载。 设计风载:按平均风压1000pa计, 地震荷载:按基本地震烈度7度设防, 温度变化:结构按整体温升200C,整体温降200C计,桥面板升温140C,降温70C。基础沉降:桩基础按下沉5mm计算组合。 其他荷载: (三)主要计算参数 材料:C50砼; 预应力钢束: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标准强度fpk=1860MPa,抗拉设计强度fpd=1260MPa,抗压设计强度fpd=390Mpa。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计算书

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 初步设计 1.1 设计基本资料 1.1.1 设计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 I 级 2)桥面宽:净 2×(12.5+2×0.5)m 防撞墙 3)桥面横坡:1.5% 4)桥面纵坡:1.0% 5)竖曲线半径:桥梁围无竖曲线 6)平曲线半径:桥梁围无平曲线 7)温度:季节温差的计算值为-15℃和+20℃ 1.1.2 主要材料 1、混凝土 1)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 2)连续梁:C50 3)桩基、承台、桥墩、桥台、搭板:C50 2、钢筋 1)主筋:HRB335 2)辅助钢筋:II 级钢筋 3)预应力筋:箱梁纵向预应力束采用φj15.24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270K级钢绞线 ,ASTMA416-90a270 级标准,标准强度 Ry =1860MPa ,Ey=1.95×10 MPa。 3、预应力管道 预应力管道均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 4、伸缩缝 采用S SF80A 大变位伸缩缝。 5、支座 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1.1.3 相关参数 1. 相对温度75% 2. 管道摩擦系数u=0.25 3. 管道偏差系数λ=0.0025l/米 4. 钢筋回缩和锚具变形为4mm 1.1.4 预应力布置

箱梁采用O VM 型锚具及配套的设备。管道成孔采用波纹圆管,且要求钢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小于 0.35mm。预应力拉采用引伸量和拉吨位双控。并以引伸量为主。引伸量误差不得超过-5%~10%。 1.1.5 施工方式 满堂支架 1.1.6 主要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 D63-2007)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J041—2000) 5.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JTG C30-2002) 6.桥涵水文 7.桥梁工程 8.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 9.结构设计原理 10.基础工程 11.桥隧施工技术 12.公路桥涵现行标准图 第三章上部结构设计 3.1 横截面和纵断面尺寸拟定: 1、纵截面 桥梁分孔关系到桥梁的造价。跨径和孔数不同时,上部结构和墩台的总造价是不同的。跨径愈大,孔数愈小,上部结构的孔数就愈大,而墩台的造价就愈小。最经济的跨径就是要使上部结构和墩台的总造价最低。因此当桥墩较高或地质不良,基础工程较复杂而造价较高时,桥梁跨径就可选的大一些。反之,当桥墩较矮或地基较好时,跨径就可以选的小一些。 由于桥位处地质情况为素填土或杂填土、圆砾、黏土、强风化岩,部分桥位处岩石裸露,海堤上地质情况为淤泥、黏土、中风化岩。地质状况不良,本桥位处桥长150米,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所以设置为六跨连续梁较好。基础拟采用钻孔灌筑桩。 当桥梁总长度很大,当采用顶推或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时,则等跨结构受力性能较差所带来的欠缺完全可以从施工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得到补偿。本桥桥长150米,对于连续体系,拟取30m。

连续梁桥计算

第一章混凝土悬臂体系和连续体系梁桥的计算 第一节结构恒载内力计算 一、恒载内力计算特点 对于连续梁桥等超静定结构,结构自重所产生的内力应根据它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来确定其计算图式。 以连续梁为例,综合国内外关于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有支架施工法; (二)逐孔施工法; (三)悬臂施工法; (四)顶推施工法等。 上述几种方法中,除有支架施工一次落梁法的连续梁桥可按成桥结构进行分析之外,其余几种方法施工的连续梁桥,都存在一个所谓的结构体系转换和内力(或应力)叠加的问题,这就是连续梁桥恒载内力计算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如何结合施工程序来确定计算图式和进行内力分析以及内力叠加等问题,并且仅就大跨径连续梁桥中的后两种的施工方法——悬臂浇筑法和顶推施工法作为典型例子进行介绍。理解了对特例的分析思路以后,就可以容易地掌握当采用其它几种施工方法时的桥梁结构分析方法了。 二、悬臂浇筑施工时连续梁的恒载内力计算 为了便于理解,现取一座三孔连续梁例子进行阐明,如图1-1所示。该桥上部结构采用挂篮对称平衡悬臂浇筑法施工,从大的方面可归纳为五个主要阶段,现按图分述如下。 (一)阶段1 在主墩上悬臂浇筑混凝土 首先在主墩上浇筑墩顶上面的梁体节段(称零号块件),并用粗钢筋及临时垫块将梁体与墩身作临时锚固,然后采用施工挂篮向桥墩两侧分节段地进行对称平衡悬臂施工。此时桥墩上支座暂不受力,结构的工作性能犹如T型刚构。对于边跨不对称的部分梁段则采用有支架施工。 此时结构体系是静定的,外荷载为梁体自重q自(x)和挂篮重量P挂,其弯矩图与一般悬臂梁无异。 (二)阶段2 边跨合龙 当边跨梁体合龙以后,先拆除中墩临时锚固,然后便可拆除支架和边跨的挂篮。 此时由于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边跨接近于一单悬臂梁,原来由支架承担的边段梁体重量转移到边跨梁体上。由于边跨挂篮的拆除,相当于结构承受一个向上的集中力P挂。 (三)阶段3 中跨合龙 当中跨合龙段上的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时,该段混凝土的自重q及挂篮重量2P 将以2个集中力 挂 R0的形式分别作用于两侧悬臂梁端部。

双向6车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初步设计计算书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70m+112m+70m) 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任务说明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学生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桥式方案比选、结构计算及施工架设等方面的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及设计思想等内容。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桥梁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的主要内容 1、根据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不同的桥式方案并绘图。 2、进行桥式方案的比选和工程量的计算。 3、对基本尺寸的选择进行探讨(包括梁高、边跨与中跨长度及比 值等参数)。 4、对已确定的桥式方案进行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确定。 5、运用常规的超静定混凝土桥梁分析程序计算结构内力及变形, 布置预应力钢筋,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截面设计与检核。 6、通过自己编制程序,计算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配筋, 并对结果进行校核。 7、梁的一般构造图及配筋图。 三、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⑴汽车荷载:汽—超20,挂—120;

⑵特种荷载:特—300; ⑶人群荷载:3.5KN/㎡。 2、桥梁净空:总宽25m,双向6车道6×3.5m,人行道宽2×1.5m,栏杆2×0.5m。 3、坡度:纵坡1%,横坡2% 4、截面形式:变截面箱梁 5、材料: ⑴砼:上部结构采用 C50 下部结构采用 C25 ⑵钢筋:预应力钢筋采用9-7Φ5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 1860Mpa) 普通钢筋采用Ⅱ级钢筋 6、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8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8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85 ·《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JTJ 06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82

4-25m简支转连续箱梁计算书

跨径25米、桥宽10米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纵向内力计算书 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第一测设室 2007年11月29日

一、设计依据 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 6、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Dr.Bridge系统--<<桥梁博士>>V3.1版; 8、交通部部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9、交通部现行的其他《规范》、《规程》、《办法》。 二、技术指标 1、路线等级:高速公路,按2车道计算; 2、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3、半幅桥面宽度:0.5米(护栏)+9米(行车道)+0.5米(护栏)=10米; 4、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5、桥孔布置:跨径4x25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桥; 6、温度荷载: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3.10.3取用 a、体系整体升温30度; b、体系整体降温50度; c、梯度温度(升温) ●顶板顶层处:16.4℃ ●顶板顶层以下10厘米:5.98℃ ●顶板顶层以下40厘米:0℃ d、梯度温度(降温) ●顶板顶层处:-8.2℃ ●顶板顶层以下10厘米:-2.99℃ ●顶板顶层以下40厘米:0℃ 7、支座变位:按1cm计算; 8、护栏等级:内、外侧50厘米护栏; 9、本计算按直线杆系计算;

连续梁 下部结构计算书

**公路二期工程*大桥 3×30m连续梁下部结构计算书 1.工程概况 桥梁上部为3×30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梁总宽度为12m,梁高为1.6m。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断面,其中主梁悬臂长 2.0m,标准断面箱室顶板厚0.22m,底板厚0.2m,腹板厚0.45m,中支点及边支点断面箱室顶板厚0.37m,底板厚0.32m,腹板厚0.65m,两断面间设长2.5m的渐变段。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现场浇注,封端采用C45混凝土。主梁中墩采用两根直径1.6m圆柱,下接直径1.8m桩基,左侧中墩高7m,右侧墩柱高8.5m。主梁边墩采用盖梁+直径1.6m双柱中墩,下接直径1.8m桩基形式;中、边墩横桥向中心距均为5.6m。 主梁边支点采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中墩与主梁固结。 2.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静力计算 3.1 计算模型 由于主梁支撑中心与其中心线斜正交,且主梁平面基本为直线,因此建立平面杆系模型计算结构的内力及变形。桥梁内力及位移的计算均采用桥梁博士3.0有限元程序进行,其中边支点仅采用竖向支撑,中墩底部采用弹性支撑,其支撑刚度根据m法计算(m0=1.2×105kN/m4,K水平=2.4×106kN/m,K弯曲=1.1×107kN.m/rad)。 根据桥梁结构受力特点,其计算模型见下图。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 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1.1 地质条件 (4) 1.2 主要技术指标 (4) 1.3 设计规范及标准 (4) 第二章方案比选 (5) 2.1 概述 (5) 2.2 比选原则 (5) 2.3 比选方案 (5) 2.3.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5) 2.3.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桥桥 (7) 2.3.3 普通上承式拱桥 (8) 2.4 方案比较 (9) 第三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总体布置 (12) 3.1 桥型布置 (12) 3.2 桥孔布置 (12) 3.3 桥梁上部结构尺寸拟定 (12) 3.4 桥梁下部结构尺寸拟定 (13) 3.5 本桥使用材料 (14) 3.6 毛界面几何特性计算 (14) 第四章荷载内力计算 (16) 4.1 模型简介 (16) 4.2 全桥结构单元的划分 (16) 4.2.1 划分单元原则 (16) 4.2.2 桥梁具体单元划分 (17) 4.3 全桥施工节段的划分 (17) 4.3.1 桥梁划分施工分段原则 (17) 4.3.2 施工分段划分 (17) 4.4 恒载、活载内力计算 (17) 4.4.1 恒载内力计算 (17) 4.4.2 悬臂浇筑阶段内力 (18) 4.4.3 边跨合龙阶段内力 (19)

4.4.4 中跨合龙阶段内力 (20) 4.4.5 活载内力计算 (21) 4.5 其他因素引起的内力计算 (23) 4.5.1 温度引起的内力计算 (23) 4.5.2 支座沉降引起的内力计算 (25) 4.5.3 收缩、徐变引起的内力计算 (26) 4.6 内力组合 (28) 4.6.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 (28) 4.6.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 (29) 第五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32) 5.1 钢束估算 (32) 5.1.1 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 (32) 5.1.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计算 (33) 5.2 预应力钢束布置 (39) 5.3 预应力损失计算 (40) 5.3.1 预应力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40) 5.3.2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41) 5.3.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41) 5.3.4 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 (42) 5.3.5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 (42) 5.3.6 有效预应力计算 (44) 5.4 预应力计算 (45) 第六章强度验算 (48) 6.1 正截面承载能力验算 (48) 6.2 斜截面承载能力验算 (51) 第七章应力验算 (55) 7.1 短暂状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力验算 (55) 7.1.1 压应力验算 (55) 7.1.2 拉应力验算 (55) 7.2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60) 7.2.1 持久状况(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60 7.2.2 持久状况(使用阶段)混凝土的主压应力验算 (62) 7.2.3 持久状况(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验算 (65) 第八章抗裂验算 (68) 8.1 正截面抗裂验算 (68)

箱梁预制台座计算书

箱梁预制台座计算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箱梁预制及存放台座设置及验算 1、后张法预应力箱梁台座设置及其验算 1、1台座设置 (1)对台座基础的地基进行加强处理,使台座基底承载力≥150Kpa。 (2)台座基础两端范围下挖50cm台座基础,宽,中间基础部分宽,30cm厚,并布筋浇注C30混凝土;台座部分配置结构钢筋,浇筑20cm厚混凝土,台座顶面采用小石子混凝土调平,并用 4x4cm角钢包边,防止边角破坏。底模采用1m宽8mm厚的大块钢板平铺,并且与台座连接成整体。用3m靠尺及塞尺检测平整度,偏差控制2mm以内,确保钢板接缝严密、光滑平顺。台座施工预留模板对拉螺栓孔间距50cm。 (3)箱梁采用两台50t龙门吊起吊。在梁底台座预留吊装孔,吊点位置距梁端1m。20m和25m预制箱梁共用台座设置4个吊装孔洞。 (4)为了保证桥梁平顺,在20m(25m)箱梁台座跨中设向下13mm的预拱度,从跨中向梁端按抛物线过渡设置。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预制台座间距为3m,以便吊装模板。 台座受力验算 按25m箱梁对台座受力进行验算。 单片箱梁重量=×=。 模板重量=12t, 小箱梁底面面积为:1×=, 则台座所受压强=(+12)×1000×10/=,小于台座强度30MPa。 张拉完毕后受力面积取2 m2,则台座所受压强=(+12)×10×1000/2=,小于台座强度30MPa。

台座两端地基承载力压强需达到 MPa ×1/(2×)=。施工时夯实地基并铺设碎石垫层使其满足要求。 2、箱梁存梁区台座设计及验算 箱梁存梁区台座设计 台座枕梁采用C30混凝土(计算中枕梁视为刚性构件),箱梁存梁用枕梁尺寸为××见下图:(验算以25米箱梁进行验算,其余20米箱梁的存梁用枕梁采用同25米箱梁存梁用枕梁相同的结构), 25米箱梁最大一片砼方量为,钢筋砼比重取26KN/m 3,最高放置两层,则存梁荷载F=×26×2/2=。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为:f a =(P 1+P 2 =(+(××+××2)×26)/×= 其中:P 1——25米箱梁重量; P 2——枕梁自重; A ——枕梁底面积; 处理地基,承载力达到300Kpa 以后进行枕梁砼的浇筑。 枕梁强度验算 (1)计算枕梁截面特性 ①枕梁截面惯性矩 如图建立坐标系xoy ,则矩形组合体的形心距地面距离y1为: A1=80×40=3200cm2 a1=20cm A2=40×30=1200cm2 a2=55cm y1=(A1*a1+A2*a2)/(A1+A2) =(1200*55+3200*20)/(1200+3200)= y2== 枕梁横断面图 枕梁平面图40+30 20402030 404080

midas_连续梁计算书

第1章89#~92#预应力砼连续梁桥 1.1结构设计简述 本桥为27+27+25.94现浇连续箱梁,断面型式为弧形边腹板大悬臂断面,根据道路总体布置要求,主梁上下行为整体断面,变宽度32.713m -35m,单箱5室结构变截面。箱梁顶板厚度为0.22m,底板厚度0.2m;支点范围腹板厚度0.7m,跨中范围腹板厚度0.4m。主梁单侧悬臂长度为 4.85m,箱梁悬臂端部厚度为0.2m,悬臂沿弧线一直延伸至主梁底板。主梁两侧悬臂设置0.1m后浇带,与防撞护栏同期进行浇筑。 本桥平、立面构造及断面形式如图11.1.1和图11.1.2所示。 图11.1.1 箱梁构造图

图11.1.2 箱梁断面图 纵向预应力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准强f=1860MPa。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如图11.1.3所示。 度 pk 图11.1.3 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图 主要断面预应力钢束数量如下表 墩横梁预应力采用采用φs15-19,单向张拉,如下图。 1.2主要材料 1.2.1主要材料类型 (1) 混凝土:主梁采用C50砼;

(2) 普通钢筋:R235、HRB335钢筋; (3) 预应力体系: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准强度 f=1860MPa;预应力锚具采用符合GB/T14370-2002《预应力筋锚具、 pk 夹具和连接器》中Ⅰ类要求的优质锚具;波纹管采用符合JT/T529-2004标准的塑料波纹管。 1.2.2主要材料用量指标 本桥上部结构主要材料用量指标如表11.2.2-1所示,表中材料指标均为每平米桥面的用量。 表11.2.2-1 上部结构主要材料指标 1.3结构计算分析 1.3.1计算模型 结构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1.3.1-1 结构模型图

箱梁预制台座计算书

箱梁预制及存放台座设置及验算 1、后张法预应力箱梁台座设置及其验算 1、1台座设置 (1)对台座基础的地基进行加强处理,使台座基底承载力≥150Kpa。 (2)台座基础两端范围下挖50cm台座基础,宽,中间基础部分宽,30cm厚,并布筋浇注C30混凝土;台座部分配置结构钢筋,浇筑20cm厚混凝土,台座顶面采用小石子混凝土调平,并用4x4cm角钢包边,防止边角破坏。底模采用1m宽8mm厚的大块钢板平铺,并且与台座连接成整体。用3m靠尺及塞尺检测平整度,偏差控制2mm以内,确保钢板接缝严密、光滑平顺。台座施工预留模板对拉螺栓孔间距50cm。 (3)箱梁采用两台50t龙门吊起吊。在梁底台座预留吊装孔,吊点位置距梁端1m。20m和25m预制箱梁共用台座设置4个吊装孔洞。 (4)为了保证桥梁平顺,在20m(25m)箱梁台座跨中设向下13mm的预拱度,从跨中向梁端按抛物线过渡设置。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预制台座间距为3m,以便吊装模板。 台座受力验算 按25m箱梁对台座受力进行验算。 单片箱梁重量=×=。 模板重量=12t, 小箱梁底面面积为:1×=, 则台座所受压强=(+12)×1000×10/=,小于台座强度30MPa。 张拉完毕后受力面积取2 m2,则台座所受压强=(+12)×10×1000/2=,小于台座强度30MPa。 台座两端地基承载力压强需达到MPa×1/(2×)=。施工时夯实地基并铺设碎石垫层使其满足要求。 2、箱梁存梁区台座设计及验算 箱梁存梁区台座设计 台座枕梁采用C30混凝土(计算中枕梁视为刚性构件),箱梁存梁用枕梁尺寸为××见下图:(验算以25米箱梁进行验算,其余20米箱梁的存梁用枕梁采用同25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目录 第1 章设计原始资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设计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 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尺寸拟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孔分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截面形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梁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部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型建立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 章荷载内力计算.................. 错误! 未定义书签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作用效应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永久作用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用效应组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 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力筋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具体布置图见图纸)..........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 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摩阻损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锚具变形损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目录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 设计概况 (1) 技术标准 (1) 主要规范 (1) 第2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2) 尺寸拟定 (2) 桥孔分跨 (2) 截面形式 (2) 梁高 (3) 细部尺寸 (4) 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6) 模型建立与分析 (7) 计算模型 (8) 第3章荷载内力计算 (9) 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9) 作用效应计算 (10) 永久作用计算 (10) 作用效应组合 (16) 第4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0) 力筋估算 (20)

计算原理 (20)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24)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具体布置图见图纸) (27) 第5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29)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29) 摩阻损失 (29) 锚具变形损失 (30)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30) 钢束松弛损失 (31) 收缩徐变损失 (31)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32) 第6章次内力的计算 (33) 徐变次内力的计算 (33) 预加力引起的次内力 (33) 第7章内力组合 (3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8) 第8章主梁截面验算 (4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41)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44) 正截面抗裂验算(法向拉应力) (44)

斜截面抗裂验算(主拉应力) (46) 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49) 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验算 (50) 挠度的验算 (51) 小结 (53)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设计概况 设计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模型,标准跨径为35m+50m+35m。施工方式采用满堂支架现浇,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2车道; 设计荷载:公路-I级; 桥面宽度:×2+×2; 安全等级:二级; 主要规范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计算书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计算书 第1章绪论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造型简洁美观、养护工程量小、抗震能力强等而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主要桥型之一。本章简介其发展: 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不少缺点:如过早地出现裂缝,使其不能有效地采用高强度材料,结构自重必然大,从而使其跨越能力差,并且使得材料利用率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运而生,所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是在结构承担荷载之前,预先对混凝土施加压力。这样就可以抵消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自从预应力结构产生之后,很多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被预应力结构所代替。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在二战前后发展起来的,当时西欧很多国家在战后缺钢的情况下,为节省钢材,各国开始竞相采用预应力结构代替部分的钢结构以尽快修复战争带来的创伤。5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跨径开始突破了100米,到80年代则达到440米。虽然跨径太大时并不总是用预应力结构比其它结构好,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跨径小于400米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常常为优胜方案。 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起步晚,但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在,我国已经有了简支梁、带铰或带挂梁的T构、连续梁、桁架拱、桁架梁和斜拉桥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 虽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还不到80年。但是,在桥梁结构中,随着预应力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实践的不断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运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连续梁和悬臂梁作比较:在恒载作用下,连续梁在支点处有负弯矩,由于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显著减小,其弯矩与同跨悬臂梁相差不大;但是,在活载作用下,因主梁连续产生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仍有卸载作用,其弯矩分布优于悬臂梁。虽然连续梁有很多优点,但是刚开始它并不是预应力结构体系中的佼佼者,因为限于当时施工主要采用满堂支架法,采用连续梁费工费时。到后来,由于悬臂施工方法的应用,连续梁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有了飞速的发展。60年代初期在中等跨预

9米路宽30m连续箱梁下部结构计算书

桥涵通用图 30米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下部构造(路基宽9.0米,R=80m) 计 算 书 计算:汪晓霞 复核: 审核: 二〇一九年八月

第一部分基础资料 一、计算基本资料 1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范》(JTG 3362-2018) 4)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桥面净空:净-8.0米 3汽车荷载:公路Ⅰ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 4材料性能参数 1)混凝土C30砼:墩柱、墩柱系梁, 主要强度指标: 强度标准值f ck=20.1MPa,f tk=2.01MPa 强度设计值f cd=13.8MPa,f td=1.39MPa 弹性模量E c=3.0x104Mpa 2)普通钢筋 a)HPB300钢筋其主要强度指标为: 抗拉强度标准值f sk=30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250MPa 弹性模量E s=2.1x105MPa b)HRB400钢筋其主要强度指标为: 抗拉强度标准值f sk=40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330MPa 弹性模量E s=2.0x105MPa c)HRB500钢筋其主要强度指标为: 抗拉强度标准值f sk=50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415MPa 弹性模量E s=2.0x105MPa 5主要结构尺寸 上部结构为2×30m~4×30m一联,现浇连续预应力箱形梁。每跨横向设2个支座。 桥墩墩柱计算高取10、15、17米,直径1.4、1.6米。因无法预计各桥的实际布置情况及地形、地质因素,墩顶纵向水平力,分别按2跨一联、3跨一联、4跨一联,墩柱取等高度及等刚度计算。应用本通用图时,应根据实际分联情况,核实桥墩构造尺寸及配筋是否满足受力要求。本次验算不含桩基计算。 二、计算采用程序 下部结构计算数据采用桥梁博士对上部结构的分析结果。 三、计算说明与计算模型 1.计算说明 计算中,外荷载数据取自上部结构电算结果。 2.桥墩计算模型 根据上部箱梁计算所得相关数据,进行手工计算。 第二部分墩柱计算结果 Ⅰ、墩柱计算 按2跨一联、3跨一联、4跨一联分别进行计算,一联两端为桥台,中间为双柱式墩桥台上设活动支座,桥墩墩顶均为盆式橡胶支座,一排支座为2个。桥墩墩柱D1=1.4、1.6m。 经核算2X30米箱梁下部因水平力(主要是制动力、离心力)过大,采用双圆柱墩无法满足受力要求,故墩柱形式拟采用花瓶墩,不进行本次双圆柱墩计算分析。经对3X30米及4X30米箱梁下部受力分析比较,以3跨一联下部构造双圆柱墩计

地下室外墙的计算书(理正工具箱,连续梁)

地下车库外墙WQ1计算书 ============================================ 一.配筋计算 1 计算简图: 2 计算条件: 荷载条件: 均布恒载标准值: 0.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 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 梁容重 : 25.00kN/m3计算时考虑梁自重: 不考虑 恒载分项系数: 1.35 活载分项系数 : 1.40 配筋条件: 抗震等级 : 非抗震纵筋级别 : HRB400 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400 配筋调整系数: 1.0 上部保护层厚度 : 40mm 面积归并率 : 0.0% 下部保护层厚度 : 25mm 最大裂缝限值: 0.00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 截面配筋方式: 双筋 3 计算结果: 单位说明: 弯矩:kN.m 剪力:kN 纵筋面积:mm2箍筋面积:mm2/m 裂缝:mm 挠度:mm ----------------------------------------------------------------------- 梁号 1: 跨长 = 4100 B×H = 1000 × 300 左中右弯矩(-) : 0.000 0.000 -97.487 弯矩(+) : 0.000 47.163 0.000 剪力: 48.639 -14.322 -134.016 上部as: 50 50 50 下部as: 35 35 35

上部纵筋: 600 600 1184 下部纵筋: 600 608 600 箍筋Asv: 953 953 953 ----------------------------------------------------------------------- 4 所有简图:

30+45+30m预应力连续梁计算书(桥梁博士)

目录 一、预应力钢筋砼上部结构纵向计算书 (1) (一)工程概况: (1) (二)设计荷载 (2) (三)主要计算参数 (2) (四)计算模型 (3) (五)主要计算结果 (4) 1、施工阶段简明内力分布图和位移图 (4) 2、支承反力 (5)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图 (6)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图 (7) (六)主要控制截面验算 (8) 1、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计算 (8) 2、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16) 3、活载位移计算 (17) (七)结论 (17)

30+45+30米连续梁计算书 一、预应力钢筋砼上部结构纵向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本计算书是针对标段中的30+45+3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桥宽为9.5m,采用单箱单室,单侧翼板长2.5米;梁高为1.6~2.3米,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型变化。 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腹板的厚度随着剪力的增大而从跨中向支点逐渐加大,箱梁边腹板厚度为50~70cm。箱梁顶板厚22cm。为了满足支座布置及承受支点反力的需要,底板的厚度随着负弯矩的增大而逐渐从跨中向支点逐渐加大,厚度为22~35cm。其中跨跨中断面形式见图1.1,支承横梁边的截面形式见图1.2。结构支承形式见图1.3。主梁设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j15.24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X105 MPa,公称面积为140mm2。预应力钢束采用真空吸浆工艺,管道采用与其配套的镀锌金属波纹管。纵向钢束采用大吨位锚。钢束为19?s15.24的钢绞线,均为两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1339MPa。 图1.1 中跨跨中截面形式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1、工程概况 杏树凹大桥左线桥中心桩号为ZK9+875,上部构造采用16×25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全桥分4联,桥长406m,,右线中心桩号为YK9+782.5,上部构造采用15×25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全桥分4联,桥长381m。本桥左线位于R-3600左偏圆曲线上,右线位于R-3400左偏圆曲线上。每跨横桥面由4片预制安装小箱梁构成。25m预制箱梁为单箱单室构造,箱梁高度为140厘米, 跨中断面腹板、底板厚度为18厘米,支点断面腹板、底板厚度为25厘米,顶板一般厚度为18厘米,箱梁底宽为100厘米,中梁翼缘顶宽为240厘米,边梁翼缘顶宽为284.5厘米。 本桥共有C50预应力混凝土箱梁124片。 各梁的预应力筋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预应力筋均为纵向,分布在底板、腹板及顶板,其中底板4束,腹板4束,顶板5束,对称于梁横断方向中线布置。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 MP、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驰高强度,其力学性能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公称截面积Ap=139mm2,

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驰系数:0.3。试验检测的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105 MPa。 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腹板及底板为圆孔,所配锚具为M15-3及M15-4,顶板为长圆孔,所配锚具为BM15-4及BM15-5。 2、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梁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2.1、力学指标及计算参数 预应力筋力学性能指标及相关计算参数如下: ※弹性模量:Ep=1.91*105 MPa ※标准强度:f pk =1860MPa ※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 pk =1395MPa ※钢绞线松驰系数:0.3 ※孔道偏差系数:κ=0.0015 ※孔道摩阻系数:μ=0.15 ※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每端按6mm计 2.2、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根据《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关于预应筋伸长值的计算按如下公式进行:

(40+56+40)m连续梁三角形挂篮计算书

(40+56+40)m连续梁 三角形挂篮计算书 兰州华丰建筑器材有限公司 2016年05月

1.三角形挂篮结构形式,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1.1.挂篮总体结构 挂篮由三角形主桁架、底模平台、模板系统、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及走行系统六大部分组成。 图1挂篮总体结构 主桁架:主桁架是挂篮的主要受力结构。由2榀三角主桁架、横向联结系组成。2榀主桁架中

心间距为6.22米,每榀桁架前后节点间距分别为4.85m、4.1m,总长9.67m,主桁架杆件采用槽钢焊接的格构式,节点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联结。横向联结系设于两榀主桁架的竖杆上,其作用是保证主桁架的横向稳定,并在走行状态悬吊底模平台后横梁。 图2 主桁架 底模平台:底模平台直接承受梁段混凝土重量,并为立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提供操作场地。其由底模板、纵梁和前后横梁组成。底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其中纵梁采用双[32槽钢和单I32工字钢,横梁采用双[36b槽钢,前后横梁中心距为5.1m,纵梁与横梁螺栓联接。

图3 底模平台 模板系统:外侧模的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组,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拼组。外模板长度为4.3m。内模板为抽屉式结构,可采用手拉葫芦从前一梁段沿内模走行梁整体滑移就位。 图4 外侧模

图5 内模 悬吊系统:悬吊系统用于悬吊底模平台、外模和内模。并将底模平台、外模、内模的自重、梁段混凝土重量及其它施工荷载传递到主构架和已成梁段上。悬吊系统包括底模平台前后吊杆、外模走行梁前后吊杆、内模走行梁前后吊杆、垫梁、扁担梁及螺旋千斤顶。底模前后横梁各设4个吊点,采用双Φ25精轧螺纹钢筋。底模平台前端悬吊在挂篮前上横梁上,前上横梁上设有由垫梁、扁担梁和螺旋千斤顶组成的调节装置,可任意调整底模标高。底模平台后端悬吊在已成梁段的底板上和翼缘板上。外模走行梁和内模走行梁的前后吊杆均采用单根Φ25精轧螺纹钢筋。其中外模走行梁前吊点与走行梁销接,以避免吊杆产生弯曲次应力。 锚固系统:锚固系统设在2榀主桁架的后节点上,共2组,每组锚固系统包括2根后锚扁担梁、2根后锚横梁、6根后锚杆。其作用是平衡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倾覆力矩,确保挂篮施工安全。锚固系统的传力途径为主桁架后节点→后锚横梁→后锚上扁担梁→后锚杆→箱梁顶板、翼板。 图6 主桁架后锚 走行系统: 走行系统包括垫枕、轨道、前支座、后支座、内外走行梁、滚轮架、牵引设备。挂篮走行时前支座在轨道顶面滑行,联结于主构架后节点的后支座反扣在轨道翼缘下并沿翼缘行走。挂篮走行由2台YCL60型千斤顶牵引主桁架并带动底模平台和外侧模一同前移就位。走行过程中的抗倾覆力传力途径为主桁架后节点→后支座→轨道→垫枕→竖向预应力钢筋。 内模在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手拉葫芦沿内模走行梁滑移就位。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 设计概况 (1) 技术标准 (1) 主要规范 (1) 第2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2) 尺寸拟定 (2) 桥孔分跨 (2) 截面形式 (2) 梁高 (3) 细部尺寸 (4) 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6) 模型建立与分析 (7) 计算模型 (8) 第3章荷载内力计算 (9) 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9) 作用效应计算 (10) 永久作用计算 (10) 作用效应组合 (16) 第4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0) 力筋估算 (20) 计算原理 (20)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24)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具体布置图见图纸) (27)

第5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29)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29) 摩阻损失 (29) 锚具变形损失 (30)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30) 钢束松弛损失 (31) 收缩徐变损失 (31)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32) 第6章次内力的计算 (33) 徐变次内力的计算 (33) 预加力引起的次内力 (33) 第7章内力组合 (3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8) 第8章主梁截面验算 (4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41)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44) 正截面抗裂验算(法向拉应力) (44) 斜截面抗裂验算(主拉应力) (46) 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49) 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验算 (50) 挠度的验算 (51) 小结 (53)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设计概况 设计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模型,标准跨径为35m+50m+35m。施工方式采用满堂支架现浇,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2车道; 设计荷载:公路-I级; 桥面宽度:×2+×2; 安全等级:二级; 主要规范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现浇箱梁支架及模板计算书资料

附件1:连续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附件3:质量保证体系 制度保证 经济法规 经济责任制 优 质 优价 完善计量支付手续 制定 奖罚措施 签定包保责任状 奖优罚劣 经济兑现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思想保证 提高质量意识 TQC 教育 检查落实 改进工作质量 组织保证 项目经理部质量 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队质量小组 总结表彰先进 技术保证 贯彻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各项工作制度和标准 提高工作技能 技术岗位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 质量评定 反 馈 实 现 质 量 目 标 质量第一 为用户服务 制定教育计划 质量 工作检查 现场Q C 小组活动 岗前 技术培训 熟悉图纸掌握规范 技术 交底 质量 计划 测量 复核 应用新技 术工艺 施工保证 创优规划 检查 创 优 效 果 制定 创 优措施 明确创优 项目 接受业主和监理监督 定期不定期质量检查 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 加强现场试验控制 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

附件4: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图 制度保证 经济法规 经济责任制 优 质优价 完善 计 量支 付 手 续 制 定奖罚措施 签定包保责任状 奖优罚劣 经济兑现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思想保证 提高质量意识 TQC 教育 检查落实 改进工作质量 组织保证 项目经理部质量 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队质量小组 总结表彰先进 技术保证 贯彻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各项工作制度和标准 提高工作技能 技术岗位责任制 质量评定 反 馈 实 现 质 量 目 标 质量 第一 为用户服务 制定教育计划 质量工作检查 现场QC 小组活 动 岗前 技 术培训 熟 悉图纸掌握规 范 技术交底 质量计划 测量复核 应 用新技术工艺 施工保证 创优规划 检查创优效果 制定创优措施 明确创优项目 接受业主和监理监督 定期不定期质量检查 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 加强现场试验控制 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