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PT复旦大学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PT复旦大学版
何时、为何进行体制转换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涵义及基本内容: “三权一责”
课堂小讨论:
首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关系?
二、行政组织制度: 机构改革与转变职能
行政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上下多级政府: 国务院 省、直辖市、自治区 (较大的)市、自治州、直辖市辖区 县、自治县、 (较大的)市辖区、市 乡、民族乡、镇
年份(年)
课堂小讨论:
如何看待国务院机构增减曲线图?
力学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动都来自于力的作用
膨胀力
博奕 精简力
为何膨胀? 膨胀力(三股):
①社会公共事务增长
②全能政府观念与体制
③机构内在膨胀力 (帕金森定律:无事忙、 找下手)
为何精简?精简力(四股):
①降低行政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②下放中央权力,扩大地方权限 ③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
第三讲 选举制度
一、 民主与选举 二、 原则与国情 三、实际运作中的几个难点 四、课堂大讨论之二:中国搞不搞竞选? 五、人大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实践及其前景
一、民主与选举
有选举不一定有民主,有民主一定有选举 民主就是选举?
选举是权力委托的行为,是国家机关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是代议民主政治的基础
选举的适用范围:
适度加快
三情依据:世情-国情-区情
第四讲 政党制 度
一、民主政治与政党 二、我国为何选择现行的政党制度? 三、我国政党制度的实际运行及前景 四、党政关系问题
课堂大讨论之三:“党政合一”还是 “党政分 开”?
五、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请进来”)
一、民主政治与政党
1、政党是国际、世界现象 2、现代政党与民主政治几乎同步发展
兼兼
兼,又不兼
权力、机构、 人员“三合为一”

最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绪论课件ppt

最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绪论课件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绪论
• 在这里,要研究的是国家政治,而且限定了中国的国家政治,研究的 是中国政治活动所遵循的稳定模式即相对稳定的规则。因此,其研究 对象是: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具体:①阐述其历史演变 ②描述其现实运行 ③将其与其他国 家与地区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 ④预测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西方比较: • 集体本位——个体本位 (一元主义——多元主义) • 道德主义——理性主义 (《情与法》、安乐死) • 实用主义——终极关怀 (中国无哲学)
• 政治文化属于狭义文化
• 政治文化:关于政治生活的群体无意识的政治倾向性与价值取向。 (关注群体而非个体,关注无意识心理倾向)
• 如中国政治文化观: • (1)崇尚统一,反对分裂 • (2)对政治权威的服从、敬畏与向往(官本位) • 政治制度的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变迁并不同步。与制度比较,政治文化
• 中医也应属于传统医学的范畴,但是中医
不同于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它以极强的生命力 ,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原因在于独特的疗效和 独特的封闭式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仅仅是一门高 度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必须在继承基础上,利 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技术)发展 自己,迅速走向现代化。
• 中西医结合—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 二、内容体系
• 复旦大学浦兴祖等编写的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国内第一本系 统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有:人大制度、选举制 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 度、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
• 参考教材:谢庆奎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C]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医者(或研究者)把 中医、西医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治疗+研究(中 西医结合)的一门科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5-19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5-19ppt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4
谢谢观赏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6
• 全国人大会议议程P76 • 会议期间,代表可向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 批评和意见: • 3个以上-----代表团 / 1/10以上---代表,----罢免案; • 1个----------代表团 / 30名以上---代表,---- 质询案。
• P76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的主体有哪些(谁有 权): • 全国人大主席团、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大人常委、全国人大各 专门委员会、1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名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7
• p78,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 秘书长、委员。县级常委不设秘书长p97 • • P82,常委会议有哪些人可以列席:选择 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有关专门委员会委员、顾问、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常委主任或副主任1人。必要时可邀 请人大代表。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5
•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1、立法权: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 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 决定权:具有对有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问题进 行审查批准伯权力。 • 例如: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 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区域划分------国务院p133 • 自治州、县、自治县和市的建制和区域划分-----国务 院 • 乡、民族乡、镇的建制和区域划分------省、直辖市人 民政府P161 • 任免权:P74 • 监督权:看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I 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实行的。

一、宪法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规定(一)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2、人民民主专政3、社会主义制度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5、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6、民主集中制7、武装力量属于人民8、依法治国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思想和言论自由权4、宗教信仰自由5、人身自由不受侵犯6、通信自由7、批评和建议权8、要求国家赔偿权9、劳动权10、福利权11、受教育权12、学术和创作自由权13、男女平等14、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15、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16、公民有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二、宪法的解释、修改和监督实施制度(一)宪法解释制度(二)宪法修改制度(三)宪法实施监督制度II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二、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三、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和组织原则(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二)组织原则四、党的组织机构(一)党的中央领导机关1、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总书记、中央军委和书记处(二)党的地方领导机构(三)党的基层组织(四) 党组(五)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五、党员六、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主要体现在:第一,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

第二,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第三,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

第四,组织和动员社会。

第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III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案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案ppt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与前景
要点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要点二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前景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民群众直接参与 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推动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发展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完善。 未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更 好地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化 进程的加速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更 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 益。
权利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包括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以及担 任国家机关领导职务的权利等。
义务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 安全、荣誉和利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0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hapter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范围与原则
中国政治制度能够集中全国资源 ,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面临的挑战
民主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政治参 与的需求增加,政治制度需要进 一步民主化改革。
社会公平与正义
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公平 与正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政治 制度加以解决。
01 02 03 04
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一直是中国政治制度面 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加强反腐工 作。
人大会议的召开与议事规则
人大会议的召开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定期举行,主要审议和决定 国家重大事项,选举产生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等。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述精品PPT课件
• 资源(价值):经济财富、权力、机会、荣誉 等 权威性:国家的公共权力
• 几大观点之间有何差异?如何理解?
• 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任何思 想家的主张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从时代背景出发、还原当时的历史状况, 是和思想大师进行沟通、对话的捷径, 也是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分法。
中国政治学的百年历程
的比较) ➢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 ➢国际政治
国内的划分
• 政治学理论 • 中外政治制度 •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 国际政治 • 国际关系 • 外交学 (原属政治学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已归入 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论
孙中山: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 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英)麦肯齐: 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 程。”
资源分配论(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 戴维.伊斯顿:政治是对行为和相互交往。”
• 哈罗德.拉斯威尔(1902-1978):《政治 学》的副标题:谁(who)得到什么(what)? 何时(when)和如何得到(how)?
• 洋务运动、维新改革之后,翻译西方著作; 1901-1904,翻译出版政治学专著66本。
• 1903年京师大学堂在全国首设“政治科”, 到1948年,在全国100余所大学中已有40多 所设立政治系。
• 1952-1984,大学取消政治系。 • 1984年恢复,1983年邓在党的理论务虚会
上的讲话;胡乔木在1980年中国政治学会成 立大会上的讲话。 • 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研究者增加、学科 分化、方法多样、资政。
俾斯麦:政治是政治家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 活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案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案ppt
详细描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制定法律法规,监督政府工作,保障人民权益。
总结词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政治力量的合作与共识。
详细描述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政治力量的参与,就国家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总结词
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中国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它促进了不同政治力量的团结与合作。
详细描述
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化解了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促进了政治稳定和团结。它加强了各政治力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国家治理的协同发展。
01
02
03
04
总结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它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
02
总结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它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总结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它促进了国家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广泛的人民参与,实现了人民民主的实践,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它加强了人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政治制度与时俱进。例如,加强法治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协商民主等。这些改革和发展不仅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pt课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pt课件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7一元化领导体制全面加强但各民主体制受到极大影响酿成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灾难18二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发展1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中央政治局2成立革命委员会代替国家政权机构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瘫痪4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2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2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党的领导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全面恢复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立法司法监督制度也进一步完备法制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成绩20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度来确立自己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国家制度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统治的和被统治的地位表明国家政权的性质反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最新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研究ppt课件

最新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研究ppt课件

韩晓芳表示,实行医事服务费制度,有利于 彻底破除以药补医,规范医疗行为,根除乱开大 处方、滥用抗生素等问题,使患者的就医安全、 质量更有保障;药品平均将下降 15%,占绝大多数 的普通号患者个人负担减轻,部分患者个人负担 基本持平,少量患者个人负担有所增加;目前其
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谁不懂牵肠挂肚是什么滋味,谁不
他省区市还不能报销医事服务费,外地患者在友 谊看病会受到一些影响,需要其他省区市在医保 报销政策上作相应调整安排。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表示,友谊试点医 药分开,从形式上看是将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
疗费平移至医事服务费,实质上将对运行机制产 生深刻影响。今后开药再多也不会产生任何利 润,主要靠增加门诊量、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增 加收入。将通过增加专家出诊时间提高医务人员 的劳动所得,通过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检查,规 范临床用药,减轻患者的不合理负担,降低成本。
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谁不懂牵肠挂肚是什么滋味,谁不
医事服务费 42 元/人次、60 元/人次、80 元/人 次、100 元/人次,医保均报销 40 元/人次,个人 分别自费 2 元/人次、20 元/人次、40 元/人次、 60 元/人次;急诊号收取医事服务费 62 元/人次, 医保报销 60 元/人次,个人自费 2 元/人次;住院 收取 80 元/床日,按患者享受待遇比例报销。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研究
主讲内容
一、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现实背景 二、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况 三、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未来发展
(三)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氛围 1。政治权力集中 2。政治权威递减 3。政治泛化未变
(四)新中国政治制度国际背景 1。比较压力大 2。时空差异大 3。歧视偏见多
民民

举法 首 政 法 事 一 域 行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课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课件

版本:2019年版本主编:王续添课程代码:00315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政治制度的含义The political system一、政治制度的阶级论视角P54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原则和组织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私有制出现后,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物质资料占有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群体。

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是统治阶级,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是这一政治制度的本质,由此构成了奴隶制政治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和地主是统治阶级,农奴和农民是被统治阶级,虽然当时各国的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但都被称为封建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同样是按照阶级观来划分的。

二、政治制度的契约论视角P54契约论是十七、十八世纪,由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和法国思想家卢梭等人开创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理论。

政治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公民和政府自愿达成契约后授予政府一系列保障公民权利的权力机制。

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针对政府应当订立哪些具体制度,做了更为深入系统的论证,使契约论思想成为近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制度的重要理论来源。

三、政治制度的制度主义视角P55根据制度主义的观点,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中塑造每个公民的认知、约束其行为的规则和惯例。

阶级论和契约论都是从设计制度的“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的,而制度主义恰好相反,它的出发点是制度本身。

制度主义认为,政治制度是政治行动者,具有整体性和自主性。

四、政治制度的内涵和特征P55(单选、多选)综合上述三种关于政治制度的理论视角,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可将政治制度定义为:一个社会或共同体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管理所有成员公共事务并具有强制性的组织和规则的总和。

阶级性(政治性)、普遍效力和强制性是政治制度的内在特征;历史性、多样性则构成政治制度的外在特征。

(一)阶级性政治制度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 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 PPT

二、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1954年至1982年国务院实行集体负责制。 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
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各部部
长、各委员会主任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 会议或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
行政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履行,发展中的国家行政制度受到严重 损害。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才有所改变。
4.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年至1991年) 文革结束后,原来比较好的行政制度逐步得到恢复。 (1)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修订,尤其是1982年新宪法
和新的国务院组织法的颁布,对国家行政组织、行政职权、 行政领导体制等重新作了规定。以此为基础,中国国家行政 制度进入了全面的改革和发展阶段。 (2)1987年中共十三大规定了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 目标和步骤,提出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此后中国国家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沿着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方向前进。
动沿着正规化道路推进。
3.严重破坏阶段(1966年至1976年) (1)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国家行政制度造成
了严重的破坏。 (2)在中央,“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一度凌驾于最高国家行政
机关之上,使国务院各部门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3)在地方,“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
积极性相结合。 二是行政组织内部,在权力领导体制上采取行政首长负
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 首长负责制。
(4)行政效力的强制性
国家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使对国家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 全面贯彻和实施,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管辖范围内, 其权力行使具有普遍的强制效力,任何个人、单位或社会团 体必须服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PT

二,教学内容: 1,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原则的具体实施。 2, 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 3, 特别行政区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九章 审判和检察制度 一,教学重点: (1) 法院和检察院的概念和工作方式。两审终审制的概念 (2)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职权。
二,教学内容: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获得与丧失;选民资格确认的程序与选民权利保障机制 主持选举的机构及其职权;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分配的规定 2,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程序。 3,选举制度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基石。
第十四章 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 一,教学重点: (1)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社区建设的概念。 (2)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3)民主自治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二,教学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 2,审判机关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检察院、地方各级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 门检察院,分别拥有相应的管辖权 4,法官和检察官的职权和任职资格要求,法官和检察官的任免程序 5,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章军事制度 一,教学重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制度的概念。 (2) 中国军事制度的核心是“党指挥枪”。
第一章 宪法制度 一、教学重点: (1) 宪法、宪政的概念和基本原 则 (2)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 国家象征和公民的概念 (3) 公民与人民的异同和公民的 权力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 1、宪法的概念: 2、宪法的分类: 3、基本原则(结合实际): 4、宪政的概念: 5、国家结构形式: 6、国家机构: 7、国家象征: 8、宪法规定的有关公民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中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2.宪法规定的国务院的性质、地 位和行政领导权: 3.国务院的组成、职权和行政方 式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案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案ppt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和方案。
1
2
3
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改革和完善,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维护多边主义
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组织、多边机制和全球公共事务管理,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地方政府分为省、市、县、乡四级,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
地方政府
04
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政策与法律
VS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性法律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是对宪法的具体化和补充。
宪法
国家安全法
国防法
规定国家的军事制度、军事设施保护、兵役制度等,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组织结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代表组成,下设多个专门委员会。
职能
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等。
03
02
01
国务院是中国的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决议和政策。
行政机关
组织结构
包括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法
相关政策
是指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包括社区建设政策、村民自治政策等,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二)形成和发展时期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 2.1954年9月,在各地普选的基础上,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 中央到地方正式建立起来。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开始进 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 • • • • (三)特点 1、历史性 2、稳定性 3、强制性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制度(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根本政治制度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基本政 治制度 • (三)行政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 度——重要的政治制度 • (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治 的内容
第二章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 1、党的领导陷入瘫痪。 • 2、依法建立的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和职能部门陷入瘫痪, 权力落入“革命委员会”手中 • 3、人大制度全面瘫痪 • 4、“公检法”系统瘫痪 • (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 1、1978年到1991年 • 2、从1992年至今 • 3、发展成果 • (1)党的领导制度得到完善和加强 • (2)人大制度得到全面恢复和加强 • (3)政协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 • (4)法制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 • • 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为什么要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它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 2、它是被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事实和人民民主政治 生活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政治制度 • (二)在坚持的同时必须努力完善这个制度 •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主要改 革成果: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
• (三)它使国家机关得以组织、运转,国家权力得以合法、 有效行使,从而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任期与职权 • (一)组成: • 1、代表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 2、名额分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三千人 • (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1、立法权 • (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 (2)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 • (3)授权立法。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二是 向国务院授权;三是向地方人大授权。 • 2、任免权 • 3、决定权 • 4、监督权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主讲人:罗伟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 • (一)学者观点 • 1、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形式的制度, 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高放 • 2、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政治统治而采取的统 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曹沛霖 • 3、政治制度是指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守的各类准 则或规范——浦兴祖 • (二)概括 •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政治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 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 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二节 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
• 二、选举的平等原则
•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三节 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 一、成立选举机构
• 二、划分选区
• 三、选民登记
• 四、确定代表候选人
• (三)健全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
• • • • • • • •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一)立法权 (二)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 (三)宪法实施的监督权 (四)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权 (五)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 (六)对国家生活中重要问题的决定权 (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四节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第二章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 (一)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这个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党的一元化领导体 制全面加强,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其他方面 (如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司法与监察制度)则被削弱。 • 1、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 • (1)反右运动 • (2)法律虚无主义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三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
• • • • •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产生、组成和任期 (一)法律地位 (二)产生 (三)组成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 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 • (四)任期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三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六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一、完善党与人大的关系 • (一)要理顺党决策与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之间的关系, 完善权力运作机制。 • (二)要完善党管干部与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选举任免的 机制。 • 二、健全人大制度 • (一)健全选举制度 • (二)改善代表结构,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的责任感
第六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大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
• 一、法律地位 •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地方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 地位,其它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均由本级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接受其监督。 • 二、组成和任期 • (一)它由地方各级代表组成,而代表的选举有间接选举 和直选两种方式,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代 表组成。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 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 •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 • 三、职权(见139-142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 • •
• • • •
一、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 (一)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949年9月)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 国体和政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确立了国家 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 (二)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转变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第一部宪 法颁布) 2、中共八大(1956年)
• 五、投票选举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一)探索时期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 民协会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3.抗日战争时期——按照“三三制”原则组织起的参议 会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一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因为它规 定,新中国将实行普选制度。 ◆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在政权的组织形式和选举制度方面 采取了一些过渡性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在中央,由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地方,由地方各级各界人民 代表会议代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决 议,决定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并在这个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三章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机构
• • • • • • • • •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P36) 二、中国国家机构概况 (一)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P41) (二)中国各国家机关概况(P42-43) 三、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 (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二)议行合一的原则 “议行合一”的含义 新中国政府的“议行合一”原则,是在1954年宪法中确立 的。 •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一)它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相适应的的政权组 织形式。。
• (二)它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从政治上 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 人。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见75页) • (二)会议主要议程:(1)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 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2)提出议案,审议和表决法律 草案或各种方案;(3)如值国家机关领导人换届,将选 举各国家机关的领导人;(4)另外,会议期间,代表还 可向大会提出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主席团、 三个以上代表团或1/10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于由人代 会选举或决定的人员的罢免案;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 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的质询案及 询问。 • (三)立法程序(见7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