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起源、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服饰
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普遍喜 穿素色,尤以蓝、黑、白色最为流行。农村女子 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 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另加“颈链”、 “腰链”和“牙牌”、“手镯”等服饰。姑娘梳 辫,少妇盘髻。劳动者则多穿对补救短衫的,俗 称褂哩。读了书的男子多改着西式裤。 鞋袜方面,多穿布鞋,是家庭妇女自制的。
泛,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南部、西部包括西藏等省份、 香港新界(北)、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毛里求斯、 台湾、印度等等)
连城客家话 (人口33万,方言34种)
1、由于各姓氏的先祖来源不一,再加县内山岭纵横, 过去交通不便,村寨闭塞,虽建县870多年,仍然没有形成 全县统一的方言,2,人民來源多樣,早期移民有東部閩語 區也有西部客家話區的,源頭不一樣,結果帶來不同的方 言。有“相隔五里,语音不同”之说。可称方言的王国
经济、文化主要为客家民系主导的县域,这样的县域,只存在于中国内地,而且 只存在于客家大本营即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旅居亚洲的客家人共约380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 旅居大洋洲的客家人约6万人,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旅居美 洲的客家人约46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欧洲的客家 人约有20万,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 旅居非洲的客家人约8 万人,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
文 天 祥
孙 中 山
朱 德
叶 剑 英
李 光 耀
ຫໍສະໝຸດ Baidu
新 加 坡 内 阁 资 政
新加 坡副 总理
李 显 龙
郭 沫 若
洪 秀 全
客家建筑
构之 和屋县土客在埔的客客 的袭盗不的由 成美 椭”内楼家我县龙家家 城扰贼但山于 了, 余圆。。坐土国、岩围土 堡,嘈建区客 一既 座形有有落楼的广,屋楼 式客杂筑或家 个科 ,等方的在独传东漳,, 建家,材深人 奇学 规形形人福具统潮州主也 筑人加料山居 妙实 模状、叫建特住州、要称 住便上蒉密住 的用 之的圆他省色宅饶广分客 宅营惧乏大的 世, 大土形们龙。中平东布家 造怕,之大 界又 ,楼、“岩永,县梅在土 “当豺中多 。有 造共八客市定永。州福围 土抵地狼,是 特 型有角家永客定 的建楼 楼御人虎当偏 色 形围定家的 大省、 。性的豹时僻 、 ” 、 —— 8000
犁春牛
芷溪花灯,由苏州引进,以宫灯为主灯,分二层结构。外围配上花篮、纱灯、牡丹灯、 鳌鱼灯,画上字画或装制罗汉、古装人物等,多达99盏小灯。点灯用特制玻璃灯装蒸 过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晒精选的灯芯。每个花灯要12人抬护,元宵节芷溪按姓氏轮流 出灯,曾出过110多个花灯长队。
北团镇上江坊村民的游大粽 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120 斤糯米裹粽,制作成1.6米高 的笋状大粽。
客家民俗
—— 连城民俗
姑田游大龙,始于清乾隆十六年。每年农历正月 十四至十六日,以村为单位组织出龙。每条龙90 板至150板不等,长可达1500多米,出游时神铳 引路,配以锣鼓、十番乐队。白天,龙似驾云雾 而飞腾;入夜龙灯绰约腾跃如翔海底,极其壮观。 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中原传入连城南部地区,尤其盛行于芷溪、新泉两地,约五百多年历史。每年立春前后,以家或片 为单位,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整个队伍,由七人的锣鼓队开道,二位童男女提 "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利灯。牵牛僮牵着用红绸布扎花絮披头的健壮耕牛,后接犁田、送饭、 钓鱼、挑柴、抬农具、读书、担牛草、挑谷子及抬松明火等二十余组成。牵牛僮和犁田者扮丑角, 即兴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声。他们卷袖、赤脚、戴斗笠,男的扎腰、女的系围裙。观众多时 还要唱山歌,俨然是一幅模拟春耕劳作的热闹非凡的春耕图。
客家美食
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 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 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 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 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 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客家美食名城福建长汀的菜肴的“原 汁原味”非常突出。烹饪是很少用味 精的,甚至不用味精。此外,糖也少 用。食品色素历来不用。菜谱中的蒸、 炖、酿、焖、煮的菜肴特别多。炖牛 腩、精蒸白鳗、甲鱼游江、炖鱼肚、 精炖鱼、蒸全鱼、清汤田鸡、清蒸鸳 鸯鸽、双燕迎春等等
大粽须蒸煮四天四夜, 再用金箔纸包裹,贴 上吉祥纸花。另包上 百个指头大小的公母 小粽,挂在大粽尖端,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 出游,热闹非凡。
谢
谢
客 家 精 神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 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 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 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 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 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 征。 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 的博采和涵化上。客家先民的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 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共同体。今天 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而是经过与当 地民族融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 被同化成了客家人。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 “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天下多男人,尽是 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姐妹之群”的口号,表现出客家 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一视同仁那种朴素的 民主思想。 在客家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儒、道、 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连刘邦、项羽这对 冤家也可合祀一龛接受人们的膜拜。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 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神。客 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 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 凝聚力和生命力。
客家历史
为什么在这里会产生具有如此强烈地域特色 的客家文化呢?从总的方面看,这里早已是一块 人烟稀少的地方。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 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 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在经过 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这块被大山 屏蔽的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土著相互杂 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 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 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
其它
客家婚姻
客家人的祖先 来自中原,所以他 们的婚姻礼俗深受 古时风尚习气的影 响;客家人属性成 规,男婚女嫁定要" 明媒正娶",才不为 乡闾讥笑。 客家人的婚姻 方式,都依照古制" 六礼"。所谓六礼是: "说亲,送定,报日子 和送聘金,盘嫁妆, 接亲与送亲,拜堂与 吃面碗鸡"。
客家祭祀
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 甚至过于繁文缛节。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识很 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重视”。一般丧 葬仪规可分为葬、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或 谓之三个阶段。
同样的“有”就有好几种说法 “优”“海”“赫”“heai 1、 汝在哪也? ngi coi ngai ya 2、 汝又在届做乜嘅也?-- 你又在干什么啊(带 点不耐烦) 3、 莫(毋爱)恁也,好无?--别这样了,好不 4、 快点也,无日夜恁拖拖拉拉。---快点啊,别 总是这样拖拖拉拉。 5、 我样知也?--我怎么知道呢
客家人的分布
内地客家人口分布 : 广东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市 15个 ,非纯客县65个。江西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市18 个:非纯客住县有20个。福建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8个 , 非纯客住县16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 、 湖南、浙江、 海南、贵州、云南、江苏、安徽、陕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等 地都分布有一些。(“纯客县”是指使用客家方言的人口超过九成,且当地
四 角 楼 【 辛 亥 遗 址 】 何 子 渊 故 居
客家话
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语、客语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 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语言 学者对于该将客家话归属至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 定争论。客家话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赣闽 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 些华人社区。此语言被定名为客家话是20世纪的事情 客家话,又称客家方言,或称客方言、客语或广东话(土广东 话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母语 ,分布区域非常广
客家文化
简介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 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 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 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 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 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 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 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 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圣地
2007年08月河南 省洛阳偃师市被 确认为客家先民 首次南迁地 是客 家文化源头
客家的起源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 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从东晋至五代,汉人 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 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 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清兵入闽,汀州、 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 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 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 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 四川。”。
•
客家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浓郁 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汉唐风韵 的中原汉文化,而推动该文化产生与 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 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移民。故 有学者称其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移民文化。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 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 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 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 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 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 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 原有文化的眷恋善于用血缘、亲缘、 地缘等各种条件建立同宗、同乡、同 一文化内相互合作关系的团体主义精 神。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自身 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由移民社会向定 居社会转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