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17(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巩固过关练十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9-1949年
(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1.(2016·海南单科)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对于思想解放、民主道路的思考,不单单是参政意识,A表述不符合材料;B和D的表述都不符合1919年中国的史实,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的新认识,即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社会进步,所以C符合题意。
2.(2016·海南单科)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解析】选A。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主要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时
期,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所以答案为A。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错误;“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故C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错误。
【变式训练】
(2016·合肥三模)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该宣言发表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选A。材料“国民革命”“出师”这些关键词表明反映的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北伐战争,故A正确;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展开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错误;抗日战争是1937—1945年发生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错误;解放战争发生于1945—1949年,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错误。
3.(2016·全国卷I)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把‘亲日派’‘长征时代’……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体现国民党控制舆论,维护一党专制的用意,故D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国民党反对民主,这种做法只能是加剧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进一步降低国民党的威信,故A、B错误;抗战时期,国民党实际上掌握了抗战的领导权,故C错误。
4.(2016·唐山二模)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
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时间可知,当时处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积极鼓励民族工业发展,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故B正确。
5.(2016·海南单科)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解析】选B。由材料中“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一成五或一成”,可看出是在保护地主的利益,故A不正确;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团结各阶层力量尤为重要,地主阶级随着国民党的政策时有动摇,适当减租可以保存他们的抗战积极性,故B正确;实行减租,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不能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错误;1942年的规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王明“左”倾路线不符,故D错误。
6.(2016·石家庄二模)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解析】选D。结合材料时间“1935—1937年”及表格相关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故D正确。
7.(2016·太原期末)1920年5月,胡适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中谈道:“荒唐的中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胡适这段话是在( )
A.赞扬青年学生爱国行动
B.认为学生运动得不偿失
C.指责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反思五四时期社会风潮
【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可知胡适这段话是在反思五四时期社会风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8.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的薄弱
【解析】选B。材料讲“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打破城乡间沟通障碍”,他的话语权延伸到小村落,“国民党绝没有机会赢得中国”,这说明材料在肯定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故B正确。
9.(2016·蚌埠一模)(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