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学习
通过设置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必 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为研究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积
累。
A
B
C
D
实习实训
引导研究生走进企业、事业单位等实习实 训基地,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术交流
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 ,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培养特色
个性化培养
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 ,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能力。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促进研究生与国内外专家的学术
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开设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等课程,培养研究 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研究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提高其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
鼓励研究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激发 创新灵感。
质量保障措施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和 指标体系,定期对研究生培 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引入外部评价
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企业 和行业组织等参与评价,引 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培养质 量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研究 生和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学 院和导师进行约谈和整改。
深入学习各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
各专业的研究方法课程
熟悉各专业的研究方法,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各专业的专业实务课程
了解各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实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选修课程
“三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宋志伟任广萌李立欣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7期摘要:文章基于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方式,进行了“专业问题+专业实践+双导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专业问题为引导开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着眼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学习,培养了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构建了分层次的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专业实践体系,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对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专业实践;双导师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也更多地由科研岗位转向应用技术岗位,这要求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培养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如美国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形成了职业发展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英国专业硕士学位是为今后从事某一项职业而设置的专业教育,获得的学位可被视为从业的执照。
这些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均与科技发展、生产需求紧密联系,更加重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内化、质化及过程化。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以来,存在着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不够有效,教学方式方法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是目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方式,进行了“专业问题+专业实践+双导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我校环境学科针对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培养实际,以社会环保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专业问题+专业实践+双导师”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图1),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解决专业问题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几年的实践表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9.03.19•【文号】教研[2009]1号•【施行日期】2009.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一)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二)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4.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协同创新环境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如何依托协同创新战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视角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企业主导型、高校主导型、企业高校双主导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这实际上就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企业主导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应该成为主流。
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强调应用,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企业处于商业活动的第一线,更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科技活动的前沿,科技成果也更符合社会需求。
因此,本文探讨的是,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由企业主导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一、文献综述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关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的整体研究。
程序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与途径,主要探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与构成[1]。
龚玉霞、腾秀仪和塞尔沃对国内外的培养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从理念、培养方案、授课方式、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要求五个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对策[2]。
孙怀林和肖鹏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提出了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五位一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3]。
李伟和闫广芬基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观的理论分析,形成了专业学位内外部分类培养的理论分析框架[4]。
二是对某一具体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鲁万波和董春对统计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5]。
程永波和秦伟平通过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如何提高商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6]。
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
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其核心在于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等,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从内涵上看,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育理念、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
它要求高校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有着不同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有的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有的高校则通过与行业组织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开发课程等,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在发展状况方面,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与企业、行业的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贡献力量。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核心模式,本文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结合实践对产学研模式下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举措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理论概念逐渐引起重视[1]。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发展的核心形式,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3]。
1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实施举措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可按研究生开展研究课题的场所,分为高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两种。
高校主导模模式即研究生主要在校内实验场所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内容以研究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为研究目标;企业主导型模式,即研究生的课题开展主要在企业中进行,以解决现场工程实践性技术问题为主要内容。
两种模式的开展都需高校、企业双方同时参与,采用双导师培养机制,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进行共同指导,使研究生的培养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创新的思维解决传统生产中的问题或以所学科学知识为企业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行业竞争力。
1.1高校主导型模式高校中的科研资源丰富,通常研究生开展产学研课题研究的主要场所在校内。
因此,校内导师承担着指导研究生课题的主要责任,但同时,应配备企业导师对课题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度进行指导与监督。
因此,校企双方需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引导作用。
在产学研课题开展前,研究生应深入企业现场,由企业导师对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瓶颈及新产品开发需求进行介绍,使研究生对课题的背景有深入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2 0 1 3 年第7 期
全 日制 专 业 学 位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探 讨
— —
以西 北农 林科 技 大 学为例
戴 开军 赵 延 安
( 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 研 究生院, 陕西 杨凌 7 1 2 1 0 0 )
摘要: 发挥 大学 自身特 色与优势 , 加 强全 日 制 专业 学位研 究生 实践 能力与应 用能力培养 , 是提 高培 养质量 的重要 保 障。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以大学农 业推 广体 系为依托 的全 日 制 专业 学位硕 士研 究生培 养 , 以强化研 究生 的实践教 学 为突破 口, 调整课程体 系, 创新教 学 内容 与方 法, 推进 实践教 学改革 , 建立以大学农业推广体 系为依托 的 实践教 学运作 机制, 促进全 日 制 专业 学位研究 生培养质量提 高。 关键 词 : 农业推广体 系; 全日 制 专业学位 ; 培养模 式
相促进的有效联动 , 把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范基地 , 类型丰富, 辐射面广 , 集引进、 研究 、 试验 、 生培养与试验基地 的推广 、 研究、 生产紧密结合起 示范推广和学生实 习功能于一体 , 并与 当地产业
来, 在全 日 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进行 了 发展紧密联系。基地专家 团队一般是 由跨多个学 积极 的探索。 科的校科教人员组成 , 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 。团 队成员部分已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 , 专业 理论和 改 革思 路 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基地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 G 6 4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4 1 5 6 ( 2 0 1 3 ) 0 7— 0 8 7—0 3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 培养掌握某一专业( 或职业) 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 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 教育部 2 0 0 9年 和专业技能 , 具有综合运士研究生培养的 目标是 : 方面具有 良好的基础。开展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7)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3年。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聘任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等四个模块。
非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
跨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课,不计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7学分)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学分)2.英语(4学分)3.教育技术学(2学分)4.教育学原理(2学分)5.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6.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7.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科学教育方向1.科学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3.科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4.科学学习心理研究(2 学分)5.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专题(2 学分)通用技术教育方向1.通用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3.通用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4.通用技术学习心理研究(2 学分)5.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专题(2 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教育统计与SPSS(2学分)2.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案例(2学分)3.物质科学概要/地球科学概要/生命科学概要(2 学分)4.科学、技术与社会(2学分)5.科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2 学分)6.科技发展史(2 学分)(四)专业实践(8学分)1.微型教学(2学分)2.教育见习(1学分)3.课例分析(2学分)4.教育调查(1学分)5.教育实习(2学分)六、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包括微型教学、教育见习、课例分析、教育调查、教育实习等实践形式。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报告集(01)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报告集(01)—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刘平雷(河海大学)摘要近年来,河海大学积极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跨部门协作机制,逐步建构起“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三位一体精准育人模式,形成了立德树人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全社会共同融入新时代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中。
教育理念上,努力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在价值引领上的合力,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育方式上,注重“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效的显著性;教育主体上,不断提升校企人员的契合度,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育人团队的协同性。
河海大学为校企合作分会会员单位。
一研究背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受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人才培养供给侧在结构、质量上不能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侧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2009年,我国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
河海大学作为全国改革试点单位,在无经验可循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初步建立起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但在改革过程中,企业参与度、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较弱,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高校与企业合作共赢,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河海大学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紧密围绕社会需求,注重产教融合,基于“重基础、强实践、拓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拓展提出了“知识构建+专业实践+价值塑造”全过程育人、“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校内导师+基地导师+教辅人员”全员育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新模式,形成校企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校企合作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与探索_以工业工程硕士为例_邹筱
现代企业教育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121的关键与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与处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一起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群众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从此方面来看,高等院校要构建相关的实践基地,最大限度地找到与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相互合作的关系与联系,借助“结对子,建基地”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学校丰富多彩的技术资源以及人才资源,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切实为基层服务,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奉献。
八、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对高等院校中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要大力做好党建工作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广大高校学生。
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
因此,在高校党建创新过程中,要更好地促进广大共青团的建设创新,从而更好地确保团建工作的方向。
例如,在高校党建创新过程中,共青团的建设创新,从而确保团建工作的方向九、结束语从高校学生党员党建工作来看,它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此过程中,要全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考虑到高校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他们有着较为活跃的思维、较高的学历层次。
在对学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中要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从而更好地在学生中树立全面成才的榜样带头作用,用自身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来做好高校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1]沈加君.高校党建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02)[2]李朝阳,孙静怡.中国共产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坚持群众路线[J ].理论与当代,2009,275(11)[3]杨成虎.群众路线的逻辑意义与限度[J ].云南社会科学,2011(04)[4]朱明德.浅谈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S3)基于校企合作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与探索———以工业工程硕士为例邹筱(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工程硕士属于应用型硕士,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性技术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2.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创新”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引言经济快速扩张时,人才需求迫切,用人单位对研究生能力、素质上的要求易被掩盖。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也从规模扩张走向了内涵发展。
针对经济转型升级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的人才培养面临两个不适应:一个是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个是企业面对众多的应聘毕业生却招不到可用的人才。
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还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
高等学校长期形成的惯性,使得培养模式改革举步维艰,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改革的突破口。
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实践系列竞赛、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卓越工程师计划等都是非常有成效的尝试,其宗旨都围绕“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培养社会适用人才”的目标,这些活动和计划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制改革的重任。
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研究生招生方面已经大力推进专业学位教育,许多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已经超越学术学位的数量,但实际培养过程究竟以理论研究为主还是工程实践为主,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导师的影响,但两者均离不开“创新”主题。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步实习”实施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步实习”实施方案为突出“实践导向”的培养理念,实现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全面融通,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步实习”实践体系,突出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专业技能训练,根据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一)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导向,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教师素养及管理水平。
落实“双主体、双导师和双考核”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以提升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为目标,通过见习、研习和实习,不断增强教育硕士的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科研教研与实践训练紧密衔接,在开展常规见习、研习和实习等实践活动之中,嵌入微型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等体现我校特色的活动内容。
二、具体内容与要求(一)教育见习教育见习是教育硕士从学习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之间的适应过程。
通过教育见习,加深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认识,促进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方向的了解,熟悉课堂教学及管理常规,提升专业认同度。
1、见习目标了解基础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实际情况,熟悉中小学基本教学规范。
通过观课、议课和见习班主任工作,熟悉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专业兴趣,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为以后专业实践实训、教育实习打下基础。
2、见习时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见习安排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时间2周。
3、见习内容(1)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基本情况。
(2)观摩课堂教学。
跟班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常规,并做听课记录。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评课议课活动,并做评课记录。
(3)见习班主任工作。
深入班级,见习班级管理实务,了解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观摩主题班会活动,并做好记录。
4、见习考核教育硕士见习活动结束,提交5份听课记录,2份评课记录;见习班主任工作的记录;见习日志;教育见习总结(不少于1500字)。
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规定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规定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确保专业实践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一、基本要求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突出特点,科学有效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通过专业实践,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全部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学习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如有特殊情况学生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专业实践。
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相关学院和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
在学校研究生处总体布置和协调下,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主动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二、组织管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由各学院落实和实施。
各学院须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方案,对专业实践的项目、模式、组织、管理和考核等问题作出规定,并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和联络。
三、实践模式专业实践的组织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学生可参加多种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可以累加。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进入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实践基地,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资源,由校内导师与实践基地辅导教师共同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与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与实践作者:张庆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3期内容摘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问题,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从职业实习与实践、实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社会需求不断加大[1]。
教育部不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调整的力度,不断增加专业学位在研究生培养规模中所占的比例,同时社会对专业硕士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
然而,目前依然有一些难题困扰着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其中日趋明显的就是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培养方案和实践环节尚未形成及其培养模式尚未完善等困境。
[3,5]为此,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两者的有效衔接。
西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南科大”)是一个以理工科为主多学科并存的综合型高校,具有“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特色,截至2018年,董事单位已有49家,区域覆盖7个省份,包含了政府单位、国内大型企业、国内顶尖科研院所等。
近年来,学校紧跟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不断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始终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见图1)。
学校以此为基础,从职业实习与实践、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一.利用各方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实习(实践)基地的配置、管理文件的制定等不可或缺。
目前,学校依托自身办学优势,充分调动以董事单位为主的各方资源,建成15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及20余个校内实习基地。
其中有近60个校外基地是依托诸如“九院”、“827”、长虹集团、九州集团、黄金集团等大型科研院所及企业建立的,同时也有近30个校外基地是挂靠政府单位的,此外还建有5个跨地域联合培养地基。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专业实践计划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专业实践计划学院: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填表日期:研究生部制关于的几点说明一、个人专业实践计划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监督硕士生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工作进行审核评估的基础材料,也是学校对硕士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基件。
二、导师组按照本专业工程领域硕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生本人的特点,全面考虑,合理安排,指导硕士生制订个人实践计划,对其实践目标、内容、方法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
三、硕士生应按制订的实践计划进行学习,通过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四、实践计划一旦确定就应认真遵照执行,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予更改。
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者,应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提出书面修改计划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部审批备案。
五、计划制定和审核程序实践计划一般应在第二学期开学初第一教学周,导师与硕士生共同制定,并导师负责,导师组同意,责任教授审核签字,经学院负责人、实习单位负责人同意后,在本学期执行。
六、实践计划一律用A4纸正反面打印,一式1份,学院或导师留存,研究生部定期检查。
七、未尽事宜再行议定。
一、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序号姓名职称主要从事的专业与研究领域所在工作单位 1 2 3 二、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计划 1、拟实践方向 2、拟实践内容概述该实践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该实践要求的基本技能该实践拟出的成果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3、实践进度时间内容地点要求备注导师签字责任教授意见责任教授签字:年月日学院意见负责人签字:盖院章年月日实验室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实习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专业实践登记表学院: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填表日期:研究生部制时间说明:实践学时最低不低于144,导师可根据硕士生的实际情况和实习项目酌情增加学时;此表一式1份,实习结束后实践单位交到硕士生所在学院。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第一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太原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文“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以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准确把握定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较快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各培养单位应充分发挥本单位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和开展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专业实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范,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体现特色和差异。
二、培养模式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共分三个主要环节,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其中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采用学分制进行量化考核,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7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其中实践环节3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硕士研究生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勾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2 校企合作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的作用
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 培养适应社会需 要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积极加强与科技信息情报部 门及企业 合作 . 参 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 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将高校 与企 业组 建人才 培养创新平 台模式引入到对全 日 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培养 . 能够 向研 究生教育提供实践机会 、 需求信息 、 政策支持和财政资源 , 成 为培养创 新性 人才的有效途径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高 校主动 适应 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1 2 ]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 生是高校 、 企业 、 学 生三赢 的培养模式 : ( 1 ) 有 利于研究生 的培养 : 一方面有利 于提高研究 生工程实践 能力 、 工程管 理能 力和就 业竞争力 : 另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由于研 究生在企业工作 两年 . 企业对研究生 的工作业绩 和工作能力有全 面了 解, 企业可根据 自 身 的需要考虑选 留对象 。 ( 2 ) 有利 于企业技术创新 : 方 面有利 于利用学校 的科技 资源 , 实现企业 的产 品、 技术更新 , 提高 创新 能力 ; 另一方 面有利 于降低研究开发成本 . 充 分利 用高校优秀 的、 廉价 的人力资源 , 研究条件和科技资源 , 跟踪产 品技术 发展前沿 。( 3 ) 有利 于高校 科研以需求 为导向 。 促进 研究开发 、 成 果转化 和产业化链 条的形成 . 使得科技资 源得 到更好 的利用 , 同时也有利于 导师寻找新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