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片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将展示的内容是《记承天寺夜游》片段教学设计,下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这是一篇写诗人在寺院中流连于月下美景的优美散文。阅读这篇散文,欣赏月夜月色,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

八年级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去反复诵读,进入诗文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内容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钟)

1、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2、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文学习,尤其应重视朗读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三、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精心赏析

1.师:根据内容(或表达方式)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生: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至第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第五至第七句):议论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2.师: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请简要分析。

生:①“欣然起行”,作者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表

现了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②“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③“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

凉心境。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四、师生品味课文语言,理解写法

1.师:如何理解“月色入户”?

生:“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做伴,安

慰这位失意的人。

2.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何妙处?

生: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作者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

突出月光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我们可以进入诗一般的境界,去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怀。

作业设计

完成一篇写景作文,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去细致描写。

意图说明: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豁达乐观(悲凉苦闷)

教学反思:

老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景物美的特点,展开联想与想像,体会作者发现

的美和寄寓的情。

问题:这篇课文一一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等表达方式,那结尾句是怎么流露出作者的情

感的呢?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

的一个片段。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

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

朝廷尽忠的抱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