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生态保护开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岸线生态保护开发策略
海岸线生态保护开发策略
呼唤资源环保意无序开发,乱采滥挖,乱搭滥建,给黄金海岸造成了难以修补的疤痕,破坏了我们美丽的家园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必须对威海市区海岸线生态保护开发做出科学的策略。
"反规划";划定禁止建设区
2005年8月,《山东省威海市东方幸福海岸旅游专项规划》编写完成,《威海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告》也已完成。2007年山东省建设厅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山东省海岸带规划》已正式批准,威海市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这些规划要求。
把潮间带、沿海生态系统与生态敏感区、重要海岸带旅游及景观资源保护区、平均高潮位线以上100―300米的缓冲区、沿河50―100米的保护带等,划为禁止建设区。将平均高潮位线向陆100―300米划为海岸带建设退缩线,退缩线向海一侧为不可建设区,但对公共安全及服务必需的建筑物和必须临近海洋的项目不受此限。逐步清除海岸带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设施;保证公众无阻碍到达和使用公共海岸线。
产业协调政策,在保护海岸带自然环境、保持文化和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海滨旅游开发,不得毁坏海滩沙丘及植被等景观资源;审慎开发海滨旅游及景观资源,做好储备,防止超前、无序开发;尽量将旅游配套设施向内陆布局,减轻海滨环境压力。
依照自然特征和资源条件,对各岸段的旅游及景观资源、生态及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行科学引导。针对港口发展、沿海绿化、生态恢复三个重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一是划定港口岸线,保证海上运输的发展需要;二是依托现状沿海防护林,构建以海岸带林地系统为基础的绿色海岸;三是海湾生态退化区、半岛岸线蚀退区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进行保护和治理。必须以海岸的生态特点来规划,不能破坏原有地貌生态环境;必须和海岸线保持一定距离(最少300米),原有的保护林坚决不能动;新区建设必须是生态型,围绕生态做文章。
海岸建设呼唤守法保护意识
千里海岸的管理工作单靠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氛围,全面提高广大市民的守法意识,让守法经营变成所有人的自觉行动。关于海滨岸线的开发的.决策应有充分的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生态、海岸的保护,所以搞建设或资源开发必须遵从海岸本身的属性与特点。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以牺牲环境的巨大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在过去,海岸线似乎成了均衡贫富差距的一个工具,完整的滩涂、海岸线,沿海村庄、内地村镇都要分一块,千里海岸成了"唐僧肉";,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海岸资源开发的无序性、随意性,不仅对沿线自然环境带来影响,而且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也是掠夺式的。在这种态势下,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护根本无从谈起。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规划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资源开发呼唤创新意识
推广好方法,发现新思路,增强人们的主动创新意识,无论是在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还是在海岸资源的充分利用上,都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采挖海沙,曾是威海市区建设的主要材料来源,也给沿海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现在经技区海上公园那美丽的人工湖,就是利用以前采挖海沙时形成的巨大沙坑改造而成。而享誉国内外的西霞口野生动物园,也是由原来巨大的废弃采石矿坑改造而成。这些思路上的创新思路,在解决沿岸历史遗留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威海市区建设用沙量达到了每年100万立方米以上。环翠区地矿部门发挥创新能动作用,既有效地解决了建筑用沙问题,又有效地化解了取沙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还改良了农田土质,可谓一举多赢。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实现了天然海沙开挖向生态型采挖的转变,在温泉镇、草庙子镇等处建立了风化石采砂点,将原来风化荒地的沙土取出,粉碎后用水冲洗,生产出符合建筑用的水洗沙运往市区工地,然后用开挖地汲取出的熟土进行回填改造。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来源于工作创新、思路创新,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创新意识,对于管好千里海岸资源,保护好千里海岸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千里海岸呼唤"好管家";
千里海岸的资源、环境管理,牵扯到各个方面。对于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来说,消除隔阂,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才能将我们的千里家园管好用好。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就是一项政府职能,目的就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用海,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科学用海,克服无序、无度、无偿用海的混乱局面,保证海洋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全社会、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构建"绿色海岸";
依托之前营建的沿海防护林,建立一条以完善的海岸带林地系统为基础的"绿色海岸";,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营建优美的海岸景观,实现海岸带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全海岸带规划区内的城市区域、集镇、村庄绿化和各个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区绿化建设为"点";,以护路林、沿河护岸林建设为"线";,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面";,通过对点、线、面的不同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互联互补,形成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沿河护岸林、水土保持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村镇的绿化等林地资源合理配置补充,融生态需求和景观需求为一体,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一条绿色海岸带,使海岸带规划区内国土绿化程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滨海景观质量显著提高。
"以海岸线为本";的交通政策
海岸带交通实行公交优先、铁路及海运优先、自行车和步行优先;禁止在海滩、泻湖等地区修建新的过境干道或高速公路。不鼓励过于靠近海滨的"海滨观光大道";建设模式,与海岸线平行的过境干道和高速公路应当在距海岸线一定距离(原则上不小于2000米)的内陆腹地合理布线建设,并通过布置与之垂直的小型支路,达到接近海滨岸线的目的,以减小滨海过境干道和高速公路对海岸带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