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重难点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重难点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重难点详解

二次根式重难点详解

一、 五大重点一一攻克

1. 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例1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2 (3 (4; (5剖析:判断一个带根号的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应从二次根式的概念入手,先看根指数是否为2,被开方数整体是否为非负数.

解:(1)∵ 被开方数-13

(2)∵ 根指数是3 ,

(3)∵被开方数9〉0

(4) ∵ x 可取正数、负数、0; ∴5x -可取正数、负数、0。

即当50x -≥是二次根式;当50x -<不是二次根式。

(5)∵20x ≥ , ∴20x -≤,即当0x =0x ≠时,

2.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1)(a )2=a (a ≥0);(2a == (0)(0)

a a a a ≥-<;

例2 化简(1)

2

(2剖析: (a )2=a (a ≥0)的运用主要看被开方数a 整体是否为非负数。

(1) 中2

1x +无论x 取何实数恒为正数,故

2

=21x +;

a ==

(0)(0);

a a a a ≥-<要特别关注a 的正负性。

(2中由340a -≥得0,0a a ≤-≥,所以

=4=22a =2-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的运用

例3 在二次根式15453040,,,,

2

2

3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个

A. 1

B. 2

C. 3

D. 4

剖析: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应抓住以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3中满足以上两个特点,故都是最简二次根式;而

=

中被开方数分别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9和4,故

=3,简二次根式。故选B 。

4.运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计算或化简

例4 化简6)24÷÷

解:原式

==242.33==?=

例5? 解:原式= 44

2392a b a b ab b b b

-??=-

=29a =- 。 点拨: 运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一要注意运算顺序,二要注意整体观察被开方数之间的关系,合理搭配,达到简化运算的效果。 5. 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的运用

例6

解:原式=112332??-=+- ??点拨:运用二次根式加减法则计算的关键是先把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二、三大难点各个击破

1.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及两个重要性质的条件的使用。 例1

=-求x 的取值范围?

中a 的取值范围为0a

0≥。

0;≥

∴0-≥

0,0x ≥∴-≥即0.x ≤又20,2x x +≥∴≥- ∴x 的取值范围是20x -≤≤。

例2 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222)()1()1(b a b a ---++ .由图可知:21,12a b -<<-<<; ∴10;10;0a b a b +<->-<

∴222)()1()1(b a b a ---++

=1111()2a b a b a b b a ++---=--+---=-

2.逆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进行化简

例3 计算或化简(1

; (2

0;0x y ≥≥)

解:

(1

3==?= (

2

2

23()3(x y x y xy x y +=+

0;0

x y ≥≥)

.

3.灵活运用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例4 已知22

x y =

=求22x xy y -+的值.

解:由题可知1

.2

x y xy +==

22x xy y -+=2311(

)37.2

2

x y xy +-=-=

点拨:

观察发现已知条件,2x y 中的

与-2

是一对相反数,而所求式子是这

两个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的乘积的差,故可由已知转变条件,运用完全平方式

简化求值.

栏目名:错题集

解二次根式常见错误分类解析一、审题不清导致错误

例1

______ .

错解:

±4.

16的平方根。

正解:164;

=

±2。

二、化简不彻底,结果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

.

=

诊断:化简二次根式的结果一定是最简二次根式,=

3

==?=

=

三、分母有理化时,所乘有理化因式可能为0而导致错误例3化简

(

)

()

--

-

x y x y

x y

===.

0,

≠即x>0,y>0,所以x与y有可能相等。

故应分两种情况。

正解:(1)当

x y

=时,原式=0;

(2)当x y

≠时,

(

)

()

x y x y

x y

--

===

-

四、漏掉括号导致错误

例4

错解:原式=

21

a a ++.

诊断:当一个式子与一个多项式相乘时,多项式应注意添括号. 正解:

=

中的隐含条件a ≥0

例5

化简

错解:原式=1x x

=1

x x ?

=x

30,0;

0;0.

x x x x x x -≥≤=≥≤=-即成立的条件是当时

正解:由30,0;x x -≥≤得

原式=11

(.

x x x x x x

=?-=

例6当1

5a =

时,求1a +

错解:原式=1a +111

5

a a a a +-==.

诊断:由15a =,得15a =,则1a a -<

0,11a a a a ?

?=--=- ???.

正解:

原式=1a 11214

109.55

a a a a a +-=-=-=

七、连用“=”号出错

例7 已知Rt ABC ?中,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9,40,a b ==求斜边.c 错解:由勾股定理,222c a b =+

=2294041.+==

诊断:

诊断:运算法则变了,还连用“=”号出错。

正解:由勾股定理,222229401681;c a b =+=+=

41.c ∴== 八、不管字母正负;滥用积(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而出错 例8 已知2,1,a b ab +=-=

错解:原式2=

===-.

诊断:由1ab =>0,知,a b 同号;又2,a b a +=-∴<0,b <0. 正解:原式

11 2.a b

b a ab

+=--=-= 九、运算顺序不清导致错误 例9 计算

1

诊断:忘记乘除是同一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b b

a a a

=

= 例10

计算:52-

错解:

523-=

=诊断:,实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则对于二次根式的运算仍然适用,

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正解:1552533

--

=-

= 十、乱用运算律导致错误

例11

.

诊断:除法没有分配律,本题应分母有理化。

32===-十一、在去括号时出错

例12

==诊断:去括号法则对二次根式仍然适用,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

每一项都改变符号。

==

十二、用公式时出错

例13 计算:(

2

错解:((

(

222

121830=+=+=

诊断: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丢项出错。

正解:(((2

2

2

2121830=+?=+=+。

栏目名:期末练兵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2;=±6;=-=

. D. 5=-

2.下列各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

C ..

3.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D

4. ②;;⑤;⑥3

,其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A.①③④⑥

B.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⑥

5. 化简的结果是( )

A .x

-.x -.2

x

. 2

x

的平方根是 ( )

C.±13

D.

7.若把a 适当变形后移入根号内,得( )

A .. D

8.

= 成立的条件是 ( ) A. 5x ≠ B.x >5 C.x ≥3 D.x ≥3且x ≠5 9.若,x y 为任意实数,则下列各式的值一定为正数的是 ( )

A.│x +5│

B.2

12

y + C.2()n x y - D.

10.已知a a >0,b>0),

( )

A.13

B.12;

C.23

D.3

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2. 7

19

-的相反数的平方根是________.

3. 1-

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它的倒数__________.

4. 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x ________x

x

-2有意义,则x _______. 6.当m > n 时,2)(m n -=___________;=-2)23( .

7. = .

8. 某精密仪器的一个零件上有一个矩形的孔,其面积是2

cm ,它的长为

cm ,则这个孔的宽为________cm .

9.当1≤x <3时3x -=________.

10.若1x x

+=则221x x +=_______. 三、解答题:(共64分)

1.计算、化简: (每小题5分共25分)

(1)

;

(3) 0

2

1)

?+

-- ?;

(4)()

2007

2006

22

+??

(5) 2-a >0,b>0);

2. 已知x

,1的值.( 6分) 3. 解不等式和方程 (每小题4分共8分)

(1))1(6)3(2+≥-x x (2)2 3.x -=

4. 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 米与下落的时间t 的关系为2

12

h gt =

。有一学生不慎把一个铁球从19.6米高的楼上自由下落,正好另一学生站在与下落的铁球同一直线的地面上,若在铁球下落的同时楼上的学生惊叫一声,问这时楼下的学生听到惊叫声后能躲开吗?(已知声速为340米/秒;9.8g =米/秒2.)(本题5分)

5. (本题6分),,求此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

6、(本题8分)(1)先观察下列分母有理化: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再利用这一规律计算下列式子的值:

...1)

+++

(2)你能由(1)题得到启发,发现x

规律,试确定x的值在什么范围内.

7.试在图(1)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使图中每一行、每一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均为0;你能在图(2)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一行、每一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积为1吗?试一试。(本题6分)

(2)

(1)

1

-2

3

-3

2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 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 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按 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 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 位是万位。

(完整版)专题:二次根式重难点综合题型

专题:二次根式重难点综合题型 题型一:二次根式的性质 1.写出下列各式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 (1)12--x ; (2) . 2.已知:,x y 为实数,且311+-+-

※课后练习 1.若53+的小数部分是a ,5-3的小数部分是b ,求a +b 的 值。 2.已知411+=-+-y x x ,则xy 的平方根为______. 3.已知25-=x ,求4)25()549(2++-+x x 的值. 4.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已知,23,23-=+=y x 求(1)x 2-xy +y 2; (2)x 3y +xy 3的值. 6.已知△ABC 的三边长a ,b ,c 均为整数,且a 和b 满足 .09622=+-+-b b a 试求△ABC 的c 边的长. 7 .已知:11a a +=221 a a +的值。 8.化简: 9.已知:x,y,z 满足关系式: y x y x z y x z y x --+-+=-++--+20122012223,试求x ,y , z 的值。 10.求值: 2004 20031431321211++ ++++++Λ x x x x x 1399413+-a a b b a a a 2129122+-+) 23(623 24b a a b b a ab b -?-÷2 310253b a b a ÷-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 2 1×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梳理 数学的重点单元是:一、二、四、五、六相交线与平 行线 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学校在初一上学期已经讲过了。当 然,即使上学期学过了,大多学校会在开学时重新进行一下 复习巩固。 从相交线和平行线这部分内容开始,就真正开始了初中 几何的学习。刚开始很多学生会不习惯几何严密的逻辑证明 过程,往往还保留着小学或是初一上学期解决几何问题时, 只注重结果的思想。 证明题的过程书写不规范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这部 分内容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慢慢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千 万不能只满足于题目会做或者会证明这个层次上。 从题型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主要有2个最为重点的 题型:第一类题型就是结合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去考察角 度的计算问题,这是中考选择题中几乎每年都会考察的一类 题型,需要重点的关注。 解这类题一方面要学会灵活的应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 一些性质,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例如“M”角模型等等,这样可以快速准确的解题。 另一类题型就是和平行线相关的证明问题。学习这类题

型要注意2点: 一是刚才已经说过的对于书写过程的规范性的训练; 二是做这类题型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平行线判 定方法和平行线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大家要注意, 中考不会单独考察平行线的证明问题,一定会结合三角形或 是四边形综合考察,其中涉及到的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 质,所以在刚开始学习这类题目时,就要把握住这个大原则,千万不能就题论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开始,就进入到初中代数很重要 的一个大的领域—函数这部分了。初中代数分为三大块:数 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前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相关的一些内 容,所以学起来不会太陌生,上手比较快。但是对于函数的 相关知识,学生很少接触过,所以刚开始学会速度慢一些, 有时会感觉不太顺手,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和家长 也不必过于担心。 这其实也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大家都没太接触过,基本 处于同一条起跑线,只要认真去学,其实是一次重新塑造自 己的机会。函数这一大块又可以分为2大部分,一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4大类具体的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内容素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简单的统计表。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收集和整理数据。 记录数据的方法主要有(1)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2)用画“√”的方法记录; (3)用画“”的方法记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 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2.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简单的统计表。 2.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平均分的含义。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想这个数可以被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1)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把一些物品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4.除法算式的读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 温馨提示:不能把“除以”读成“除”。 5.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6.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温馨提示:(1)乘、除法互为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两个乘数相同的算式除外),其中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算式的乘数是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商。 (2)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确定用哪句口诀。 8.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解决平均分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分成几份,二是要让每份都同样多。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时,要弄清每份的个数和分成的份数。 3.“÷”读作“除以”,不能读作“除”。 4.在解答平均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谁是被分的数(被除数),谁是平均分成的份数或 者按什么样的数量分(除数)。 5.在整数范围内,商不能比被除数大。 6.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清总数与份数(每份数) 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重点)。 2.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难点)。 3.除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重点)。 4.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难点)。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 6.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难点)。 7.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 8.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平均分。 2.除法。 3.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图形,如果对折后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

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及易错题

特尔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学科: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9月日(星期 )

2、应用题 1、如图所示,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为40 m 、宽为26 m 的矩形场地ABCD 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道路,使其中两条与AB 平行,另一条与AD 平行,其余部分种草.若使每一块草坪的面积为144 m 2 ,求道路的宽度. 2 西瓜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购进一批小型西瓜,以3元/千克的价格出售,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销售,经调查发现,这种小型西瓜每降价0.1元/千克,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等固定成本共24元. (1)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a 元,每天平均获利为y 元,请解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①每天平均销售量可以表示为_____; ②每天平均销售额可以表示为______; ③每天平均获利可以表示为y=________; (2) 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多少元? (5分) 解析:(1)①)4001400(a -千克 ②a a )4001400(-元 ③24)4001400)(2(---=a a y (元) (2) 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多少元? 解法一:设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x 元,根据题意,得: ()40322002420001x x ?? --+ -= ?.? ?; 解这个方程,得:120203x x =.,=. 因此 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0.2或0.3元. 解法二:由(1)根据题意,得:(a-2)(1400-400a)-24=200 整理得 056.75.52 =-+a a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非正多边形: 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 (n-3)

【期中提纲】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及易错题

学科:数学 姓名 1、 2、 3、 4、 5、 1、 3、 5、 6、 7、 8、 年级 特尔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任课教师: 性别 二次根式易错题及重难点题练习 、选择题 计算 A. 使式子 授课时间:2014年9月日(星期) 总课时 2008 2009 .7 2 2 . 7 2、2,正确的结果是( 2 ...2 7 B. ,7 2、、2 C.1 D. x(x 5) 2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 0 B . 1 C . 2 D .无数 -2 x 1成立的条件是 ■ 7 2「2 B. x A -1 C . -1 w x w 1 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A. 1 B. 1 C. 1 2a D. 2a 如图,数轴上A, 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表示的数为( A. 2 3 C. 2 3 二、填空题 (2 .5)2 计算:327 4 1 .3 2、 4、 | 1 a |、a2的结果为( a ---- 1i ------- > 1 0 1 1和?、3,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贝惊C所 、、252 242 v a2x 2abx b2x = 丄中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的结果是 a a j字1化简二次根式号后的结果是 若J m —1- 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 m 1

9、 x 2 2X 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0、 当 x < 0 时, 11 .比较大小:— 18 0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14、在小明大学同学毕业五周年的聚会上,每两个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 人参加这次聚会,则可列出方程 三.计算题 1、 4、若最简根式 3a b 4a 3b 与根式 2ab 2 b 3 6b 2是同类二次根式,求 a 、b 的值. 5、若 |1995-a | +、、a 2000 =a ,求 a-19952 的值. 6、已知 a=、3-1,求 a 3+2a 2 -a 的值 7、已知x 2 3x 1 0,求 x 2 E 2的值。 化简1 X v x 2 的结果是 12 .方程 X 2 9x 13. a — a 1 的有理化因式是 105次,设有X 3m 2 3n 2 亠 2a 2 如图:A ,B , C 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a , b , c 。 C AO B 利用图形化简: a b l -3 (a>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重难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6课时) 课题:相交线垂线 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课题: 5.2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 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课题:平移 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重难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 是:米、分米、厘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 ”来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重点) 4.线段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4)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重点)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 21÷5=4……1 读作21除以5商4余1。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4.利用口诀求商:除数是几,就根据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 5.有余数除法应用题一定要在商和余数的后边都带上单位名称。 6.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7.(1)17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人,至少要租(5)条船。 (进一法) (2) 20米布,每6米做一套衣服,可以做(3)套衣服。(去尾法)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1.数数的方法:数比较大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零散的再一个一个地数,要根据具体的数目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4. 1000以内数的组成:百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百,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5.读数的方法: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读几百,十位上是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0读作零,末尾的0不读 6.写数的方法: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的作用)。 7.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乘除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和化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材从具体例子出发,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归纳给出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通过“探究”栏目,引导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从具体数字的运算中发现规律,进而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探究”栏目中的两个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然后是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类比,得出乘法法则的具体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在正文中设置了“选学例题”,采用举例的方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到“根号下为字母的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数式通性,只要将二次根式中的实数看成字母,二次根式的运算实际上就是整式的运算. 将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反过来,就得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利用这条性质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通过学习,应该使学生对化简二次根式的基本要求有所认识,即在化简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数分解或因式分解,然后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这一点教材利用了一个小贴士加以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学难点是,在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重难点分析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 突破建议 1.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处理,仍然沿用“从具体数字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中观察规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方式展开,教学时,应充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

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 重难点突破训练

轴对称重难点突破训练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2分) 1.线段轴是对称图形,它有_______条对称轴,正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 2.下面是我们熟悉的四个交通标志图形,请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 个.与其他三个 ..不同?请指出这个图形,并说明理由. 答:这个图形是:(写出序号即可),理由是 . 3.等腰△ABC中,若∠A=30°,则∠B=________. 4.△ABC中,AD⊥BC于D,且BD=CD,若AB=3,则AC=__ __. 5.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 6.判断下列图形(如图所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等腰△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8.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且△ABC的周长为24,则AB+BD = ;又若∠CAB=60°,则∠CAD = .

9.如图,△ABC 中,EF 垂直平分AB ,GH 垂直平分AC ,设EF 与GH 相交于O , 则点O 与边BC 的关系如何?请用一句话表示: . 10.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6,AD =5,BC =8,且AB ∥DE ,则 △DEC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11.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 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12.等腰梯形的腰长为2,上、下底之和为10且有一底角为60°,则它的 两底长分别为____________. 1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 cm,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3∶2两部分,则 此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 ___. 14.如图,三角形1与_____成轴对称图形,整个图形中共有_____条对称轴. 15.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如图C 1的位置, 若∠DBC =30o,则∠ABC 1=________. A B C D B H F A E C G O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6课时) 课题:5.1相交线垂线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课题:5.2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课题:5.3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课题:5.4平移 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共4课时) 课题:6.1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 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正确画坐标和找对应点 课题:6.2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坐标表示平移2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4.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共6课时) 课题:7.1 与三角形的关的线段、外角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掌握对边与对角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三角形定义、三边关系。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难点:理解“首尾相连”等关键语句。 课题:7.2多边形的内角和 2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 难点: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法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课题:7.3镶嵌 2 教学目标: 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说明注意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 2.察常见的地板砖密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平面镶嵌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经历平面镶嵌条件的探究过程。 难点:是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的平面镶嵌.

初中数学实数(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梳理归纳

实数章末重难点题型汇编 【考点1 无理数的概念】 【方法点拨】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实质,归纳起 来有三类: (135,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13 π 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例1】(2019春?博兴县期中)在3.14、√12、 227 、?√5、√273 、2π、0.2020020002这六个数中,无理数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解:3.14、 22 7 、√273 、0.2020020002是有理数,√12、?√5、2π是无理数,无理数的个数是3, 故选:C . 【变式1-1】(2018春?新罗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 ①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③﹣2是4的平方根 ④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答案】①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故①错误;②无理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故②正确; ③﹣2是4的平方根,故③正确;④带根号的数不一定都是无理数,故④错误;故选:B . 【变式1-2】(2018秋?东台市期中)下列实数中,√12、√93 、?17、π 2 、﹣3.14、√0.1、 √?273 、0、0.3232232223…(相邻两个3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解:√12=2√3,√0.1=√10 10,√?273 =?3, 则无理数有:√12、√93 、π 2 、√0.1、0.3232232223…,共5个.故选:D . 【变式1-3】(2019秋?安宁区校级期中)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 ) ?√(?5)2、√36、1 7、0、﹣π、√113 、3.1415、√1 5、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故选:C .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重点难题集

1,某大型超市从生产基地购进一批水果,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5%,假设不计超市其他费用。 (1)如果超市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5%作为售价,那么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超市是否亏本; ?(2)如果超市至少要获得20%的利润,那么这种水果的售价最低应提高百分之几?(结果精确到0.1%) 解:假设水果总质量m,进价为p,那么运输后出去质量损失水果质量为(1-5%)m = 0.95m (1) 成本为 mp , ?销售额 0.95m*(1+5%)p = 0.95*1.05mp = 0.9975mp < m p?所以赔本?(2) 假设售价提高x%,因为要获得20%的利润,所以销售额为 (1+20%)mp = 1.2mp 实际销售额 0.95m *(1+x%)p = 1.2m p 0.95 * (1+x%) = 1.2?x% = 1.2/0.95 - 1 = (1.2 - 0.95) / 0.95?=0.25/0.95 = 25/95 = 5/19 = 0.263 = 26.3% ,2. 如右图,一只蚂蚁从点O 出发,在扇形OAB 的边缘沿着O B A O ---的路线匀速爬行一周,设蚂蚁的爬行时间为t ,蚂蚁与O 点的距离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C ) A. B. C. D. 3. 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 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B 处,'DB 、'EB 分别与边AC 交于点F 、G 。 若o ADF 80=∠,则=∠EGC ▲80° o 4.将直线42+-=x y 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解析式是 y=-2x+6 ,将直线 42+-=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是y=-2x+8。 5. 一次函数6+=kx y 的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且它与两条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等 O A B O t s O t s O t s O t s A D B C E 'B F G

七年级数学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 课题: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的 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会正确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 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重点 2.会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难点。 3.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的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和计算. 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表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7.3图形的平移(2)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 行且相等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重点:平移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识别图形的能力还是比较低) 关键: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7.3(1)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平移体会运动变化思想、化归思想。 重点理解平移的概念 难点学会初步应用平移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具体实例认识发现图形平移的性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的自主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几何语言的理解能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合作意 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图形平移性质与平行线之间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作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教学形式:活动探究、合作交流 7.4认识三角形(3课时)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3、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会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 4、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说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认识三角形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三角形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体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 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具准备:图片:含有三角形的建筑物的图片.。投影片六张 认识三角形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了解三角形的高线,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 出它们. (三)情感目标 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画出它们。 认识三角形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 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中线,并能在具体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三)情感目标 在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 知识的激情,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准确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 三、教具准备:电脑制作课件,三角形纸片. 投影片四张 7.4认识三角形 目标设计: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及其基本要素. 2.能正确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体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3.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解决相关的问题;此外,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难点: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7.5三角形的内角和(3-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3个内角之间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3、经历操作、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 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与同伴交流中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线的特性,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八章:幂的运算(8-9) 8.1同底数幂的乘法(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知道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 2.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3.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指数是字母形式的同底数幂的运算.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 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快速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勇往直前的斗志. 4.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2.学生学法:勤于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同底数幂的适用条件及运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同底数幂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解决办法:在运算中应强化对公式及性质的形式、意义的理解,同时应加 强对符号的判别. 8.2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2) 学习目标1.能说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能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3.在推导幂的乘方法则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