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4

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

(2)相干分析技术

塔河联片三维下奥陶统顶面(T

4反射波)之下20ms平均相干值平面图

7

塔河油田3、4号区块连井波阻抗剖面图

(3)

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

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JASON反演预测有利储集体空间展布图

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

塔河4号油田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顶面岩溶古地貌图

过Tk424井模式识别异常剖面图

过S71井模式识别异常剖面图

(5)油气判别的模式识别技术

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

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技术

(6)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评价的测井技术

沙67井5590m常规、成象测井与岩芯照片对比(高角度裂缝)

声波幅

度传播时

渗透性好

Sha66Sha67tk408tk429

塔河油田裂缝处理图像

四、勘探技术方法

2、储层保护技术

A.储层欠平衡钻井技术

包括欠平衡钻井工艺设计及工艺方法、欠平衡钻井液体系及配方、欠平衡钻井现场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B完井技术

包括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原用完井方式及评价、完井方式选择

五、“十五”后期规划部署

塔里木盆地总资源量195.3亿吨油当量(油104.7亿吨,气9.06万亿方),西北分公司所属探区11个区块总资源量78.5亿吨油当量(油43.1亿吨,气3.54万亿方),其圈闭资源量44.8亿吨油当量(油28.5亿吨,气1.63万亿方),截止2002年已发现21个油气田(藏)。三级储量11.3亿吨油当量(探明3.2亿吨油当量),剩余圈闭资源量33.5亿吨油当量。资源

探明率4%。

西北分公司所属探区资源量相对丰富,有较大勘探潜力。

圈闭资源量

12.1

28.2

4.50

5

10

1520253035塔河地区雅—轮巴—麦单位:亿吨油当量

总圈闭资源量达43.8亿吨油当量

塔河地区天山南巴—麦1、资源潜力分析

塔河地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仍是近中期增储上产的主力探区。目前塔河油田三级储量4.13亿吨(探明储量2.57亿吨)。圈闭总资源量28.2

亿吨,剩余圈闭资源量24.07亿吨。圈闭资源探明率9%,表明本区有较大勘探潜力。但塔河主体探明率22%,剩余圈闭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于奇及盐体区达16亿吨,勘探难度大、风险高。

塔河地区圈闭资源量与储量

2.57

2.57

7.1

7.9

9.124.10

51015202530塔河1—10区及西部

于奇

盐体覆盖区

合计

单位:亿吨油当量

资源量探明储量

C 1kl T

O 1

O 2+3

D 3d

圈闭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奥陶系

勘探领域:奥陶系不整合岩溶圈闭、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及三叠系

低幅度背斜-岩性圈闭19.672.4

2

O

C+D3d+S T

合计:24.07亿吨油当量

O:19.67

C+D 3d +S :2.4

T:2奥陶系占剩余圈闭总资源量81%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200712020119)-勘探0704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 1 概述 延长油田是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最早的油田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勘探开发历史,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1井”即位于此。截止2003年底延长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1206×104t,含油面积215.5km2(图1)。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和油层改造工艺的进步,油田勘探开发步伐稳步加快,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3 年原油产量达25×104t。其特-超低渗、浅埋藏油层的储集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 区域地质条件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图2)。区内第四系直接不整合覆盖在三叠系延长组之上,钻井资料仅揭示了三叠系延长组中、上部地层。其中,延长组长1油层组残留厚度变化很大(0~200m)其它层段厚度比较稳定。勘探开发目的层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四个油层亚组。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为大型内陆湖泊。晚三叠世中—早期(T3y2沉积期)是湖泊发育的全盛时期,沉积了广泛分布的油页岩,是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岩,为中生界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晚三叠世中—晚期,随着湖盆的不断萎缩,湖泊外围以河流与三角洲沉积为主,北东部斜坡上以河控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物呈裙边状分布,平面上相带分布明显,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冲积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前三角洲相和半深湖—深湖相。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相带内砂体发育,为上三叠统延长组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储集条件。沉积环境是影响本区储层特征的重要因素。 3.3.1长63 长63沉积相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从沉积微相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4个砂岩主体带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形态与指状砂坝相似,主体带的砂岩厚度大于15m,砂地比大于0.4。4支水下分流河道之间为分流间湾相隔,其砂地比为0.20~0.39。 建设型三角洲向湖推进时,由于堆积速度较快,各种微相沉积可以互相连接组合,所谓的指状砂坝就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砂坝等组合成的指状砂体,因此,砂岩主体带和较薄地带之间没有一条界线把两种微相截然分开。 3.3.2长62 长62沉积相展布对长63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由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河口砂坝沉积构成,河道总体向西迁移。有3支河道砂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3支分流河道之间砂地比较低(0.2~0.3),为分流间湾沉积。长62河道砂体的带状特征没有长63典型,表现出向席状砂过渡的趋势(图5)。

阿拉伊盆地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条件分析_郇玉龙

图1阿拉伊盆地大地构造位置 收稿日期:2008-12-01;修订日期:2009-01-04 作者简介:郇玉龙,男,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546)8793985,通讯地址:(257022)山东省东营市北一路210号物探研究院区域勘探研究室。 油气地球物理 2009年1月 PETROLEUM GEOPHYSICS 第7卷第1期 中亚地区阿拉伊盆地位于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南部,长约250km ,宽约25~40km ,面积约 6000km 2,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山间盆地(图1)。与其较邻近的含油气盆地有东侧的塔里木盆地(中国),西南侧的阿富汗—塔里克盆地(主体位于塔吉克斯坦),北侧的费尔干纳盆地(跨吉尔吉斯斯坦3个国家)。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阿拉伊盆地为欧亚板块南部边缘天山褶皱带中的一个中新生代的山间盆地,夹持于帕米尔—昆仑山与南天山褶皱带之间,由于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并持续向北推覆的影响而形成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 该区油气勘探始于1928年,前苏联对其先后开展了地质调查与油气勘探工作,盆内及周缘地区完成1∶20万的地质调查;1984—1989年在盆地中部 累计完成二维地震562km ; 1987—1991年钻探参数井阿参1井。后因前苏联解体而中断勘探。2003年, 我国胜利油田获阿拉伊盆地的勘探许可,已在盆地 内完成重力勘探1720km 2、 三维地震220km 2、二维地震748.4km ,为深入评价该盆地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阿拉伊盆地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条件分析 郇玉龙1,2)刘国宏1)刘志勇1)张桂霞1 ) 1)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摘要:中亚地区阿拉伊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是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山间盆地,紧邻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自中生代至新生代经历了陆表海沉积期、类前陆盆地期、山间盆地发育期、拗陷期、定形期5个演化阶段,具有海陆交互、 沉积多变、多期叠加、断—拗转换的性质。油气地质条件与相邻的费尔干纳盆地相似,生储盖匹配良好;烃源岩为古近系、 白垩系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石灰岩和泥灰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和砂砾岩储层;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褶皱构造发育,以背斜、断块、断鼻等构造为主。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地质构造;构造演化;生油岩;含油气层系;勘探前景;阿拉伊盆地;中亚地区

昌黎县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昌黎县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昌黎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北部山区为基岩裂隙水。中南部平原为松散层孔隙水。水量由西北向东南,由滦河冲积扇向饮马河冲洪积带逐渐减少,沿海因受海水侵入影响,有二、三层咸水存在。其底板埋深在40至160米之间,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增,局部因受降雨垂直淡化作用,有浅层淡水分布。 昌黎县地下水分潜层水和承压水两种。潜水遍及全县,水位埋深2米至6米左右,山前一带为10米左右。全区共分五个水文地质分区即:Ⅰ滦河冲积扇水文地质区。Ⅱ饮马河冲积扇水文地质区。Ⅲ河间水文地质区。Ⅳ山前坡洪积水文地质区。V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区。 全区地势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并有大面积松散岩层覆盖,形成了良好补排条件。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残留水泊为蓄存降水入渗提供了有利场所。其次是来自邻县(卢龙)的山前侧向补给和西部滦河的侧渗补给。其三是县城北部的山前的侧向补给,但补给量很小。地下水总的流向是:由北西流向南东,由山区流向平原。地下水的自然排泄其一是本县境内滦河上游有少量排泄;其二是王家楼-小营段地下水补给滦河;其三是滨海地区侧向排泄。从90年度城关地下水位观测可以看出,饮马河北岸地下水补给河水,南岸河水补给地下水。

本区沿海一带水阴离子以氯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其余地区阴离子以HCO3-为主。 具体分区及特征如下: (Ⅰ)滦河冲洪积水文地质区 本区由滦河冲积扇组成,根据沉积规律和特征,分为三个亚区: (Ⅰ1)冲积扇顶部亚区 分布于朱各庄、指挥、靖安以西,为滦河近代冲积。本区最大揭露深度110米,见两个含水组,累计计厚80-90米,岩性以卵砾石为主,粗砂次之,呈层状微向东倾斜,卵、砾石粒径4-25厘米,上细下粗,顶板埋深3.5-8米,底板埋深70-108米。富水性强,水量丰富,单位涌水量20-30米3/米时,单井出水量达7000-10000立米/日。 (Ⅰ2)冲积扇中部亚区: 位于党各庄、陈各庄、大周庄、阎庄、崖上一带,揭露深度50-80米,见2-5层含水层,总厚30-60米.岩性以砾石、粗砂为主,粒径较(Ⅰ1)小。阎庄到崖上,以卵石为主。均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本区水量较丰富,单位涌水量16-26米3/米·时,单井出量可达1000-3000立米/日。 (Ⅰ3)冲积扇前缘亚区:

东营凹陷构造特征

xx凹陷的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东西长90km,南北宽65km,面积5700km2。从区域构造上分为: 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洼陷带和南部缓坡带四部分。 从方位上划分: 其南为鲁西隆起,北为陈家庄凸起,东有青坨子凸起,西有滨县、青城凸起,是一个四周有凸起环绕的凹陷。凹陷具有北断南超的萁状凹陷特点,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正向二级构造带,近东西走向的中央断裂背斜带就发育于深洼陷之中。 平方王潜山披覆构造带是在前第三系古地形隆起的背景上,下第三系地层超覆,上第三系地层披覆的沉积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地带,东北部紧邻利津洼陷,南部为博兴洼陷,西为里则镇洼陷,为一洼中之低隆起。其南面为青城凸起和鲁西隆起区,北面为滨县凸起,为平方王地区提供充足的物源。 平方王—平南潜山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斜坡上的北东—南西方向上延伸的断块型古生界潜山带,构造上处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中深层断裂很发育。南侧的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界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通过地质分析及钻井揭示,平方王—平南潜山带存在4套潜山储集层,形成了该潜山带特有的“四层楼”潜山成藏模式,是寻找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场所。 平方王—平南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突变性。研究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裂缝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蓬莱19-3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简述

蓬莱19-3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简述 一、地质概况 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东南距山东蓬莱市80km,西北距塘沽220km,油田范围内平均水深27-33m。估算石油地质储量约6×108t,为我国近海海域盆地中发现的最大整装油田。 二、勘探历程及其今后勘探方向 ?勘探历程 蓬莱19-3地区油气勘探始于1967年。1977年原海洋石油勘探局在该海域进行了十万分之一的磁法探测。20世纪80年代初,在完成2km×2km测网二维地震普查的基础上,对蓬莱19-3构造的形态和圈闭规模做了初步解释并预测了前景资源量。受地震资料精度限制,当时认为蓬莱19-3属于小型断块构造。1994年1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利普斯石油国际亚洲公司签订了中国渤海11/05合同区石油合同,1995年起双方合作在该地区进行了新的二维及三维地震采集和解释,重新落实了蓬莱19-3油田的构造类型和圈闭规模,确认其规模为一个大型的断裂背斜,并于1999年5月在构造主体部位完钻探井PL19-3-1,该井完钻井深1686.0m,完钻层位古近系沙河街组,依据测井资料,在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解释出油层147.2m,从而发现了蓬莱19-3油田。 ?今后勘探方向 渤中凹陷及其边缘地区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首选方向。该区位于渤海盆地中部,包含多个构造凸起和凹陷,总面积约2×104km2。目前渤中凹陷周缘凸起上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并仍有找到亿吨级大油气田的潜力。渤东凸起,渤中凹陷西北断阶带、庙西凹陷及渤南凸起西坡、北坡构造带均是渤中凹陷寻找油气的主要领域。 三.油田地质特征 ?构造特征: 1.蓬莱19-3构造形成于上新世,定型于第四纪,走向近南北,长约1 2.5km,东西宽4-6.5km。基底为中生界白垩系火山碎屑岩潜山,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泥岩直接超覆于潜山风化面之上。 2.构造类型为渤南凸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被断层复杂化了的断裂背斜。炎庐断裂带的长期强烈构造运动,特别是新近纪至第四纪的多次构造活动,对该构造的发育于形成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3.油田范围内发育两组与构造走向平行的主控走滑断层:西部断裂延伸长度约12km;东部断裂穿越渤南凸起带,延伸长度超过75km,构成油田的东边界断层。两组主控断层的派生断层多为北西-东南走向、呈羽状分布的正断层,延伸长度为0.5-4km,断距为20-100km。油田主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盆地位于省东部及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但是,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 1.构造特征 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 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这一拉-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 1.1基底特征 盆地的基底岩系为中新元古界,其结构具3 分性。盆地中部的磁场特征显示为一宽缓的正异常区,多为中性及中基性岩浆岩组成的杂岩体,变质程度深,硬化强度大,构成盆地中部刚硬基底隆起带。基岩埋深一般4~8km,地史中较稳定,沉积盖层厚度较薄,褶皱平缓带。盆地东南和西北侧为弱磁场区,组成基底的岩石是浅变质沉积岩,属柔性基底,是褶皱带。基岩埋深8~11km,沉积盖层厚度较大,褶皱较强烈。 1.2区域构造特征 盆地的发生、发展,形成菱形边框和不同组系、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大体可以追溯到8.5×108年的地史发展过程,是受基底、周边古陆、深大断裂以及地应力作用方式等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也是多次构造旋回叠加的产物,使盖层褶皱出现形式多样,交织复杂化的局面。 1.2.1褶皱构造的展布特点 盆地最早形成的褶皱构造可上溯到印支期,但围仅局限于川西龙门山前,如矿山梁~天井山~海棠铺等北东向背斜构造。整个盆地的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包括震旦系在的全部沉积盖层都被卷入,出现了众多成群成带分布的褶皱构造。 1)川东南坳褶区 系指华蓥山以东的川东与川南区,包括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低陡构造带,是盆地褶皱最强烈的地区。一般陡翼倾角>45°,甚至直立倒转。高、低陡构造之分,在于构造核心出露地层的新老,前者出露中下三叠统及其以老地层,后者出露上三叠统及其以新地层。构造线走向主要由北东向高陡构造带和断裂带组成的隔挡式褶皱,背斜紧凑,向斜宽缓,成排成带平行排列。北部受大巴山弧的的影响向东弯曲,局部呈近东西向;南部逐渐低倾呈帚状撒开,除北东向为主外,还有受边界条件干扰的南北向、东西向等多组构造线。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东营凹陷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的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东西长90km,南北宽65km,面积5700km2。从区域构造上分为: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洼陷带和南部缓坡带四部分。从方位上划分:其南为鲁西隆起,北为陈家庄凸起,东有青坨子凸起,西有滨县、青城凸起,是一个四周有凸起环绕的凹陷。凹陷具有北断南超的萁状凹陷特点,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正向二级构造带,近东西走向的中央断裂背斜带就发育于深洼陷之中。 平方王潜山披覆构造带是在前第三系古地形隆起的背景上,下第三系地层超覆,上第三系地层披覆的沉积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地带,东北部紧邻利津洼陷,南部为博兴洼陷,西为里则镇洼陷,为一洼中之低隆起。其南面为青城凸起和鲁西隆起区,北面为滨县凸起,为平方王地区提供充足的物源。 平方王—平南潜山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斜坡上的北东—南西方向上延伸的断块型古生界潜山带,构造上处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中深层断裂很发育。南侧的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界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通过地质分析及钻井揭示,平方王—平南潜山带存在4套潜山储集层,形成了该潜山带特有的“四层楼”潜山成藏模式,是寻找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场所。 平方王—平南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突变性。研究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裂缝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作用的影响,东营凹陷西部地区形成了北东、北西2个方向上的潜山带。 北东向德青城凸起、于家庄、平南、滨县、陈家庄西段构成了东营凹陷西部边界;北西向德草桥、纯化、平方王、林樊家构成了东营凹陷内部分隔博兴洼陷和利津洼陷的古隆起带。平王方—平南—于家庄潜山带位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平王方—平南地区构造活动频繁,新老断层都很发育。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由于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届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平方王潜山发现的滨78.、滨188块含油富集区块;平南潜山上探明含油面积4.5km2,石油地质储量为443*10^4吨,都充分说明了平方王—平南潜山带成藏条件良好,油气资源丰富。但鉴于该潜山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以及对潜山成藏规律认识不清,为此多年来对该地区的勘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 1.东营凹陷历经了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三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其潜山的形成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 2.东营凹陷潜山油藏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北部和西部边缘。 3.王古1潜山是属于内幕式的褶皱块断山,该潜山的内幕构造十分复杂,是经历了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多期次挤压、拉张应力场相互叠加所发展起来的复杂地质体。 4.东营凹陷南斜坡能够形成油气藏的潜山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⑴具有有效的烃源岩(沙四上、沙三段或孔二段)及油气运移通道;⑵有发育大量裂缝以及溶蚀孔洞的有效储集层;⑶具有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并且指出了下一步可能的有利勘探区。 中央隆起带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 东营凹陷属渤海湾盆地济阳凹陷南部的一个一级凹陷,凹陷中构造特征是褶皱少、断层

刍议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

刍议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 在油田开发中,对油田地质特征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是获得较好开发效果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因而近年来在油田开发中,普遍更加重视油田地质特征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油田开发方案。本分分析了油田地质特征分析内容,并且提出了关于油田地质开发策略。 标签:油田地质特征开发 随着油田开发的快速发展,油田地质特征分析的作用也开始得到体现,也出现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油田地质分析方法,为推动油田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油田开发中,完善的开发方案也应当是以油田地质勘察分析结果为基础的,针对油田地质特征情况,从技术方案、开采现场管理方案、开采计划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优化。 1油田地质特征分析内容 1.1油层综合评价 油层综合评价是油田地质特征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油层综合评价所涉及到的分析内容较多,如油层的分层分析、油层物性分析、油气水质分析等等。在油层综合评价中,应当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如油层的延伸长度、分布形态、渗透率、平均厚度等等。针对不同油田地质的具体情况,对于油层综合评价的指标选择也有所不同,整体上而言,应当遵循相关性详尽的原则,也就是首先设置评价目标,然后根据评价目标选择主要的分析评价指标,最后以主要评价指标为核心,选择相关联的分析评价指标。较好的油层综合评价,能够全面、详尽的掌握油层整体情况,是进行油田开采的基础。 1.2构造和油藏分析 构造和油藏分析主要是针对油田地质结构情况和油藏基本情况的分析,如在不同地层油田的分布情况、相关的地质勘测情况、水文情况等等,而在油藏分析中,重点分析内容有油水分界过渡带、含有面积等数据情况。在构造和油藏分析中,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数据,特别是地质数据、水文数据以及必要的气候数据等等,关于地质构造方面的勘测,往往需要专业的地质勘察团队承担这一工作,利用各种地质勘勘测技术,如物探技术、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等,综合分析地质构造情况。在油藏分析方面,需要绘制油藏剖面图,确定油水分界处和具体的分界情况。 1.3地层对比分析 地层对比分析主要是勘测分析油田地层的厚度变化情况、断裂情况等等,必要时还需要分析岩性变化情况。依据主要的地质分层标准对油田地质情况进行分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1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 一、基本情况与勘探历程 二、油气勘探成果 三、综合研究成果 四、勘探技术方法 五、“十五”后期规划部署 六、存在问题与攻关目标

1.历史沿革 1978年5月,原国家地质总局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由青海迁入新疆。 1983年改名为地质部西北石油地质局。 1985年地矿部党组决定依托西北石油地质局成立“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查联合指挥部”。 1997年1月中国新星公司成立,变更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 中国石化集团后的发展 2000年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李毅中总经理、牟书令副总经理等集团公司领导十分关心西部油气勘探开发和西北石油局的发展,多次来新疆视察指导工作。 2001年重组改制为新星西北分公司和新星西北石油局。

2.油气勘探历程及主要成果 准噶尔盆地 主战场---塔里木盆地 吐哈盆地1978年进入新疆,探区遍及新疆各盆地

奇克里克侏罗系油气 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山前坳陷油气勘探第一次热潮。 塔河油田 (4)1997年塔河亿吨级海相整装油田的发现和1998年克拉2千亿方级陆相大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进入了新的阶段。 克拉2气田 ⑵1977年柯克亚第三系凝析气藏的发现,又一次掀起中新生界油气勘探高潮。 (3)1984年沙参2井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开创了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找油的新领域,为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西移提供了依据。迎来了地矿、石油系统大规模勘探会战局面。

沙参2井 1984年9月22日于井深5391 米奥陶系白云岩中获日产 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 发现雅克拉凝析气田. 沙参2井在海相古生界的重大突破,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新一轮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为国家制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肈腿薇螅芀莄薃螄羀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xzCK7。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LbauT。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 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指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了解各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石油地质特征(生、储、盖及其组合,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预探井: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圈闭)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3、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详细查明油气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计算探明储量等而钻的探井。 4、开发井:指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落实探明储量、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5、调整井:指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 7、定向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靶位)的井。 8、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占取心进尺的百分比。 9、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回井口的时间。 10、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方法。 二、问答题 1、简述定向井的主要用途,图示说明井身剖面基本类型。 纠正已钻斜的井眼成一个垂直的井身,对落鱼等井下障碍物进行侧钻,在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的地面位置的下边钻油井,为扑灭大火、压住井喷等而设计的井—抢险井或救险井,在一个井场、钻井平台或人工岛上,钻几口、几十口井、丛式井—海上油田、地面受限制的沙漠、沼泽等地,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水平井。 I 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见图) 2、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岩性--软硬、孔缝发育程度;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的影响。 ①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1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依据地貌、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可将宁夏中部干旱带划分为陶 灵盐台地区和宁中山地区。 1.1陶灵盐台地区盐池县主要位于陶灵盐台地区的东部波状台地亚区,大致沿盐池南北分水岭构成宽缓的向斜,即布伦庙一镇原向斜。岩层 沿大向斜轴线及其两侧形成了较丰富的裂隙孔隙水和承压水,含水层 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泥质砂岩。在500m深度内绝大多数钻孔的单 井涌水量为100~500m3/d,矿化度为1~3g/L。大致以王乐井黄土粱和 盐池县南北分岭为界,分为盐池、古西天河、马家滩—大水坑、王乐 井黄土梁4个地段。 1.1.1盐池地段位于南北分水岭以东地区,面积为1165.24km2。地形 坡度较陡,地表一般为薄层风积砂覆盖,仅在盐池县城周围和柳杨堡 洼地有较厚的第四系堆积物,下伏基岩为下白垩系砂岩、细砂岩、砂 泥质页岩。上部砂岩含水岩组,大致在靠近沿盐池南北分水岭一带分布,东部坡度较大,砂岩含水层直接出露地表,地下水多为东西向发 育的冲沟切割,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泉流量为0.136~200m3/d,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为40m,单井涌水量为 200~600m3/d。下部细砂岩含水层分布较稳定,以承压水和微承压水为主,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40m,单井涌水量为 100~600m3/d,矿化度为1~3g/L,仅在盐池北部骆驼井一带小于l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Mg水,向东至盐池边缘逐渐变为Cl- SO4水。 1.1.2古西天河地段位于盐池县马家滩—王乐井北部一带,面积为1164.70km2。第四系堆积物分布较广,厚度较小,一般厚小于20m,坳谷间的梁地厚仅1~2m,且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只有坳谷、洼地中的 第四系砂砾石、中细砂及粘土质砂层中分布有孔隙潜水,如高沙窝古 西天河坳谷,呈树枝状向西延伸,发源于苏伯井、安定堡一带,含水

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

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30T13:12:18.20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 15期作者:王建宁 [导读] 针对目前油田开发过程受到的阻碍与影响 摘要:针对目前油田开发过程受到的阻碍与影响,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开发建设效率的策略。结果表明,只有完全研究清楚油藏地质特征,才能利用油藏地质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开发工艺与技术,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效率。 关键词:地质特征;油田开发;驱油;启示作用 0引言: 地质特征对油田资源开发开采建设带来的影响集中在驱油、亲水油层毛管作用、油藏丰度及后期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将为当前以及后续油田开发工作提供有效助力。如此,油田开发就能以高经济性、高准确性状态作用于所处行业,在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的过程中,起到基础资源支撑作用。故研究人员应不断采取科学技术手段,完善地质特征资料体系,以强化其在实践开发开采中的积极作用。 1研究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影响的现实意义 当前阶段,分析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应从岩性、地质构造、沉积、储层物性以及油层分布等方面入手,为后续特征分析工作提供支撑,进而为油田开采提供坚持的地质基础。然而,受油田资源开发建设市场环境的多元化影响,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实际中面临的地质特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增加了油田地质特征分析的难度。为此,油田开发者应在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开展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断引进和探索新的开发工艺,提升资源开发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这样一来,油田开发就能满足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所提出的用量需求,进而服务于所处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1]。 2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经对已建油田开发历程进行分析,发现地质特征对其的影响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驱油。具体过程,对于亲水油藏,当注入水进入储层后,就会作用于岩石表面,并形成水流。此水流会不断运动在岩石颗粒中,而岩石孔隙中隐藏的石油就会被挤出,一些较大油滴就会作用于孔道环境。由此可见,亲水岩石水驱容易,而亲油岩石表面会因为孔隙小而无法实现驱油[2]。 (2)亲水岩石毛管力作用。驱油过程的毛管力作用能够为油层提供动力。作用原理为:在注水过程最佳的注入速度下,见水时注入端压力最小,生产端压力下降最慢,这时渗流阻力最小,水驱油效果最好。 (3)油藏丰度对开发的影响。油田在形成过程中,因受沉积环境和构造特征的影响,不同区域油藏丰度和含油饱和度差别较大,因此,在油田开发前需根据地震勘探和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油藏的有利区域,通过先肥后瘦的原则不断滚动开发,随着油井数量的不断增多,油藏地质特征和储量分布状况不断细化、完善,油田开发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突显。 (4)油田后期开采技术影响。油田开发后期阶段,此时油气被大量开采出来后,原油中的溶解气及其它轻质组分被开采出来,油层压力会下降,粘度会上升,就会对油田开发带来诸多负面因素。为提高油田采收率,需进行注水开发,以保持地层在一定压力下持续开采。但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进行,到后期部分油井见水,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需要结合油藏地质和动态资料综合分析潜力区域,进而为后期开发提供资源基础 [3]。 基于上述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科研人员应结合实际建设情况与既定规范标准,不断优化现有科学技术,来提升油田开发开采的效率,进而满足所处地区涉及行业发展的资源使用量需求。 3油田开发开采效率的提升策略 3.1加大油藏特征研究 因油田开采所处的储层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开发开采建设者应遵循持续性原则,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收集相关测井资料,试油试采资料,生产测试资料,不断深入油藏地质的了解,分析主力含油区域和剩余油分布特征,为后期开发部署和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从而选用合适的开发工艺和技术,提高油田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 3.2对比新老油田开发情况 要想实现油田开发开采效益的提升,地质特征分析人员应将新老油田对比工作重视起来,在加强分析对比的同时,提升分析效率。此过程,科研人员应结合资料进行不断的组合优化,以为油田分布与储藏情况的调查提供详实准确的资料为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如分析对比新老油田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应对油田地质开发开采手段进行调整与改进,同时,对地质资料进行更新记录,以完善油田开发资源体系。 3.3运用大段合采技术 当油田地质资料构建日趋完善,油田开发技术人员就能根据资料所述剩余储量情况,对油田资源进行大段合采开发。具体过程,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发育特征和剩余油田分布情况进行三维刻画,以更为便捷准确的找出剩余油田资源。同时,还可根据地质资料,对油田开采过程工艺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开采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如此,就可将油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提升,继而达到油田最大开发效益。 3.4细致化分析评估油田 油田开发开采建设人员在分析评估地质特征资料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合理性原则,提高油井开采方案的有效性。此外,为提高油田资源开采量,应对具备地质特征的地面配套情况进行评估,提高油田建设和开发工程的安全性。这样一来,油田资源的开采建设就能以准确性、经济性状态作用于所处行业发展,进而推动行业的科学建设[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具有深远的影响,地质研究是基础,只有研究清楚油田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状况,才能最大化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为降低油田开发建设成本,相关建设者应通过加大油藏特征研究、对比新老油田开发情况、运用大段合采技术以及细致化分析评估油田等措施,来实现地质对油田开发的支撑。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具科学合理性的油田资源开采建设方案作

中东地区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油气勘查与评价学时: 32 题目:中东地区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概况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班级: 任课老师:完成日期: 报告评语: 成绩:评阅人签名:日期: 备注:1、无评阅人评语和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红色签字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批阅无效; 3、正文应该有批阅标示内容; 4、建议用A4纸张打印;批阅报告及时交系办存档;

中东地区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概况中东地区是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这里是世界常规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石油业界的统计资料中中东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也门、约旦、叙利亚、巴林、黎巴嫩和以色列。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1个成员国中的六个。2006年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为1012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1.5%。中东石油是世界能源市场重要供应源,也是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命脉。2006年中东地区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收入达到4010亿美元的新纪录,占欧佩克石油收入的66.3%,预测2007年将再创新记录,达到4350亿美元,可能占欧佩克石油总收入的66.1%。 一、中东地区具有的地质条件 从板块构造角度来说, 中东地区位于阿拉伯板块上, 它包括也门共和国、阿曼、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约旦、富饶的弯月的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东南部、在古生代和新生代早期的伊朗的西南部。本文未考虑的部分是(地中海中部地区的) 累范特板块和西奈山的大陆部分—该部分在累范特断裂隙的西部(死海断裂)。 在中生代早期由于新特提斯的张开而断开, 同时期伊朗部分分离出来。此后在晚第三系由于印度洋的扩张中脊的发展, 形成了亚丁湾并且沿着红海断裂开始扩张。所有这些变化形成了中东地区的东南和西南边界。这两处都有很年轻的特征并且这两个地方都很少有海滨平原。亚丁湾和红海两侧的地质特征的一致性显示了最近一次发生的地质分离伴随着小的但重要的横推的替换作用。陆上的连续的剪切断层和红海的张开, 亚喀吧海湾和死海断裂, 北部与金牛山相连的部分整个构成了中东地区。在红海的东海岸线被抬升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它的沉积以及火山喷发物所覆盖使得东部比西部更平缓在也门的Asir山高度可超过3 7 (X) m (1l840ft ) , 向北和东高度逐渐降低。约旦裂谷的西侧被累范特上翼所覆盖, 形成了这一地区的高度边缘。 中东地区的地质基本特征主要由三个原因所致 : (1)、阿拉伯的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扩张事件, 这种扩张是由于亚丁湾和红海海底扩张和早期海洋盆地形成所引起的。 (2)、由于大陆与大陆碰撞所引起的在金牛一扎格罗斯一阿曼地区的北部和东北部的压缩性褶皱。 (3 )、沿死海断裂和累范特断裂区的走滑断层。 二、中东地区具有的油气资源量特征 中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采比高。中东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沙特、伊朗、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六个欧佩克成员国中。2006年中东地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及重庆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四川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但是,四川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 1.构造特征 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 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

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这一拉张-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 1.1基底特征 四川盆地的基底岩系为中新元古界,其结构具3 分性。盆地中部的磁场特征显示为一宽缓的正异常区,多为中性及中基性岩浆岩组成的杂岩体,变质程度深,硬化强度大,构成盆地中部刚硬基底隆起带。基岩埋深一般4~8km,地史中较稳定,沉积盖层厚度较薄,褶皱平缓带。盆地东南和西北侧为弱磁场区,组成基底的岩石是浅变质沉积岩,属柔性基底,是褶皱带。基岩埋深8~11km,沉积盖层厚度较大,褶皱较强烈。 1.2区域构造特征 四川盆地的发生、发展,形成菱形边框和不同组系、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大体可以追溯到8.5×108年的地史发展过程,是受基底、周边古陆、深大断裂以及地应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