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综合研究成果
5) 长期生烃和多期次构造运动造就了现今复杂的油气聚集景观
长期的低地温背景是长期生烃、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 中国几大盆地古地温梯度对比图
60
古地温梯度(℃ /1000m)
50 塔里木
40
柴达木
辽河 30
渤海湾
20
10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海西期后长期处于低地温背景远低于我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古生 界油气生成、演化的速度远低于一般的含油气盆地。
烃源岩
储集体
盖层
油气生成
圈闭形成 运移-聚集
保存时间
古油藏破坏 成熟油气充注
海西早 期运动
(高熟油气) 关键时刻
三、综合研究成果 3、塔河油田油气富集规律
1)区域构造格架控制着油气的聚集分布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C1kl D3d
T O1
O2+3
长期发育的大型鼻状凸起控制油气运移、聚集与成藏
三、综合研究成果 3、塔河油田油气富集规律
岩芯观察:裂缝主要为三期,第一期以方解石全充填、半充 填的低角度裂缝为代表;第二期以泥质全充填、半充填为代 表并伴随溶蚀缝、洞,据泥质充填物中的孢粉鉴定结果,充 填物沉积时期为早石炭纪,第三期以未充填的含油高角度 (70—80度)缝为代表,这一期的裂缝宽度一般为0.1— 1.0mm。
X形剪切缝的右侧缝
缝洞储集体
6 上奥陶统桑塔木组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溶 塔河油田南部
缝洞储集体
7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致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溶 塔河油田南部
密灰岩
缝洞储集体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盖组合示意图
塔河油田主体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T
C1kl
D3d S
O2+3 O1
下石炭统巴楚组下泥岩段与下奥陶统岩溶储集体形成的储盖组合,是塔河 油田最主要的储盖组合类型。形成的地层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是塔河油田 的重要圈闭类型之一
T
T50 C1kl
O2+3 T70
O1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SN)
三、综合研究成果
4)长期的油源供给、多期次油气充注、成藏形成了奥陶系油藏复 杂的油气分布特点
塔河油田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油气成藏事件图
地
570 500
400
300
200
100 65 (Ma) 质
古生代
中生代
时 新生代 代 油气
N+Q
O1 O2+3 S D
三、综合研究成果
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油藏特征
3)油藏温度、压力特征
6区
P:61.26MPa(5600m) ,地层压力系数为 1.10,T:128℃。
4区
P:59.83MPa(5450 m),地层压力系
数为1.098, T:125℃。
3区
P:59.03MPa(545 0m),地层压力系
海西晚期运动—主要成藏阶段 局部地区遭受剥蚀,4、6区等
重质油藏形成
海西早期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形成
寒武—奥陶系克拉通边缘盆地台地型碳酸盐岩建造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地区不同期次有机包裹体特征
期次 Ⅰ Ⅱ Ⅲ Ⅳ Ⅴ
荧光颜色 褐红-深黄色
黄色 浅黄-兰色
兰白色
均一温度(℃) 58.2~79.0 78.1~103.0 100.3~120.8 133.5~143.7 143.5~187.2
新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分布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油气从烃源区向塔河油田聚集成藏主要发生在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可为阿 克库勒凸起提供的保存至今的油气资源总量为56.02×108t,其中油资源量为 34.3×108t,气资源量为21.7×108t,气油比为0.61,以油为主。
亿吨油当量
60
三、综合研究成果
海西早期运动:基岩抬升暴露发生强烈的剥蚀,主要 的岩溶发育时期
三、综合研究成果
深埋藏期地下水溶蚀及淡水渗滤岩溶阶段:海西晚期, 局部地表岩溶水通过断裂输入、渗流至奥陶系可溶岩中,产 生溶蚀作用。但此时水动力条件差,地下水的交替缓慢。深 埋藏期的岩溶作用可持续至喜马拉雅期。
奥
陶
海西晚期之后深部岩溶作用阶段
2)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富集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油气分布总体受阿克库勒凸起及其上 发育的岩溶储集体展布的控制,而岩溶储集体的储集空间的发 育程度主要受控于构造变形与岩溶作用的发育程度,且构造变 形与岩溶作用又相辅相成。
三、综合研究成果
2)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富集 A、阿克库凸起轴部裂缝发育,是海西早期岩溶发育的有利地区
系
海西晚期深埋藏地下水溶蚀
及淡水渗滤岩溶阶段
岩
溶
海西早期浅埋藏
发
淡咸混合岩溶阶段
育 海西早期裸露
A′
A
三、综合研究成果
3) 断裂、裂缝及岩溶作用发育,形成了孔、洞、缝网络状储集体
阿克库勒凸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及裂缝发育。
海西早期主应力
海西晚期主应力
断裂优势方向
断裂优势方向
断裂优势方向 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断裂分布及主压应力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主体区发育约200条断层,其中延伸长度大于1km的有80余条。平面 上以北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四组断裂为主,大多数断层为高 角度逆冲断层,向上终止于石炭系巴楚组泥岩,少数向上断止于三叠系。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发育 普遍,对塔河油田154口井进行综合识别,在 114口井发现大中型洞穴(包括已充填洞穴),出 现频率达74%,可见本区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三、综合研究成果
加里东中、晚期岩溶发育阶段 时间短、强度弱
加里东中期岩溶主要表现为早奥陶世与中晚奥 陶世之间及中晚奥陶世内部发生的岩溶作用。
四期:均一温度在46.5—55.8℃ 棕黄—浅黄色,53.9—77.0℃ 不规则浅黄色73-105℃ 浅褐—浅黄色101.5—127.8℃
S46 S96
wenku.baidu.com
中质原油区
凝析气区
四期:均一温度在48—58℃ 棕黄—浅黄色,53—72℃ 不规则浅黄色75-102℃ 浅褐—浅黄色101—128℃
东南部烃类包体呈多种相态,色调、产 状及均一温度不一,反映多期成藏、后期充 注程度较强。
灰岩角砾
含油溶洞
取芯所见的溶洞
T403晶岩溶角砾岩,残留溶洞中含油
溶洞及岩溶洞穴充填物 中残留的洞
钻井过程中,大量的放空、
漏失是大型溶洞的表现。 T707井放空达10余米。
S65井具微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充满了褐色原油
断裂和裂缝在空间上相互切割、交错,形成了空间上孔、 洞、缝相连的复杂的网络储集体。
C
PT
J
K
E
成藏事件
烃源岩
储集体
盖层
油气生成
圈闭形成 运移-聚集
保存时间
古油藏破坏 成熟油气充注
海西早 期运动
(高熟油气) 关键时刻
三、综合研究成果
4)长期的油源供给、多期次油气充注、 成藏形成了奥陶系油藏复杂的油气分布 特点,总体上随着距油源距离变小,受 后期改造程度强,油质变轻
燕山—喜山期,烃源供烃以轻质 油和气为主,在塔河油田南部形 成海轻西质晚油期藏运、动凝—析圈气闭藏成 及藏气阶藏段。
三、综合研究成果
T C1kl
O1
O2+3
塔河油田成藏模式示意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长期的油源供给、多期次油气充注、成藏形成了奥陶系油藏复杂的油气分布特 点,总体上随着距油源距离变小,受后期改造程度强,油质变轻
稠油和重质油区
S94
S65 S46 S67
中质原油区
凝析气区 S96
三、综合研究成果
4、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三、综合研究成果
4) 有效的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和保存提供了保障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盖组合类型
类型
盖层
储集体(储层)
发育区域及实例
1 下石炭统巴楚组泥岩
下奥陶统(以鹰山组为主)岩 塔河油田北部 3、4、6 区,如 S48 井 溶缝洞储集体
中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灰质 下奥陶统一间房组礁滩型储 塔 河油田 南部( 中上奥 陶统尖 灭线以
塔河联片三维下奥陶统顶面(T74反射波)等深度平面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裂田缝密测度 井解裂缝长释度 裂缝发裂育缝面优孔率 势方向图
高导 裂缝 分布 在6090度 之间
裂缝倾向 南南东、 南南西
裂缝走向 北东东-南 西西及南 东东-北西 西
沙67井FMI处理成果显示高导裂缝分布和走向
沙64井构造溶蚀立缝充填充满原油
2
泥岩、泥岩
层(经岩溶改造)
南),如 S76、S86 井
3 下奥陶统致密灰岩
下奥陶统(以鹰山组为主)岩 塔河油田大部,如 S81、T301 等井 溶缝洞储集体
4 下奥陶统致密灰岩
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及上寒武 塔河油田北部(深层),如 S88 井 统白云岩储层
5 下石炭统巴楚组泥岩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溶 塔河油田南部,如 T453 井
O2+3
三、综合研究成果 2、塔河油田成藏条件
1)丰富的油气资源为阿克库勒凸起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雄厚的物 质基础。
满加尔生烃坳陷
塔河油田南临满加尔生烃坳陷,主要烃源岩为寒武系、奥陶系,以斜坡 和欠补偿盆地相暗色富含有机质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满加尔坳陷最为 发育,厚度达800—1200米;台地相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一般厚度为 600—800米。
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断层使油源或不整合面与储集层连通 ②断裂控制着圈闭的形成与发育 ③断裂控制岩溶的发育
T C1kl
D3d
O2+3
O1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三、综合研究成果 3、塔河油田油气富集规律
3)断裂、不整合面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成藏
B、不整合面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 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 不整合面上下是储层发育及各种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
溶蚀缝
TK407井高角度裂缝充满原油
构造缝
T403井高角度构造溶蚀缝 半充填状充满原油
T401井网状构造溶蚀 裂缝充填原油
三、综合研究成果
黄灰色泥微晶灰岩两组裂缝、局部壁生粒状亮晶方解石、充填 原油 S67井 5665.49~5665.68米
X形剪切缝的左侧缝
通过岩性观察描述结合成像测井研究裂缝的发育层位及 发育的方向
油
气
50
合计
40
34.2
30 21.3 21.8
20
10 0.5
0 海西晚期
21.2 13
喜山期
56 34.3
21.7
合计
阿克库勒凸起油气资源量示意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2、塔河油田成藏条件
2) 长期发育的大型鼻状凸起控制油气运移、聚集与成藏 长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形成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圈闭
燕山—喜玛拉雅期:低 幅度圈闭形成、晚期成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C1kl
D3d
O2+3
O1
三、综合研究成果
2)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富集 B、岩溶缓坡特别是其上的丘丛(残丘群)是岩溶发育的有利地区
岩溶斜坡
岩溶高地
岩溶缓坡
岩溶洼地
塔河油田位于岩溶斜坡区.坡度较缓的岩溶斜坡 (岩溶缓坡)特别是其上的丘丛是岩溶发育的 有利地区,如牧场北丘丛(S80、S65、S67井 区)、艾协克丘丛(S48井区)。
成熟度 较低 中等 较高
高 含烃(天然气)
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划分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西北部烃类包体相态简单,色调 深,均一温度较低,属早期成藏。
两期:均一温 度在45—57℃
棕黄—浅黄 色,53.9—
77.0℃
S94 稠油和重质油区
两期:褐色液烃及沥青73—83℃
S65
褐黄色液烃,92—102℃
S67
藏阶段
海西晚期运动—第一套 区域盖层形成,主要成
藏阶段
海西早期—奥陶系碳酸 盐岩岩溶型储层形成
三、综合研究成果
紧邻生油坳陷,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
A
A′
轮南油田位置
塔河油田位置
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T 0、T 0、
5
6
T 0等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聚 7
集提供了通道
两 三两 三大大不不整整合合,,三四三四个个构构造造层层
三、综合研究成果
5) 长期生烃和多期次构造运动造就了现今复杂的油气聚集景观
长期的低地温背景是长期生烃、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 塔河油田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油气成藏事件图
地
570 500
400
300
200
100 65 (Ma) 质
古生代
中生代
时 新生代 代 油气
N+Q
O1 O2+3 S D
C
PT
J
K
E
成藏事件
三、综合研究成果
2)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富集
岩溶斜地 岩溶缓坡
岩溶高地
岩溶洼地
岩溶缓坡(特别是其上的丘丛)与阿克库勒凸起轴部的叠合部 位是岩溶最发育的地区,也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
三、综合研究成果 3、塔河油田油气富集规律
3)断裂、不整合面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成藏
A、断裂对油气的聚集成藏具重要控制作用
数为1.098, T:125℃。
中下奥陶统属于正常温度压力系统油藏
三、综合研究成果
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油藏特征
4)油藏类型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以地层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重质油藏为主,东部 是凝析气藏。三叠系油气藏以构造孔隙型正常油—气藏为主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C1kl D3d
T 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