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民兵的快速动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民兵的快速动员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徐奎
近几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局部战争实践表明,动员的速度与质量日益成为制约整个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快速动员也逐步演变为一种基本的动员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民兵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力量,是实施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如何组织实施民兵的快速动员,如何在平时提高民兵的快速动员能力,是我们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民兵快速动员的特点和要求
(一)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形式,民兵快速动员必须保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扩编和支援的需要。
联合作战是各军兵种在多维空间展开的一体化作战。
参战军兵种的增加,使作战力量中专业技术兵的数量和种类随之增长。
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队的专业技术种类仅20多种,而现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军队中的专业技术种类已达5000多种。
满足现役部队组扩编和作战支援需要,是民兵的基本任务。
未来联合作战力量多元化、作战空间多维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民兵的快速动员必须着眼联合作战力量编成多元一体、高度整合的新需要,打破传统以陆军为主的动员模式,以联合作战的需求为牵引,广泛拓展动员范围,把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力量均列入动员对象,实施联合补充;把动员高技术武器装备和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动员补充的主流。
(二)动员速度与质量成为战争制胜的砝码,民兵快速动员应注重增强爆发力,在有限的时空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爆发突然,节奏和进程加快,客观上要求战争动员必须以快应变、以质取胜。
同时,受战争巨大消耗及外部可能干预的影响,必须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战争进程。
动员转化的速度和效能,对于能否抓住战机、适时采取决定性的战略行动至关重要。
受全面战争战略指导思想的影响,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所坚持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一直强调以时间换取空间、以数量弥补质量,为此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动员的持久力,而对动员的爆发力重视不够,这显然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因此,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民兵的动员必须注重爆发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潜力转化为实力,在局部地区形成压倒性的对敌力量优势,在有限的时空内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实现决战快胜。
(三)科技动员成为战争动员新的制高点,民兵快速动员应把科技力量参战支前作为重点。
科技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科技动员已经成为战争动员新的制高点,成为能否维护部队战斗力和保障部队战斗力再生的关键。
科技动员地位的凸显,使人力动员的重点由作战部队的数量补充和一般性保障向作战行动的智能参与(如电子战、网络战、舆论战、心理战等)和技术性保障转变。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所征召的后备役人员,有许多是医疗卫生、装备维修和工程建筑等方面的技术专家,一些没有编入后备役的专业人员也参加了战场技术保障。
美军采取签订承包合同的办法,要求武器制造商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装备提供“从工厂到战场”的一切支持,有几百家公司向战区派出了2万多名技术人员实施伴随保障。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精兵利器的较量,这就要求民兵参战支前必须把科技力量参战支前作为重点,尤其要把民兵中的对口专业分队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性能良好的装备物资优先动员补充到主要作战部队,把军民通用专业技术兵员、计算机网络人才、电子技术人才组织起来参加信息战、网络战,把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在战场上对武器装备实施跟随保障。
(四)动员保障和支援日趋精确化,民兵快速动员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效能型”的转变。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
为了应付这种不确定性,人们往往强调要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
况,本着宁早勿晚、宁多勿少、宁大勿小的原则,尽可能充分地进行动员准备。
这样,固然可以增加胜利的把握,但不可避免地要造成资源的浪费。
随着战争消耗几乎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客观要求必须对战争动员“精打细算”,即在满足战争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动员规模,动员的人财物“够用即可”。
而大量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动员保障系统中的应用,也使以“够用即可”、“供求一致”为主要特征的精确化动员成为可能。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成建制地动员了5个旅的预备役部队,其中两个炮兵旅投入了作战使用,而另外3个步兵旅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应急训练,战争就结束了。
动员起来用不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贯彻“精确保障”的原则,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将需要的人员和物资投送到需要的地点。
在武装力量动员方面,美军根据需要分步逐次进行动员补充。
需要多少,动员多少;需要什么兵员,动员什么兵员,而且对所动员的分队和兵员,精确到具体承担的任务和工作岗位,其动员的组织效益大大提高。
信息化战争是讲求效益的战争,信息时代的人民武装动员,不再过分地强调动员量的多少、动员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所动员的资源能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再追求动员令一下男女老幼齐上阵的宏大场面,追求的是轻重有别、前后衔接、井然有序的动员状态;不再过分地强调动员的广度,而是把动员合理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再单纯强调速度的快慢,而在于所提供的动员能否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因此,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民兵的快速动员,必须由“粗放型”向“效能型”转变,努力实现精确化。
二、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民兵快速动员的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没有明显的前后方之分,作战强度大,作战样式转换频繁,作战物资消耗巨大,军民一体、整体抗击是必然选择。
作为常备军的得力助手,民兵快速动员应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各种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人力资源”动员为“杠杆”,把战争潜力快速高效地转化为战场实力,最大限度地保障部队作战需要。
其主要任务:
一是组织人员的收拢和集结。
民兵是寓兵于民的群众性武装力量,平时人员比较分散,所以组织好人员的收拢集结以及进行必要的机动,是民兵快速动员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人员的收拢,应运用一切有效的通信工具和手段,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按规定时间将人员和物资输送到集结地点。
集结后,应根据专业性质、类别等级以及所担负的任务进行编组、分类,抓紧时间做好思想、物质和组织以及必要的机动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动员对象进行必要的临战训练。
二是满足联合作战诸军兵种组扩编需求。
一般来说,战争一旦爆发,除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不需要扩编补充即能遂行作战任务外,其他参战部队、预备役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队都需要进行程度不同的扩编和补充。
除征集新兵和预备役部队成建制转服现役外,组织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成建制补充和个别抽编民兵专业技术骨干,也是兵员补充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组织民兵成建制补充现役部队的主要是信息、电子对抗、高炮、运输、工程、维修等专业技术分队,而个别抽编主要是部队急需的、与军事专业对口的高科技人才。
三是组织民兵作战力量积极配合主力作战。
在信息化作战中,组织民兵的电子对抗分队和地方的信息人才、设备,配合主力进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和电子佯动;组织民兵网络攻防分队,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游击战”,如组织“黑客”小分队,对敌作战指挥网实施攻击,干扰和瘫痪其指挥系统。
在防空作战中,组织民兵空情观察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空情网;组织民兵高炮分队、民兵便携式导弹分队,配合现役防空力量、跨区机动部队的防空兵抗敌空中打击;组织民兵设障分队,适时在敌可能来袭方向,因地制宜,实施伪装欺骗、设障阻迷,迟滞敌空袭行动。
在海上作战中,组织民兵海上作战力量,参加海上侦察警戒、扫雷布雷、海上反潜、伪装佯动、小规模作战等行动。
在边境作战中,组织边防的民兵防卫力量,遂行情报收集、维稳反恐、边境封控等任务。
四是组织民兵保障力量遂行战场勤务保障。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民兵除了参战外,更主要、更大量的是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执行支前保障任务。
民兵的快速动员,必须将民兵各种保障力量迅速组织起来,遂行战场勤务保障。
比如,在通信保障方面,组织民兵通信专业分队,利用地方先进的通信技术力量和设备,在主要作战方向、交通要道、战略要地、指挥枢纽附近建立民兵应急通信保障集群,协助部队保持通
信畅通。
在交通保障方面,动员组织各种民用运输力量,保障作战人员、装备、物资的前输后送;组织民兵保交护路分队,加强对交通线路、枢纽的勤务调整和管制疏导,快速抢修被毁的道路、桥梁、码头、机场及运输工具,维护交通线畅通,保障部队机动和作战需要。
在卫勤保障方面,组织民兵医疗救护分队随队抢救伤病员,组织地方医院中的民兵利用其现成的人才、设备,开设野战医院,就地就近及时医治伤病员。
在装备抢修方面,组织民兵专业修理分队,采取定点、伴随与跟进相结合的保障方式,对遭敌破坏的武器装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抢修。
五是组织民兵应急维稳力量维护后方安全稳定。
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配合部队、武警守卫边海防,填补主力部队开赴前线后留下的防卫空白;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持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守卫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目标,防敌袭击破坏;协助人防部门组织人民防空,疏散群众,消除敌空袭后果等。
信息化条件下民兵的快速动员,必须按照“军民一体、快速高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坚定、灵活、有效的方法实施。
其组织实施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一是审时度势,科学决策。
正确地进行动员决策,是民兵快速动员实施过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动员决策必须把握时机,审时度势,既不失之于过早,也不失之于过迟;既不失之于过小,又不失之于过大。
二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按照战时组织指挥机构编成预案,建立健全动员机构,调整充实人员,明确各级的指挥权限及指挥关系,区分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各项制度,落实战备值班,加强与上级、友邻及过境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情况,确保动员指挥畅通。
三是修订方案,部署任务。
动员计划,是实施动员的基本依据。
要依据上级赋予的任务和本级的决心,修订动员总计划和专项动员方案。
计划方案修订好后,应以快捷有效的方式明确到各有关部门。
与此同时,军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制本级预先号令和动员令,将动员令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有关机构和人员。
四是协调控制,抓好落实。
动员令发布之后,负有动员任务的地区和行业,应根据动员计划迅速由平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人民武装力量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外出务工人员应立即归队,所缺人员应迅速动员补充,达到齐装满员。
各级动员领导机构应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原则,严密组织,加强对动员行动的协调和控制,加强军事机关与同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处理好前方军事需求与后方战备生产的关系,确保动员行动的快速高效。
五是科学预测,持续准备。
根据局部战争的进程,科学预测动员需求,处理好当前动员与持续动员的关系,不断理顺指挥关系,完善动员的指挥机制,加强作战急需的资源和人力准备,确保局部战争持续动员的需要。
三、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民兵快速动员能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健全和完善人民武装动员指挥体制,提高动员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
集中统一、上下贯通、权威高效、反应灵敏的人民武装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是搞好民兵快速动员的重要组织保障。
当前,我国的人民武装动员体制基础较好,但动员机构不够健全、工作关系不够协调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三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中,缺少负责动员的领导指挥机构。
因此,提高民兵快速动员能力,首先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的人民武装动员领导指挥体制。
一是强化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明确其作为动员工作领率机关的地位,赋予其平时组织管理、计划协调、领导指挥、监督检查国防动员建设,战时组织指挥本级国防动员实施的职责和权力。
二是确立各级人民政府在人民武装动员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政府在动员中的职能作用。
省军区系统作为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当好参谋,扎扎实实地抓好人民武装动员的组织实施。
三是加紧战时动员指挥体制的研究和试点。
战区战时可以军区国动委及其办事机构为基础,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框架内,建立战区国防动员指挥部,在国家国防动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指首长的领导下,对战区国防动员行动实施集中统一指挥。
省(直辖市、自治区)战时成立党政军联合指挥机构,作为省(直辖市、自治区)战时体制决策层,统一领导防卫作战、动员支前和战时生产生活等各项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人民武装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
建立健全战区、省、地、县四级指挥自动化网络,完善民兵数据库,提高民兵参战支前的指挥效能,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做到动员令的发布和传递快、人员收拢集结快、武器装备物资发
放快,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足够数量的后备兵员,满足作战的需要。
(二)紧贴作战需求,健全民兵快速动员预案体系。
民兵快速动员预案,是民兵战时快速高效动员的基本依据。
马岛战争,英国对商船快速征用是其占取先机的关键,其速度之快、发挥作用之大为世界瞩目。
之所以如此,预有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早在1978年,英国就根据北约组织的要求,制定了战时征用300艘商船的应急计划,并对每一艘预征商船都制定了具体的行动预案和改装方案,把改装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预先储备在有关港口。
因此,应在准备掌握民兵动员潜力的基础上,针对作战需求,紧密结合民兵担负的具体任务,形成包括民兵防空作战、海上作战、防化救援、抢救抢修、保交护路、伪装防护、应急维稳以及兵员动员在内的、系统配套的快速动员预案体系,使动员任务、组织措施、转换程序、经费预算和能力调配等主要内容得以预先明确,并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细化。
同时,结合部队的演习和各级的国防动员演练,不断对各种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
(三)加强民兵质量建设,努力实现民兵与常备军的“无缝隙”接轨。
民兵担负着支援和配合常备军作战的任务,如果民兵与常备军质量差距太大就无法协调一致地遂行作战任务。
加强民兵的质量建设,增强民兵与常备军的衔接程度,努力实现民兵与常备军的“无缝隙”接轨,不仅是提高民兵快速反应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民兵参战支前效能的基础。
目前,我国民兵的质量与现役部队差距较大,为了提高民兵在信息化条件下参战支前的效能,民兵建设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走与常备军“一体化”建设的路子。
一是合理确定后备力量的规模结构。
在数量规模上,彻底摒弃“大办”思想,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综合考虑战时兵员动员、民兵参战支前等各方面的需要,精确计算民兵骨干队伍的发展规模。
在力量结构上,坚持以任务为牵引,军事斗争需要什么就组建什么,特别注意加强城市防空作战、反恐维稳作战、信息化作战等作战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建设,加强空军、海军和二炮的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
二是建立正规的人事制度、战备制度、训练制度和保障制度,努力提升民兵的规范化水平。
三是有计划地发展和改善民兵的武器装备。
应改变民兵“有什么装备就配什么装备”、“现役部队淘汰什么就装备什么”的传统做法,根据民兵平时和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按照组、训、装一致的原则,及时更新和补充民兵的武器装备。
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利用新技术改造旧装备,提高旧装备的使用效能。
充分挖掘地方军民通用装备的潜力,拓宽后备力量武器装备的保障渠道。
四是进一步改进训练手段,提高民兵的训练层次。
要贯彻“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原则,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调整训练对象,重点加强民兵应急分队、民兵防空分队和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训练。
改革训练内容,拓宽训练领域,抓好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伪装防护、科技支前、消除空袭后果以及保交护路等参战支前内容的训练,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还应妥善解决民兵参加军事训练期间的待遇和误工补贴问题,调动民兵参训积极性。
(四)创新和发展民兵在信息化条件下参战支前的内容和形式。
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军民就创造了地雷战、麻雀战等各种灵活巧妙的战法,打得敌人焦头烂额、闻风丧胆。
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民兵的参战支前更应针对新的要求,赋予参战支前新的内涵。
比如在海上作战中,怎样开展水雷战、袭扰战;在防空作战中,怎样布网设伏,打敌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在信息化作战中,怎样利用民间高科技设备开展网络战、电子战等,应该研究出具体实用的办法。
通过参战支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五)加强法规建设进程,为民兵的快速动员提供法制保障。
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巨大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加重,容易使人们产生厌战、畏战心理。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保护自身权益意识日益增强,传统的政治鼓动效率大大降低。
面对新情况,运用法制手段保证民兵快速动员的顺利实施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防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民兵的快速动员对法制保障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应根据形势的需要,加紧国防动员的法制建设,特别是民兵建设和运用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为民兵的快速动员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同时,应强化依法动员的观念,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动员法规的规范和制约功能,使民兵的快速动员的准备和实施逐步走上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