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世俗化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逐步向现代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并促进社会文明。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
1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的现状
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体制分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国民识字率达97%,高等教育需25年以上,中等教育需10年。

1.1教育结构类型
沿袭前苏联实行十年制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普通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形式有幼儿园、幼托所和托儿所。

初、中等教育包括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

中小学分小学、八年制学校和十年制学校。

职业技术学校分三种:(1)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培养普通熟练工人,学制1~3年;(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学制3~4年;(3) 技术学校,招收十年制学校毕业生,学习职业技能。

学制1~2年。

中等专业学校分全日制、夜校制与函授制3类,学制为5~6年,有脱产与不脱产两种学习形式。

夜校制与函授制:学制比全日制多一年,它们的招生对象是八年制和十年制学校的毕业生,其中八年制学校学生在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期限为3~5年,十年制学校学生在中专学校的学习期限为2~3年。

乌兹别克斯坦是最早引入两级教育体制的前苏联国家之一。

所一谓的两级高等教育即学士教育和硕士教育。

本科教育是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不少于四年的专业基础教育。

在完成学业后,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硕士教育建立在本科教育完成的基础上,该阶段的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年。

合格毕业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该学位意味着硕士毕业生可以在相关领域工作。

不过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对硕士的专业选择有限制,只有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才能获得该专业的硕士教育资格。

学士和硕士毕业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继续进行深造。

乌兹别克斯坦的研究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副博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副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必须有相关论文成果,在研究生期间也可以有机会获得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独立研究机会。

当前,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等院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综合性大学。

它提供本科教育、硕士教育以及研究生教
育,涉及专业最为广泛。

综合性大学进行基础性和实用性的科学研究。

乌兹别克斯坦综合性大学总共有22所,包括19所乌兹别克斯坦大学和3所国外大学的分支机构—威斯敏斯特大学塔什干分校、莫斯科大学分校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大学分校。

第二,专业学院。

专业学院只提供特定专业的本科、硕士教
育以及研究生教育。

在塔什干有3所专业学院:塔什干医学院、乌兹别克斯坦税务学院和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分校。

第三,学院。

一般来说,学院教育包括本科和硕士教育两个阶段。

在乌兹别克斯坦总共有42所学院,包括新加坡管理学院塔什干分校。

这些高等院校加上其在各地的分校,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总共有72所。

1.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费
1.2.1管理体制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由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统一管理。

政府负贡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发展的一致性、公立高等教育的管理以及教育规划建设、教育机构的质量保证和认证、批准《国家教育标准》等等。

公共教育部、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隶属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共同管理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事务。

公共教育部负责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课外机构和教师培训。

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负责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对政府负责,由中等职业教育中心、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部组成,并有权制定二级法规用以保障教育质量。

虽然高等教育由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管理,但是其他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也负责管理一些高等院校。

质量监管机构主要负责高等院校公费职业培训的监督,而不论经费来自于何种机构或者是何种高校类型。

另外,质量监管机构根据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相关程序监管教育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和国家考试中心的运行。

通过相关认证的结果,质量监管机构可以撤销国家委托的任何高等院校的办学权力。

1.2.2经费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 DP比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投入较低。

教育经费主
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政府对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提高非财政预算经费的能力以及国民对发展教育所持的态度。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有两种:国家财政预算和非政府预算。

非政府预算部分包括私人和海外投资、高等院校通过其他渠道所得收入。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并且_集中的反映在资源的配置上:政府的教育支出在GDP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般都保持在GDP的10%, 2005年达到了10.8%而2010年达到了18.3%,这个数字在中亚各国中是最高的,并且不低于欧洲的支出水平,超过国际合作发展组织平均水平的1倍。

在乌兹别克斯坦所有的教育支出中,有超过70%的经费用于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此种配置方法是为了保障“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教育部门的财政预算,分为三个层次的预算:中央财政预算、区域预算和地方预算。

地方高等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由中央财政拨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自费学生的持续增多,高等院校的非政府预算经费已经占总经费的一半以上。

根据相关程序,高等教育机构将预算(预算建立在上一年度对不同高等院校分配的基础上)提交至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

财政部将总预算分配到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再将预算经费分配给各教育机构。

乌兹别克斯坦各高等院校通过某些渠道获得收入的经费来源主要形式有:自费生所交费用、出租院校闲置资源(比如将闲置房屋出租)和各高等院校进行的短期培训。

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将来自非财政预算的经费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各等教育机构中,来源于自费生的学费收入的经费并没有降低国家的财政预算,在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批准后可以全部为各教育机构使用。

1.3高等院校的录取模式
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录取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录取,另外一种是无限录取。

有限录取即在高等院校进行学习需要收取学费和定量的费用。

学费和其他费用在有限录取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即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则不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甚至没有参加考试的机会。

无限录取模式主要应用于各发达国家。

获得录取机会非常容易,主要是家庭和个人的选择。

但是这种模式下的教育质量不是很高。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采取有限录取模式。

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高等院校的录取名额是提前分配好的。

学生分为公费生和自费生。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专业的要求来进行名额配置,而非学生个人能力
和喜好。

第二,考试分数线由各高等院校分别制定分数线。

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考生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要求的高素质考生。

2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在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中最具活力。

它最初是作为实现“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工具。

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在国外进行学习的机会。

根据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国际合作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六种方式:
第一,建立联合教育机构;
第二,在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聘请国外教师或者科学家;
第三,支持学生出国留学或者来乌留学;
第四,支持各种组织的研究工作;
第五,组织国际会议讨论当前高等教育、技术创新、资源和节能方面的问题;
第六,吸引国外投资。

通过一系列的双边协定,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教育机构目前已经与全世界45个国家的大学展开了合作。

’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马来西亚、埃及、印度、波兰、希腊等国家签订合作协议。

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每年都会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其他国家的大学进行学习。

根据数据显示,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每年向俄罗斯联邦选派50人,中国40人,日本20人,马来西亚10 人,斯洛伐克2,捷克共和国5人,韩国10人,埃及10人。

“外国学生可以通过签订学习合同到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同时必须通过相关的录取程序。

根据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2009年统计,超过300名
外国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大学进行学习。

当前,超过40名外国教师在乌兹别克斯坦各高等院校任教。

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且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水平。

根据教育法,高等院校有权与国外大学直接进行合作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联合机构。

当前,五所国际院校在乌兹别克斯坦运行得都十分顺利。

地方大学也与世界各大学展开合作,如撒马尔罕大学的硕士部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进行合作。

同时,鸟兹别克斯坦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同世界顶尖大学也展开密切合作,如剑桥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

3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3.1从国家财政支出看,政府的重视度高
政府的教育支出。

除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对教育的总支出多年来都占GDP 的10%以上,,这证明了政府支持教育的承诺。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高支出是有以下客观原因的。

第一,教育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有利于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政府对此有高度的认识。

第二,24岁以下公民占乌兹别克斯坦总人口的52.9%,这种人口形势使得乌兹别克斯坦比其他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年轻人。

如果这些年轻人受到良好教育就能保障劳动力市场的
有效和充足,从而保障乌兹别克斯坦民期有活力的发展。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2从教育发展模式看,将三种教育模式与自身发展结合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即欧洲模式(苏联教育模式为其变体)、美国模式和亚洲模式。

第一,欧洲模式。

欧洲教育模式从初级教育开始,教育目标是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要求。

欧洲模式包含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中等教育、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欧洲模式下大部分教育都是免费的,并且集中程度高。

在欧洲各大学均具有自主权,但不如美国那么凸显,学术界人士在各院校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殊职业的培训或者再培训是欧洲模式的补充体系。

这些培训或者再培训也是免费的,可以与用人机构协调。

但是,当前存在的用以提高员工劳动技能的培训课程,其培训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或者由受训者自理。

第二,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学校的控制者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机构。

这样,美国模式下的教育经费可以来源于政府,也可以来源于其他非政府机构。

学校由地方自行管理,并且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地位是平等的。

一般情况下,地方教育开支多于联邦开支。

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但是高等教育是收费教育。

当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获得奖学金或者助学信贷等多种手段来完成高等教育。

在此模式下,不同的教育阶段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

基础教育比较简单,但是在之后的不同阶段教育中均有大幅度提升。

基础教育的人文学科占有较大比重,中等教育则侧重更加专业的教育。

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有权决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政府发挥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最后,亚洲模式。

亚洲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东西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

这种模式多是在适合亚洲国家特点的基础上,引入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和
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育机制。

亚洲模式的特点有:1)强调基础教育;2)加入素质道德培养课程(音乐、艺术、伦
理学和美学),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修养;3)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自发的思考认知能力5)面向不同社会群体,扩大学
生入学率;16)教育机制比较灵活并且划分比较细,比如高等教育除大学外,还有职业性学院和远程教育;7)重视外语教学。

8)通过特定的项目规划来帮助有才华的学生在国外最好的大学进行学习,一般情况卜,这些项目规划都由中央政府来制定。

当然,在亚洲模式下,各国的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不同,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而发展适合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

我们很难说三种模式的孰轻孰重,但是一般情况下,亚洲模式被认为是最为全面的模式。

乌兹别克斯坦继承了苏联留下的宝贵财产和传统。

在教育改革中,乌兹别克斯坦的策略在于如何将自我模式和其他模式相结合。

这里名义上是结合三种模式,但是主要还是亚洲模式。

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中,我们便可以发现这三种模式的影子。

其一,将高等教育分为本科教育、学士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虽然博士和副博士是对苏联教育体制的继承,但是苏联教育模式是欧洲模式的变体。

其二,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可以建立私立高校。

虽然至今,乌兹别克斯坦没有一所私立高校,但是法律上是允许私立高校存在的。

同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经费中,国外投资也在不断的扩大所占比重,这与美国模式有相似之处。

其三,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每年都制定政策确保定额的学生到外国高校进行学习等,这些政策以及本文未讨论的基础和中等教育都有亚洲模式的特点。

3.3从教学语言看,主体民族语言使用程度较高
乌兹别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有一百多个民族),乌兹别克语为国语,俄语为交际通用语。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是在建立在继承苏联教育遗产基础之上的。

在独立前,俄语为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语,乌兹别克语成为少数民族语言。

这打击了乌兹别克斯坦族的民族自尊心。

各教育机构均使用俄语进行教课,接受俄语教育的学生,为俄语所“同化”,乌兹别克语成为日常交际用语。

虽然俄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授课和前苏联共和国之间的交流,这样很不利于乌兹别克斯坦自己主体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

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包括其他中亚各国)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优先发展主体民族语言。

乌兹别克斯坦宪法明确规定:“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语是乌兹别
克语;乌兹别克斯坦保障并且尊重生活在其国土上的各民族和各部族的语言、习惯和传统,为它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一样,在全国范I H内推行单一主体民族语言政策,将乌兹别克语放到“国语”位置。

在教育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相比,乌兹别克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唯一
教育语言,而其他三国俄语与主体民族语言均在教育中广泛运用。

乌兹别克语“国语”地位的确立,是通过强制手段不断扩大乌兹别克语的使用和缩小俄语的使用范围来完成的。

国家以法的形式将其确定,并使乌兹别克语在教育机构、科学技术、图书出版、大众媒体和古凡放交际等方面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日益得到普及。

同时,开展语言培训课程,使乌兹别克语在教学过程中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3.4从高校类型看,无私立高校
乌兹别克斯坦的法律赋予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鸟兹别克斯坦国内没有一所私立高校。

而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以法律形式允许私立高校的存在,在2003-2004年间,总共有180所高等院校,其中134所为私立高校,公立高校只有46所,并且私立高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乌兹别克斯坦无私立高校是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严厉控制的结果。

无私立高校存在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在某些领域的不平衡问题。

但是无任何私立高校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高校之间缺乏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度教育质量、教师授课质量等。

同时也造成了学生选择高校时的选择范围的缩小,从而只能选择公立学校。

5 结束语
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其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在继承苏联教育遗产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政策等措施来巩固和发展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世俗化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逐步向现代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并促进社会文明。

经过不断的改革,乌兹别克斯坦在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高等院校录取机制的不科学,考试每年只能申请一个专业,所以在竞争的激烈下,考生容易失去此学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二,国家奖学金分配
不均。

奖学金在热门和冷门专业之间没有倾斜,这样不利于冷门专业的发展。

第三,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男女比重不均衡。

男生相对于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较多。

最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质量较之一前是有所降低的。

由于课程设置问题,学生任务量过重,过于注重课堂学习且教师工资较低等众多因素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如苏联时期。

总之,通过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取了显著的成绩。

在国际化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会顺应国际化潮流,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特点,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6 参考文献
1.张英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赫维谦,龙止中《高等教育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论文:
1.杨恕,中亚科技教育现状及改革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孟凡丽,邢芸,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及政策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