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要实现的目标,这一目标是通过确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来实现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现这一制度会拉大人们相互之间的收入差距。

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各种关系。

本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要联系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运用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来进行分析。

相关材料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偏离了这一目标,那也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这一根本原则。

2.实现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而这又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生产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因此,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确立这一分配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客观经济条件为依据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总是有与之相联系的分配方式存在,因为任何形式的所有制经济都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经济利益关系最终要通过分配方式来实现。既然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就一定会有多种分配方式存在;既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的就是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建立分配制度的客观基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个人收入分配也不例外。一方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按劳分配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贯彻,并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又要求按照市场原则来对个人收入进行分配。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都具有商品性质,生产要素投

入到经济活动中,都要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如果没有收入和回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不会把其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为鼓励将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必须对投入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利益上给予一定的回报,这就有一个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问题。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方式也有与之相联系的分配方式,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2)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多种分配方式,实际上是要正确认识按要素分配。

2.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按要素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经济性质不一致的。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当时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别。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就是现实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大特点。这一结合使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传统理论设想中所没有的特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并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把握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这两个基本点,是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于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

3.上述这些收入分配方式客观地存在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活动中,共同构成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更快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的这些特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只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这些特点的存在也决定,实行按劳分配同样可能产生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只要是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这种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就是合理的、正常的。按劳分配并不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按劳分配的本意来看,应该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这一本意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贯彻的,它要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

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各种关系。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必然会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分配问题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各种

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依据。具体地说,要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的原则是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质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切实提高效率。在这同时,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注重公平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收入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二者关系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政策层面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从微观领域的收入分配看,应该突出效率,合理拉开差距,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贡献直接结合起来。从宏观领域收入分配看,应该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政府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对低收入和困难群体进行照顾,使政府的再分配成为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

2.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提倡奉献精神就是要使社会成员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为社会多做奉献的观念,能够以一种奉献精神来从事生产劳动和各项工作。这实际上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同时,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又要切实贯彻社会主义现阶段收入分配政策,从政策上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把个人做出的贡献与收入联系起来。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的关键是把握好“提倡”与“落实”的关系。

3.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平均主义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更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各方面的因素,在当前,平均主义仍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反对平均主义仍然是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收入悬殊同样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是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的。应该看到,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在收入水平上有差距,而是在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上。这就是说,高收入者的收入并不都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所取得的,因此,当前防止出现收入悬殊的重点是要规范高收入者的收入,采取切实措施,从制度上、政策上加以调整,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收入悬殊。

总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高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