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共生性师生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共生性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关系被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本文提出新时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共生性”为主,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为基本理念,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理解师生关系的新思路,以期为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共生性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国家推行体育课程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实施,使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有较大的改观,但是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始终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两极之间徘徊。在这一“钟摆现象”的影响下,人们总是把师生关系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产生的

一种交往关系,师生关系被看做是附属于教育或教学的副产品,是为教育服务的,这种建立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以知识为基础,是知识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工具。本文提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以“共生性”为主,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念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1.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1.1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师生地位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主客体问

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1.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认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主流,少数学者主张“双主体”,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所示:

2.争论的实质—关于“人的问题”

人们总是把师生关系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又把教育和教学理解为一种“知识授受”活动过程,师生关系被看做是附属于教育或教学的副产品,是为教育服务的。这种建立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以知识为基础,是知识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工具。教育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现在的教学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批量生产的“产品”,学生的“人性”没有得到关注。

3.“共生性师生关系”的由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当时的活动主要以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为主,人活着纯粹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注重以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个学生,而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特点;以统一的内容和方式面向学生群体施教,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到了生产力发达的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冲破了地域的限制,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被瓦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异化成人与物的关系,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表现为教师从自身出发,把学生看做是认识的对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来源的客体。实际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走向了极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共生性理论的提出准确把握了这一时代的脉动,体现了现阶段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同一性,也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与类意识的同一性。人本身是人的主体,人具有人的资格、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是人的自我意识,同时,这种自我意识只有在人与人共生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共生性师生关系”表现为对生命的关怀,师生在合作互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共存。

4.“共生性师生关系”的理念—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工具性价值,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体育教师只关心技术动作怎么教、怎么练,而没把学生当做一个具有完整的、有着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生命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里只有“纪律”、“技术的讲解”,而无“个体生命”,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究其实质是对学生生命尊严的忽视,不能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使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源[1]。“共生性师生关系”认为教育不仅

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要注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解,规避传统教育中过于重视“教师中心”而忽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

5.体育教学过程中“共生性师生关系”的特点

“共生性师生关系”有别于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5.1合作互动

这种互动是基于师生双方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的是单向、直线式的知识传递过程,体育教师仅仅关心技术动作怎么教,怎么练,而没把学生当做一个具有完整的、有着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生命体,而在“共生性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形成的是有实在意义的分享和思想的交流,教学交往是以师生的语言、示范动作等为媒介,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及情感、信息的交流而达成的对体育教学的共识,不再把学生当做无知的载体,而是有见解的主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和制订者。[2]

5.2民主平等

在“共生性师生关系”中,民主平等是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民主平体现了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这种平等是包含了一定的价值取向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人格和精神的平等。体育教学的优势就在于以实践课为主,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参与练习、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建立一种轻松、融洽的平等关系。我们很多体育教学中的对话交流不再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去发号施令,教师单纯地传授技能技术与文化知识和学生的机械模仿和接受学习,而是学生和教

师作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知识、技术技能领域的过程中相互对话、相互合作。[2]

6.“共生性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信息化,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突出地表现为“共生性”的存在,“共生性师生关系”的提出指向了对学生生命意义的觉醒,提高其个体的生命质量,在这种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更“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它所关注的不仅是经过体育教学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技能,更在于学生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体育教学而彰显,其中蕴涵着生命价值与意义。[3]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技术、技能结构,形成全面的能力素养,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特别是以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核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芸,高志扬.生命教育视阈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研究[j].体育教学,2009.2.

[2]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潘明.解读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j].体育与科学,2004.6.

[4]张彤.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