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天 ———在盛夏时节 完全属于我 ——— 我想 ———也属于众圣徒 在那里 ———复活
夕阳 ———照样 ———西下 鲜花 ———依然 ———盛开 正如夏至光顾每一位生灵 ——— 将一切更新 。
时光几乎不被 ———语言 ———亵渎 词语的象征 不需要 ———犹如圣餐上 ——— 主的 ———衣袍
面对面 ———加印的教堂 ——— 这时 ———才容许相见 惟恐我们太尴尬 ———出现在 ——— “羔羊的晚餐上”。
国诗歌因爱默生的文学理论 、赫伯特和多恩创造的强烈的意 而孤僻 ? 文学批评家休尔 (R1 Huger) 曾评论道 “, 我认为狄金
象得到扩展 ,因艾伦·坡忧郁而复杂的音乐变得更加丰富 ;因 森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叙述自己生平的方式 ,可以说是她对事
“狄金森表面上简练的诗歌”而日趋宽厚和深刻 ( 斯皮勒 , 物神秘感的一种征兆 。这种神秘的核心就是她本人的神秘”
Love , death and eternity :interpretation of Emily Dickinsonπs poems
YANG Dian2hong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s , Chongqing 400031 ,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ioneers of the American modern poetry , Emily Dickinsonπs poems are still mysteries to many modern scholars1 This paper is to expound the interconnected processes which give life to her poetry , solve the riddles of love , suffering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death and eternity expressed in her poems and , hopefully , unveil the mysteries of her own life from the religious perspective1 Key words :Dickinson ; love ; death ; eternity
一 、爱情的那“一天”与“天堂的团聚”
金森的诗进行分类 ,例如 :爱情诗 ,自然诗 ,宗教诗 ,死亡与永
在狄金森的 1800 多首诗歌中 ,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约有
恒诗等 。然而 ,狄金森诗歌内容深刻 ,并带有明显的多样性 、 300 多首 ;如果从深层的角度去研究 ,爱情诗远远超过这个数
① 收稿日期 :2000 - 09 - 24 作者简介 :杨甸虹 (1952 - ) ,女 ,重庆人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
地狱 ———但天堂在上 天堂在一旁 天堂在天边 然而地狱 ———有天堂在它之上 (第 1712 首)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难以自拔的心情 。她徘徊 于天堂与地狱之间 ,挣扎在灵与肉的冲突之中 。诗人内心的
巨大的秘密 ,但它被绷带包裹 ——— 永远也不会泄露
征 ———彼此将自己永远交付给对方 ,使她和心爱人的结合具
有永恒和神圣的意义 。那一天恰逢夏至 ,狄金森将其视为新
生命的开始 , 誉 为“第 二 次 洗 礼”。这 种 感 受 在 第 199 、470 、
506 、508 、586 、732 首诗中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
在第三节中 “, 加印的教堂”暗示磨难和神的恩赐 。《启示
录》第七章说 ,天使拿着永生神的印 ,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人的
额头上加印 。“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 ,曾用羔羊的血把
衣裳洗白净了 ,所以他们在神的宝座前 ,昼夜在他殿中事奉
他 ,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狄金森终身未嫁 ,后半生断
绝一切社会来往 ,过着隐居的生活 。诗人把自己称作“痛苦的
王后”,以“绝望 ———白色的营养”度过余生 。
时光飞逝 ———由着它性子 ——— 紧紧相握 ———饥渴的手 ——— 于是 ———两只船上的脸 ———回首 注定天各一方 ———
于是 ———当今生今世无缘 , 悄无声息 ——— 各自背负着对方的十字架 ——— 我们没有其他的约束
忠贞不渝 ———我们将再生 坟墓 ———终将 ———废黜 ——— 新的婚礼 ——— 经过爱的苦难 ———而证明合法 。 (第 322 首) ① 这首诗首先暗示了在夏天一个美丽灿烂的日子 ,一对男 女明誓了相互的爱情 。爱情使万物更新 ,真情也并不需要词 语来表白 。然而 ,这段恋情似乎并不为世俗和宗教所接受 ,相 爱的男女只能承受分离的痛苦 ,各奔东西 。但他们各自恪守 爱情的誓约 ,忠贞不渝 ,期待着在再生和永恒中完成神圣的结 合 。诗人用心良苦地将“一天”(Day) 放在第一诗节的第一行 , 强调其意义非同寻常 ,并暗示在诗人的爱情生活中有着同样 重要的“一天”。有人统计 “, Day”这个词在狄金森的诗中出现 的频率高达 268 次 (Shurr ,1992 :11) 。特别在 1860 年之后 ,诗 人反复提到“那一天”。“那一天”与本诗中的“Day”相互映证 ,
(第 553 首)
看吧 ,我用你的十字架给我的十字架增加荣光
(第 1736 首)
第六节和第七节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凭着他们对彼此“足
够的忠贞”,凭着因爱情而遭受的种种苦难 ,他们会得到上帝
公正的审判 ,天使会在他们额头上加封永生神的印 ,死亡将会
退却 ,他们将在天国举行新的婚礼 。
诗人用“耶稣受难地”来形容爱情带来的苦难 ,将自己称
狄金森内心世界充满极度的矛盾 ,她渴望着人间的情爱 ,
对死亡的渴求 :
但她不能追求和享受真正的爱 ,她必须与爱人长期或永远分
…… 七年的忠贞对你的教诲 胜过妻子身份 !
肩负沉重一直壮丽辉煌 ——— 没有人怀疑我的王冠 因为我戴着荆冠直到夕阳西沉 ——— 然后 ———才戴上我的王冠
离 (分离是信奉的罚金 Division is Adhesionπs forfeit) (第 1040 首) ,她必须承受来自宗教 、道德的压力和谴责 。
135) 。这些都足以说明狄金森在美国文坛上的显著地位和深 (黄修齐 ,1985 : 105) 。本文试图沿着狄金森诗歌中爱情 、死
远影响 。
亡 、永恒的轨迹去把握诗人的脉络 ,探讨她诗歌的内在联系和
本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 ,人们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了广 本质 。
泛 、深入的研究 。许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按照不同主题对狄
艾米莉·狄金森 ( Emily Dickinson ,183021886) 是 19 世纪末 模糊性和神秘性 ,决非简单的分类可以概括 。许多对狄金森
美国杰出的女诗人 ,与艾伦·坡和惠特曼齐名 ,被誉为本世纪 诗歌的研究似乎并“没有把握住赋予她诗歌生命的内在的联
意象主义新诗运动的先驱 。美国著名的文学史家罗伯特·斯 系”(Lauter ,1990 :2884) 。狄金森的诗犹如山野里一片百花盛
2001 年 5 月 第 17 卷 第 3 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y , 2001 Vol. 17 No. 3
爱情·死亡·永恒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
杨甸虹 ①
(西南政法大学 外语系 ,重庆 400031)
二 “、秘密”与“罪恶”
狄金森写于 1861 年的第 1737 首诗似乎可以进一步说明
第 322 首诗中的主题 。狄金森生前将这首诗收入自己的诗集
中 ,她去世后有人将它取走 ,原因是这首诗会泄露狄金森想要
守住的秘密 (Lauter , 1990 :2901) 。在这首诗中 ,诗人似乎在述
说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 ,描述自己承受着离别的巨大痛苦和
38
互为诠释 。狄金森将那一天比作宝石 ,在她整个生命的中心
闪闪发光 (第 659 首) ;那一天她像女王那样神圣而高贵地戴
上了王冠 (第 365 首) ;那一天她成为新娘 ,又如同婴儿一样接
受洗礼 ,如同新生命的诞生 (第 473 首) 。毫无疑问 “, 那一天”
在诗人诗歌和整个人生经历中都有不可忽略的深远意义 。
见 。满腹的苦衷似乎尽在不言之中 。
“十字架”“、耶稣受难地”“、复活”“、圣餐”“、羔羊的晚餐”
等词自然让人联想到耶稣受难 、死而复活的意象 。显然 ,诗人
义无返顾地放弃了尘世的的欢乐以追求天堂的幸福 ;诗人坚
信 ,通过受难 、痛苦和赎罪 ,上帝终将让她与爱人圆满的结合
(Pickard ,1967 :54) 。
提 要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其诗歌仍给当代研究者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分析赋予她诗歌生 命力的内在联系 ,揭示她诗歌中爱情 、痛苦 、死亡与永恒的关系 ,并从宗教的角度揭示她生活的秘密 。 关键词 :狄金森 ;爱情 ;死亡 ;永恒 中图分类号 : I0741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3831 (2001) 03 - 0037 - 04
但在诗中这对新人互赠的不是结婚戒指而是十字架 ! 十
字架象征着对爱情的信仰 ,象征着为爱情忍受一切苦难的信
仰 。同时意味着他们的爱与对上帝的信仰具有同等重要的神
圣与永恒价值 。下面几行诗就是对十字架意义最好的诠释 :
我们的主 ———的确 ———有众多的证人/ 然而 ———/ 还有更
新 ———更近的十字架/ 胜过它
为“受磨难的女王”(Queen of Calvary) 。诗歌的前半部分赞美
那神圣的爱情誓约 ,赞美爱情给诗人带来的新生 ,而诗歌的结
尾又骤然转向苦难的历程 ,转向死亡和上帝的审判 ,最后又憧
憬“新的婚姻”,流露出无限的惆怅和悲哀 。尽管结合在一起 ,
他们却“注定天各一方”,尽管彼此相属 ,却只能在此时此刻相
关注”(斯皮勒 ,1990 :131) 。斯皮勒认为 ,如果没有这第二条 解开她人生和诗歌中许多难解之谜 。譬如 ,她为何终身不嫁 、
道路 ,美国文学将永远不会臻于成熟 。艾伦·坡 、艾米莉·狄金 与世隔绝 ? 她是信仰宗教还是反对宗教 ? 是神秘主义还是怀
森和亨利·詹姆斯均属于第二条发展道路的内向型作家 。美 疑主义 ? 她本人的性格特点是坚韧不拔 ,桀骜不驯还是腼腆
37
目 。在这些爱情诗中 ,感情时而欣喜若狂 、炽热如火 ;时而哀 婉惆怅 、悲痛欲绝 ;时而晦暗迷离 ,欲吐又止 ;时而缠绵悱恻 , 悲壮凄凉 。起伏迭宕的感情生动地表现了狄金森内心精神世 界的矛盾和丰富多彩 。迄今为止 “, 很少美国诗人如此关注情 感和爱情描写”。皮卡德认为 ,狄金森爱情诗歌中体现了三个 重要主题 :期盼爱人的到来和可能的婚姻 ;偶尔的幽会和必然 的分离 ;爱情的升华与天堂的婚姻 (Pickard ,1967 :68) 。狄金森 的第 322 首诗不仅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态度和观念 、对人生的 追求和灵魂获得拯救的探索 ,同时还展现了狄金森实际的爱 情经历 ,成为她诗歌的中心点 :
皮勒 (R1Spiller) 曾这样评论道 “, 到 1890 年 ,美国文学未来发 开的草地 ,五彩纷呈的一簇簇花丛下流淌的涓涓细流 。这些
展的两条道路已明确地标出 :一条是朝着接受自然与事物的 细流通向诗人的心泉 ,是诗人心灵的脉络 ;只有把握住诗人心
本来面目 ,另一条是内向探索意识 、传统 、克制以及对形式的 灵的脉络 ,才能了解她诗歌的实质 ,发掘她内心世界的秘密 ,
在这首诗中 ,诗人使用了“圣餐”(Sacrament) 一词 ②来暗示
他们之间爱情的明誓 ,其中的宗教内涵显而易见 。在宗教中
举行圣礼 、圣事的目的在于通过信仰 、希望和爱使人得到拯
救 ,通过有形的仪式将基督无形的“宠爱”和“保佑”传达给虔
诚的信徒 。相爱的男女在结婚仪式上通过“愿意”的回答 ,通
过爱和合约 (即婚配圣事) ———这合约是教徒和教会合约的象
夕阳 ———照样 ———西下 鲜花 ———依然 ———盛开 正如夏至光顾每一位生灵 ——— 将一切更新 。
时光几乎不被 ———语言 ———亵渎 词语的象征 不需要 ———犹如圣餐上 ——— 主的 ———衣袍
面对面 ———加印的教堂 ——— 这时 ———才容许相见 惟恐我们太尴尬 ———出现在 ——— “羔羊的晚餐上”。
国诗歌因爱默生的文学理论 、赫伯特和多恩创造的强烈的意 而孤僻 ? 文学批评家休尔 (R1 Huger) 曾评论道 “, 我认为狄金
象得到扩展 ,因艾伦·坡忧郁而复杂的音乐变得更加丰富 ;因 森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叙述自己生平的方式 ,可以说是她对事
“狄金森表面上简练的诗歌”而日趋宽厚和深刻 ( 斯皮勒 , 物神秘感的一种征兆 。这种神秘的核心就是她本人的神秘”
Love , death and eternity :interpretation of Emily Dickinsonπs poems
YANG Dian2hong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s , Chongqing 400031 ,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ioneers of the American modern poetry , Emily Dickinsonπs poems are still mysteries to many modern scholars1 This paper is to expound the interconnected processes which give life to her poetry , solve the riddles of love , suffering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death and eternity expressed in her poems and , hopefully , unveil the mysteries of her own life from the religious perspective1 Key words :Dickinson ; love ; death ; eternity
一 、爱情的那“一天”与“天堂的团聚”
金森的诗进行分类 ,例如 :爱情诗 ,自然诗 ,宗教诗 ,死亡与永
在狄金森的 1800 多首诗歌中 ,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约有
恒诗等 。然而 ,狄金森诗歌内容深刻 ,并带有明显的多样性 、 300 多首 ;如果从深层的角度去研究 ,爱情诗远远超过这个数
① 收稿日期 :2000 - 09 - 24 作者简介 :杨甸虹 (1952 - ) ,女 ,重庆人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
地狱 ———但天堂在上 天堂在一旁 天堂在天边 然而地狱 ———有天堂在它之上 (第 1712 首)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难以自拔的心情 。她徘徊 于天堂与地狱之间 ,挣扎在灵与肉的冲突之中 。诗人内心的
巨大的秘密 ,但它被绷带包裹 ——— 永远也不会泄露
征 ———彼此将自己永远交付给对方 ,使她和心爱人的结合具
有永恒和神圣的意义 。那一天恰逢夏至 ,狄金森将其视为新
生命的开始 , 誉 为“第 二 次 洗 礼”。这 种 感 受 在 第 199 、470 、
506 、508 、586 、732 首诗中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
在第三节中 “, 加印的教堂”暗示磨难和神的恩赐 。《启示
录》第七章说 ,天使拿着永生神的印 ,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人的
额头上加印 。“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 ,曾用羔羊的血把
衣裳洗白净了 ,所以他们在神的宝座前 ,昼夜在他殿中事奉
他 ,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狄金森终身未嫁 ,后半生断
绝一切社会来往 ,过着隐居的生活 。诗人把自己称作“痛苦的
王后”,以“绝望 ———白色的营养”度过余生 。
时光飞逝 ———由着它性子 ——— 紧紧相握 ———饥渴的手 ——— 于是 ———两只船上的脸 ———回首 注定天各一方 ———
于是 ———当今生今世无缘 , 悄无声息 ——— 各自背负着对方的十字架 ——— 我们没有其他的约束
忠贞不渝 ———我们将再生 坟墓 ———终将 ———废黜 ——— 新的婚礼 ——— 经过爱的苦难 ———而证明合法 。 (第 322 首) ① 这首诗首先暗示了在夏天一个美丽灿烂的日子 ,一对男 女明誓了相互的爱情 。爱情使万物更新 ,真情也并不需要词 语来表白 。然而 ,这段恋情似乎并不为世俗和宗教所接受 ,相 爱的男女只能承受分离的痛苦 ,各奔东西 。但他们各自恪守 爱情的誓约 ,忠贞不渝 ,期待着在再生和永恒中完成神圣的结 合 。诗人用心良苦地将“一天”(Day) 放在第一诗节的第一行 , 强调其意义非同寻常 ,并暗示在诗人的爱情生活中有着同样 重要的“一天”。有人统计 “, Day”这个词在狄金森的诗中出现 的频率高达 268 次 (Shurr ,1992 :11) 。特别在 1860 年之后 ,诗 人反复提到“那一天”。“那一天”与本诗中的“Day”相互映证 ,
(第 553 首)
看吧 ,我用你的十字架给我的十字架增加荣光
(第 1736 首)
第六节和第七节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凭着他们对彼此“足
够的忠贞”,凭着因爱情而遭受的种种苦难 ,他们会得到上帝
公正的审判 ,天使会在他们额头上加封永生神的印 ,死亡将会
退却 ,他们将在天国举行新的婚礼 。
诗人用“耶稣受难地”来形容爱情带来的苦难 ,将自己称
狄金森内心世界充满极度的矛盾 ,她渴望着人间的情爱 ,
对死亡的渴求 :
但她不能追求和享受真正的爱 ,她必须与爱人长期或永远分
…… 七年的忠贞对你的教诲 胜过妻子身份 !
肩负沉重一直壮丽辉煌 ——— 没有人怀疑我的王冠 因为我戴着荆冠直到夕阳西沉 ——— 然后 ———才戴上我的王冠
离 (分离是信奉的罚金 Division is Adhesionπs forfeit) (第 1040 首) ,她必须承受来自宗教 、道德的压力和谴责 。
135) 。这些都足以说明狄金森在美国文坛上的显著地位和深 (黄修齐 ,1985 : 105) 。本文试图沿着狄金森诗歌中爱情 、死
远影响 。
亡 、永恒的轨迹去把握诗人的脉络 ,探讨她诗歌的内在联系和
本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 ,人们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了广 本质 。
泛 、深入的研究 。许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按照不同主题对狄
艾米莉·狄金森 ( Emily Dickinson ,183021886) 是 19 世纪末 模糊性和神秘性 ,决非简单的分类可以概括 。许多对狄金森
美国杰出的女诗人 ,与艾伦·坡和惠特曼齐名 ,被誉为本世纪 诗歌的研究似乎并“没有把握住赋予她诗歌生命的内在的联
意象主义新诗运动的先驱 。美国著名的文学史家罗伯特·斯 系”(Lauter ,1990 :2884) 。狄金森的诗犹如山野里一片百花盛
2001 年 5 月 第 17 卷 第 3 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y , 2001 Vol. 17 No. 3
爱情·死亡·永恒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
杨甸虹 ①
(西南政法大学 外语系 ,重庆 400031)
二 “、秘密”与“罪恶”
狄金森写于 1861 年的第 1737 首诗似乎可以进一步说明
第 322 首诗中的主题 。狄金森生前将这首诗收入自己的诗集
中 ,她去世后有人将它取走 ,原因是这首诗会泄露狄金森想要
守住的秘密 (Lauter , 1990 :2901) 。在这首诗中 ,诗人似乎在述
说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 ,描述自己承受着离别的巨大痛苦和
38
互为诠释 。狄金森将那一天比作宝石 ,在她整个生命的中心
闪闪发光 (第 659 首) ;那一天她像女王那样神圣而高贵地戴
上了王冠 (第 365 首) ;那一天她成为新娘 ,又如同婴儿一样接
受洗礼 ,如同新生命的诞生 (第 473 首) 。毫无疑问 “, 那一天”
在诗人诗歌和整个人生经历中都有不可忽略的深远意义 。
见 。满腹的苦衷似乎尽在不言之中 。
“十字架”“、耶稣受难地”“、复活”“、圣餐”“、羔羊的晚餐”
等词自然让人联想到耶稣受难 、死而复活的意象 。显然 ,诗人
义无返顾地放弃了尘世的的欢乐以追求天堂的幸福 ;诗人坚
信 ,通过受难 、痛苦和赎罪 ,上帝终将让她与爱人圆满的结合
(Pickard ,1967 :54) 。
提 要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其诗歌仍给当代研究者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分析赋予她诗歌生 命力的内在联系 ,揭示她诗歌中爱情 、痛苦 、死亡与永恒的关系 ,并从宗教的角度揭示她生活的秘密 。 关键词 :狄金森 ;爱情 ;死亡 ;永恒 中图分类号 : I0741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3831 (2001) 03 - 0037 - 04
但在诗中这对新人互赠的不是结婚戒指而是十字架 ! 十
字架象征着对爱情的信仰 ,象征着为爱情忍受一切苦难的信
仰 。同时意味着他们的爱与对上帝的信仰具有同等重要的神
圣与永恒价值 。下面几行诗就是对十字架意义最好的诠释 :
我们的主 ———的确 ———有众多的证人/ 然而 ———/ 还有更
新 ———更近的十字架/ 胜过它
为“受磨难的女王”(Queen of Calvary) 。诗歌的前半部分赞美
那神圣的爱情誓约 ,赞美爱情给诗人带来的新生 ,而诗歌的结
尾又骤然转向苦难的历程 ,转向死亡和上帝的审判 ,最后又憧
憬“新的婚姻”,流露出无限的惆怅和悲哀 。尽管结合在一起 ,
他们却“注定天各一方”,尽管彼此相属 ,却只能在此时此刻相
关注”(斯皮勒 ,1990 :131) 。斯皮勒认为 ,如果没有这第二条 解开她人生和诗歌中许多难解之谜 。譬如 ,她为何终身不嫁 、
道路 ,美国文学将永远不会臻于成熟 。艾伦·坡 、艾米莉·狄金 与世隔绝 ? 她是信仰宗教还是反对宗教 ? 是神秘主义还是怀
森和亨利·詹姆斯均属于第二条发展道路的内向型作家 。美 疑主义 ? 她本人的性格特点是坚韧不拔 ,桀骜不驯还是腼腆
37
目 。在这些爱情诗中 ,感情时而欣喜若狂 、炽热如火 ;时而哀 婉惆怅 、悲痛欲绝 ;时而晦暗迷离 ,欲吐又止 ;时而缠绵悱恻 , 悲壮凄凉 。起伏迭宕的感情生动地表现了狄金森内心精神世 界的矛盾和丰富多彩 。迄今为止 “, 很少美国诗人如此关注情 感和爱情描写”。皮卡德认为 ,狄金森爱情诗歌中体现了三个 重要主题 :期盼爱人的到来和可能的婚姻 ;偶尔的幽会和必然 的分离 ;爱情的升华与天堂的婚姻 (Pickard ,1967 :68) 。狄金森 的第 322 首诗不仅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态度和观念 、对人生的 追求和灵魂获得拯救的探索 ,同时还展现了狄金森实际的爱 情经历 ,成为她诗歌的中心点 :
皮勒 (R1Spiller) 曾这样评论道 “, 到 1890 年 ,美国文学未来发 开的草地 ,五彩纷呈的一簇簇花丛下流淌的涓涓细流 。这些
展的两条道路已明确地标出 :一条是朝着接受自然与事物的 细流通向诗人的心泉 ,是诗人心灵的脉络 ;只有把握住诗人心
本来面目 ,另一条是内向探索意识 、传统 、克制以及对形式的 灵的脉络 ,才能了解她诗歌的实质 ,发掘她内心世界的秘密 ,
在这首诗中 ,诗人使用了“圣餐”(Sacrament) 一词 ②来暗示
他们之间爱情的明誓 ,其中的宗教内涵显而易见 。在宗教中
举行圣礼 、圣事的目的在于通过信仰 、希望和爱使人得到拯
救 ,通过有形的仪式将基督无形的“宠爱”和“保佑”传达给虔
诚的信徒 。相爱的男女在结婚仪式上通过“愿意”的回答 ,通
过爱和合约 (即婚配圣事) ———这合约是教徒和教会合约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