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
其实在任何时代谈及美学的发展趋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美学就是个很难定义的词汇。既然要谈及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那就从美学的定义谈起。
目前至少流行着十多种关于美的定义,其中有一种美的物理定义是被大部分所了解并且认同的即是:“美是存在于我们感性知觉里诸多形式关系的整一性。”(1)如果提炼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到整一性。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整一性指的是表现为整体(系统)模式的文化特征。我们便可以得知整一这个概念是存在于一个系统里的文化特征。那么我们是否能提出这样的假设,即在不同的文化模式系统下,人们将具有不同的整一性,即他们对美的认识便不尽相同。
几乎不需要实验的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答案是肯定的。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对美的判定是不同的。西方的美学发展传承同东方是几乎完全不一样的,当然这也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在西方的美学里,是要体现出形状,质感,比如素描油画都是要求精确要求完全的表达出实际的状况(印象派等非写实主义略开不表,我们只讲述总体的状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透视关系的正确。而在东方则是要求写意,山水花鸟虫鱼的写意,是要求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与气氛,比如谈画更多的都不是在技巧或者表达上而是对一个人作画时候的胸臆的谈论,相比西画正确的透视关系,东方绘画是几乎没有透视的。
那么在美学上东西方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么?如果把这个问句放到19世纪以前也许答案的肯定性可以让否定的答案完全忽略。但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答案还是肯定的么?当然是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全球化的出现,以中国当代来讲,西方文化的大力冲击以及文化大革命导致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使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的生活形式,从小阅读参看的书籍作品都是在一种复制西方的模式下。所以大部分的年轻人同西方也有相同的感受。但生活在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美学感受呢。
于是我们放眼到了建筑这个行业。当代的建筑体系基本上是在20世纪初直接从西方照搬的,基本上没有任何中国古典建筑的体系存在,一切以西方马首是瞻。但没有长时间建筑体系的积淀怎么能得到精髓呢。于是就有可很多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建筑表达,比如帕拉迪奥母题加上青砖就是所谓的民国风的表达。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形态模式下能够地道表达西方的美学么?我想答案毋庸置疑的是否定。从西方现代而言,事实上我认为美学并不是他们的一个主要议题。如果说现代建筑是从了柯布西耶开始的话,那么我想从一开始西方现代建筑就并没有有个固定的模式或者走向。形式服从功能,也即是说功能即是建筑所有的出发点,而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后现代的表法也不过是服从功能的一个形式而已。在大部分的严重,美学不能足以支撑起整个建筑的建构或者设计,而这一点确是中国近代建筑最大的问题。以包豪斯为例,所有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在功能使用上,而在外观是尽量选择简洁明快的线条来表达。当然,所不能否认的是这同当时的时代也有一定的关系。从古典的中世纪逐渐走出来,社会的告诉发展,工业化社会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的压力在逐渐变大,贵族阶级的权利在被削弱,而低产阶级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差,人民需要一种设计能使他们从纷杂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去掉繁琐的一切,只留下最实用的部分。我认为这是包豪斯现代主义出现最大的原因。任何美学都不能同社会现状文化模式相脱离,这不仅仅是由于美学是人文社会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心理上一个很明显的反应。反观到建国初期的中国,8年抗战已经把中国人民消耗得非常贫瘠,单调乏味的生活已经过腻,而才从过去翻身做主人的民众也不会愿意再拿古典的建筑样式来提醒自己旧中国的艰辛,再加上西方的强大,自然而然的会去采用国外的建筑形式。但现代主义又太简洁,于是出现了在现代主义的楼顶加一个坦比哀多样式的穹顶,或者前文所提到过的帕拉迪奥母题加上青砖的表达。
而近几年西方逐渐开始摆脱功能决定形式的模式,还是关注土地城市肌理以及文脉,再加上参数化设
计的兴起,建筑美学逐渐变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
我认为这才是中国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因为现在的整个建筑体系已经完全对接西方,但又缺乏西方古典文化的底蕴,而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已经断层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接上,或者完全的延续下去。所以,从实际的规划,城市问题中出发寻找美学的新据点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我认为当代建筑美学必须要克服的一点是以美学流派风格作为划分建筑的依据。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试图在现有的文化模式下寻找中国真正的表达方式。就如同我们所看到的最近比较流行的现代中式的风格。万科的第五园是房地产界比较经典的现代中式的案例,借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对景错景等手法模拟出了很经典的私家园林,再加上徽派建筑的马头墙等建筑元素很成功的打造了一个现代中式的风格。而一直备受关注的贝聿铭也在苏州打造了一个同样属于苏州私家园林的苏州博物馆,却选择了不同的手段。贝聿铭并没有选择直接提取建筑元素进行对古典园林的模拟,而是选取古典的建筑元素并转换成当代的建筑语言再进行表达,而在园林上也并没有选择模拟古典园林理水造园的手法,反而有借鉴日本枯山水的做法从而用现代的规划思想做出了一个古典风味的苏州博物馆来。其实两者对现代中式的表达基本上很形象的表达出了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的差异。在本文开处就提到过的,西方美学注重的是形态,质感,而东方美学则是注重写意。再列举一个最为直观的例子,那便是服装。西方服装最关键的是腰身,细节尺寸以及剪裁,要求突出的是身体的曲线的美感,而东方则是直裾襦裙这样宽大基本不强调身体曲线的服饰,而重在表达出穿着者的精神气这样的美感。这就是东西方美学最大的区别。
所以我认为,既然是寻找中国建筑真正的表达方法,那就应该尊重中国东方的美学,建筑是需要去表达一种精神气的美学,而不是照搬建筑元素的一种美学。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的发展已经是从建筑的规划开始,逐渐理清楚基地所处的位置环境所有的肌理,再配合上建筑本身的功能以及建筑中的行为,从而在建筑外观上表达出建筑的精神。我认为这才是今后建筑美学所要发展的趋势。光是学习西方的建筑语汇只能慢慢的离中国的文化模式意识形态越来越远,与普通的人民大众的审美越来越远。会出现越来越多类似大裤衩这样的问题出现。
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建筑美学还是建筑本身都是在反应这个时代的真实情况,只有顺应了所在的文化模式意识形态才能真正的让建筑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这也是最终建筑逐渐走向的未来,只有学会了中国内在文化真正的精神气才能作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建筑。
(1)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