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

合集下载

十大将之粟裕

十大将之粟裕

• 1942年1月中旬,率第一师指挥机关转移到苏中第四分 区,具体指导第四分区的反“扫荡”斗争。 • 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第六师部队统一由 第一师指挥,第六师番号不变。 • 3月,兼苏中区党委书记。5月 抗日军政大学苏中大队 改称抗大九分校,粟裕兼任校长。 • 6月3日 指导第一师第七团进行斜桥伏击战,歼灭日军 70余人、伪军140余人,缴获平射炮1门。6月5日向新四 军首长建议,乘日军发动浙赣路战役、国民党军队向南 溃退之机,新四军主力向苏浙皖边区发展。 • 9月25日 指挥第一师第三旅一个团进行谢家渡战斗,歼 灭日军南浦旅团第五十二大队大队长保田以下110余人。 • 10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电示:“一、六两 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由粟裕同志统一指挥”。
• 1937年9月19日 与国民党遂昌县政府代表谈判,达成共同抗日协议。 9月23日 率红军挺进师一部和地方干部告别遂昌县。 • 10月10日抵达平阳北港,与刘英会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 边抗日游击总队”,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11月―12月,兼任抗日 救亡干部学校校长。 • 1938年3月18日,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 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 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 4月28日,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 后执行侦察任务。 • 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 • 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敌人,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 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 • 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 1939年1月6日 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歼敌31人。8日,指挥横山战斗, 歼敌50余名。20日,率第二支队奇袭官陡门,击毙日伪军200余人, 俘敌57名。 • 4月10日,组织指挥狸头桥战斗,毙伤日伪军70余名。 • 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10月4日,指挥第二支队第 四团一部在沪宁线上的伏击战,歼敌110余名,炸毁火车一列。

粟裕抗战纪事

粟裕抗战纪事
粟裕在抗战时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了多个经典战役。其中,韦岗初胜是新四军在江南抗击日寇的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粟裕精心组织伏击,消灭往返镇江至句容公路的日军车队,此战共击毁日军汽车4辆,击毙日军少佐等10余人。另一战役官陡门奇袭是粟裕领导的又一经典之作。他率领新四军先遣队突进苏南沦陷区,对官陡门敌军据点发起奇袭,尽管该据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粟裕凭借巧妙的战术安排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摧毁敌军据点。这些战役充分展示了粟裕的军事智慧和勇敢精神,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跃马苏中定乾坤

跃马苏中定乾坤

跃马苏中定乾坤作者:仇俊琴来源:《世纪风采》2017年第10期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自1927年投身国民革命起,历经战火洗礼与革命熔铸,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

他所指挥的孟良崮、淮海等战役成为我军的经典战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1940年7月,粟裕随陈毅一道渡江北上,一步一步走进东台三仓。

作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三仓是粟裕领导苏中军民抗战的常驻地。

他指挥若定,战功彪炳;身居高位,心系百姓。

他以自己的言行风范在人民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然丰碑。

黄桥决战进苏北1939年2月,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传达党中央指示,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为贯彻“向北发展”的战略意图,陈毅、粟裕开始部署过江。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江,与先期北渡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建立起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制造的军事摩擦。

1940年10月3日,韩德勤组织3万多兵力攻击黄桥,妄图将立足未稳的新四军驱逐出苏北。

新四军当时仅有3个纵队,约7000余人,其中战斗部队只有5000余人,加之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中间势力尚有2万多兵力,一旦战事不利,随时会助韩夹击,形势极其严峻。

陈毅、粟裕决定“独立决战,迅速歼灭韩主力,一举解决苏北问题”,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战役伊始,粟裕抽调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仅留四分之一兵力固守黄桥。

3日下午至4日下午,韩德勤军第三十三师猛攻黄桥东门。

新四军第三纵队连续七次击退韩德勤军冲锋,并将韩德勤军反击出阵地。

在及时赶到的江南新四军第四团三营的援助下,三纵指战员转守为攻,顽军狼狈溃退。

黄桥东门鏖战之时,韩德勤军独立第六旅3000余人以一字长蛇阵向黄桥前进。

该旅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

陈毅、粟裕把这支反共劲旅作为首歼对象。

百战百胜:粟裕大将在战争史上完成的五大奇迹

百战百胜:粟裕大将在战争史上完成的五大奇迹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以战养战作为战争中的最高境界,在冷兵器时代,已经不多见,在现在战争武器装备对后勤要求非常之高的条件下,是很难办到的.但粟裕却做到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一系列战役最具典型意义.华东野军以缴获补充武器以俘虏补充兵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且完全靠缴获成立了一支炮兵纵队.国军在华东从以旅为编制行动,到以一个整编师为规模,华东战场上的国军出现过九个师集结在一起的方阵,最后淮海战役中的华东国军完全是以兵团为规模行动,由此可见粟裕给国军的压力.南麻临朐两个战役为什么对华野来说算作失败?损失到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没有歼敌武器弹药不能从缴获中补给.兵员不能通过俘虏补充.对靠战争补给的华野来说,这种无形的损失更大。

本文内容由申请网站站长整理,转载时请注明!如果放在东北根本不成为问题,四平攻坚战、德惠战役、农安战役林彪受的损失也不少,但背靠苏联的强大武器补充能力.东北的兵源没了还有朝鲜.因此不熟悉历史的人根本看不出来.48年初粟裕发给中央电报中就提到目部队大炮不少但炮弹极为紧缺.陷入了有枪炮无弹药的尴尬境地.粟裕在豫东战役中打开封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封城内的弹药装备.淮海战役规模前所未有。

实际弹药消耗差不多是辽沈平津两战的总和。

靠豫东济南两次战役的缴获根本无力供给。

于是才有大连到烟台的海上运输线。

所以粟裕在战役结束后就说,战役取得胜利第一功是山东的民工。

第二就是大连的炮弹。

这其实也正是一个天才军事家的受后勤条件制约的无奈感叹吧。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东北林彪打不动新一军新六军,粟裕却能全歼整编74师。

有些人就得出新一军新六军比74强的观点。

在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

就部队装备来说。

74师和新一军新六军不相上下。

部队战斗力74师和新一军不相上下。

比新六军高出许多。

一支部队打了胜仗战斗力就会提高,打了败仗就会下降,在孟良崮战役时74师和华野交手互有胜败,战力维持在原水平。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导视:他是一位共和国传奇名将,从湘西大山中的尚武少年,到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军旅生涯?这位驰骋疆场的战略家,又曾经历过怎样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本期《军事纪实》正在播出三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讲述战神粟裕鲜为人知的传奇一生。

粟裕大将(上)(录音)粟裕:主席也说过,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

这是35盘从未被公开的录音带,里面记录的是一位共和国将军的晚年回忆。

在这些录音带里,他讲述了许多出生入死的危机时刻,和惊天动地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并由此阐述了对未来战争的深入思考。

2006年春天,将军的家属首次将这些珍藏的录音带公开,使我们有机会更加了解这位将军的内心世界,和他波澜壮阔的戎马征战的传奇一生。

他就是共和国大将粟裕。

侗歌声声高亢优雅,饱含着湘西5000年的历史沧桑,闪烁着多民族人文精神的辉煌。

公元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湘西会同县芙蓉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殷实的侗族之家。

粟裕10岁的那一年,全家迁居于会同县城,父亲对聪明伶俐的他,寄予了很大希望,让他管理家庭账目,承继家业。

然而,少年粟裕,更渴望仗剑天涯,除暴安良,到外边的世界闯一闯。

当时远在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每年都要到会同县选拔两名学生,粟裕初试被录取了。

母亲看着录取通知书,迟疑地说,现在外面不太平啊。

1924年1月,17岁的粟裕瞒着父母一口气走了100多里山路,来到洪江码头。

这时他才发现,身上连买一张船票的钱都不够,粟裕只好向家人求援,措词坚决,如果家里不同意,讨米也要去求学。

深深地爱着儿子的父亲妥协了,他把粟裕叫回家,为他凑了几十块银洋,还特地办了酒席,请来亲戚朋友为儿子壮行。

那天晚上,父亲哭了,他们父子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看似平常的送行,却把儿子的一生送进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成了父子生死诀别的离伤。

粟裕人物简介

粟裕人物简介

粟裕的革命贡献摘要——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

这是对粟裕将军在战争岁月里的最好写照。

粟裕将军也曾立下遗嘱:“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

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很是让人感动,不愧为智如张良,才如韩信,义如关羽。

粟裕将军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

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粟裕将军的成就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将军在军队高级领导团队中是年即较小的一位,但却年少有为,机智过人,更是有“小诸葛”的称号。

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用兵战略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其中就不得不提到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①当时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其中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

但在这个战役中却被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其中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1948年,在城南庄会议上粟裕更是斗胆陈直,否定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组建解放军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进的命令,后来毛泽东听取了粟裕的意见,改变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再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

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

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活剧,如: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这些活剧的生动体现。

百战经典粟裕济南战役

百战经典粟裕济南战役

百战经典粟裕济南战役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百战经典粟裕济南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百战经典粟裕济南战役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执行1948年7月16日确定的“攻克济南”的指示,在司令员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下进行济南战役。

他们统一指挥14万兵力的攻城集团,经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在徐州、青岛之敌尚未来得及集结完毕以北援的情况下,全歼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一个军2万人),山东境内最大的内陆城市,也是南京与天津间最大城市的山东省会济南宣告解放。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政府主席、山东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王耀武、庞镜塘等23名高级将领被我军俘获。

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

就连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攻克济南表明,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从胶东保卫战中掖县战役开始的攻坚战,开始转向对坚固设防的中心城市进行决战性攻坚战,从此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一、粟裕所部到山东的任务,是休整为主,同时适当配合许谭部作战。

粟裕是在豫东战役后到山东休整,而不是承担做作战任务的。

这一点,军委的电报很明确。

在1948年7月6日,军委致电粟裕上级,即中原局及中原军区领导人刘陈邓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务使十八军于午灰前不超过睢杞,争取歼灭七十二师(是否续歼七十二师,由粟裕按当面情况临机定),并使粟军于战役结束后有十天左右喘息时间,北移休整,...”之后,粟裕所部按照军委安排,分路突围,六纵等北上山东,其他部队南下。

历史趣谈:粟裕的初战:带领3人俘获100多人的青年战术家

历史趣谈:粟裕的初战:带领3人俘获100多人的青年战术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粟裕的初战:带领3人俘获100多人的青年战术

导语: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

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素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他是中国现代杰出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首,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青年时代的粟裕便在军中崭露头角。

那是发生在1928年的一件事。

生活常识分享。

粟裕抗战事迹

粟裕抗战事迹

粟裕抗战事迹篇一: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张雄文被毛泽东称为“最会带兵打仗”,刘伯承称为“最优秀将领”的粟裕,是唯一被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公开尊为“常胜将军”的将领。

他在解放战争中以炉火纯青的战役指挥,指挥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打掉了蒋介石807万军队中的245万,占总数的30.6%,居于全军四个野战军之首。

名将当然不是天生或军校培训而来,也非高级别的官衔职务所能衍生而出,而是长期一线战争实践砥砺的结果。

之前的八年抗日战争中,粟裕同样表现相当出色,与八路军将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赓、左权、聂荣臻、东北抗联杨靖宇、赵尚志等人一道号称“中共十大抗日名将”,是新四军中唯一入选的将领。

这些将领中,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赵尚志和八路军的左权很早便牺牲,林彪打了平型关和广阳战役后便因负伤于1938年回到后方甚至前往苏联长期休养,彭德怀、刘伯承、陈赓、聂荣臻则于1943年返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直到抗战结束才返回前方,粟裕成为唯一始终在前线坚持了八年作战的将领。

一、韦岗战斗: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战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后,红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长征到达北方的主力被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则被集中起来编为新四军。

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全军不过万把人,粟裕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实际负责二支队。

二支队下辖两个团,仅有1700余人。

1938年4月,集结完毕的新四军准备出征时,日军已击破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占领上海、南京,开始窥伺徐州,预备打通津浦线。

长江以南的新四军3个支队计划开赴江苏长江以南地带,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出征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新四军实际最高负责人项英组建一支先遣支队,先期出发,进行战略侦察,宣传抗日主张,了解日伪情况和风俗民情等。

先遣支队司令的人选,项英几经踌躇后,报请毛泽东批准,在几个支队正副司令员中最终圈定了红军时期已是军团参谋长,善于野战的粟裕。

粟裕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

粟裕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

粟裕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作者:***来源:《世纪风采》2022年第01期1947年3月,国民党调动24个整编师,共45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企图消灭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

面对敌人三面环形包围、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负责华野作戰指挥的粟裕副司令员,为了调动敌人、拆散敌人相互保护、密集平推的队形,达到歼敌及粉碎敌“重点进攻”的图谋,殚精竭虑,深入思考,详密策划,在一个月内连续“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

最终,于当年5月13日至16日,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采用“猛虎掏心”战术,从敌人密集队形中“剜出”“王牌军”七十四师,经3天激战,将其全歼,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取得孟良崮战役大捷,一举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山东的图谋。

第一次策划:攻泰安假戏真唱1947年4月中旬,华东野战军面临的战略形势是:几十万国民党军正向华野正面进攻,情况十分严重。

敌人的企图非常明显,就是采取集团滚进战术,步步紧逼,压迫华野在新泰、蒙阴一线与其决战,将华野消灭在沂蒙山区。

正面敌情严峻,如何才能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调动敌人并加以消灭,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侧击泰安,“围点打援”。

粟裕攻打泰安的具体作战方案为:以华野第一、第三、第十纵队围攻国民党军左翼、态势孤立的泰安守军杨文琼的整编第七十二师,吸引沈澄年的整编第七十五师、吴绍周的整编第八十五师由大汶口北援而歼灭之。

为了确保此次出师马到成功,华野决定用于此方向作战的华野第十、第一、第三纵队组成西线兵团,由华野陈士榘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唐亮统一指挥。

并确定宋时轮十纵负责攻城,叶飞一纵和何以祥三纵在泰安城南布防准备打援。

负责泰安城防务的是敌整编七十二师,师长杨文琼。

整编七十二师是一支川军部队,日式装备,老兵多,善于守备和山地作战。

4月22日黄昏,陈士榘一声令下,华野十纵攻打泰安城的战斗正式打响。

第一步,先拿敌外围阵地。

十纵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德贵指挥八十团、八十一团数千干部战士像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首先对准泰安城东、北关外围敌人,发动猛烈攻击。

挺进江南 粟裕首战韦岗

挺进江南 粟裕首战韦岗

挺进江南粟裕首战韦岗1938年6月的韦岗伏击战,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尽管规模和战果都不是太大,但是意义却非常深远。

在日军重兵据守的核心地区,敢于组织伏击,速战速决,从战术上说是非常成功的,在战略上更是极大地用事实为新四军做了宣传,迅速扩大了新四军在江南敌后的影响。

先遣出江南1937年底,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尽数沦陷于日军之手,这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很自然地也就成为日军在华东地区的核心要地。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南方八省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

1937年8月,粟裕(左六)与部分南方游击队干部合影新四军成立后,中共中央就指示新四军主力向江南挺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8年3月至4月,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的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根据中央的这一指示,从三个支队中抽调精干人员400余人组成新四军先遣支队,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任先遣支队司令员,于4月28日从岩寺出发,经太平、青阳、南陵等地向江南挺进,进行战略侦察。

5月19日,先遣支队进入日军占领的江苏南部地区,随即分成三个组对南京、常州、镇江方向进行武装侦察,搜集日军情报,调查苏南沦陷后的社会情况,为新四军主力进入苏南敌后作前期准备。

新四军先遣支队不仅担负战略侦察任务,还肩负向民众宣传共产党抗战政策、扩大新四军影响的使命。

这一地区已经沦陷半年多,日伪及土匪活动猖獗,无恶不作,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般群众看到初来江南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对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打击日军都表示怀疑,毕竟之前装备更好,人数更多的国民党正规军在日军面前都屡战屡败,何况这样一支衣服破旧、装备不齐的小部队。

粟裕挥师四渡长江

粟裕挥师四渡长江

军林兵史 JUNLINBINGSHI菓裕挥师四渡云江◎张治宇粟裕(1907-1984 )位居十大将之首, 战争年代屡立奇功。

然而,在其戎马生涯中 还有一段较少为人所注意的经历,就是他曾 率部4次横渡长江,执行战略任务。

众所周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横贯华中腹地,江宽 水深,风大浪高,自古称为天堑。

战争年代过江绝非易事,但粟裕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 留下一段段军事佳话。

一渡长江,开辟苏北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江苏漂阳县水西村成立,陈毅、粟裕分任 正副指挥。

陈毅政治上有远见,粟裕长于指 挥作战。

两人优势互补,很快开创出敌后抗 战的新局面。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加紧推行反共政策,使江南新四军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1940年春, 抗战形势日益恶化。

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让苏南的新四军挺进苏北。

1月5日,毛泽 东给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政委项英发出“准备应付华中急变”的电报,明确陈粟部“应 力争江北”。

此时,新四军主力能否尽快北上,成为争取战略主动的关键。

但在这个问题上, 项英一直犹豫徘徊,迟迟未下决心。

作为江南指挥部副指挥,粟裕坚决拥护 党中央的方针,认为向北发展时不我待。

4月初,江南指挥部对准备渡江的主丿J 部队指 挥员集中整训。

16 H,粟裕为整训班学员讲 授“关于组织战斗”的军事课时,反复提醒“可能不久将来,我们要打更大规模的仗”,引导大家做好思想准备。

果不其然,6月上旬,国民党第三战区第六十三、第四十师等部队在师 长冷欣指挥下,突然对新四军苏 南部队包围过来。

江北的韩德勤部步步紧逼,断绝了江上交通线。

大敌压境,此时若不跨江北上, 势必陷入敌人重围。

粟裕坚决主张挥师北上。

6月15 0,陈、粟将商讨结果急 电中央:“目前只有集中苏北攻陈毅(右)与粟裕在一起38 I 文史精华 /2019.10.±JUNLINBINGSHI军林兵史击韩或者集中苏南打冷欣两个途径。

一切应付已到穷尽之时,再不决定必致苏北苏南两方受损”,“我决心布置移往苏北”,“皖南军部方面宜速部署”。

粟裕的总结

粟裕的总结

粟裕的总结简介粟裕,原名粟裕华,生于190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粟裕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对粟裕的主要贡献进行综合总结。

戎马生涯粟裕的军旅生涯始于1930年代,他最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随后成为一名军事指挥官。

在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参与了多次抗日战斗,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的勇气和智慧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

抗美援朝粟裕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参谋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粟裕本人也因勇敢和智慧而受到表彰和赞誉。

著作和思想粟裕是一位富有军事才华的将领,他的著作和思想对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军事著作广泛流传,对中国军事指导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粟裕的思想强调指导战争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粟裕的思想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认为在战争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作战策略,避免僵化和固执。

此外,粟裕还强调军事力量的科学配置和使用,他认为只有科学地组织和运用军事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荣誉和奖励粟裕的英勇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

他被授予了许多军事勋章和荣誉称号,包括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

他还被追授“十大元帅”之一的称号。

总结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勇气和智慧使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和军事理论家。

他的贡献和思想对中国军事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粟裕的荣誉和奖励证明了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

他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才能是中国军事理论中的宝贵财富。

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粟裕的经验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中国军事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繁荣和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意:文章长度已经满足要求,感谢使用OpenAI模型生成的文档。

红色风云中的粟裕

红色风云中的粟裕

红色风云中的粟裕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6年第11期本刊记者陈晰余玮粟裕,无冕元帅。

长征,中国革命的传奇。

井冈、赣南、闽西,红色的摇篮。

粟裕从这里出发,踏上人生的“长征”之路粟裕在井冈山三次“会剿”中,从一位指挥10多人的班长、30多人的排长,一步步升到师长,是他在多次战斗中善于带兵,善于运用游击战术,英勇打击敌人,立下无数战功赢来的。

从上井冈山,到参加中央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粟裕身经百战,数次负伤,善出奇兵。

渐渐地,他从红军的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高级指挥员。

游击战争中屡建奇功1928年,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新成立的红四军和敌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红军战士也从游击战的实战出发,进行严格训练。

那时弹药很少,一支枪一般只有3发子弹,为了充分利用子弹,粟裕特别重视射击训练。

他每天带头练单手无依托举枪瞄准。

一段时间后,粟裕一只手举起步枪,20多分钟身不动、手不摇、枪不晃。

粟裕的枪打得准,是有名的“神枪手”。

部队常常要打夜战。

半夜在荒山坟地里摸爬滚打,不少战士怕“鬼”,粟裕给他们讲科学知识,驱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夜晚带着大家一起训练,就这样把连队锤炼成“夜老虎”。

上井冈山不久,毛泽东、朱德总结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16字诀,指导游击战争。

粟裕把这16个字熟记在心,结合战例细细体会,举一反三运用。

在井冈山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时,粟裕跟随朱德向江西遂川一带运动,突然遇到江西国民党军第三十一军一部。

该部战斗力不强,和红军刚一接触就慌忙后撤。

朱德立即命令追击。

粟裕带领全连跟着朱德军长连续追敌35公里。

粟裕和战士们天天练习爬山,体力和耐力远远超过敌人,追得敌人一个个气喘吁吁,溃不成军。

结果俘虏了敌营长以下官兵300多人,缴枪250多支。

1928年6月,蒋介石抽调湘赣两省各五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剿”。

在龙源口战斗中,粟裕率部于老七溪岭一线担任狙击,面对国民党杨池生亲自督阵组织的猛烈进攻,他们打得十分顽强。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粟裕的战斗意志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粟裕的战斗意志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粟裕的战斗意志九一八事变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事件,这场事变标志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在这个时期,一位英勇的英雄人物粟裕崭露头角,他展现了无比坚强的战斗意志,成为了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象征。

本文将从粟裕的背景介绍、参与战斗的具体经历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三个方面来探讨粟裕这位英雄人物。

粟裕,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普通家庭。

在他年幼的时候,中国正值兴起的民主革命时期,这对于后来的粟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深受教育家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启发,他们教育了粟裕要热爱国家,为人民谋福祉。

正是这些思想的熏陶,使得粟裕在后来的事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意志。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粟裕积极响应抗日号召,投身到抗日战斗之中。

他参加了中国军队,并迅速展现出了超凡的战斗才能。

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他以勇敢和智慧指挥部队,他率领的军队在多次战斗中击败了日军的侵略。

为了保护家园,他不惧困难和牺牲,坚守岗位,不断给敌人制造伤亡。

他的英勇行为鼓舞了更多的士兵,激励了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日战斗中。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战斗中,粟裕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

无论是在战斗中的胜利还是失败,他都坚定地相信自己所坚守的事业是伟大的,他相信中国必将战胜敌人。

他积极参加战斗,无论是自身的伤痛还是艰难的环境,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

在战斗中,他经历了艰苦的环境,他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巨大的考验,但他从未放弃过。

他以自己的行动鼓舞了更多人,使得整个抗战气氛更加浓厚。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粟裕的战斗意志是令人钦佩的。

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更是一名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雄。

他用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成为了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英勇事迹和战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粟裕展现了令人折服的战斗意志。

他的背景使其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参与战斗并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粟裕挥师四渡长江

粟裕挥师四渡长江

粟裕挥师四渡长江粟裕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位卓越军事领导人,他率领中国军队进行重要战役,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杰出贡献。

粟裕率领第一兵团进行的四渡长江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于粉碎日本军队进攻华中苏维埃根据地、解放沿江地区、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渡长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至5月期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率先进行的一次全面渡江战役。

这次战役涉及四渡长江,分别是自南京渡至扬州、徐州渡至扬州、扬州渡至销户岗、航天渡至销户岗,距离近300公里。

在这些渡江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了激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成功地攻克了这个坚固的防线。

粟裕通过精心筹划和指挥,发动了这次战役。

他根据敌军布防情况,制定出具体战术,派遣各个军团和师,进行逐个突破,一举克服了长江这道自然屏障。

这对解放军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无比艰难的战斗。

战斗中,敌军利用长江水域和沿岸地势,设置了很多障碍,对解放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粟裕坚决指挥部队,通过编组特种部队、修建浮桥、使用船只等方式,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四渡长江战役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具有重要意义。

它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在陆地上具备了强大的战斗能力,也具备了对抗水域的能力。

它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整个抗战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战斗力,它也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粟裕率领的胜利,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粟裕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强的领导力,成为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指挥官之一,对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不仅实现了四渡长江的壮举,还在后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最终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四渡长江战役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前推进,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解放全国的目标。

而粟裕也以其杰出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意志,被赋予了更高的军事职责。

一心为民的粟裕大将

一心为民的粟裕大将

一心为民的粟裕大将作者:曾洪根来源:《老友》2019年第11期1961年冬天,开国大将粟裕因身体不好,在上海养病。

当时我国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粟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能写出一份有分量的报告,使党中央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切合实际的政策,在上海期间,他除了接受治疗外,不是下部队,就是到工厂、农村、学校进行调查研究。

面对一幕幕困难景象,粟裕不由得再次牵挂起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一起战斗过的泰顺人民来。

泰顺地处浙闽两省交界处,高山峻岭,交通十分闭塞,国民党势力相对薄弱,是红军进行游击战争最理想的地方。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粟裕曾率领红军挺进师在这一带打过游击,建立了以泰顺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同泰顺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1938年3月,粟裕奉命率领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主力离开浙南,前往皖南集中。

粟裕虽然离开了,但内心始终牵挂着泰顺人民,与泰顺人民共同战斗的情形经常在他的脑海闪现。

又一次回到了南方,粟裕决定去泰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以便了解当地百姓的实际生活情况。

11月20日,经过长途跋涉,粟裕终于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见到中共泰顺县委书记于奉图,粟裕第一句话便是:“我可回来了。

”这句话道出了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对泰顺人民的深厚感情。

离开20多年后,再次回来,粟裕内心十分激动。

吃过午饭,他顾不上休息就要出去走走。

当时下着雨,路面泥泞,他坚持自己打伞上街,全然忘了自己是带病之躯。

新中国成立10多年了,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仍然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他心情十分沉重。

忙碌了一天,晚上粟裕回房休息。

一进那间用办公室临时布置的卧室,他看到里面全换上了崭新的用品,桌子上铺的桌布是新的,床上的被褥、枕头、毛巾、床单都是新的,桌椅、板凳也换成了新的,他明白这些是特意为他准备的,不由得眉头紧蹙。

他马上把县委的同志叫来,说:“这都是为我特意准备的吧。

泰顺还那么困难,怎么能对我这么特殊照顾呢?”他要求把新的床上用品和家具全部换掉。

粟裕故事心得体会

粟裕故事心得体会

粟裕故事心得体会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伟大将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等多场战争,是中国军队中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军事历史,更是一段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粟裕在军旅生涯中,多次担任重要的指挥职务,他总是能够勇于担当,不畏艰难。

在抗日战争中,他曾经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坚持抵抗,最终成功突围。

在解放战争中,他曾经率领部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朝鲜战争中,他曾经率领中国志愿军进行反攻,最终打败了敌人。

粟裕的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勇于担当,不畏艰难,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以人为本,关心部队粟裕在军旅生涯中,非常关心部队,以人为本。

他曾经说过:“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没有士兵,就没有军队。

”他总是把部队的生活和训练放在第一位,关心士兵的生活和健康,为士兵着想,让士兵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粟裕以人为本,关心部队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关心身边的人,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压力粟裕在军旅生涯中,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压力。

在解放战争中,他曾经拒绝了上级的命令,坚持自己的决策,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朝鲜战争中,他曾经坚持自己的意见,反对上级的错误决策,最终挽救了整个战局。

粟裕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压力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压力和诱惑,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屈服于压力,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粟裕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的勇于担当,以人为本,关心部队,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压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勇于担当,以人为本,关心身边的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屈服于压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将粟裕的抗战之路张雄文被毛泽东称为“最会带兵打仗”,刘伯承称为“最优秀将领”的粟裕,是唯一被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公开尊为“常胜将军”的将领。

他在解放战争中以炉火纯青的战役指挥,指挥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打掉了蒋介石807万军队中的245万,占总数的30.6%,居于全军四个野战军之首。

名将当然不是天生或军校培训而来,也非高级别的官衔职务所能衍生而出,而是长期一线战争实践砥砺的结果。

之前的八年抗日战争中,粟裕同样表现相当出色,与八路军将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赓、左权、聂荣臻、东北抗联杨靖宇、赵尚志等人一道号称“中共十大抗日名将”,是新四军中唯一入选的将领。

这些将领中,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赵尚志和八路军的左权很早便牺牲,林彪打了平型关和广阳战役后便因负伤于1938年回到后方甚至前往苏联长期休养,彭德怀、刘伯承、陈赓、聂荣臻则于1943年返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直到抗战结束才返回前方,粟裕成为唯一始终在前线坚持了八年作战的将领。

一、韦岗战斗: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战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后,红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长征到达北方的主力被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则被集中起来编为新四军。

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全军不过万把人,粟裕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实际负责二支队。

二支队下辖两个团,仅有1700余人。

1938年4月,集结完毕的新四军准备出征时,日军已击破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占领上海、南京,开始窥伺徐州,预备打通津浦线。

长江以南的新四军3个支队计划开赴江苏长江以南地带,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出征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新四军实际最高负责人项英组建一支先遣支队,先期出发,进行战略侦察,宣传抗日主张,了解日伪情况和风俗民情等。

先遣支队司令的人选,项英几经踌躇后,报请毛泽东批准,在几个支队正副司令员中最终圈定了红军时期已是军团参谋长,善于野战的粟裕。

粟裕由此踏上抗日的征途。

他带上这数百人挺进江南时,日军正向内地大举推进,蒋介石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节节败退,“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令粟裕义愤填膺。

完成战略侦察任务后,他主动求战,考虑如何打一仗,以振奋江南沦陷区老百姓的信心。

在将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京沪铁路破坏40米,使其中断数小时后,他马上又决定在镇江的韦岗伏击日军车队。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多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此处蜿蜒而过,日军的汽车南来北往,每天多达五六十辆。

粟裕挑选了百余名精干人员,亲自带队乘夜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

第二天上午8点多,在中国尚未遭逢劲敌,如入无人之境的日军车队大摇大摆进入伏击圈。

粟裕当即下达攻击命令,仅半个小时便解决战斗,击毙日军10余名,伤数十名,击毁汽车4辆。

深知日军很快将增援,粟裕下令迅速分路撤退。

当17卡车日军外加飞机、坦克前来助阵时,新四军早已无影无踪。

韦岗之战战果并不大,但因一是江南新四军的第一仗,二是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完全能打胜仗,因而这一战斗声名远扬。

除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下令“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外,蒋介石也不得不传来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二、小丹阳之战:日军惊呼“新四军是个神”先遣支队完成任务后解散,粟裕回到了已开赴江南前线的新四军二支队。

1938年6月,国民党军和日军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开始。

作为友军,力量不大的粟裕在敌后积极动作,以一系列战斗行动配合蒋介石的正面战场作战,诸如伏击日寇军车,首创新四军活捉日军记录,牵制了日军的不少兵力。

日军没想到早已“肃清”的江南冒出一支神出鬼没的军队,因而调整部署,调动步骑兵4500人和轰炸机20余架,兵分八路,水陆并进,意图围歼粟裕的二支队于小丹阳。

粟裕则采取三年游击战时期的“敌进我进”战术,分散为三路人马袭击日军后方当涂、陶吴和南京近郊,夺取雨花台制高点,袭击中华门。

日军气势汹汹扑到小丹阳,不见一个新四军官兵的踪影,而后方却连连告急,只得匆匆撤兵回防。

粟裕乘机又下令追击,连克小丹阳等多处村镇,毙伤敌50余人,自己则毫发无损。

他的游击战令日军胆战心寒,日军无奈地说:“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三、官陡门战斗:8分钟解决战斗粟裕随即又“神”了一回,1939年1月领兵奇袭官陡门,仅8分钟便鸣金收兵,破军杀将,大获全胜。

官陡门是安徽芜湖东北郊一座乡间小镇,与湾里机场和京芜铁路相邻。

小镇东西长百米左右,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溪穿镇而过,将小镇切成两半。

因地形险要,日军在这里驻有重兵,拱卫芜湖。

他们还在左右两侧四、五公里处,另设置了两个据点,与官陡门互为倚角,易守难攻。

粟裕盯住了官陡门。

他认为,日军觉得这里固若金汤,防范比较麻痹,正是可出奇兵之处,因而决定亲率一个团拔掉这一据点。

从司令部驻地到官陡门,原本应当直接向西,但为了迷惑日伪军的耳目,他没有将作战任务和目标下达给部队,同时决定采取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

1月18日,粟裕率部先沿固城湖东岸北进,仅行军25公里即扎寨宿营;次日在原地停留大半天,随即突然乘船横穿固城湖,翻过湖埂后,又改乘小船沿内河西进。

午夜时,三团穿插到距官陡门40公里处的村庄,粟裕下令就地隐蔽休息。

第二天午后,他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宣布攻击目标,分配了各部的任务。

直到此时,麾下们才明白他兜圈子的意图。

21日凌晨,星光清冷,寒风刺骨,日军龟缩于据点,或睡觉或取暖,享受着宁静的“太平”生活。

粟裕下达了突袭命令。

新四军官兵迅猛地扑向官陡门,仅8分钟便结束了战斗。

300余守敌被全歼,其中被活捉57名,缴获长短枪80余支。

粟裕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游击战一时传遍江南,也传到了重庆和延安。

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他撰写《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一文,介绍战斗经验。

不久,延安总部翻印了粟裕和参谋长罗忠毅合著的《实战经验录》,向八路军和新四军将士推广。

粟裕的游击战盛名不仅在党内声名鹊起,国民党也慕名而来“取经”。

国民党第三战区派专人来到新四军二支队,请他前往传授游击战的经验。

粟裕欣然前往,一连讲了几个小时,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诸多国民党将领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四、延陵战斗:受到延安总部嘉奖武汉失守后,日军因兵力不足,停止了对蒋介石的正面战场进攻,着手巩固华北、华中占领区,将重点转向这里活跃的八路军、新四军。

蒋介石喘过气来,发现中共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仅未被削弱,反而逐渐壮大,因而十分恐惧。

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上,他提出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政策,把对付中共的队伍视为头等大事。

他组建了第一游击区指挥部,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兼任总指挥,调集3个师的兵力监视新四军。

日伪军也心领神会予以的配合,增加人马发动上规模的“扫荡”,寻歼粟裕的主力。

为集中力量对敌,新四军军部决定将陈毅的一支队和粟裕的二支队合并,不久正式改称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任副指挥,所辖兵力有1.4万余人。

这是陈粟搭档相得益彰的时期。

陈毅长于政治,将主要精力用于统战工作,军事指挥则交给了粟裕。

江南指挥部刚成立,日军便出动一个加强中队奔袭延陵,打算夜间出动,拂晓攻击,打新四军一个措手不及。

粟裕从容调度,先让日军扑空,当日军垂头丧气回撤时,又下令埋伏已久的王必成第二团半道杀出来,会同其他部队,将日军的加强中队全歼,击毙中队长武村以下日军168名,生俘3人,受到延安总部的通报表彰。

但延陵大捷没有改变江南严峻的局势,新四军在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和日军的双重挤压中日益艰难。

毛泽东因而决定以一部坚持江南现地区,主力向江北发展,同时派一支八路军主力南下,与新四军共同作战。

粟裕十分赞同这一决策,还建议苏南新四军渡江北上,皖南的新四军主力东移苏南,但是军部最高负责人项英不同意。

项英和皖南军部不东移,苏南新四军也处于被冷欣合围的态势,粟裕感到形势危急,和陈毅商量后,决定立即率军北渡长江。

冷欣发现他们的渡江意图后,连夜调集两个团赶来堵截。

粟裕调兵遣将,打掉了这两个团各一部,随后又巧施“金蝉脱壳”之计,最终渡过日军封锁的长江,于1940年7月8日抵达苏北吴家桥地区。

不久,“皖南事变”爆发,当新四军军部和主力被蒋介石围歼后,成功脱险的江南指挥部成为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正宗“余脉”,接过了新四军的旗号。

五、黄桥战役:解决新四军生死存亡的问题粟裕到达苏北后,江南指挥部奉命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兼参谋长,麾下主力约7000人,被整编为三个纵队,后来分别发展为赫赫有名的20、24和26三个军。

苏北因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远比狭小的江南安全,但也绝非高枕无忧。

这里已有三股势力:老大是侵华日军,占领了长江北岸及运河沿线各县城及大镇、要点;老二是控制敌后乡村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统辖16万人,其中嫡系即有8万人;老三则是非韩德勤嫡系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和李长江部,以及税警总团陈泰运部。

江南新四军主力安然脱险北渡,不仅为日军所不容,也为蒋介石所痛恨。

粟裕深知蒋介石的干将韩德勤很快就会动手,因而和陈毅确定了“联李、击敌、反韩”的策略,以便在苏北站稳脚跟。

因为韩德勤的实力远大于苏北的新四军,毛泽东原准备等黄克诚的两万余八路军南下增援后,与陈毅、粟裕合力对付韩德勤。

为此,他还公开警告韩德勤:“韩不攻陈(毅),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

令毛泽东没想到的是,处境危急的粟裕和陈毅,都没有过分远道奔波的八路军,而是准备独立对付兵多将广的韩德勤。

果如粟裕所料,兵力集结完毕,韩德勤不顾毛泽东的警告,于8月21日下达作战命令,以 26个团共3万余人,分为右、中、左三路:嫡系部队组成中路,是进攻的主力;“二李一陈”的部队为右路;保1旅等5个保安旅为左路。

他的主力又分为三路:左翼为89军33师,负责攻打黄桥东面;右翼是独立6旅,负责黄桥北面;居中的则是军长李守维亲自统领的89军117师等部队,负责攻打黄桥东北。

粟裕指挥的全部兵力仅有7000人,战斗部队不过5000人,与韩德勤任何一路相比都处于兵力上的劣势。

但背靠长江的新四军没有退缩的余地,而且必须打赢,否则就会被赶下长江“喂鱼”。

如何打赢这一仗,粟裕反复思考多种方案,最终决定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不仅各个击破进攻之敌,而且保住黄桥。

方案确定后,他又专注于首战对象的选择。

通过对韩德勤嫡系大军的分析,粟裕将首战歼灭目标锁定了翁达的独立6旅。

翁旅号称“梅兰芳式”部队,是韩德勤的绝对主力之一,全旅3000余人,军官多毕业军校,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都配备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

确定了作战方案和首歼目标,粟裕又决心大胆运用奇兵,精心部署麾下三个纵队:将兵力比较充足一、二纵隐蔽集结,用于围歼翁达,不到2000人的三纵则守备黄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