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现状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一、文化遗产行业发展概况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
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社会在古代所创造的杰出文明成果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在当代的留存。
我国曾经掀起一股“申遗热”,各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寻找、开发本地独特的资产,以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莫大荣誉。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遗产有三种不同的定义,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三类,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可以入选文化遗产。
根据这三大定义,我国均有不同的世界遗产能够与之对应。
二、文化遗产行业发展现状1、保护经费情况2020年,世界文化遗产的39项遗产、108处遗产地的保护经费总数达105.3亿元,与2019年相比减少30.68亿元,同比下降22.5%。
从单个遗产地看,处于1000万~5000万之间、小于500万以及大于1亿这3个区间的遗产地数量较多,2020年的占比分别为29.63%、28.7%和23.15%。
2020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中投入最多的是人员公用,占总经费的44.06%;其次为环境整治工程,占比18.81%,其他类型经费占比均在10%以下。
从遗产类型看,2020年古建筑类遗产的监测经费最高,占比47.12%;其次是古遗址及古墓葬,占比19.98%。
2、遭受破坏情况2020年,9项遗产、11处世界文化遗产地遭受自然灾害20次,受灾遗产地占总数的10.19%。
遭受人为破坏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数量持续下降,2020年,7项遗产、7处遗产地遭受了人为破坏,占遗产地总数的6.48%。
其中4项属于违法活动,8项属于蓄意或无意的破坏活动。
三、文化遗产行业规章制度2020年,12项遗产、20处遗产地新制定73项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
其中,地方性法规4项,地方政府规章2项。
四、文化遗产行业面临的挑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体现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2024年全球文化遗产的新保护措施
企业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会责任与参与方式
企业应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承担 社会责任
企业可以通过捐款、赞助等方式支持 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企业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文化遗 产保护研究、教育和宣传
企业可以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合作, 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企业可以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对 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文化遗产的定义和价值
定义:文化遗产是指 具有历史、艺术、科 学、文化价值的文物、 建筑、遗址等
价值:文化遗产是人 类文明的见证,具有 重要的历史、艺术、 科学、文化价值
保护现状:全球文化 遗产保护面临诸多挑 战,如自然灾害、人 为破坏、资金不足等
保护措施:加强法律 法规建设,提高公众 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保 护等
当前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自然破坏:地震、洪水、风化等自然因素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人为破坏:战争、恐怖主义、城市化等人为因素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资金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资金,但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投入不足 管理不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遗产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文化遗产受到损害
现有保护措施的局限性和不足
06
新保护措施的预期效果与影 响
改善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
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 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合作与 交流
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提高公众对文化 遗产的认识,增 强保护意识
促进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传承,提 高社会文化素养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5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观、古建筑群、古迹及遗址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相对均匀,涵盖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广为人知的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我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大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升了保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然而,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不够全面和有效。
由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众多,保护工作的投入和力度分布不均。
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相对薄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威胁。
其次,一些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旅游开发带来的压力。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但也带来了过度开发、人流过大等问题。
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坏,甚至失去了其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价值。
再次,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有待加强。
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对于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在宣传和推广方面亟需加强,以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和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护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是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重要文化和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反映了地球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这些遗产包括了各种建筑、艺术、文化和自然遗迹,对于保护这些资源的文化、历史、地理和实际意义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以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定了《世界遗产公约》。
该公约旨在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以便它们可以保留到未来的世世代代。
许多国家都参与了该公约,同意将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承诺采取必要措施来保护这些遗产。
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护其原始性和独特性。
这意味着保护其历史和文化特性,以确保其价值在未来得以体现。
同时,保护遗产所在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环境可以保护遗产免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这时,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被应用于维护和修复文化遗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审查和认定世界文化遗产在作为遗产之前,必须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查和认定。
这项工作由国际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
每个提交申请的国家都必须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明材料,以证明其所提议的遗产是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的。
一旦国家申请获得通过,国际文化遗产委员会就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如果申请被认为符合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会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面临的挑战尽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重视,但是实现和维护文化遗产的标准和程序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许多文化遗产所在的国家缺乏经济和媒体资源,这导致无法为遗产保护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旅游和大众化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峻。
在保护遗产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其开发和利用,确保其在历史和文化价值与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如今,大量游客涌入名胜古迹,这些景点承受着重压,缺乏管理和合适的规划。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65个世界遗产地。
这些世界遗产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见证,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然而,在保护与利用方面,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以期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发展。
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存在以下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中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等问题依然存在。
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保护与利用难以形成合力。
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使得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受到制约。
社会参与度低:公众对世界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参与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过度开发: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张家界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遗产地的生态平衡。
游客承载量过大:由于游客数量过多,给遗产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缺乏科学规划:部分旅游设施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破坏了遗产地的整体风貌。
针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世界遗产的安全。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统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形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价值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
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以世界遗产的特点和价值为基础,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和游客承载量,保护好遗产地的生态环境。
世界遗产的保护
世界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的保护:保留历史,传承文化世界遗产指的是人类共同的自然、文化遗产,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宝贵文化财富。
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备受关注。
保护世界遗产,既是为了保留历史,传承文化,也是为了维护全球人类的共同利益。
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是被人们认为有着特殊价值、彰显人类智慧创造和表现艺术的具体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的历史,更是全人类的历史。
保护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为了保存文化资源,更是为了使历史和文化得以继承下去。
同时,它也为学者和普通民众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各种珍贵记录。
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全球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各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了详细的法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保护和维护。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容乐观。
许多世界遗产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环境污染和破坏,游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等。
在充分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
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世界遗产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了全球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政府应该在保护遗产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其经济价值。
世界遗产的保护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工作岗位,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世界范围内的保护方法越来越丰富和多样。
首先,应该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和技术规范,确保遗产的完整性、可持续性以及安全性。
其次,游客的管理以及遗产的商业开发也要被重视。
管理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则来限制游客的数量、访问时间以及访问区间。
同时,也要控制商业开发,限制与文化遗产有矛盾的建筑物的建设、告示牌等设施。
最后,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推广文化遗产,从根本上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遗失。
五、结论世界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的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国家级文化遗产、省级及地方级文化遗产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成就。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和消失的风险。
因此,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文化遗产现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国际层面上的认可与评价,二是国内的保护与传承。
首先,在国际层面上,中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评价。
中国目前共有55处世界遗产,包括长城、故宫、秦始皇陵等众多标志性建筑和景点。
这些遗产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入国际文化组织、签署国际公约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可和支持。
但是,尽管中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认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人为破坏和盗窃现象的存在。
由于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人不惜破坏文化遗产、盗窃文物,危害了中国的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传承。
其次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工作势在必行。
此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等发展也对文化遗产造成了冲击,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意识。
其次,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投入力度,加强文物保护单位与机构的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探索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方法,保障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最后,加强国内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世界大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与措施
世界大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与措施保护世界大自然遗产已经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环保任务。
世界大自然遗产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称为具有世界意义和独特价值的自然地理现象、景观或生态系统或是具有众多世代共同记忆和人类文化传统的处所。
然而,自然资源破坏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很多世界大自然遗产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保护世界大自然遗产的状况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探讨世界大自然遗产保护状况与措施显得极为重要。
第一,世界大自然遗产保护状况的现状。
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国家、区域和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侵蚀和毁灭自然环境,异常的气候变化、大面积生态失衡以及持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越来越严重。
持续的运动疏漏、碎片化的自然社区、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栖息地的失落、成群的动物和植物物种灭绝等众多这样的问题都威胁着世界自然遗产。
例如,济南必园和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就是多年来遭受破坏的目标。
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保护措施的实施也存在着问题。
由于一些国家或政体的财力支持不足、政策不断变化、领导层缺乏对生态的深入理解和重视、社会压力和活动人数大等因素,导致保护措施的执行远远不够有效,自然遗产的破坏很难持续。
第二,世界大自然遗产保护措施的现状。
为了保护世界大自然遗产的生态环境,各国、区域和各种利益相关方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例如,享有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三峡大坝采取了科学系统的实施保护措施,成功的实现自然、文物、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保护。
而爱尔兰主席府本身所在的凯尔岛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一个生态区域,人们一直在这里种植树木,建设沼泽地和湖泊。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
针对世界大自然遗产保护难度大、投入高、工作周期长、保护成本高等问题,政府部门着力加强财政投入支持,积极与企业、西方和社会各界团体开展合作,改善濒危物种栖息地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保护工作,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推进环境保护和世界大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含跨 国项 目) 和西班牙 ( 1 ,含跨 国项 目) 4项 ,位
居世 界 第 三 .其 中世 界 文 化 遗 产 2 处 ,世 界 自然 6 遗 产 8 .文 化 和 自 然双 重 遗 产 4 ,文 化 景 观 2 的 发展 有 4 特 点 , 即世 摘 个
界遗 产 的 数量 在 逐 年 增 加 ,遗 产 类 型 以世 界 文化
划 ,严格来说并不包括在世界遗产的范畴内。本
文研 究 的对 象 主 要 是 指 前4 。 类
遗 产 为主 ,世 界 遗 产 的 空间 分 布很 不 均衡 ,世 界 遗 产 项 目的后 备 资 源 充裕 。 中国 的世 界 遗 产 保 护
律 法规 、 科 学编 制 规 划 、 分 级 分 类 管理 、 提 高监
管 能 力、 加 大 资金 投 入 、加 强 宣传 教 育 等 相 应 的
特 l潜
彗萋 I
艟l 壁
遗 产 公 约 》 .18 年 开 始 申报 世 界 遗 产 ,20 年 6 9 07 当选 为 世 界 遗 产 委 员会 委 员 国 。 中 国从 1 9 年 至 6 9 今 几 乎 每 年 都 有世 界 遗 产 申报 成 功 ,截 至 2 1 00
12 遗产类型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 .
中 国世 界 自然 遗 产 文化 遗 产 比例 不 平 衡 ,
a d tai e a m i ita i n sr tf d d ns ton, nh ncng s p vii i r e a i u er son
以世 界 文 化 遗 产 居 多 . 比 例 高 达 6 % .世 界 自 5 然 遗 产 数 仅 占2 % ,世 界 文 化 与 自然 双 遗 产 数 0
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世界遗产保护:挑战与对策》引言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大自然的杰作,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自然的奥秘。
它们跨越时空,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和地球的沧桑巨变。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使其得以传承给后代,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1.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冲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世界遗产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等因素,都对世界遗产的周边环境和本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中,古建筑被拆除,传统街区被改造,历史风貌遭到破坏;一些自然遗产地周边的工业开发,导致水质污染、生态破坏,影响了遗产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
2. 旅游开发的压力旅游开发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们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过度的旅游开发也会给世界遗产带来巨大的压力。
大量游客的涌入,超出了遗产地的承载能力,导致文物古迹受损、生态环境恶化、游客体验下降。
此外,一些不恰当的旅游开发行为,如商业化过度、建设性破坏等,也对世界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 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是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极端气候事件等气候变化现象,都对世界遗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一些古建筑在地震中倒塌,一些自然遗产地在洪水和台风中遭受重创;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沿海地区的世界遗产。
4. 保护资金不足世界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文物修复、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等方面。
然而,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很多世界遗产地面临着保护资金不足的困境。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弱,难以承担世界遗产保护的高昂费用;而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也面临着资金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等问题。
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文章从世界遗产的性质入手,对我国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的对策。
指出,我们应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完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得以完整保存、永续利用。
关键词:世界遗产;管理保护;问题;对策1.世界遗产的性质及我国的世界遗产1.1世界遗产的性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代表人类文明的文化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保护,1972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影响深远、历久长新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的宗旨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相互支持,为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自然遗产做出贡献。
1973年美国成为首个签署该项公约的国家,到1976年,已有26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公约;1976年11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正式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公约》的实施,并决定是否接受某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负责审查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报告。
那些获得世界遗产殊荣的遗产项目,其产生都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申报与认证程序。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世界遗产主要代表了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一是人类的创造,它包括世界遗产类别中的文化遗产;二是大自然的创造,世界遗产类别中的自然遗产记录的就是这些天然造化;三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像世界遗产类别中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1]。
翻开《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五彩斑斓的世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然而,《世界遗产名录》也有人类历史的沉重记忆,像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南非的罗宾岛等,人类曾经历的苦难时时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及时矫正自己的行为。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世界文化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建筑物、城市、景观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标志和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但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了各种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从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1. 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难点,如中国的鼎湖山石窟、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老城、尼泊尔的巴特巴坎王宫遗址等都曾受灾。
2008年汶川地震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川北属于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之一——中国唯一的书法博物馆文物库房突然坍塌,两两相排的文物柜倒成了一堆碎片。
斯里兰卡斯蒂吉拉雅国家公园、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等自然遗产区受到野火和漫长的干旱的影响,动物数量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给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2. 受文化冲突影响一些文化遗产处于冲突地带,如伊拉克瓦西特古迹、叙利亚的亚历山大和巴米扬佛像等都受到战争影响而面临损坏或破坏的风险。
3. 人为破坏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习惯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破坏因素,如旅游开发、城市化、工业污染、习俗改变等等。
比如印度泰姬陵的黄蜂巢、中国的故宫大门上出现的墨斑,都是人类活动对文化遗产制造的伤害。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1. 国际合作与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组织,以及国际法的规范与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内的文化机构,对文化的国际合作极为重视,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并且不断颁布相关的指南和政策文件。
在具体的保护工作中,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主持,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申报、审查、列举等程序,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科学研究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之一。
各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加强人类文化遗产的识别、保护、管理、传承等工作方法和手段,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区的适度发展,使其适应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和实践,以科学的手法保护文化遗产,保障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CU RR EN T S T A TE.P R O B L EM S A ND CO U N T ER M E AS U R E S OF TH E WORLDHERITAGE PRO TEC TIO N I N C H I N A李如生LI R u s h e n g【摘要】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有4个特点,即世划,严格来说并不包括在世界遗产的范畴内。
本界遗产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遗产类型以世界文化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前4类。
遗产为主,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世界遗产项目的后备资源充裕。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1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现状存在着认识错位、规划失位、管理乱位、制度缺位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法1.1 世界遗产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律法规、科学编制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监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等相应的遗产公约》.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2007年管理和保护对策。
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
中国从1996年至【关键词】世界遗产;问题;对策今.几乎每年都有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截至2010年8月.中国已拥有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A B S T R A C T:T h e w o r l d h e r it a g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n 名城、古典园林、古村落等在内的40项,65处世8一博旧憎旧H㈤怖”旧K㈨M一懂C h i n a ha s four features:the number is i ncre asin g,界遗产地,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44项,most a r e cult ural heritage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含跨国项目)和西班牙(41项.含跨国项目).位c.r)一”01抖真享u们赫罐狮鉴<o广z∞互A Y N。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现状分析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已有53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太湖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国的重要城市名片和旅游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存在一些问题:1.遗产保护不到位:有些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部分遗产受到损坏甚至毁坏。
例如,近年来一些文物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受损,引发了舆论关注。
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保护力量和经费投入,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滞后,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修复。
2.游客过多带来环境压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游客过多也给遗产本身和周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游客涌入导致的环境问题包括垃圾堆积、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也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3.缺乏综合管理: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权力分散,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构缺乏协同合作,导致信息不畅通、资源利用不平衡。
例如,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的城市建设往往缺乏整体规划,造成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二、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遗产保护: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专业人力。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提升保护力量的专业性和执行力。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修复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2.控制游客数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游客数量,比如限制游客进入遗产区的人数,推动合理的游客流量管理。
建立预约制度,平衡游客与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加大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游客体验。
3.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科学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机构的协同合作能力。
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周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4.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化。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随着世界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本文将对2024年的世界遗产保护情况进行报告。
一、保护对象总体分析2024年,全球共有1121处世界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其中,文化遗产占55%,自然遗产占35%,混合遗产占10%。
自20世纪初以来,世界遗产数量持续增长,但在保护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化遗产方面,一些历史建筑物面临着城市开发压力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中国的故宫等地的人流量大,旅游压力使得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至于自然遗产,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正在消失,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为了保护这些自然遗产,各国和地区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二、保护工作进展针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立法、发展旅游规划和加强监督等。
在立法方面,各国加强了对世界遗产的法律保护。
通过在法律层面确立保护原则和机构,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例如,中国明确规定了对故宫、长城等世界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法律制度。
在旅游规划方面,各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策略。
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数量等措施,减轻了一些世界遗产的旅游压力。
例如,意大利威尼斯规定游轮每天只能停靠几个小时,并设置了游客数量限制。
同时,加强监督也成为了保护工作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世界遗产面临的问题。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监测委员会,及时监测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资金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保护世界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维护、修复和管理等。
有些贫困国家在资金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无法全面保护自己的世界遗产。
其次,人为因素是导致世界遗产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1.昆曲 2023.5 2.古琴 2023.11 3.新疆维吾尔木拉姆艺术 2023.11 4.蒙古族长调民歌 2023.9 5.书法·篆刻·剪纸·调班印刷和端午节等22个项目 2023.9 6.中医针灸·京剧 2023.11
谢谢!!
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扩展项目“尼山孔庙,孟庙、孟府、孟林,颜庙
,曾庙”等;也有不少是目前还没有申请成功天津独乐寺、广西桂林漓江风景
名胜区、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等;另外,还有不 少是跨区域、捆绑式旳联合申请,如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 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山陕古民居(山西丁村古建筑群、陕 西党家村古建筑群)、江南水乡古镇(江苏周庄、直,浙江乌镇、西塘)、丝绸之 路中国段(陆路部分: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海路部分:浙江省、福建省)等。
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周围地域、黄河中下
游、长江流域以及中国西南地域;从省域分布
看,中国目前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 别行政区拥有世界遗产,其中,北京市最多(有6 处),其次是四川(有5处),辽宁、山西、河南、 江西、福建、云南等地也较多;从遗产类型分布
看,自然遗产大多位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
【中国旳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
产,即可传承旳物质遗产而言旳概念。是指各民族
人民世代相承旳、与群众生活亲密有关旳多种老式
文化体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老式知识
和技能,以及与之有关旳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和文化空间。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法律效力、专业人员,遗产教育、资金匮乏 等。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道地的体验,尤其是一些历史建筑、文化景观、传统习俗等,这种现象在国内外都很明显。
然而,文化旅游的兴起也为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利益冲突、开发利润、环保问题等,使得历史文化保护成为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规定,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和意义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范畴”。
文化遗产可以是地方性的,也可以是普遍的;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
二、世界文化遗产现状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有1092处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世界各个角落的古老建筑、宏伟的历史遗迹、独特的自然景观、重要的文化景观和传统的手工艺,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澳大利亚的澳洲红岩峡谷等等。
然而,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并不容乐观。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开发利润与文化保护的矛盾、环境污染对文化遗产的威胁、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等。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文明的过程,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必由之路。
全球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在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保护措施:1、法律保护。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如成立了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加强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定相应的规范等。
2、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全球各地都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材料,修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呈现出最真实的历史面貌。
3、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大众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并向大众传递文化遗产保护和维护的理念。
4、文化遗产理念的转变。
全球古迹保护现状
全球古迹保护现状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世界各地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
然而,尽管国际社会在古迹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全球古迹保护的现状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全球古迹保护的主要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保护成就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遗产中心,通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执行,成功保护了数以千计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此外,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对本国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管理。
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全球古迹保护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 资金不足:许多需要保护的古迹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无法得到适当的维护和修复。
2. 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恐怖主义等人为因素对古迹造成了严重破坏。
3. 城市化进程: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古迹周边环境遭到改变,影响了古迹的原有风貌和文化价值。
4. 旅游开发过度:部分古迹因旅游业的过度开发而面临被破坏的风险,游客过多导致的磨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国际合作面对这些挑战,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及民间团体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古迹保护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跨国界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享保护经验。
-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 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 制定更为严格的旅游管理政策,确保旅游活动不损害古迹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结语总之,全球古迹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投入,我们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好的保护效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传承给后世。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表格形式,厉史背景基本现状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表格形式,厉史背景基本现状珍贵而脆弱,是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真实特质。
世界上许多有纪念价值的历史遗迹,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甚至消失的境地。
许多有突出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也面临着被污染、被侵蚀甚至被销毁的窘况。
我国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相对比较广泛,许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年代非常久远,缺乏合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开发,我们有义务更积极、更全面地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然而,对世界文化遗产基本状况的分析研究,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
我国世界遗产共有40处。
其中世界自然遗产5处;世界文化遗产26处: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窟、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西藏布达拉宫、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重庆大足石刻、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上述只是已经申报成功了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许多珍贵的正在申报或者还没有申报的文化遗产,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使得许多珍贵的遗产遭到了破坏。
然而让我们触目惊心的,不是时间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侵蚀,严重的却是人为性的破坏,损毁世界文化遗产本体的事件屡有发生。
现在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孤岛化”现象严重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英语10国旅(1)班--09*******学号:**************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现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尤其在保护和管理方面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本文也给与了一些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现状对策1.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1.1认识错位1.1.1 重申报,轻维护世界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
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收益。
但是,各地对于世界遗产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
世界遗产是保护性、公益性事业,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功能在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遗产。
目前众多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往往过度关注世界遗产带来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动用远远超出当地经济发展现实实力所可以负担的资金进行申遗,而对遗产景观大量日常性的基础维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1.1.2 重开发,轻保护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遗产旅游不断升温,旅游业往往会成为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而会失去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
1.1.3 重旅游设施建设,轻科学文化研究目前国内对世界遗产旅游功能开发的重视程度远胜于科学教育和文化保护功能。
世界遗产地普遍热衷于景区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等各种服务性设施和商业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过于重视景区物质硬环境的建设,造成自然文化遗产地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却对世界遗产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够,对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甚至将古朴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肃穆的宗教仪式包装成为粗俗的商业化表演,不但使世界遗产丧失了其科普教育功能,而且使珍贵的民族特色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一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
1.1.4 重景区发展,轻社区参与目前,国内世界遗产地一般都比较重视景区内部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商贸、饮食、住宿服务业以及交通业发展较快。
在遗产保护方面,往往只是侧重于景区内单体文物的鉴定和保护,而对遗产保护背后的形形色色的“人”的因素却视而不见,将遗产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包含的人文现象分割开来,对遗产所在地及周边的社区如何实现和谐发展缺乏系统全面地研究,即所谓重“物”轻“人”问题严重。
由于我国多数世界遗产地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不少核心景区人口居住较为集中,一方面,遗产地居民外迁缺乏资金和土地安置保障,但在发展上又因必须服从于遗产保护的要求而受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公,遗产所在地通过发展旅游获得的高收益,大部分进入投资商的口袋,当地社区居民一般难以得到相应的利益分成,而由于旅游活动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化冲击等却留给了当地居民,这必然会引起居民的不满,也会挫伤居民对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出现与遗产保护区争夺土地使用权、资源使用权、平等经营权的现象。
2.我国世界遗产的管理现状2.1 管理乱位中国境内世界遗产实行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纵向的专业管理部门和横向的地方政府部门相结合是我国遗产管理的基本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实际管理效率却相对较低。
一方面,世界遗产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实际上主要采取属地化管理体制,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成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文物管理委员会等,代表国家资源所有者实施管理权。
这样一来,地方各级政府成了遗产的实际管理者,因而其管理体制也是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设,一些政府部门甚至盈利性的企业都可以将国家公共资源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将遗产资源承包开发,分片经营,既容易改变世界遗产的性质和功能,也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
另一方面,中国世界遗产的管理实行多头管理,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
虽然有众多的遗产管理机构,却没有一个能对世界遗产负主要责任。
从国家层面来说,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系统管辖,自然遗产由建设部系统管理,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对应的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却又设在对世界遗产没有任何管理权的教育部。
从地方层面来说,长期以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依据其资源的状况,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
各部门在行使管理时所依据的基本思想、法律支撑、社会环境、目标指向又各不相同,如建设部门主要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主管风景名胜区,环保行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主管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主要依据《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主管国家森林公园,文物行政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管文物保护单位,这容易导致世界遗产在管理时出现法律法规不明、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甚至经常出现政策冲突、互相扯皮的现象。
如世界遗产武陵源,还是建设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林业部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土资源部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旅游局的4A级景点,诸多头衔在表示其重要性的同时,也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3.中国世界遗产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3.1 进一步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遗产法》,将世界遗产(包括尚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但进入国家世界遗产清单的遗产资源)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集中利用立法资源,将《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统一协调,尽快制定并发布统一的世界遗产法作为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法律依据,该法要明确遗产的管理体制、责权归属、利用方式、财政支持、收益分配、监督方式和处罚措施等具体内容。
3.2 科学编制世界遗产地的保护规划首先,在战略思路上,要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明确保护管理的原则、目标和对象,同时,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注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世界遗产监测的标准相对接,避免我国的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其次,在详细规划中,必须与一般的旅游发展规划有所区别,应充分吸收当今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先进理念,突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科学确定旅游环境容量和可接受变化的极限,根据遗产资源的价值、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保护利用性质实施功能分区,进行分级分类保护,要编制遗产地保护性开发建设和旅游项目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提出遗产地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合理对策。
再次,世界遗产的规划编制,要注重加强与遗产所在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
3.3 进一步提高世界遗产保护监管能力一,要建立世界遗产的保护能力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
要以国际监测标准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世界遗产类资源的保护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摸清遗产资源保护的本底状况,并按其受破坏程度进行分级分类警示,既可协助开展世界遗产的反应性监测,又有利于强化遗产地的长期保护和科学保护。
二,建立全国重大自然文化遗产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遗产资源的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积极推进遗产地数字化管理基础工程建设,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全面加强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
三,建立健全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专家咨询制度。
建议设立国家世界遗产管理的决策咨询机构,由有关专家组成委员会,对世界遗产保护进行第三方独立监督,评估、论证、审查遗产保护规划和建设、维修工程等可能影响世界遗产价值的重大事项,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并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四,鼓励社会公众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监督。
鼓励社区民众、新闻媒体及民间保护组织主动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的舆论监管渠道和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世界遗产资源保护的民间监督。
3.4 加大对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一,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世界遗产专项保护资金,用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必要基础设施的投入。
二,通过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建立世界遗产保护基金会,积极争取国际遗产保护的经济援助,向全社会包括海外相关组织和个人募集资金,用于世界遗产的调查、评估、研究、教育、宣传等项目。
三,建立世界遗产有偿使用制度。
通过立法形式规定,从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遗产的保护;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方法,从世界遗产地受益的企业经营收入之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特许经营费,用于遗产地的保护3.5 加大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研究力度一,加强遗产保护的舆论宣传。
积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展览、讲座等各种形式,开展世界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宣传与教育,普及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公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世界遗产并自觉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氛围。
二,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的公众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世界遗产保护的科普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知;在大学教程内可增加世界遗产专业选修课程,激发与培养公众对世界遗产的尊重,加大对世界遗产保护手段和法律法规的教育。
三,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的专业管理人才培训。
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专家讲座、远程视频教育等方式,对各世界遗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四,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
要加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种遗产类型的融合研究,尤其是地质演变、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综合研究。
加强区域性、复合性世界遗产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加强世界遗产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尤其是要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机构的交流,就当前我国遗产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
3.6 建立世界遗产保护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由于我国遗产资源的门类丰富,且资源质量差别很大,因此应尽快按价值等级建立和实行遗产的分类和分级管理制度,以确保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遗产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不同管理,包括各自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营销系统、监测系统等。
对于世界级遗产和国家级遗产,应像发达国家那样,组建“国家遗产管理局”或“国家遗产委员会”,走单一部门主管之路;对于低级别遗产(尤其是具有遗产要素的土地资源),考虑到遗产地范围内居民的管理和服务,以及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的问题,可考虑在坚持遗产资源保护的法规和准则的前提下,完善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遗产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1 、刘燕.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增刊)29-32.2 、保继刚,苏小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3):427-436.3 、魏小安,等.发展旅游和遗产保护能否“双赢”[N].中国旅游报,2002-12-11.4 、陈耀华,赵星烁.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72-577.5 、梁明珠,鲍春晓,徐晓倩.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发保护与国际经验借鉴[J]. 经济地理,2009,(1):141-146.6 、张岩.对国内世界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2007,(2):73-80.袁帆10国旅(1)班-09 201009100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