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组织部门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大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发挥组织部门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大合力
• 发布时间:2007-07-20 10:56 [打印] [大中小]
• 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毛维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为组织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更为组织部门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优势的广阔舞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党的组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发挥好职能作用,有效整合干部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整合干部资源,激发各级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党员干部,尤其需要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组织领导、示范带动和服务推动。
组织部门作为党员干部之家,具有全面协调、激励和调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独特优势,能够为新农村建设科学配置干部力量,提供强有力地组织保障和领导支持。
近年来,东港区始终坚持把各级干部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增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镇村班子建设上,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配强镇村领导干部,坚持把那些扎根基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具备领导新农村建设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镇街道领导岗位上,树立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良好用人导向。
加强了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拓宽选人视野,广开用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资历等界限,按照“双高双强”的标准,确保把那些党性正、人品好、观念新、素质高、驾驭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支部班子,并通过大力推行村“两委”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班子的战斗力,筑牢了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健全完善制度,引导各级干部把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到基层和农村工作第一线。
建立了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选取了68个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由区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和帮扶,定期到联系点收集情况、听取意见和下访接待,了解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反映,着力解决影响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在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开展“走村串户”活动,镇街道党政“一把手”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走村”,与所有农村支部书记见面,帮助村居班子进一步分析发展优势、发展潜力,明晰发展方向,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措施。
班子成员每月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串户”,记好“走访民情日记”,切实摸透基层实际,真正了解民生疾苦,着力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了“干部在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机制。
在机关干部作用发挥上,发挥区直机关干部知识面广、联系广泛、信
息灵通、协调有力的优势,开展机关干部“驻村联户”活动。
每年从区直涉农部门、镇街道党委及相关站所部门抽调党性强、熟悉党建工作、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千余名党员干部实施结对包联活动,强化先进典型培养,狠抓后进村整治,通过扶强帮弱的助推作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目标绩效考核上,把新农村建设具体任务目标纳入镇村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将各级干部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实效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各级干部评优树先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同时,按照“三个体系”建设要求,把各项工作进一步项目化、具体化,明确发展目标、实施步骤、落实时间和执行责任,进行跟踪考核、监督和问效,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整合组织资源,增强各级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实效。
曾庆红同志指出,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党的组织体系的建设、完善和管理责任,有效地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增强我们党的组织优势”。
工作中,我们倡树大党建工作理念,按照“内部挖潜、外部激活、合理配置、充分整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对组织资源进行整合的有效方式。
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结合镇街道机构改革,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各种经济联合体上,或在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单位建立临时党组织等形式,进一步规范完善了镇村党组织设置,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基础上,拓展功能,综合利用,完善管理服务,真正把活动场所建成了村党组织、村委会和其他村级配套组织加强学习、开展工作和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发挥“一室多用”的综合效能。
通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这个有效的党建平台,推动了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党建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深化“强基工程”,夯实基层基础。
围绕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内容,扎实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创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认真落实“五个好”村党组织、镇街道党委、区直部门创建活动,及时调整创建标准,科学设计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评选表彰办法,切实抓好活动落实,推动农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农村党员“十户联组”制度等成功做法,创新无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挥先进性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心协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格局。
提高整合资源能力,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提高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关键在于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旧框框,打破组织部门“单打一”的做法,利用组织部门服务对象涉及各行各业的特点,发挥组织部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现、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联合社会各界,构建网络化、立体式的组织工作开放系统,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2006年,我们组织区直部门开展了以“帮招商引资,促集体经济壮大;帮产业结构调整,促农民增收;帮一项公益事业,促生活条件改善;帮环境整治,促村容整洁;帮规范化落实,促管理民主”的“五帮五促”包联工作。
今年,为进一步加强镇街道之间的东西联动,城乡互补,实现扶强带弱、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使强村更强、弱村变强、共同富强,我们又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整合区直部门、规模企业、基层党组织、先进村居等各种社会资源的优势,开展了以“东部镇街道带西部镇、经济强村带弱村、规模企业联系村、干部驻点联系村”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双联”活动,组织了东部3个街道带西部3个镇,39个经济强村带39个经济薄弱村,100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联系村,45名区直部门干部驻点联村,把一切有利于经济和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倾斜,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农业、关心农村的强大合力。
同时,完善帮扶办法和考核制度,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整合人才资源,打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高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在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外部各类人才队伍的专业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和服务,形成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资源优势。
工作中,我们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一方面,在“启动外力”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深入农村、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在“激活内力”上下功夫,切实加强了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能力,调动农民自身发展的主动性。
健全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实用人才信息库。
在严格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对全区3865名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分级档案管理,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土专家”和“田秀才”的培养工作夯实了基础。
开展专家“村村行”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咨询顾问、委托合作等多种形式,经常组织经济、科技、农业、林业、渔业等各类专家深入农村调研和指导镇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定期邀请中国农科院、山农大、莱农大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举办各类专业技术讲座。
组织实用技术培训。
把有关培养培训目标、要求等列入“十一五”人才规划,每年度制订和落实具体的工作计划。
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区内外各类特色基地观摩学习,定期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到先进地区、科研院所考察、学习和培训
以及与部分种植业协会、果菜产销协会、茶叶协会合作等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全方位培训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地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