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古代中国人的地球观
(1)最早的“天圆地方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2)战国,“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3) 东汉时期,“浑天说”:“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
2. 最早地球说的提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
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桅杆最先出现,是什么原因呢?”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很可能是球形天体。
由此,毕达哥拉斯成为“认为大地为曲面”的第一人。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自然现象:
(1)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归航的帆船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
(2)月食的缺损部分总是呈弧形;
(3)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4)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从航天飞机或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4. 从太空看地球是个多种颜色的球体:蓝色部分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黄色部分是陆地(29%),白色部分是漂浮于天空的白云。
5.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6.地球的内部结构:★
①由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地核、内地核)。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主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根据岩石成因分类★
沉积岩的特征:(1)层理构造:上新下老;(2)化石:地质史的书页。
2.岩石的用途
①优质建筑材料:花岗岩、大理岩。
②良好的工艺品材料:新疆的和田玉、浙江的青田石。
③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和能源。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变动的证明:悬岩峭壁上岩层的断裂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东非大裂谷等。
①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资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②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作用。
2.火山: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1)火山的构成: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
固体: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弾等
(2)火山喷发物液体:熔岩流
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
地球内部的岩浆如果受到巨大的压力就会沿着地壳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
活火山: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如富士山、冰岛;
(4)火山的类型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而有史以来未活动,如大同火山群;
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如五大连池、长白山。
(5)世界火山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
(6)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好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形成温泉,旅游景地。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危机生命、影响全球气候破坏环境。
3.地震:地震是地壳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1)地震的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地震的组成: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
②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③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⑤地震震级: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3)地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绝大部分及其轻微,造成极大破坏的不到20次。
(4)地震分布区域: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5)建筑物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地面升降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可能引起海啸;
最为宝贵的生命也在地震中丧失了。
(6)发生地震时,我们该如何逃生?
①如果在一楼,应迅速跑到外边空旷的地方,远离玻璃幕墙、电线杆、高压线、广告牌等。
②如果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应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空间小的房间,或躲在坚固的桌子下边。
注:若地震时不幸被压在废墟下边,切不可大声呼救,可拿棒或石砖敲击石头,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7)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地震预兆:马不进圈、鸡飞狗跳、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
地震预报:人们借助地震仪来判断地震是否回发生。
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预报。
(张衡和候风地动仪。
)
第五节泥石流
1.泥石流的定义: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它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
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
3.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同样,植被的减少可以加剧泥石流的发生与危害。
4.引发泥石流发生的人类活动:
①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
②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
③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其它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5.泥石流的特点: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大。
6.泥石流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①经济损失:泥石流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农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
②人员伤亡巨大。
7.泥石流发生之前,常出现一些特有现象: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
闷雷般的声音;谷沟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感等。
8.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
9.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①建立预测、预防及救灾体系;②及时搬迁和疏散;③植树造林;④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⑤有效地抢险救灾。
10.世界上有50 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和日本。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区,最严重的发生在西藏、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区山地。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科学假说: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2.大陆漂移说:德国魏格纳提出
(1)大陆漂移说内容: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
①地形证据: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会是这么吻合。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
上遥相呼应。
②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③化石证据: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④气候证据: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极洲发现了巨大的煤层;在南非发现了冰川擦痕。
3.海地扩张说:美国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形成一个地壳裂缝(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远离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4.板块构造说:
(1)内容:地球上的岩石圈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被分成六大板块,这些小块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注: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
其它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5.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
①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
☆
②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处在板块交界处,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导致的。
☆
③地中海在缩小: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④红海在扩张: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两大板块在不断张裂。
⑤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⑥大西洋: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张裂。
注:①板块交界处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
②火山、地震易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证明了地壳在不断变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