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评阅表
:
引言:漫漫贸易史的长河中,到底谁抢了谁的戏,谁洒了泪,谁又笑颜逐开?铺开的卷轴,我来倒退,我来重现。然历史不是由一个人谱写的,纵然他曾经占尽鳌头,然而终究有人上场,如何做到不会失败退场?这场腥风血雨的全球贸易史,到底谁才是赢家?
正文:
全球贸易史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一曰“全球”,二曰“贸易”。而我认为,将这两个词紧密结合到一起的自然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件事。
历史书上总是这样评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此次航行开辟大西洋航线,引起欧洲贸易中心的西移,即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到了大西洋沿岸;“发现”美洲大陆,是欧洲殖民活动的开端,为西欧国家提供财富的同时,也为美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新航路开通后,在欧洲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不仅取得了地理重大发现,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是片面的,在中国人眼里,他们自诩天朝,自然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在欧洲人心里,虽然他们懂得自己认识的局限性,却也碍于交通的不便,而无法窥得东方。贸易的范围也仅仅局限在与周边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郑和下西洋,当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南极洲。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迪亚士57年远赴非洲。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然有学者指出,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以贸易获利为目的,它仅仅是为了展现明朝物资丰盛,实力雄厚,扬我天朝之威的“朝贡贸易”,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贸易。
再来说说哥伦布,哥伦布认为地球是圆形的,如果向西航行穿过大西洋的话,就可以到达中国。中国那时正是明朝,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也是整个欧洲最希望的贸易伙伴。欧洲大量需要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香料,而当时大家熟悉的贸易途径主要是经过“丝绸之路”的陆路贸易,成本很高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哥伦布认为他可以找到到达中国的海上贸易途径,同时他也假想在西班牙和中国之间可能存在大片尚未被欧洲人了解的土地和文化。他非常清楚整个探险航行的价值,但以他的实力,无法也不可能独立完成整个探险活动。他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他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承认。在当时的欧洲,有能力为哥伦布提供财政支持和政治承认的只有正在兴起的西班牙王室。因为他们不仅财力雄厚,同时也深得教皇的支持和认可。
有思想需要付诸行动,尽管这一行动的实现过程曲曲折折,尽管太多的人认为哥伦布为人傲慢不看好这次航海探险,但是哥伦布最终还是做到了,伊萨贝拉被哥伦布的计划深深地打动了,她支持这一计划,因为航海的成功不但可以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时也可以向东方传播天主教的影响。然而核心人物斐迪南还是不愿意支持航海计划,他提出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无法承担这样巨大的风险。听了斐迪南的话,伊萨贝拉从座位上站起来,从颈上摘下来她的项链,从手上除下戒指,然后八它们放到一个小盒子里,她说,“如果国库没有钱,不能支持这一壮举的话,我愿意拿出我所有的首饰,也希望所有在场的人拿出你们的珠宝,我们一定要把上帝的伟大传
播到世界的其他角落。”伊萨贝拉的举动打动了斐迪南和所有在场的人,哥伦布终于获得了支持和资助。
故事就像我们听说的一样,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发现了美洲,也彻底地改变了世界。格兰纳达见证了这一历史。没有哥伦布的伟大理想,或者没有伊萨贝拉的惊人远见,历史可能会被完全改写。
自此,贸易在世界的范围内开展起来,世界也因为贸易而联系的更加紧密。
作为一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自然记得中国久经谈判,历经艰辛终于在2011进了世界贸易组织,再者,历史往回倒退,我也记得当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记得当年所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我还记得一个笑话,说是有个老师布置了一条作业,问学生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了解。欧洲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是短缺?”心酸的是非洲学生的回答:”什么是粮食?”一边是富到压根不知道什么是短缺,一边是平穷到压根不知道何为粮食!东西之差距,可谓天壤之别!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距,追溯历史,紧跟着新航路开辟的,是那场黑奴贸易所带来的腥风血雨。
黑奴贸易大约经历了四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综观黑奴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黑奴贸易在这一时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贸易却兴盛起来。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如果按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决定的不同贸易性质来划分,那么整个黑奴贸易史也可分成三个阶段:15至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黑奴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18世纪,工业资本冲破了商业资本的垄断,黑奴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出现而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贸易,19世纪黑奴走私贸易盛行。
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美洲的直接奴隶制曾经是欧洲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17世纪中叶起,欧洲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例如,咖啡成为主要饮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对热带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陆生产热带产品的奴隶种植园获得巨大发展。这成为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1625年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巴巴多斯,种植烟草、棉花、蓝靛等作物。
1641年首次引种甘蔗,巴巴多斯因而被称为“西印度糖岛之母”。这里运进黑奴数量便由此成倍增长。以后,甘蔗种植迅速推广到背风群岛及牙买加、安提瓜等岛屿。在甘蔗引进英属西印度殖民地后的二十多年,蔗糖占到伦敦从殖民地种植园进口总值的将近一半,超过了烟草。17世纪末18世纪初,牙买加种植园的发展逐渐取代巴巴多斯的地位,其运进黑奴的数量也超过巴巴多斯,奴隶与白人的比例高达10比1。在法属西印度,1635年瓜德罗普岛先引种烟草,17世纪中叶以后又陆续引进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
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近代殖民主义的入侵打乱了非洲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