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色素c还原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 G = Δ H - TΔ S
Δ H:总热能变化
• Δ G<0,体系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为放能反 应) • Δ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给体系补充 自由能时,才能推动反应进行(为吸能反 应) • Δ G=0,表明体系已处于平衡状态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kCal/mol) 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 称为高能化合物。 烯醇磷酸化合物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06工一 莫燕玲 20062502621
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 生物大分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 新陈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能量代 谢 物质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 1. 由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 2. 诸多反应有严格的顺序,彼此协调。 • 3. 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
●
NADH呼吸链: 绝大部分分解代谢的脱氢氧化反应通 过此呼吸链完成 FADH2呼吸链: 只能催化某些代谢物脱氢, 不能使 NADH 或 NADPH脱氢
• 以组分来分: • 1、烟酰胺脱氢酶类(蛋白类,以NAD+或NADP+为 辅酶) • 2、黄素脱氢酶类(蛋白类,以FMN或FAD作为辅基) • 3、铁硫蛋白类(活性部分有两个活泼的硫和两个 铁原子,故称铁硫中心) • 辅酶Q类(不是蛋白质,使一个脂溶性的存在于mt 内膜) • 细胞色素类(蛋白类,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 蛋白质)
• ① 甘油-α-磷酸穿梭系统 • ②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NADH + H+ CH2OH C=O CH2O- 二羟丙酮磷酸
① CH2OH CHOH
NAD+
CH2O- 甘油-α-磷酸
wk.baidu.com
线 粒 体 内 膜
二羟丙酮磷酸
② FADH2
甘油-α-磷酸 FAD
NADH→FMN→CoQ→b→c1→c→aa3→O2
磷氧型 磷酸化合物 磷氮型 高能化合物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
ATP的特殊作用
• ATP是生物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偶联剂 • ATP作用:是能量的携带者或传递者,而非 贮存者,是能量货币 • 当ATP合成迅速时,在肌酸磷酸激酶催化下, ATP将能量和磷酰基传给肌酸生成肌酸磷酸, 肌酸磷酸含有的能量不能直接为生物体利 用,而必须把能量传给ADP生成ATP后再利 用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活体内(in vivo)与活体外(in vitro)实验 法
2.同位素示踪法
3.代谢途径阻断法
4.遗传缺欠症方法
5.气体测量法
6.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 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下)用以作 功的能量。在没有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 变为热能丧失。 •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一) ATP的生成 ADP + Pi + 能量 → ATP
AMP + PPi + 能量 →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特点
• 是捕获能量的一种方式,在发酵作用(无 氧呼吸)中是进行生物氧化取得能量的唯 一方式 • 和氧的存在与否无关,在ATP 生成中没有 氧分子参与,也不经过电传递链传递电子。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 是需氧生物获得ATP 的一种主要方式, 是生 物体内能量转移的主要环节, 需要氧分子的 参与 • 真核生物氧化磷酸化过程在线粒体内膜进 行, 原核生物在细胞质膜上进行
胞液中 NADH 的氧化磷酸化
• 在细胞质中经糖酵解产生的 NADH, 不能透 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呼吸链以便进行有氧氧 化。只能通过两种精妙的“穿梭”系统解 决 NADH 的再氧化问题:
呼吸链包括
NADH-Q还原酶、琥珀酸-Q还原酶、细胞色素c 还 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
NAD H
NADH-Q 还原酶
Q
细胞色素c还 原酶
细胞 色素c
细胞色素c氧 化酶
O2
琥珀酸-Q还原酶
FADH2
呼吸链种类
• • • • • • •
●
根据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的初始受体不同,在具有线粒体 的生物中,典型的呼吸链有2种: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确定呼吸链中各传递体顺序的方法依据: a. 测定各电子传递体氧化还原电位的数值-- 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顺序排列; b. 利用电子传递抑制剂确定其顺序; c. 通过电子传递体体外重组实验加以验证; d. 根据从线粒体中分离到的传递体复合体排序 (4种)。
氧化磷酸化作用
——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物氧化中 H2O 的生成
• 生物氧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脱氢反应来实现 的
•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 氧结合生成水 • 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 同步进行的 •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 成生物氧化体系,以促进水的生成
呼吸链概念
•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 经一系列传递体,最后(将质子和电子) 传递给氧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为呼吸链 (respiratory chain),也称电子传递体系 或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生物氧化的特点
(一)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的主要形式: 1. 直接的电子转移 Fe2+ + Cu2+ → Fe3+ + Cu+ 2. 氢原子的转移 AH2 + B → A + BH2 3. 有机还原剂直接加氧 ( H → H+ + e )
RH + O2 + 2H+ + 2e → ROH + H2O
甘油-α-磷酸穿梭作用
①胞液甘油-α-磷酸脱氢酶; ②线粒体甘油-α-磷酸脱氢酶(黄素蛋白脱
生物氧化的特点
• 1. 在细胞内,于体温、近于中性的含水 环境中由酶催化
• 2. 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存于ATP中
• 3. 分为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 体系
生物氧化的定义
• 广义:有机物在生物细胞里氧化分解为CO2 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 狭义: • 1、脱羧:CO2(直接脱羧,氧化脱羧) • 2、脱氢:NADH+H+,FADH2 • 3、呼吸链电子传递,使电子传给O2→生成 H 2O • 4、ADP磷酸化→ATP
Δ H:总热能变化
• Δ G<0,体系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为放能反 应) • Δ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给体系补充 自由能时,才能推动反应进行(为吸能反 应) • Δ G=0,表明体系已处于平衡状态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kCal/mol) 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 称为高能化合物。 烯醇磷酸化合物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06工一 莫燕玲 20062502621
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 生物大分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 新陈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能量代 谢 物质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 1. 由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 2. 诸多反应有严格的顺序,彼此协调。 • 3. 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
●
NADH呼吸链: 绝大部分分解代谢的脱氢氧化反应通 过此呼吸链完成 FADH2呼吸链: 只能催化某些代谢物脱氢, 不能使 NADH 或 NADPH脱氢
• 以组分来分: • 1、烟酰胺脱氢酶类(蛋白类,以NAD+或NADP+为 辅酶) • 2、黄素脱氢酶类(蛋白类,以FMN或FAD作为辅基) • 3、铁硫蛋白类(活性部分有两个活泼的硫和两个 铁原子,故称铁硫中心) • 辅酶Q类(不是蛋白质,使一个脂溶性的存在于mt 内膜) • 细胞色素类(蛋白类,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 蛋白质)
• ① 甘油-α-磷酸穿梭系统 • ②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NADH + H+ CH2OH C=O CH2O- 二羟丙酮磷酸
① CH2OH CHOH
NAD+
CH2O- 甘油-α-磷酸
wk.baidu.com
线 粒 体 内 膜
二羟丙酮磷酸
② FADH2
甘油-α-磷酸 FAD
NADH→FMN→CoQ→b→c1→c→aa3→O2
磷氧型 磷酸化合物 磷氮型 高能化合物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
ATP的特殊作用
• ATP是生物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偶联剂 • ATP作用:是能量的携带者或传递者,而非 贮存者,是能量货币 • 当ATP合成迅速时,在肌酸磷酸激酶催化下, ATP将能量和磷酰基传给肌酸生成肌酸磷酸, 肌酸磷酸含有的能量不能直接为生物体利 用,而必须把能量传给ADP生成ATP后再利 用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活体内(in vivo)与活体外(in vitro)实验 法
2.同位素示踪法
3.代谢途径阻断法
4.遗传缺欠症方法
5.气体测量法
6.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 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下)用以作 功的能量。在没有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 变为热能丧失。 •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一) ATP的生成 ADP + Pi + 能量 → ATP
AMP + PPi + 能量 →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特点
• 是捕获能量的一种方式,在发酵作用(无 氧呼吸)中是进行生物氧化取得能量的唯 一方式 • 和氧的存在与否无关,在ATP 生成中没有 氧分子参与,也不经过电传递链传递电子。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 是需氧生物获得ATP 的一种主要方式, 是生 物体内能量转移的主要环节, 需要氧分子的 参与 • 真核生物氧化磷酸化过程在线粒体内膜进 行, 原核生物在细胞质膜上进行
胞液中 NADH 的氧化磷酸化
• 在细胞质中经糖酵解产生的 NADH, 不能透 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呼吸链以便进行有氧氧 化。只能通过两种精妙的“穿梭”系统解 决 NADH 的再氧化问题:
呼吸链包括
NADH-Q还原酶、琥珀酸-Q还原酶、细胞色素c 还 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
NAD H
NADH-Q 还原酶
Q
细胞色素c还 原酶
细胞 色素c
细胞色素c氧 化酶
O2
琥珀酸-Q还原酶
FADH2
呼吸链种类
• • • • • • •
●
根据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的初始受体不同,在具有线粒体 的生物中,典型的呼吸链有2种: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确定呼吸链中各传递体顺序的方法依据: a. 测定各电子传递体氧化还原电位的数值-- 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顺序排列; b. 利用电子传递抑制剂确定其顺序; c. 通过电子传递体体外重组实验加以验证; d. 根据从线粒体中分离到的传递体复合体排序 (4种)。
氧化磷酸化作用
——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物氧化中 H2O 的生成
• 生物氧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脱氢反应来实现 的
•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 氧结合生成水 • 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 同步进行的 •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 成生物氧化体系,以促进水的生成
呼吸链概念
•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 经一系列传递体,最后(将质子和电子) 传递给氧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为呼吸链 (respiratory chain),也称电子传递体系 或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生物氧化的特点
(一)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的主要形式: 1. 直接的电子转移 Fe2+ + Cu2+ → Fe3+ + Cu+ 2. 氢原子的转移 AH2 + B → A + BH2 3. 有机还原剂直接加氧 ( H → H+ + e )
RH + O2 + 2H+ + 2e → ROH + H2O
甘油-α-磷酸穿梭作用
①胞液甘油-α-磷酸脱氢酶; ②线粒体甘油-α-磷酸脱氢酶(黄素蛋白脱
生物氧化的特点
• 1. 在细胞内,于体温、近于中性的含水 环境中由酶催化
• 2. 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存于ATP中
• 3. 分为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 体系
生物氧化的定义
• 广义:有机物在生物细胞里氧化分解为CO2 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 狭义: • 1、脱羧:CO2(直接脱羧,氧化脱羧) • 2、脱氢:NADH+H+,FADH2 • 3、呼吸链电子传递,使电子传给O2→生成 H 2O • 4、ADP磷酸化→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