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10第十章答案
2024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10章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国际贸易理论[单选题]1.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该理论是()。
A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 绝对优势理论C 比较优势理论D 要素禀赋理论[单选题]2.绝对优势理论是()在18世纪提出的。
A 克鲁格曼B 大卫·李嘉图C 亚当·斯密D 赫克歇尔一俄林[单选题]3.用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 绝对优势理论C 比较优势理论D 要素禀赋理论[单选题]4.关于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理论认为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B 该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C 该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D 该理论基于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单选题]5.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A 要素储备比例B 生产资源配置比例C 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D 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单选题]6.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 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B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C 同类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D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单选题]7.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会使双方获得收益,该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 绝对优势理论B 比较优势理论C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D 规模经济理论[单选题]8.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 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B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C 同类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D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单选题]9.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这是()理论的主要观点。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解析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经济学基础》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B、厂商;C、劳动者;D、政府;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分配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宏观经济政策;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二、判断题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5、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讲义_中级经济基础知识_习题强化_张 宁_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例题】关于反倾销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倾销税水平和裁定的倾销幅度无关B.征收反倾销税有利于扩大出口C.反倾销税属于贸易救济措施D.反倾销税由出口商承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反倾销措施分析。
反倾销措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
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的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
【例题】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时,关键在于对()的认定。
A.产品正常价值B.行业盈利水平C.环境保护标准D.国内市场竞争难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例题】政府鼓励增加出口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外贸企业职工工资B.增加出口补贴C.反倾销D.实施出口配额『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例题】在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中,出口信贷属于()。
A.直接出口补贴B.间接出口补贴C.直接出口限制D.间接出口限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
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例题】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这是()理论的主要观点。
A.绝对优势B.要素禀赋C.比较优势D.规模经济贸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需要了解它们的主要含义和提出人物。
国开经济学(本)第10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国开经济学(本)第10章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试题 1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正确答案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试题 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正确答案是: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试题 3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正确答案是: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试题 4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正确答案是: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试题 5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正确答案是:社会投资增加试题 6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正确答案是:I+G+X=S+T+M试题 7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正确答案是: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试题 8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正确答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试题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正确答案是:以上几个因素都是试题 10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正确答案是: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试题 11总需求曲线表明()正确答案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试题 12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正确答案是:投资减少试题 13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正确答案是:政府支出的增加试题 14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正确答案是:政府支出的减少试题 15下面因素中不构成总需求的是()正确答案是:税收试题 1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正确答案是:与横轴垂直的线二、多项选择题试题 1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试题 18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 货币市场处于均衡试题 19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正确答案是:政府支出增加, 自发投资增加, 政府税收的减少, 储蓄的减少, 储蓄增加试题 20总需求的构成()正确答案是:居民的消费, 企业的投资, 政府的支出, 净出口试题 21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正确答案是: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货币供给减少试题 22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正确答案是: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试题 23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正确答案是: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试题 24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命题正确的有()正确答案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的,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试题 25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正确答案是:国民收入, 价格水平试题 26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正确答案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三、判断题试题 27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供给构成
M0:流通中现钞 狭义货币供给(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央行与商业银行
央行 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管理商业银行 代理中央政府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 通过创造存款过程影响货币供给量 负债业务:吸纳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货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TR)
萧条期 Y↓→失业率↑→TR↑ 繁荣期 Y↑→失业率↓→TR↓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期 Y↓→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 繁荣期 Y↑→减少收购并抛售农产品
10.2.5 财政政策的特点
优点
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手段多、力度大和见效快 在调节公平分配、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效果明显
10.2 财政政策
10.2.1财政政策的定义 10.2.2财政政策工具 10.2.3财政政策的运用 10.2.4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10.2.5财政政策的特点
10.3 货币政策
10.3.1货币政策的定义 10.3.2货币基本知识简介 10.3.3货币政策工具 10.3.4货币政策的运用 10.3.5货币政策的特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10.4 相机抉择 复习与测试
教材P218~219 练习题
10.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是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的总体经济目标对经济 干预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和经济措施的总称。
10.1.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充分就业 教材P196 ➢ 稳定物价 ➢ 经济持续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学基础》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学基础》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正确答案选项已红色标注)一、填空题试题1总分值1.00小记试题试题正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选择一项:a.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b.中间产品提示: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防止重复计算。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正确答案是: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试题2总分值1.00图记试题试题正文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
选择一项:a.个人收入和个人所得税b.消费和储蓄提示:人们是根据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确定对政府的态度的。
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失业率在这一指数中的加权数为6o稳定政策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这个指数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
根据估算,实际GDP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影响失业率2个百分点。
正确答案是:6倍的失业率试题20总分值1.00咆示记试题试题正文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选择一项:a.国内生产总值b.失业提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整个宏观经济学都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而且这四个问题实际都与GDP相关。
宏观经济学正是围绕实际GDP 决定与变动来研究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
正确答案是:失业试题21总分值1.00曲记试题试题正文经济学家把失业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这种失业称为。
另一种是由于经济中总需求缺乏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称为。
选择一项:a.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也b.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提示:从长期来看,经济中存在的是自然失业;从短期来看,经济中存在的是短期失业。
经济学基础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5
10.1 均衡产出的引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预备知识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来源于哪里?其变动受制于哪 些因素?这是一个有待于深入讨论的问题。9.2节中我 们提出了“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样一个核算等式, 这个等式实际上是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去向的 分析思路。从右等式“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受 制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4个因素,因此, 与社会由购买力决定的总意愿相一致的总产出——国民 收入取决于总需求;从左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来看, 产出受制于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4个因素, 一定时期的总产出要归属于诸生产要素所有者。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 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 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了解 IS-LM 模型。
1
知识能力 凯恩斯是按3个假设条件、均衡产出原则分析国民 收入决定的。在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 入深的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然 后再延伸到三部门、四部门时的情况;二是论及一些经 济变量时,先着重讨论某一变量(C),假定其他变量 (I)为既定。以后再逐步延伸到多个变量。以此为思路, 形成本章的章节安排:1耀3节先提出国民收入决定、简 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假设条件,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 产出条件,4耀8节则分析3种情况下的简单国民收入的 决定,9耀13节讲了IS-LM 模型。 工作任务能运用本章知识分析国民收入决定论。
2
案例导入
蜜蜂的寓言从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 前的大危机。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 整个经济倒退回了一战前的水平。经济处于极度混乱之 中,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理论 界纷纷进行探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 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 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下,都过着挥霍、奢侈的生活,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他们的老蜂王去 世了,换了一个新蜂王,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课件:第十章第二节
15.2 21.8 5.8 6.8 16.4 16.8 22.4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财政和金融
(四)银行的作用
2.提供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
银行存款和贷款数量大小的变化, 信贷资金周转的快慢, 现金投放和回笼的多少, 转账结算的数量和方向变动的趋势
汇总 信息
据此分析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财政和金融
转账结算的工具
支票:
汇票: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财政和金融
转账结算的工具──信用卡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财政和金融
练习5
沈阳某服装公司从广州订购一大批服装,货 款是4500万元。你认为最恰当的付款方式是 ( )。
A.汇票
B.现金
C.转账支票
D.现金支票
经济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经济学基础
银 行 性 金 融 机 构 中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人 民 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银 行 商业银行 信托投资公司 保 险 公 司 农村信用合作社 证 券 公 司
第十章 财政和金融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 国 银 行
导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同个人日 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家庭或个人 有了余钱,怎样使其保值、增值?是存在 银行,还是购买股票或债券?要不要买商 业保险,是买财产保险,还是买人身保险? 等等,这些都同金融机构有关。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财政和金融
第二节
一、我国的银行
银行和保险公司
二、我国的保险公司
保险的程序
投保人 提出 保险要求 达成 协议 保险公司 同意要求 订立程序 保险公司按约 承担保险责任 投保人按约 支付保险金
第十章 经济学基础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练习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取舍
单项选择题
1、失业
2、通货膨胀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取舍
应用题
1.以下工人更可能经历短期失业还是长期失业?解释之。
a.由于坏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
b.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工厂中失去工作的制造业工人。
c.由于铁路竞争而被解雇的驿站业工人。
d.当一家新餐馆在马路对面开业时,失去工作的快餐厨师。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取舍
单项选择题
1、失业
2、通货膨胀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取舍
应用题
c.如果美联储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它应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设定为多少?
d.如果美联储想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0%,它应该把货币供给设定为多少?
4.假设银行规定的变动扩大了信用卡的可获得性,因此人们需要持有的现金少了。
a.这个事件如何影响货币需求?
b.如果美联储没有对这个事件做出反应,物价水平将发生什么变动?
e.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
2.用劳动市场图说明最低工资提高对工人所得到的.假设今年的货币供给是5000亿美元,名义GDP是10万亿美元,而真实GDP是5万亿美元。
a.物价水平是多少?货币流通速度是多少?
b.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而每年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增加5%。如果美联储想保持货币供给不变,明年的名义GDP和物价水平是多少?
6.假设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等于3%,但实际上物价上升了5%。这种未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率帮助了还是损害了以下的主体?
a.政府
b.有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房主
c.劳动合约第二年的工会工人
d.把其某些资金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大学
答案
术语与定义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课题实训题1.经济学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要研究造成农产品的减产的因素,这种减产本身是否具有什么规律,等等。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我们研究造纸厂造成农产品减产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从造纸厂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好事;有人从造纸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减产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坏事。
2.(1)拼车是在交通拥挤、交通费用较高等条件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
拼车的人出于以下几个目的:车费分摊、避免等车,节省时间。
(2)通过上述分析,拼车可以减少自己外出的费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课后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B2.B3.B4.C5.B6.D7.C8.A(二)判断题1.F2.T3.T4.T5.F(三)简答题1.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答: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一个人类面临的矛盾,就是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一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稀缺意味着人类必须做出选择,而资源的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这个1问题是要考察你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对资源的稀缺性与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仅从概念上区分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无非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一个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回答这些不同问题时,很显然一个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体系的,另一个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
第1章经济学导论一、课后练习[选择题]1. C2. A3.A4. C[判断题]1.√ 2.√ 3.× 4. √ 5. √[简答题]1.答:由于资源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是稀缺的,这就注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
这里提到的稀缺(scarcity)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
经济学研究对象就是基于稀缺性假设条件下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
2.答:两者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不同分支,共同点也是明显的: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规范分析不具有客观性,不同的分析者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经济学基础第10章
第十章 IS——LM模型与AS——AD模型第一节 IS——LM模型一、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当合意的投资与合意的国民储蓄相等时,或等价地,当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一)IS曲线(纵轴代表实际利率,横轴代表收入)1、IS曲线描述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或收入)Y与实际利率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IS曲线上每一点代表合意的投资等于合意的国民储蓄。
3、IS曲线中收入Y与利率r成反比关系。
4、对于任何给定的国民产出,IS曲线表示了产品市场出清时的实际利率。
5、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合意的国民储蓄,对合意的投资没有影响,要使增加的合意国民储蓄与没有变化的合意投资相等,市场的实际利率将降低,从而实现产品市场的出清,因此,IS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6、产品市场均衡时,产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是相等的。
当经济由于某种原因使实际利率上升时,人们的合意储蓄和合意投资将降低,因此降低了产品的总需求数量。
但由于合意储蓄还到了国民收入的影响,合意储蓄的下降小于合意投资的下降,如果国民收入不变,利率的上升使产品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要使产品市场在新的利率水平实现均衡,只有使国民收入降低,产品供给减少。
因此,IS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二)IS曲线的移动1、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出清时的国民收入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对于给定的国民收入,任何改变市场利率的因素变化都将使IS曲线发生移动。
具体的说,若合意储蓄相对于合意投资增加较多的因素变化,都将会使市场出清的实际利率降低,从而使IS曲线左移,反之右移。
2、如,政府支出增加使合意储蓄降低(因为合意储蓄等于总收入减去合意消费和政府支出),也使得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3、另一个解释(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增加,在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
要使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必须降低超额的总需求。
实利利率的上升可以减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因此政府支出的增加使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实际利率增加,推动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和提示
《经济学基础》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和提示第一章经济学概述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选择题1.C2. C二、判断题1.√2. √3. 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来说明。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选择题1.C2.B二、综合分析题提示:围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涵和范围,利用身边的实例来进行区别。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选择题1.A2. B二、判断题1.√2.ⅹ三、综合分析题提示:主要围绕二者的关系来阐述。
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选择题1.A2.A3.A B4.A C5. B C6.A C二、判断题√√ⅹ二、综合分析题1.提示:根据书中所列需求表,画出需求曲线。
2.提示:(1)左移;(2)右移;(3)右移;(4)右移;(5)右移。
第二节供给理论一、选择题1.B二、综合分析题2.提示:(1)左移;(2)左移;(3)左移。
3.提示:右移、右移、左移。
4.提示:左移、减少、右移。
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其应用综合分析题提示:(1)需求向右下方倾斜,供给垂直不变;(2)均衡价格为8元,均衡数量为8000;(3)略;(4)均衡价格为12元,均衡数量为8000。
第四节弹性理论一、选择题1.B2.B3.A4.B二、案例分析题提示:(1)略;(2)一般来说,某商品(如本例中安全帽)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这个结论可以解释“薄利多销”这类现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选择题1.D2.A B二、判断题1. ⅹ第二节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3.A二、判断题1.ⅹ第三节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一、选择题1.A2.B二、判断题1.ⅹ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一、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2. ⅹ三、案例分析题提示:老王主要运用了消费者剩余理论,事先预想的价格为15元,商品的效用是同样的,而实际花费的是12元,得到了3元的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基础》第10章
第 10 章
10.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10.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类别 3.理解GDP这一概念时应特别注意把握下列几个限定词: 第一,“在某一既定的时期内”首先,GDP 是一 个流量,是一个在某个时段里发生的量。其次,必须是 当年的,上年过的、来年的都不算到当年GDP中来。 第二,“一个国家之内”;GDP是按照国土原则来 统计核算的总量指标。只要是在考察的国家或地区的主 权范围内,无论本国(地)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常 住者,其要素产出都予以统计核算。 第三,“生产的”; GDP是生产性的,换句话说, 以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为核算对象。这样计算出 来的总量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景气变化。
修改:绿色GDP——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
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
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面临着许多技术、观
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
16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 值的: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 应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A. 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面粉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 拖拉机 的面粉
13
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
最终产品通常包括: ①消费品、军工产品; 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 存增加); 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 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用作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品 ,
看似用于生产别种产品的中 间产品,但由于不再出售, 故属于最终产品。 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 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 的最终产品。
19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第十章 分配理论
-第十章分配理论一、单项选择1.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称为( A )A.边际产值B.边际要素成本C.边际生产力D.边际利润2.某厂在未增加要素投入量时,生产的总成本是7000元。
新增加一位生产工人,日产量增加后,皮鞋厂的总成本上升到7400元,则边际要素成本为( B )A.74O0元B.400元C.7200元D.7000元3.在要素市场,为使利润最大化,企业将按照边际产值等于(C)的原则来调节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A.边际收益B.边际生产力C.边际要素成本D.边际效益4.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 C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入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D.以上均对5.某工人在工资率为每小时4元的时候每周挣160元,每小时6元的时候每周挣210元,由此可以断定( A )A.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B.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D.无法确定6.某职员的年薪为15万元,如果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5万元,那么该职员所获的经济租金为( C )A.15万元B.5万元C.10万元D.不能确定7.有甲、乙两类工人,甲类工人的工资为800元月,乙类工人的工资为750元月。
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必须同时雇佣甲、乙两类工人,并支付每个工人800元月工资。
则甲、乙两类工人的月经济租金分别为(A)A.0元和50元B.800元和750元C.均为750元D.均为50元8.一厂商生产某产品,单价为15元,月产量1000件,每件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7元,平均不变成本为6元,其准租金和经济利润分别为(A)A.8000元,2000元B.7000元,6000元C.7000元,2000元D.6000元,2000元9.利息是使用( D )生产要素的价格。
A.土地B.劳动C.企业家才能D.资本10.土地供给的价格弹性( A )A.等于零B.无穷大C.小于1D.等于11.西方经济学中把供给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案例导入】
格林斯潘玩的什么魔术
提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的政策主张,了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双重影响。
【即问即答】D
【案例分析】
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提示: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既不是扩张政策也不是紧缩性的,不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从2005年开始,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总体平稳,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所以中央采取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案例讨论】
上调准备金率旨在防止经济过热
提示: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增大企业贷款成本,从而抑制投资,利率上升可以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即问即答】B
【复习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是()。
A.需求管理
B.收入管理
C.供给管理
D.国际经济政策
2.不属于“内在稳定器”的是()。
A.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3.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属于()政策。
A.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4.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增加政府支出,而排挤投资的现象称为()。
A.相机抉择
B.挤出效应
C.不确定性问题
D.逆经济风向行事
5.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
A.增加货币供应量
B.减少货币供应量
C.增加货币需求量
D.减少货币需求量
6.下面关于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功能最恰当描述的是()。
A.促进经济的繁荣
B.推迟经济的衰退
C.减轻经济波动
D.加剧经济波动
7.“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8.通常认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9.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0.在社会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的经济环境下,适应采用()的政策组合。
A.双紧
B.双松
C.一松一紧
D.一紧一松
二、判断题
1.充分就业就是全社会所有的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
2.政府购买会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
3.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都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
()
4.单独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
5.如果财政政策导致利息率提高,本国货币可能升值,并导致净出口下降。
()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扩张性主要体现在会使货币供给增加。
()
7.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政策四目标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
8.“双松”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
()
9.当政府通过向公众借债而不是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时,减税的扩张作用最大。
()
10.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实施赤字财政以增加支出时可能是人们预测将来承担更高的税收负担而增加储蓄。
()
三、简答题
1.1997年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使我国出现了增长放慢的现象,这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我国是如何运用这一政策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呢?
2.为什么仅仅有自动稳定器是不够的,还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政策工具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
4.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5.面对从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提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请说一说我国此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有哪些?
四、分析题
1.2009年1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提出了8000亿美元经济计划,再加上小布什7000多亿美元计划中剩下的一半就高达1.175万亿美元。
评论中发出“奥巴马是救市还是烧钱”的感叹。
4月15日,有组织的美国民众在数百城市分别举行抗议游行,表达对政府税收政策以及奥巴马巨额财政预算计划的不满。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示威者在纽约、华盛顿、波士顿、洛杉矶等主要城市进行规模不等的集会,指责奥巴马政府高税率政策、经济救援计划以及高度36000亿美元的庞大预算案。
请分析:奥巴马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何利弊?
2.2007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猛涨时和2008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时,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货币政策措施?
【复习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B D D A B
C
D A C A
二、判断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