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通过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选。
1.生态文明概念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列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献。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
这是我党对我国当前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2.生态文明建设对“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的,这种增长方式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长久持续发展。
同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也是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对立的发展模式,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仍然存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我党在环境恶化日益恶化的形势下提出的发展战略,意味着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路在转变,标志着我党要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的决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新时期的发展。
总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转变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有效地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改善生存环境。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在研究生态问题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
形势与政策论文---建设美丽中国
怎样建设美丽的中国引言:“美丽中国”,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生态环境的建设1.1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观念8个方面纳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
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最终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1.2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正确理解和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
10个重点咨询研究领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污染减排与综合防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与健康水平;城市空气、水源、森林质量评价监控与饮用水安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治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与人类的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政策研究,分类管理,分区管理,完善生态补偿的政策;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伦理道德。
1.2.1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爱护环境生态环境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
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根本目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能源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其中大型能源企业将发挥关键支撑和表率引领作用。
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节能降耗,关键在大型能源企业。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取决于大型能源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社会的推广应用。
大型能源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由此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结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大型能源企业终端产品价格是晴雨表。
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的自然资源价格最终是在产品上具体体现,能不能反映出真正的自然资源价格,大型能源企业终端产品的价格机制将对市场起决定作用。
因而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相结合,科学合理、动态调整如成品油等大型能源企业终端产品价格,就成为大型能源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大型能源企业首当其冲。
大型能源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不仅对区域环境造成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能源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将起决定作用。
因而,对于大型能源企业而言,制定科学污染防控预案,提高污染减排工艺水平,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适时向全社会公布排放情况,既是科学管理企业的内部需要,又是树立“绿色企业”社会形象的外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
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陈强:有生态文明,才有美丽中国
60ANHUI BUSINESSSPECIAL SERIES特别策划“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尚属首次,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表述,亦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那么,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如何来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委书记陈强对此进行了解读。
势在必行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
陈强有生态文明,才有美丽中国文 /本刊记者 李敏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陈强看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是我们党在科学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飞跃,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创新。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上确定的新的方向、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
” 陈强认为,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时代的特征,相对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它是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而此次十八大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聚焦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绿色愿景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聚焦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绿色愿景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随着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新高度——生态文明独立成篇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专门用了二十分之一的篇幅,在第八个大问题中全面阐述了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非常非常多的新提法。
美丽中国、珍爱自然,总书记在报告中把生态文明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林业科技工作者,我心潮澎湃,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报告说出了担负着重要使命的林业战线的所有人的心声。
”十八大代表、宁夏林业研究所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健说。
这个在沙窝窝里与荒漠搏斗了大半辈子不掉泪、不屈服的女强人,像所有林业人一样,为报告中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提法自豪、激动。
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再到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虽然十七大报告就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在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这是一个亮点。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
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
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
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
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135)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
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建设美丽中国_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容。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
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
“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一、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新时代之美摘要:“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
“美丽中国”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美丽诗意的词汇,它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的一种自然之美,体现的是科学发展中的一种和谐之美,更加展现的是温暖感人的一种人文之美。
它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人文,更美的是人民。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繁荣富强,新时代一.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该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如此重要位置,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崭新观念,从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
它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里程碑,让人们对“美丽中国”有了新的憧憬,将引领中华民族阔步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出现了两次,用了一段。
这次十八大报告中,我统计了一下,‘生态文明’出现了15次,用了7段来论述。
而‘美丽中国’是首次提出。
”在山东代表团讨论现场,有位代表发言时所讲的这份“统计数据”,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代表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美丽中国”,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名字,一幅壮丽而动人的图景。
自古以来,美丽中国就一直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里呈现……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成为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美好记忆。
建设美丽中国 ppt课件
1、(2015年河南中招试题第12题)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地 球上的水百分之九十七是海洋水,淡水仅占2.5%,其中可被人类 直接利用的仅占0.34%。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 界平均值的1/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危机进一步凸显。50年 前河南林县人民开山凿壁,创造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奇迹,只为 解决水这个“天大的事”!2014年12月,以几十亿好耗费、几十万
1、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2、加快科技创新 3、加大环保节能投入 4、节能减排等
• 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做? (公民个人)
公民: 1、节约用水用电用粮 2、不使用一次性物品 3、绿色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4、使用环保购物袋等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3河南省第12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 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
保护环境 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
持学
续 初步得到遏制,
保护环境
部分地区有所改善,
发
但目前我国环境形 势依然不容乐观
发展
1.人均资源占有量
展观
战 少,资源相对短缺 节约资源
2.对资源的需求量
将不断增加 3.开发不合理、利
略
用率低、资源浪费
建设美丽中国
雾霾天气的危害:
刺激眼、鼻和呼吸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降低能见度,易造成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安全; 影响城市、国家形象; 影响农作物生长; 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突出短板,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 境恶化的趋势。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全面不全面.生 态环境质量很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 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 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 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 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 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习近平同志 强调: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 境保护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 这件事情的时候了。如果再不抓紧,任凭 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不断产生.我们就难 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就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我 国生态环境矛盾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 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 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天育 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 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 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规律。 谁也无法抗拒。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 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了惨痛教训。我 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 性。“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 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质朴睿智的自 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在 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我 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 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 我们进行报复。”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3篇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心得体会3篇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
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
"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
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
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
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运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
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全面解读1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全面解读“十八大”报告中有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分别只有12处和两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
那么,何为生态文明呢?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作物质基础,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为核心理念,以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进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一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次响亮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使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大大“升格”。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升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化。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建设也不是平行的,生态文明是神态,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形态,前者是纲,后者是常,需要将神融入形,纲贯穿常,合纵连横、潜移默化。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的内涵从过去只注意生物生态、污染生态上升到科学前沿的人类生态、社会生态,上升到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的高度,上升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穿针引线、合纵连横的高度。
这也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刻的结果。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人类上下约万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
“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形政课资料(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走向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
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中国——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新)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
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
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
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
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135)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
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这意味着我国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实践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
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
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和重视,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性。
生态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现阶段,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
十七大报告写明“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
现在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目标。
这一切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上走向了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生态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逐步走
向富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水土流失土地的总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受涝耕地面积1.5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大多数经济指标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十五”计划规定的环境指标没有如期完成。
要完成“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涉及资源环境的规划指标,任务十分艰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报告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我国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从发展进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工业文明的历史跨越。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2]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在这里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词之变表
示从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转向追求政治、经济和社会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
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难以搞上去,即使一时搞上去最终也要付出沉重代价。
这就要求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生态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使人、社会与自然重新成为有机统一体,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
二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
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
三是加快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问题。
环境保护既要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又要为人民健康增添保障。
要走走循环经济的路线,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德情操,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4]四是在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立法,建立由环境基本法、单项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我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已经开展了一年多的研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要抓紧推进,争取早日出台。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
同时,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新时代世界历史性变革,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七大报告[J],2007,(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3] 刘思华.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总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方行明.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新探[J].经济学家,2011,2
[5]韩海. 我国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