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全球范围的重要议题。
而在这一进程中,自然辩证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指在对待自然和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研究中,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
它旨在揭示自然界的矛盾、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制约。
自然辩证法是近代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形成与西方哲学家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密切相关。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辩证思维:自然辩证法倡导用辩证思维方式来看待自然界的事物。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与个体、内因与外因、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超越狭隘的思维模式的作用。
2. 矛盾统一: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发展规律:自然界的事物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自然辩证法强调揭示和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三、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自然辩证法通过揭示自然界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利用自然资源。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
在面对复杂而多变的生态环境问题时,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显得力不从心。
而采用辩证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有助于制定科学可行的环保措施。
再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统一思想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却并非易事。
自然辩证法通过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思路。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看到论文标题,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查百度百科可知其定义为“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什么又是美丽中国”呢?查百度百科又可知其定义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是的,以上两个观点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提出“五位一体”的新提法,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决策,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中国梦”。
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党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的章程。
通过对比,今年十八大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让百姓能充分享受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
十八大报告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美丽中国”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共生”。
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繁荣昌盛,自然生态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人民得以美好“栖居”。
其次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仅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好保护,真正做到青山绿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再次应该是人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有机“统一”。
“美丽中国”的提出使我国第一次将在美好环境中生活作为人民生存之要义加以明确,从而将环境权纳入生存权之中,使得两者得以统一,意义非同寻常。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智慧。
它把人与自然
的关系放在心灵的最高境界,宣扬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今天,当我们纷纷互相认可不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时,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赋予了我们无尽的希望。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弞鼓着我们,要向自然认敬。
要明确生态现象的无常性,向母亲自然还原,建立更有效、松散、互惠的联系。
我们要把生态与人文融为一体,大敦容,尊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应了解自然界的运作机理,聆听自然的苦叫,加强人与自然的对话和共处。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赋予了人类责任感,它反复提醒我们要发展可持续的生
态文明,保护环境,减少生态破坏的行为。
这个思想推动着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探索新的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努力,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中,我们既要发挥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行为决策中的正面作用,也要
注意避免滥用和使用,从而确保这种建设性的思想可以引领我们建设更好的社会,营造更加人性的自然环境。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明晰的指引,它的
理念将深深影响着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为美好的未来而作准备。
我们将竭力将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实践于现实中,努力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摘要】《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非常重要,它提出了关于生态系统观点、自然界的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观等内容。
这些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观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探讨了《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下,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借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观、生态系统、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观、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复杂整体。
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时候,不仅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观的核心思想是生物、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认为自然界不是人类可以随意利用和改变的资源库,而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长远利益。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倡实行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点不仅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观的提出,为我们构建美丽家园、建设美好未来指明了道路。
2. 正文2.1 生态系统观点生态系统观点是《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指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元素和它们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整体,具有稳定性和循环性。
生态系统观点认为,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自然辩证法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以自然辩证法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观察和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方法论。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以下是一些建议:
1.培养生态意识: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
通过开展教育宣传和社会活动,引导人们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思考和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2.落实履行生态文明责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生态文明责任。
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企业应加强环保投入和管理,个人应提高环保意识和行为,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推动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和创新管理等手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促进知识和技术的
交流与共享,推动国际环保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培养生态意识、落实生态文明责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协同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旨在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包括统一性、对立性、变化性和发展性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事物间的联系。
其中,对立性原理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统一性原理则指出事物的相互渗透和依存关系。
变化性和发展性原理则说明事物具有无止境的发展变化。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对立关系,同时也相互依存和共生。
了解这些对立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另外,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也需要我们认识和适应,例如气候变化、物种演化等,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1. 科学评估与生态保护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立性,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识别和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比如对环境污染的研究、生态系统的评估等。
同时,有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经济模式的探索自然辩证法强调统一性,我们可以探索生态经济模式与生态环境的统一性。
通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效益,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3. 生态教育与公众意识提升自然辩证法强调变化性和发展性,我们可以借鉴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加强生态教育,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促进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4. 生态文明与全球合作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也提醒我们,生态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应对。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
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5—2016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论文题目: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授课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危机逼近,生态文明重建迫在眉睫。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中国梦。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启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奇迹般地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事件频发发生。
如何将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转换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一、自然辩证法视野下的生态危机与生态自然观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课题,即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打破了神、人、自然的三级结构,却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要区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近十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处于多种环境问题并存的环境转型期,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和风险都将是深远的。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一)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从建国初期的150万平方公里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1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
从自然辩证法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1、生态文明的内涵虽然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存在差异,但是仍能总结出部分共识:第一,生态文明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今所进行的实践反思和理论应答,人类希望能通过一种文明建设活动来解决在工业文明中所面临的困境,而生态文明正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又一种新的形态;第二,生态文明主要由物质、精祌和制度性的内容所构成,其中物质性的内容包括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改造,精神性的内容包括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应的文化成果和精祌成果,至于制度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能有效调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政策和法规;第三,生态文明更强调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自觉性,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为手段,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完成这个课题我们主要面临一下几个挑战:第一,人口压力巨大。
一方面,尽管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使我国人口每年急剧增长。
并且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失独老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在我国,许多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已无关,只需要政府努力就行,而且简单地认为环保就是注重卫生。
第二,错误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挑战。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走过一条起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到受制于自然的道路。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趋于紧张。
尤其是近几百年来,一些错误的生态价值观的引导,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这便也是导致近代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并与之相适应。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则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建设的社会发展新模式。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以及生态文明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
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转化、矛盾质量互变等。
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理论指导。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精髓之一,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自然观指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机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类需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充分发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自然观还强调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待自然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消耗。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生态自然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倡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生态文明的实践包括建设生态型工厂和生态园区、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解决人类社会的矛盾与自然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加大环保力度。
企业应当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公众应培养环保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此外,学校应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in China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多项指标超额完成。
然而由于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过度消耗和污染,我国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期盼在国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道阻且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民众没有普遍建立生态文明价值观、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破坏严重、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尚不健全等等。
因此,我们应在精神、制度和技术支撑等方面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真正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received rapid economic andsocial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ignoring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2012,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formally p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the national five-year plan, hoping to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of respecting nature, conforming to nature and protecting nature in China, and endeavoring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and achiev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form will take a long time, because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 people do not generally establish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do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systems are not yet sound and so on. Therefore, we should continuously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aspects of spirit, system and technical support so as to bala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原本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各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对自然资源的无情掠夺和肆意污染同时也导致了大面积的环境破坏现象,当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便是典型的案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整体性和历史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内在通联和发展规律的整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
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自然和人类社会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自然界不是被孤立看待的,而是与人类社会相互渗透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1. 生态平衡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各种要素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制约、平衡的结果。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树立生态平衡意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2.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充分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积极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自然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生态文明和人类社会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和谐。
5. 总结与回顾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深刻理解和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哲学理论,将自然世界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系统,追求对其本质和规律的全面认识。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应用于生态领域的具体表现,它强调自然界的统一性、物种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原则1. 统一观念: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中各种物质与现象之间的密切关联,拒绝将自然界的事物割裂开来独立看待。
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不存在孤立的存在体。
2. 相互依存:自然辩证法意识到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强调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物种之间的紧密联系。
生态自然观认为,任何一种物种的消亡或者增殖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 永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注重事物的长期发展趋势,重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生态自然观认为,人类应当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二、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实践意义1. 生态保护: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理念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推行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我们应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尊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稀有濒危物种,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 生态建设: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鼓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工程,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为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做出积极贡献。
3. 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倡导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推动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1. 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指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它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在国际社会发展大背景与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日益严峻,生态花园的重建刻不容缓。
因此,本文首先以《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接着从三个方面阐述和探讨其对我国当前生态建设的启示,最后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虽然通过诸多仁人志士的共同探索和努力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这些远远不足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期,协调日渐突出的生态文明与经济科学技术的相互矛盾,是当代非常重要的历史任务。
深入研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极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将这些宝贵的思想理论融入我国生态建设的实践工作中,以期促进国家的全面改革和健康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自然辩证法主要从哲学和科学两者结合的视角下对于自然及其本身规律、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生态问题没有明确给定概念,也没有针对生态思想发表论著,但我们通过对《自然辩证法》一书仔细研读和探讨,依然可以从当中收获丰富的生态思想。
这些博大精深的生态思想体系在新时代下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对于今天人类从根本上认识生态幸福和环境正义、人与自然和谐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指导和理论借鉴。
1.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很好地证明了,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物种长期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自然界远远比人类生命广大,它不仅仅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且人类的所有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又不得以自然界为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既定的事实:自然界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基础。
其二,自然界需要人类。
人类创造和使用工具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尺度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促使人去寻求各种可能,制造工具并且参加劳动生产,为自然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克思说:“神从来不是劳动的唯一主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自然观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他还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此外,恩格斯还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认识自然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践层面,恩格斯的自然观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我们应该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不仅对于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有着重要启示,同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重要
的借鉴意义。
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万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强
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在的联动机制。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
启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要建立全局意识,树立生态系统
平衡发展的理念,注重维护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依存和平衡。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了相对统一性和对立统一性。
这告诫我们: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够盲目地追求发展,而忽略了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同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我们要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相对平衡。
再次,自然辩证法的运用需要我们有全面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我
们必须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对于不良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
式采取综合、深入的分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思路。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告诉我们需要把握好历史的发展方向,超越
利益、个体的局限。
这意味着,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注重
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更要关注长远的、全局性的环境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我们必须以全局、长远、协调的视角,认真贯彻自然辩证法的精神,打造生态建设的美好未来。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对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最核心的原理是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多样的、发展变化的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冲突和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去解决的。
辩证唯物论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平衡和可持续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
人类应当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国纷纷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监管。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朝着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企业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企业应当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本文概述《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如何为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提倡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议题。
因此,深入挖掘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进行概述,梳理其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随后,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和体现。
在此基础上,探讨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在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概述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要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其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双重作用的辩证分析。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类是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
这种尊重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的 、 的身 体 。所 谓 人 的 肉体生 活 和精 神 生 活 同 自 人 然界 相联 系 , 也就 等 于说 自然界 同 自身 相联 系 , 为 因 人是 自然 界 的一 部 分 。 … 人 类 不 断 地 与 自然 界 进 ”
行物 质 、 量 、 息 交 换 , 维 持 自 己 的生 命 活 动 。 能 信 以
中图分类号 :O 1 N 3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5 0 2 1 )3—0 1 10 8 2 (0 1 0 0 5—0 3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 的经 济 建 设 已经 取 得 了 举 我 世 瞩 目的成 就 , 但是 随 之而 来 的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也 日
・
哲 学 与 思辨 ・
自然 辩 证 法 的生 态 思 想 对 我 国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启 示
宫 丽 艳
( 龙 江科 技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 尔 滨 10 2 ) 黑 哈 50 7
摘
要: 自然 辩 证 法 包含 了 马 克 思 、 格 斯 丰 富 的 生 态 思 想 : 恩 自然 界 是 人 类 存 在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 类 活 动 必 须 人
遵 循 自然界 的 客 观 规 律 ; 资本 主 义私 有 制 是 实现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制 度 障 碍 ; 自然 科 学 的 发 展 对 于人 类 认 识 自然 界
具有 重要 作用。 了解和掌握 自然辩证 法的生态思想 , 对我 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 着重要 的启示。
关键 词 : 自然辩 证 法 ; 态文 明 ; 示 生 启
21 0 1年 5月
哈 尔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 HE J OURNAL OF HARBI N COMMI EE S Tr CHOOL OF THE CC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看到论文标题,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查百度百科可知其定义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什么又是美丽中国”呢?查百度百科又可知其定义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是的,以上两个观点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提出“五位一体”的新提法,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决策,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中国梦”。
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党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的章程。
通过对比,今年十八大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让百姓能充分享受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
十八大报告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美丽中国”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共生”。
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繁荣昌盛,自然生态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人民得以美好“栖居”。
其次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仅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好保护,真正做到青山绿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再次应该是人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有机“统一”。
“美丽中国”的提出使我国第一次将在美好环境中生活作为人民生存之要义加以明确,从而将环境权纳入生存权之中,使得两者得以统一,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面临着从低端发展到高端创新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以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的发展,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即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环境加大破坏的结果,不变革这种传统发展方式,单靠事后性、补救性的治理,环境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我们要看到当前限制中国继续繁荣的不再是人造资本的稀缺,而是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等自然资本的稀缺。
在全球自然资本普遍稀缺的情况下,中国的现代化将不得不走出一条与传统的西方工业化不同的道路,即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革,从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因此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没有自然效率的线性经济。
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没有自然效率的线性经济已经被证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前进。
面对自然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由生产和出口导向的经济,转向生活和消费导向的经济,树立简约消费观,通过消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生活质量的正增长,实现生活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难以为继的沉痛教训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工业文明,形成的一种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整体运行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
生态文明社会的生产模式是“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是一种非线性的和循环的生产模式,在物质循环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它以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为特征,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人类生产劳动能够净化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就是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本质关系。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要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规律。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四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经济又反作用于人口、资源、环境。
只有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四者的互相协调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形态的更替即社会进步,是“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发展”的有机统一,即人在实践中改造自然、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在实践中改造社会、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
再次要遵循“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规律。
“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规律是指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相互制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政府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引导作用。
政府承担着约束企业行为和奖励环境保护行动参与者的双重功能。
公众和企业的参与行为有赖于政府为其设计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调动参与者人数达到监督企业行为的目的。
企业是环境保护行动结果的最终决定者。
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
公众参与就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将环境保护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参与环境保护,同时积极地去影响、督促他人一起来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公众是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同时也起到约束政府行为的作用。
公众在参与制定环保新政、推动环保新政实施、监督环保新政运行、评判环保新政效果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起到了主导作用。
而生态文明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
生态文明意识包括生态价值意识、生态消费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
生态价值意识要求科学的认识生态价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政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
生态消费意识要求把人类消费需求的水平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坚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为目标,逐步减少对人类健康生存无益甚至有害的消费。
生态伦理意识体现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本性,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为害他人、危害人类的不道德行为。
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生态审美意识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是使在现代科学技术解构下“祛魅”的自然重新“返魅”,恢复和彰显自然的美丽与神圣。
生态美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理性的思考,更能带给人精神境界的提升而如今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生态系统面临退化的严峻形势。
继续唯GDP是瞻?还是环保优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责任。
关注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其实质就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究可持续发展。
最实际的就是要使环境污染形势得到有效扭转,扼制生态系统退化,保护我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家园。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
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效益和成果。
为此我们应该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不要无限度的开发开采及破坏自然环境的承载量,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应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思想家荀子就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需要引发我们的高度关注。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必须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
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
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两高一资”企业比例较高,造成一些地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使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因此,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
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消费方式、生活方式。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最为一名生在20世纪90年代,活在21世纪的学生,虽历世不长,但也亲眼见证了周遭环境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过程,尤其对于自己家乡环境更深有所触。
记得儿时家乡的河里是清澈的水,通常夏天我们会到河里去游泳,顺带捕鱼之类的。
生态环境特别好,从2000年开始,由于镇里经济发展的原因,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小区。
然而未料到黑心的建筑公司居然把污水处理系统简化掉,把未经处理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