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高陵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
高陵
高陵简介 高陵名人 高陵名胜 高陵特产
继续
返回
高陵简介
高陵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称关中的“白菜心”。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灞桥区,西望咸阳渭城 区、连三原县、泾阳县,北望阎良区,属西安市近郊县,距西安市中心仅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0公 里。泾渭二水横贯东西,西禹、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及西延铁路横贯南北,泾河火车站位于其中。 “五区、二水、四线”已紧密地把高陵县与西安市融为一体。 高陵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泾、
《黄河飞渡》、《西安事变》、《红色医生》(均合作)
等。话剧剧本《西安事变》(已公演)获庆祝建国30周年
剧本一等奖。 作家:韩雪红、杨长安、甄陵、张新
龙、王燕 诗人:张继光、刁枭武 书法家:汪运
渠,郭锋、陈院
画家:黄山云(职业画家、沙画家、
水影画家、光影画家、水引画家及中国水引画创始人、中
国国画及书法影绘创始人)、高东风、张琦、张秉昌
渭河两岸,西安市辖域东北部。东西长20.55公里, 南北宽20.1公里,总面积294平方公里。禹夏时期, 大禹治水,导泾入渭,绕于县南,成为雍州名地。周时筑有高陵邑。以南部有奉正塬,状若土山,坡度 较缓,高四五丈而得名高陵。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县。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改名千春, 更始元年(公元23)复命高陵。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更名高陆。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又复名 高陵,相沿至今。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414米。泾、渭二水自西向东流经县境 南部,于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交汇,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渭河南和泾渭夹角3个自然区。咸铜铁 路、西三一级公路、西禹公路南北穿境。高三、高永、高茹、高交公路贯通东西。27条县乡干路纵横交 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挺拔秀丽的唐昭慧院塔耸立于县城东南;唐大学士裴度撰文,大书法家 柳公权书丹的唐西平郡王李晟碑突兀在渭河北岸公路旁;1978年,又在渭河南3公里处发掘出唐东渭桥 遗址,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米家崖、灰堆坡、马南村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泾渭分明”的自 然景观文明遐迩。1995年,辖3镇7乡、87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有54446户、224872人。其中 农业人口205542人,占总人口的91.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950人。人均耕地1.24亩,以汉族为主, 还有满、蒙、回、维、布衣、土家等少数民族80多人。 本县面积虽然小,但地平土肥、物华天宝,水利 化程度高,机械化实力强,古有“黄壤陆海”之称,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
席,一级编剧。甘肃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甘肃省第六
届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剧协
第四次常务理事,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
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剧剧本《小两
口》、《破奸案》(均已公演),话剧剧本《周有才》、
《雪山风云》(均已公演),电影文学剧本《红河激浪》、
返回
高陵特产
高陵特产
石头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颇有盛名,是中华食文化石烹联阶段的“活化石”,是先民由生食转为熟食的标志。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 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它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就外宾吃后也大加赞赏。
返回
高陵名胜
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源自一 大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 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 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 北郊高陵县域交汇时,由于含 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 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 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 显的界限,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而闻名天下。后人就用泾河之 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 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 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 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 同的态度。
返回
高陵名人
Fra Baidu bibliotek
程士荣 笔 名: 顾昔、史溶 性 别: 男 出生
年月: 1926 民 族: 汉族 编剧。陕西高陵崇皇乡程
家村人。1938年入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习。1942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历任陇东文工团队长,甘肃话剧团副团长、
团长,兰州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
肃省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
石子馍历史非常悠久,它具有我国烹饪史上石烹时代的明显特征。据传:“神农时,惊讶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
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这就说明,石子馍是由远古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经过了一个长久流传,不断改进的过程。
关于石子馍,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时,同州(今大荔县)曾将此饼作为贡品,当时叫鏊饼。由于同州人生性刚强、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时,
昭慧寺塔位于高陵县东南约1.5公里的高陵中学内。按塔的造型 结构看,当是宋、辽时建筑,据塔下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 碑石载,塔原建于昭慧院内。该院地处泾阳、咸阳、渭阳,故 亦称“三阳寺”,塔因寺名。昭慧寺塔建筑精致,结构严谨, 历经千年,仍巍然如故,历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称。它 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极其珍 贵的实物资料。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慧寺塔,按 塔的造型结构看,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圆宝瓶式塔顶, 亦为砖砌。通高53米,每层东、西、南、北四面有券门,其它 四面无门。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二砖交错砌筑至第 八砖后作出假飞椽挑檐,即反叠内收,各檐角微上挑,结构精 巧而坚固。下面几层塔身几乎没有收分,其上则渐次收减。结 构坚固,高耸挺拔,直冲云汉。塔内楼梯狭窄,只容一人通过, 楼梯盘旋而上,手到之处的塔砖已精光锃亮,敲起来铿铿作响, 塔砖不似现在的砖有许多气眼和沙粒。整体而言,昭慧寺塔造 型秀丽,尤以檐上所挂108个风铃,清风徐来之际,铃声叮当, 甚富诗意。李晟是唐末名将,曾在此击退过作乱的朱泚,收复 了京城,迎回了德宗,死后便埋在他曾得胜的东渭桥旁,“三 十年河东又河西”李晟墓的墓道部分沉入水下,此碑便移至塔 旁,此碑十分高大,是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写的,俗称三绝碑。
高陵
高陵简介 高陵名人 高陵名胜 高陵特产
继续
返回
高陵简介
高陵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称关中的“白菜心”。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灞桥区,西望咸阳渭城 区、连三原县、泾阳县,北望阎良区,属西安市近郊县,距西安市中心仅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0公 里。泾渭二水横贯东西,西禹、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及西延铁路横贯南北,泾河火车站位于其中。 “五区、二水、四线”已紧密地把高陵县与西安市融为一体。 高陵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泾、
《黄河飞渡》、《西安事变》、《红色医生》(均合作)
等。话剧剧本《西安事变》(已公演)获庆祝建国30周年
剧本一等奖。 作家:韩雪红、杨长安、甄陵、张新
龙、王燕 诗人:张继光、刁枭武 书法家:汪运
渠,郭锋、陈院
画家:黄山云(职业画家、沙画家、
水影画家、光影画家、水引画家及中国水引画创始人、中
国国画及书法影绘创始人)、高东风、张琦、张秉昌
渭河两岸,西安市辖域东北部。东西长20.55公里, 南北宽20.1公里,总面积294平方公里。禹夏时期, 大禹治水,导泾入渭,绕于县南,成为雍州名地。周时筑有高陵邑。以南部有奉正塬,状若土山,坡度 较缓,高四五丈而得名高陵。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县。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改名千春, 更始元年(公元23)复命高陵。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更名高陆。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又复名 高陵,相沿至今。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414米。泾、渭二水自西向东流经县境 南部,于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交汇,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渭河南和泾渭夹角3个自然区。咸铜铁 路、西三一级公路、西禹公路南北穿境。高三、高永、高茹、高交公路贯通东西。27条县乡干路纵横交 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挺拔秀丽的唐昭慧院塔耸立于县城东南;唐大学士裴度撰文,大书法家 柳公权书丹的唐西平郡王李晟碑突兀在渭河北岸公路旁;1978年,又在渭河南3公里处发掘出唐东渭桥 遗址,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米家崖、灰堆坡、马南村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泾渭分明”的自 然景观文明遐迩。1995年,辖3镇7乡、87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有54446户、224872人。其中 农业人口205542人,占总人口的91.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950人。人均耕地1.24亩,以汉族为主, 还有满、蒙、回、维、布衣、土家等少数民族80多人。 本县面积虽然小,但地平土肥、物华天宝,水利 化程度高,机械化实力强,古有“黄壤陆海”之称,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
席,一级编剧。甘肃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甘肃省第六
届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剧协
第四次常务理事,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
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剧剧本《小两
口》、《破奸案》(均已公演),话剧剧本《周有才》、
《雪山风云》(均已公演),电影文学剧本《红河激浪》、
返回
高陵特产
高陵特产
石头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颇有盛名,是中华食文化石烹联阶段的“活化石”,是先民由生食转为熟食的标志。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 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它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就外宾吃后也大加赞赏。
返回
高陵名胜
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源自一 大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 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 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 北郊高陵县域交汇时,由于含 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 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 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 显的界限,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而闻名天下。后人就用泾河之 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 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 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 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 同的态度。
返回
高陵名人
Fra Baidu bibliotek
程士荣 笔 名: 顾昔、史溶 性 别: 男 出生
年月: 1926 民 族: 汉族 编剧。陕西高陵崇皇乡程
家村人。1938年入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习。1942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历任陇东文工团队长,甘肃话剧团副团长、
团长,兰州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
肃省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
石子馍历史非常悠久,它具有我国烹饪史上石烹时代的明显特征。据传:“神农时,惊讶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
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这就说明,石子馍是由远古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经过了一个长久流传,不断改进的过程。
关于石子馍,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时,同州(今大荔县)曾将此饼作为贡品,当时叫鏊饼。由于同州人生性刚强、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时,
昭慧寺塔位于高陵县东南约1.5公里的高陵中学内。按塔的造型 结构看,当是宋、辽时建筑,据塔下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 碑石载,塔原建于昭慧院内。该院地处泾阳、咸阳、渭阳,故 亦称“三阳寺”,塔因寺名。昭慧寺塔建筑精致,结构严谨, 历经千年,仍巍然如故,历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称。它 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极其珍 贵的实物资料。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慧寺塔,按 塔的造型结构看,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圆宝瓶式塔顶, 亦为砖砌。通高53米,每层东、西、南、北四面有券门,其它 四面无门。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二砖交错砌筑至第 八砖后作出假飞椽挑檐,即反叠内收,各檐角微上挑,结构精 巧而坚固。下面几层塔身几乎没有收分,其上则渐次收减。结 构坚固,高耸挺拔,直冲云汉。塔内楼梯狭窄,只容一人通过, 楼梯盘旋而上,手到之处的塔砖已精光锃亮,敲起来铿铿作响, 塔砖不似现在的砖有许多气眼和沙粒。整体而言,昭慧寺塔造 型秀丽,尤以檐上所挂108个风铃,清风徐来之际,铃声叮当, 甚富诗意。李晟是唐末名将,曾在此击退过作乱的朱泚,收复 了京城,迎回了德宗,死后便埋在他曾得胜的东渭桥旁,“三 十年河东又河西”李晟墓的墓道部分沉入水下,此碑便移至塔 旁,此碑十分高大,是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写的,俗称三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