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再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介绍

合集下载

给排水工艺中的污水再生利用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污水再生利用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污水处理一直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艺中的污水再生利用技术。

一、污水再生利用的意义污水再生利用是将经过处理的污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的过程。

它不仅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减少对自然水环境的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污水再生利用还能够降低城市供水成本,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种类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来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厌氧处理法等。

这些技术通过培养和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水质。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通过逆渗透、超滤和微滤等过程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分离出来的技术。

这些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占地面积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再生利用中。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主要通过产生气相、液相或活性自由基等进行氧化降解有机物的技术。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紫外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和高级氧化过程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毒性物质,提高污水的再生利用率。

三、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应用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在城市给排水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用于农业灌溉。

经过合适的处理,可将污水中的养分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达到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其次,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也可以用于工业供水和冷却循环水的补给,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体的开采。

此外,一些地区将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化、景观喷泉等非饮用用途。

四、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尽管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导致再生水的供应价值较低。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前言城镇污水再生利用不仅是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能有效减轻污水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为进一步规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推动城镇节水减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原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政策》,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原则框架,用于指导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规划,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

在编制过程中,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开展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总体上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路线、城镇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城镇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方案、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维护、城镇污水再生利用风险管理,共六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清华大学、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路线 (2)第一节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基本原则 (2)第二节再生水利用需求分析 (2)第三节规划布局 (3)第四节利用途径及单元技术选择 (4)第三章城镇污水再生处理技术 (7)第一节常规处理技术 (7)第二节深度处理技术 (9)第三节消毒技术 (14)第四章城镇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方案 (16)第一节工业利用 (16)第二节景观环境利用 (18)第三节绿地灌溉利用 (20)第四节农田灌溉利用 (21)第五节城市杂用 (23)第六节地下水回灌 (24)第五章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维护 (26)第一节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 (26)第二节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29)第六章城镇污水再生利用风险管理 (30)第一节生产风险管理 (30)第二节终端用户风险管理 (31)第三节科学研究和公众参与 (32)附录 (35)第一章总则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城镇集中型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方案选择,涵盖城镇污水从收集、处理到再生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指导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规划以及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 建科[2006]第100号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  建科[2006]第100号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建科[2006]100号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指导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工程实践,促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指,城市污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再生水水质标准和水量要求,并用于景观环境、城市杂用、工业和农业等用水的全过程。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包括建筑中水)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1.4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与水源保护、城市节约用水、水环境改善、景观与生态环境建设等结合,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水质特性等因素。

1.5 国家鼓励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技术设备集成和工程示范。

2 目标与原则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削减水污染负荷、节约用水、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2 2010年北方缺水城市的再生水直接利用率达到城市污水排放量的10%~1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2015年北方地区缺水城市达到20%~2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10%~15%,其他地区城市也应开展此项工作,并逐年提高利用率。

2.3 资源型缺水城市应积极实施以增加水源为主要目标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水质型缺水城市应积极实施以削减水污染负荷、提高城市水体水质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2.4 城市景观环境用水要优先利用再生水;工业用水和城市杂用水要积极利用再生水;再生水集中供水范围之外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建住宅小区或公共建筑,提倡综合规划小区再生水系统及合理采用建筑中水;农业用水要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介绍时间:2013-06-28 来源: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者:苑宏英一、《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背景2012年12月28日,住建部发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是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天津中水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及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在以下背景下共同编制。

1、水资源短缺众所周知,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趋严重,特别是北方的一些城市,情况更为突出。

如何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2、政策要求《“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6万立方米/日。

其中,设市城市2077万立方米/日,县城477万立方米/日,建制镇122万立方米/日;东部地区1258万立方米/日,中部地区706万立方米/日,西部地区712万立方米/日。

全部建成后,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总规模接近4000万立方米/日,其中设市城市超过3000万立方米/日,有效缓解用水矛盾,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提升到了政策高度。

3、再生水的战略地位再生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推广普及再生水技术利用,已经成为了推动城镇节水减排、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主要从再生水的规划及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进一步规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

二、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1、美国早在1906年,加州健康局首次公布了与公众健康相关的污水回用水质概念。

1960年,加州在水法中鼓励污水回用。

1992年,美国环保局和国际发展机构发布了《污水再生利用指南》在2004年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规范污水再生利用相关工作。

截止2004年,美国已经有25个州制定了关于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其中包括冲厕;森林灌溉;粮食作物灌溉;直接接触的景观;不直接接触的景观;建筑工地用水;工业冷却水;地下水补水等15种用途。

吉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吉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吉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目次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基本原则 (1)1.4 工作目标 (2)1.5 技术路线 (3)2 术语 (6)2.1 截直排 (6)2.2 堵倒灌 (6)2.3 治渗水 (6)2.4 改混接 (6)2.5 清管泥 (6)2.6 减溢流 (6)2.7 补空白 (7)3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排查 (8)3.1 排查对象 (8)3.2 排查内容 (8)3.3 排查措施 (14)4 工程措施 (16)4.1技术路径 (16)4.2 新建和改造管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2)4.3智慧管控(是否放后面) (24)5 管理机制建设 (25)5.1 明确部门职责与管理目标 (25)5.2 部门管理 (25)5.3 部门监督管理 (26)5.4 健全排水管理长效机制 (26)5.5 强化管网运营维护 (28)5.6 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维护 (29)6 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32)6.1 落实工作责任 (32)6.2 强化规划统筹 (32)6.3 加大资金支持 (33)6.4 强化用地保障 (33)6.5 优化审批流程 (33)6.6 加强监督检查 (34)6.7 鼓励公众参与 (34)附件标准规范目录 (35)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指导吉林省各地科学合理地解决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质量和效益低下的核心问题,编制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本指南主要用于指导吉林省各地区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重点围绕近期(2019-2021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对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规划、设计及设施运营维护单位规范开展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1.3 基本原则补齐短板,保障民生。

在全面排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置设施的基础上,加快设施建设和改造,彻底解决污水直排、老旧城区污水横流、水体黑臭等问题,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效能,提升优质生态产品提供能力。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1•【字号】陕政办发[2012]110号•【施行日期】2012.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12〕11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1月21日陕西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为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结合我省《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及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现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重新编制了《陕西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能力和水平为总体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规划范围为陕西省行政区内设市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县城、重点流域范围内的建制镇、常住人口在3万以上的建制镇,包括省级重点示范镇31个。

规划现状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问题(一)水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大环保民生工程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污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第二章 污泥的来源与性质................................................ 2
第三章 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 ............................... 4 第一节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4 第二节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 5 第三节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与评价 .................................... 7
污泥的植物营养成分主要取决于污水水质及其处理工艺。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植物营
养成分总体状况,见表 2-1。
表 2-1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植物营养成分(以干污泥计)(%)
污泥类型 初沉污泥 活性污泥
总氮(TN) 2.0~3.4 3.5~7.2
磷(P2O5) 1.0~3.0 3.3~5.0
钾(K) 0.1~0.3 0.2~0.4
附录 ................................................................... 68
第一章 总 则
1 编制目的
为落实《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指导全国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更加合理地进行规划建设,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选择提供 依据,不断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水平,防止对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依据国家 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编制本指南。
3.6
217
20
16.4 0.04 0.78
2.3 卫生学指标
卫生学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数、寄生虫卵含量等。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III
1 总则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范围
本指南中污泥是指在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不包括格栅栅渣、浮渣 和沉砂池沉砂。与城镇污水性质类似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其处理处置可参照执行。列入《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污泥,应严格按照 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不适用本指南。 1.2 术语和定义 1.2.1 最佳可行技术
II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 术可达性,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依据,引导污染防治技术 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
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75%~99%),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 污泥中含有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致 病物质,铜、锌、铬等重金属,以及多氯联苯、二噁英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易造成 二次污染。 2.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2.2.1 污泥处理技术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的过程称为污泥处理。本指南中污泥处理技术指 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发酵。由于污泥厌氧消化前需浓缩,污泥好氧发酵前需脱水,本指南将污泥浓 缩、脱水列为污泥预处理技术。 2.2.2 污泥处置技术 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 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称为污泥处置。本指南中的污泥处置技术指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 3 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 3.1 工艺原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预处理是指采用重力、气浮或机械等方法提高污泥含固率,减少污泥体积,以 利于后续处理与处置。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中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污泥存储、浓 缩、脱水、输送和计量等环节的设备、构筑物和相关辅助设施。

再生(污)水灌溉生态风险与可持续利用

再生(污)水灌溉生态风险与可持续利用

再生(污)水灌溉生态风险与可持续利用陈卫平;吕斯丹;张炜铃;伊丽丽;焦文涛【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贫乏及地域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我国严重的农业用水危机.为缓解我国农业用水危机,污水灌溉及再生水灌溉已成为解决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总结污水灌溉及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再生水灌溉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再生水灌溉的污染风险远小于污水灌溉,且再生水灌溉还具有回用成本低、减少农作物生产成本等经济效益,以及减少污染物向水环境中排放、改善土壤质量等环境效益.与污水灌溉相比再生水在农业灌溉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应加大其推广与应用的力度.最后,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再生水灌溉可持续管理措施及其安全利用的相关建议.【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01【总页数】10页(P163-172)【关键词】污水回用;农业灌溉;污染风险;环境效益;可持续管理【作者】陈卫平;吕斯丹;张炜铃;伊丽丽;焦文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且地域分布很不均匀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1],占全国总面积36.5%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拥有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而占全国总面积63.5%的长江以北地区,仅拥有全国19.1%的水资源总量[2]。

快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m3[3]。

于此同时,我国城镇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10年我国污水排放总量为617.3亿t,比上年增加4.7%[4]。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介绍时间:2013-06-28 来源: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者:苑宏英一、《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背景2012年12月28日,住建部发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是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天津中水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及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在以下背景下共同编制。

1、水资源短缺众所周知,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趋严重,特别是北方的一些城市,情况更为突出。

如何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2、政策要求《“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6万立方米/日。

其中,设市城市2077万立方米/日,县城477万立方米/日,建制镇122万立方米/日;东部地区1258万立方米/日,中部地区706万立方米/日,西部地区712万立方米/日。

全部建成后,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总规模接近4000万立方米/日,其中设市城市超过3000万立方米/日,有效缓解用水矛盾,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提升到了政策高度。

3、再生水的战略地位再生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推广普及再生水技术利用,已经成为了推动城镇节水减排、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主要从再生水的规划及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进一步规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

二、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1、美国早在1906年,加州健康局首次公布了与公众健康相关的污水回用水质概念。

1960年,加州在水法中鼓励污水回用。

1992年,美国环保局和国际发展机构发布了《污水再生利用指南》在2004年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规范污水再生利用相关工作。

截止2004年,美国已经有25个州制定了关于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其中包括冲厕;森林灌溉;粮食作物灌溉;直接接触的景观;不直接接触的景观;建筑工地用水;工业冷却水;地下水补水等15种用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
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2.12.28
•【文号】建城[2012]197号
•【施行日期】2012.12.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
行)的通知
(建城[2012]19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海南省水务厅,北京、天津、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是《“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国办发[2012]24号)任务之一,是推动城镇节水减排、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为指导各地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意见请及时函告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12月28日。

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手册

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手册

05
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高级氧化技术
利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转化为无 害物质,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生物技术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具有处理 效果好、能耗低的优势。
膜分离技术
通过膜过滤实现污水的分离和净化 ,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回收
厌氧消化
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 沼气,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活性污泥法
通过活性污泥的吸附和降解作用 ,实现有机物的去除和生物质的
回收。
反渗透技术
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实现淡水的回 收利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策略
适应性污水处理
根据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特点,调整污水处理 工艺和技术,提高处理效果和应对能力。
低碳排放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 排放,实现低碳发展。
物理处理技术
01
02
03
沉淀
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自 然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
过滤
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悬浮物 、细菌和部分溶解性物质 。
浮选
利用气泡原理去除悬浮物 和油类物质。
化学处理技术
氧化还原
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 。
混凝沉淀
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大颗粒 沉降。
详细描述
再生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消毒后,可用于城市杂用水,如冲厕、街道清扫、消防等。这种方法能够有 效地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同时减少对新鲜水源的依赖。在使用再生水作为 城市杂用水时,应确保水质安全可靠,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东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工业废水分质处理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东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工业废水分质处理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东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工业废水分质处理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23年8月第一章总则1.1评估对象本指南评估对象为生产废水接管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纳管工业企业,以及其对应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本指南评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指以生化处理为主要工艺,主要处理生活污水,且纳入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监管及水污染物平衡核算范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1.2总体思路围绕我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处理的问题,聚焦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中的特征污染因子及高浓度污染物,按照“特征污染因子能够被污水处理工艺有效去除,不对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出水稳定达标和资源化利用造成负面影响“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东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工业废水分质处理。

遵循“全面排查、客观评估、分类整治、应分尽分”的工作原则,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比对、抽样检测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工业废水分质处理评估,为加快补齐工业废水集中收集处理短板,规范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管理,有效防控水环境风险,切实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效能,提高尾水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1.3工作目标通过评估,摸清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接纳工业废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运行情况,评估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形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工业废水分质处理评估结论,确定工业企业允许接入清单、整改后可接入清单、限期退出清单,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清单、工业废水集中(预)处理设施建设清单等“五个清单”,提出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意见建议。

1.4规范性引用文件1.4.1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5)《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21号令,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修改版]为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56号,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6)《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自2018年1月10日起施行;(7)《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9)《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2017)86号);(10)《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环水体(2023)71号);(I1)《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12)《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号);(1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23)29号);(14)《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3)1453号)。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统稿)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统稿)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三月前言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城镇污水处理得到迅速发展,城镇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泥还未普遍得到有效处理处置,这些污泥非常容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成为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影响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积极效果。

因此,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我国城镇减排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技术和工程措施的落实,满足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

为指导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按照无害化、资源化与低碳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科学选择技术路线和建设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本指南编制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开展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污泥的来源与性质、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污泥处理的单元技术、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应急处置与风险管理。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污泥的来源与性质 (3)第三章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 (5)第一节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第二节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6)第三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与评价 (9)第四章污泥处理的单元技术 (15)第一节浓缩脱水技术 (15)第二节厌氧消化技术 (17)第三节好氧发酵技术 (26)第四节污泥热干化技术 (34)第五节石灰稳定技术 (40)第六节其他技术 (43)第五章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 (44)第一节污泥土地利用 (44)第二节污泥焚烧与协同处置技术 (50)第三节建材利用技术 (63)第四节污泥的填埋 (66)第六章应急处置与风险管理 (69)第一节污泥的应急处置 (69)第二节污泥处理处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71)附录 (74)第一章总则1 编制目的为落实《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指导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更加合理地进行规划建设,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不断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水平,防止对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编制本指南。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50335-2016)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50335-2016)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水源、水质和水量 (5)4.1水源 (5)4.2水质 (5)4.3设计水量 (6)5再生水厂 (8)5.1一般规定 (8)5.2工艺流程 (9)5.3混凝 (10)5.4沉淀(澄清、气浮) (11)5.5化学除磷 (12)5.6介质过滤 (12)5.7曝气生物滤池 (14)5.8膜生物反应器 (16)5.9人工湿地 (17)5.10膜分离 (17)5.11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 (18)5.12消毒 (20)6输配水 (21)6.1一般规定 (21)6.2输配水管道 (22)6.3附属设施 (22)7安全防护和监测控制 (24)7.1安全防护 (24)7.2监测控制 (24)附录A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26)附录B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 (27)本规范用词说明 (28)引用标准名录 (29)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 Requirements (3)4Water Source,Water Quality and Water Flow (5)4.1Water Source (5)4.2Reclaimed Water Quality (5)4.3Design Water Flow (6)5Water Reclamation Plant (8)5.1General Requirements (8)5.2Treatment Process (9)5.3Mixing and Coagulation (10)5.4Sedimentation(Clarification and Flotation) (11)5.5Phosphorous Removal by Chemical Addition (12)5.6Media Filtration (12)5.7Biological Filter (14)5.8Membrane Bioreactor (16)5.9Artificial Wetland (17)5.10Membrane Filtrition (17)5.11Ozone Oxidation and Activated Carbon Absorption (18)5.12Disinfection (20)6Wat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21)6.1General Requirements (21)6.2Water Transmission Pipe and Network (22)6.3Ancillary Facilities (22)7Safety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Control (24)7.1Safety Protection (24)7.2Monitoring Control (24)Appendix A The Minimum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Reclaimed Water Pipeline and Other Pipelineor the Building(Structure) (26)Appendix B The Minimum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Reclaimed Water Pipeline andOther Pipeline (27)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9)1总则1.0.1为使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符合充分利用城镇污水资源、削减水污染负荷、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制定本规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1.总则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2.1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2.2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鼓励将若干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集中处理处置。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污水量也日益增加,如何高效处理城市污水并实现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再利用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涉及多个工艺步骤,包括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初级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常见的方法有格栅过滤和沉砂池。

二级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化床法。

三级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手段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营养物,如采用化学沉淀和吸附等方法。

二、城市污水再利用技术城市污水再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常见的城市污水再利用技术包括深度处理、脱盐和再生利用。

深度处理主要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营养物,通常采用膜过滤技术和紫外线消毒等方法。

脱盐技术主要是将污水中的盐分去除,常见的方法有反渗透脱盐和电渗析脱盐等。

再生利用技术则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景观用水等方面。

三、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的挑战与机遇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支持。

其次,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需要与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对污水处理的认知和支持也是促进城市污水治理和再利用的关键。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环境和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才能实现城市污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完善和城市污水再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然而,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面临着挑战与机遇,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城市污水治理和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介绍文 / 苑宏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教授一、《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背景2012年12月28日,住建部发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是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天津中水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及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在以下背景下共同编制。

1、水资源短缺众所周知,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趋严重,特别是北方的一些城市,情况更为突出。

如何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2、政策要求《“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6万立方米/日。

其中,设市城市2077万立方米/日,县城477万立方米/日,建制镇122万立方米/日;东部地区1258万立方米/日,中部地区706万立方米/日,西部地区712万立方米/日。

全部建成后,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总规模接近4000万立方米/日,其中设市城市超过3000万立方米/日,有效缓解用水矛盾,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提升到了政策高度。

3、再生水的战略地位再生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推广普及再生水技术利用,已经成为了推动城镇节水减排、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主要从再生水的规划及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进一步规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

二、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1、美国早在1906年,加州健康局首次公布了与公众健康相关的污水回用水质概念。

1960年,加州在水法中鼓励污水回用。

1992年,美国环保局和国际发展机构发布了《污水再生利用指南》在2004年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规范污水再生利用相关工作。

截止2004年,美国已经有25个州制定了关于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其中包括冲厕;森林灌溉;粮食作物灌溉;直接接触的景观;不直接接触的景观;建筑工地用水;工业冷却水;地下水补水等15种用途。

在美国2004年修订后的《污水再生利用指南》中,对不同回用用途的再生水水质例如我们常见的指标,比如BOD5 、余氯、浊度等等,也有一些微生物的指标,还有一些总有机碳、总有机卤代物等非常规的指标都做了要求。

2、日本在日本,1980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制定了《污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技术方针》。

在此基础上,1981年,日本下水道协会又制定了有关冲厕、绿化的《污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技术指南》。

1990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又出台了《污水处理水的景观、戏水利用水质研讨指南》,一年之后,日本建设省又在这个研讨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污水处理水中景观、戏水用水水质指南》。

此后,日本的一些县和郡,也纷纷出台了有关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条例,比如,1995年,东京都颁布的《再生水利用事业实施纲要》,以及2003年,福冈市制定的《再生水利用下水道事业条例》。

在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污水处理水的再利用水质标准。

在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制定的《再生水水质标准及处理设施标准》中除了规定一些常规的标准,如浊度、色度等,也对处理设施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和要求。

3、中国1987年,北京颁发60号文制定了《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1989年,原建设部发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1989)。

1991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颁发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对建筑中水的使用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在1999年,建设部发布《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48-1999),进一步修缮了1989年版的《水质标准》。

从2002年到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国家标准。

在2012年,住建部发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建城[2012]197号)。

三、编制思路与指南主要内容介绍整个城市污水再利用的核心问题,是用户安全利用,围绕着这个问题,《技术指南》在单元处理技术、组合工艺、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维护以及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关的规定。

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规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推动城镇节水减排,编制本指南。

从而提出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原则框架,用于指导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规划,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

《技术指南》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分别是:总则;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路线;城镇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城镇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方案;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维护;城镇污水再生利用风险管理。

下面根据这六大部分,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1、总则总则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适用范围《技术指南》适用于城镇集中型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方案选择,涵盖城镇污水从收集、处理到再生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指导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规划以及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

(2)总体目标城镇污水再利用的总体目标是,要充分利用城镇污水资源、削减水污染负荷、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推动城镇节水减排,提升我国城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从而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指导思想《技术指南》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结合相关政策的要求和现有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运行实践,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合理性、前瞻性和水质安全性,科学确定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规划以及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的技术要求。

2、污水再生利用技术路线有关技术路线,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城镇污水再利用的基本原则、再生水利用需求分析、规划布局以及单元技术选择。

(1)基本原则对于基本原则来说,核心问题是,城镇污水再利用的规划应以系统的调研和现状为基础。

其规模与布局应根据城镇自身特点和客观需求确定。

应用原则应优先用于需求量大、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等途径。

(2)再生水利用需求分析进行再生水需求分析时,要充分考虑现状分析,包括水源、排放与处理情况、生产、使用等方面的分析。

而对水质水量需求分析,则要依据不同用途来进行。

(3)规划布局再生处理设施规模和技术的选择,不仅要满足近期需求,同时也要兼顾远期需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再生利用的需求。

而再生处理、储存、输配设施布局,则应综合考虑水源和用户分布。

(4)单元技术选择单元技术选择包含两个核心问题:①不同利用途径应重点关注的再生水水质指标;②污水再生利用主要单元技术功能和特点。

利用表1、表2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两个核心问题的重点。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主要途径包括工业、景观环境、绿地灌溉、农田灌溉、城市杂用和地下水回灌。

水质要求分别详见有关国家标准GB/T 19923-2005、GB/T 18921-2002、GB/T 25499-2010、GB 20922-2007、GB/T 18920-2002、GB/T 19772-2005。

不同用途应重点关注的水质指标见表1。

为了达到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需要将各种污水再生处理单元技术进行有机组合。

主要单元技术功能和特点见表2。

表2 污水再生利用主要单元技术功能和特点注:*本指南将生物过滤也包括在介质过滤中。

3、城镇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城镇污水再生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

常规处理包括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二级强化处理。

主要功能为去除SS、溶解性有机物和营养盐(氮、磷)。

深度处理包括混凝沉淀、介质过滤(含生物过滤)、膜处理、氧化等单元处理技术及其组合技术,主要功能为进一步去除二级(强化)处理未能完全去除的水中有机污染物、SS、色度、嗅味和矿化物等。

消毒是再生水生产环节的必备单元,可采用液氯、氯气、次氯酸盐、二氧化氯、紫外线、臭氧等技术或其组合技术。

《技术指南》中提到,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应优先发挥常规处理在氮磷去除方面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在深度处理中专门脱氮。

4、城镇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方案在污水再生处理工程中单独使用某项单元技术很难满足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应针对不同的水质要求采用相应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在《技术指南》中,根据国内外城镇污水再生处理与利用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再生水利用途径推荐相应的主要组合工艺。

(1)工业利用在工业利用方面,常见的方式有冷却和洗涤用水、锅炉补给水以及工艺与产品用水。

各种利用方式的指标有很大不同,针对各种用途的差别,《技术指南》也对各工业利用用水进行了相应的工艺建议。

①冷却和洗涤用水:应考虑防止结垢、腐蚀、生物孳生等,重点关注氨氮、氯离子、SS、色度等指标,循环冷却水应考虑盐度和硬度的控制(见表3)。

补给水的水质与锅炉压力有关,锅炉蒸汽压力越高对水质要求越高(见表4)。

表4 锅炉补给水建议工艺度、嗅味等指标(见表5)。

(2)景观环境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包含观赏性景观用水和娱乐性景观用水,两者在推荐工艺上也有很多不同。

①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应重点关注营养盐及色度、嗅味等指标。

②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应考虑人体接触的健康风险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关注营养盐、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有机物及色度、嗅味等指标。

(3)绿地灌溉利用绿地灌溉利用主要分为,非限制性绿地用水和限制性绿地用水。

非限制性绿地是对公众完全开放的环境,所以其重点关注的指标,与限制性绿地会有所区别,在推荐工艺上也有很多差别。

①非限制性绿地用水:应重点关注病原微生物、浊度、有毒有害有机物及色度、嗅味等指标。

②限制性绿地用水:应重点关注浊度、嗅味等感官指标。

(4)农田灌溉利用农田灌溉利用主要分为直接食用作物、间接食用作物和非食用作物,在《技术指南》中,也根据各作物种类的不同,对处理工艺做了不同的推荐。

①直接食用作物:应重点关注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有机物、色度、嗅味、TDS 等指标。

②间接食用作物:应重点关注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有机物、TDS等指标。

③非食用作物:应重点关注病原微生物和TDS等指标。

(5)城市杂用城镇污水再生水作为城市杂用有以下用途:冲厕、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等。

应重点关注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有机物、浊度、色度、嗅味等指标。

《技术指南》根据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荐了相应的工艺。

(6)地下水回灌地下水回灌分为地表回灌和井灌,针对水质要求的不同,《技术指南》中也有不同的推荐工艺。

其中,井灌要求较高,推荐工艺也相应有许多要求。

①地表回灌:应重点关注重金属、TDS、病原微生物和SS等指标。

②井灌:应重点关注重金属、TDS、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有机物、SS等指标。

5、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维护(1)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①再生处理设施建设:从选址、设计、设备选型、施工与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②储存设施建设:从分类、标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③输配管网建设:再生水管材特性及选择建议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